鲁四老爷的“胡子”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s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中增加与作品内容相切合的插图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字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学作品配以插图,就更能拓展与激发读者的思路和想象力,诚如郑振铎在其名作《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之例言中所说的“足以增高读者的兴趣”和“得见各时代真实的社会生活的情态”。
  任何给文学作品画插图的作者,在动笔之前,一定是熟谙了原作文字,从中透析了原作者的精神。然后再进行的就是一种迥别于文字阅读的再创作。这种再创作,不仅需要技巧表现的手上功夫,更需要学问修养的内心涵养。所以,读图,也是读文字,又不只是读文字。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课文《祝福》中,配有两幅插图,均出自范曾先生作品《鲁迅小说插图集》。据说,范曾先生是在患病之时,在医院的病床上,“每日以意志驱痛苦”,全以白描之笔绘出这本《鲁迅小说插图集》的,足见其意志之坚和用心之深。教学和阅读《祝福》时,是不应该忽略这两幅图的。
  我们试着来读读这两幅插图。
  第一幅图配的文字是:“我真傻,真的。”描绘的是祥林嫂向鲁镇人讲述阿毛被狼叼走故事的场景。祥林嫂居于人物中间,神情淡然,似乎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世界之中,“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环绕在祥林嫂周围的鲁镇的男人们和女人们,举止、神情各异:男人正“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有的挂着“鄙薄的神气”,有的正用手帕擦拭“陪出”的“许多眼泪”——透过画面,似乎还可以读出女人们的“叹息”“满足”和“评论”。这幅图形象地展现了“我真傻,真的”这一精彩、经典情节。
  第二幅图配的文字是:“你放着罢,祥林嫂!”描绘的是祥林嫂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后想要再次参与祝福活动而被严厉制止的场景。画面中间靠前的是祥林嫂,双手处于“坦然的去拿”与“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之间,消瘦的脸上挂着苦楚的神情。画面右边靠前的是四婶,体态雍容,服饰华贵,左手捻佛珠,右手手掌前伸,神情紧张惶急,“你放着罢,祥林嫂!”似乎正“慌忙大声”地从瘪着的嘴唇中喊出来。四婶后面是鲁四老爷,这明显是位年老者的形象:头戴瓜皮小帽,脸型窄小;面容瘦削,眼神阴鸷;身穿长衫,佝偻脊背,侧身斜睨着祥林嫂,神情间似乎透露着“可恶!然而……”;嘴唇、下巴上有着很明显的几缕山羊胡须。
  第二幅图人物形象同样地栩栩如生,甚至比第一幅更加精细、入微、传神。但鲁四老爷的几缕胡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年老者留着胡须并不奇特,尤其是在古代。《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像鲁四老爷这样一位“讲理学的老监生”遵从祖宗教导,留着胡子,既符合其读书人“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气度,也标志着其身份的与众不同。所以,有胡须的鲁四老爷才真的像老爷。
  可是,我们仔细阅读鲁迅小说原文就会发现:鲁四老爷没有胡子!而且,小说中不只一处细节暗示着鲁四老爷并非年老者。
  第一处细节和外貌描写有关。小说中对鲁四老爷面貌的直接描写很少,只出现在小说开篇:“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日‘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鲁迅的文章向来值得细细揣摩,不管是立意还是文字。这短短的两句话中就很有值得揣摩之处。
  之所以“我”称鲁四老爷为“四叔”,只是因为他“比我长一辈”,辈分使然,和年龄没有直接的关系。在鲁迅小说中,辈分式命名的情况很多,如《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药》中的康大叔、夏三爷,《风波》中的赵七爷。所以,不能因为称“叔”就必定年龄很大。
  “单是老了些”一句中的“些”字用得很是精彩,这表示和以前相比,四叔要老一些了——在时间面前,谁都如此,正如下文的“几个本家和朋友”“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此处如果去掉这个“些”字,就成了“单是老了”,那就不是比较而言,而是事实上的年龄大了。正因为有这个“些”字,我们可以推论四叔并不“老”,而且紧接着还有“但也还未留胡子”,这几乎可以作为四叔年龄并非很大的铁证。作为一位“讲理学的老监生”——“老监生”之“老”应当是就成为“监生”的时间长短而言,并不一定和年龄有关——“胡子”既是身体的一部分,又是身份的一部分,是万万不可少的;能够留胡子、需要留胡子而不留胡子,这对四叔而言是不能想象的。
  还有一处细节可以间接推测四叔的年龄。祥林嫂被婆婆抢走后,“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在煮饭时只负责烧火的阿牛应该是个孩子,他的父亲年龄自然也不会太大,即使“我”回到鲁镇已经是几年之后了。
  既然从小说文字中可以读出鲁四老爷并非一个老头子,而且鲁迅明确地写到了“但也还未留胡子”,那么范曾先生为什么要将他画成一位留着山羊胡须的年老者呢?教材编者为何要将这幅图选入教材呢?从一般阅读者的表现中或许可以找到部分原因。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寻找第二幅插图画面和小说内容不吻合处,学生找得很艰难;在提示后,才有个别学生注意到了四叔的“胡子”。这么多的人在仔细观察后也不能发现画面和小说的不一致之处,主要不是学生不熟悉小说内容,这恰好说明插图中的人物形象符合人们阅读小说后在心里勾勒的人物形象——鲁四老爷就该是这样一个老朽者!
  一般思维中,年老者容易腐朽、顽固、落后,人们对这种情况会多一些理解甚至接受;反过来,人们在潜意识中也会认为,凡腐朽、顽固、落后者应该是年纪很大的人——年轻人往往是新思想、新事物的接受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所以,人们读到《祝福》时,第一反应就是四叔这样一位开口即“大骂其新党”、屋内摆设无聊无趣、如此顽固地维护封建礼教者必定是个老朽之人——就如范曾先生插图所画。插图中的鲁四老爷形象符合人们头脑中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既有模式。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幅插图获得了教材编者的“青睐”,得以入选课本,人们在阅读中也很难注意到鲁四老爷的“胡子”了。
  如此说来,倒是鲁迅先生的“但也还未留胡子”纯属多余了吗?不!鲁迅的文字有更深刻之处。
  假定有两个人站在我们面前,一个衰老,一个年轻,但他们都有着落后的意识、腐朽的思想。我想,容貌年轻而意识落后、思想腐朽者更能让我们感觉到可怕——“还未留胡子”的四叔远比有胡须的鲁四老爷可怕!当我们在头脑中勾勒出更年轻的鲁四老爷的形象时,是不是会更深刻地感受到一种发自骨子的悲凉呢?
  更可怕的是如四叔这样不老而朽的人不只一个,我的“几个本家和朋友”“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所有的人——尽管年纪并不大,只有时间能改变他们的容貌,社会没能影响他们的思想——共同营造着笼罩了整个鲁镇的祝福的氛围,这样的氛围中没有“新党”,没有“革命”,自然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鲁镇人虔心拜求的“好运气”以及“无限的幸福”。“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祝福”在时间和空间上纵横交织地编织出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似有形实无形地罩住了鲁镇、鲁镇人,以及比鲁镇范围辽阔得多、比鲁镇人数多很多的时空范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找不到“故乡”带来的亲近、温暖,更不用说精神的寄托了。“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这句话看似不经意,其实来得非常沉重、沉痛,其中饱含着值得细细咀嚼的深沉的悲凉和失望。鲁迅的大情怀在这些细微之处满满地聚集着、发酵着。
  因为鲁四老爷那并不存在的“胡子”,《祝福》的主题具有了穿越社会现实和历史的深邃,鲁迅先生的思维站在了民族思想的至高峰。因为鲁四老爷那并不存在的“胡子”,我们得以见出那个时代“真实的社会生活的情态”;我们甚至可能突然警醒,不由得摸摸下巴,就如读《阿Q正传》的人“栗栗自危”般地追问自己:“我是阿Q吗?”
  范曾先生的“胡子”插图形象地揭示了这一类“鲁四老爷”形象,符合人们的直观认识、直觉印象:鲁迅先生“但也还未留胡子”的文字更深刻、更耐人咀嚼,给整个民族以穿越时代的警醒。图文对比阅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读者的兴趣”大概也会有着意外的增高吧。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版。
  [2]范曾《鲁迅小说插图集》,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2002年6月版。
  [3]崔自默《“敢遣春温上笔端”——范曾先生(鲁迅小说插图集>读后》,http://blog.sina.com.cn/cuizimo
  [4]陈星际《鲁迅小说人物命名探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
其他文献
统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以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标志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语文学科的全面落实。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与目标指向,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与育人功能,让学生充分经历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实现从“教语文”到“用语文教儿童”的实践转型,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一、聚焦语文核心素养  统编本语文教材是语文核心素
在春秋时代,《老子》(作者老聃:约公元前571年一公元前471年)、《孙子》(作者孙武:约公元前545年一约公元前470年)那样文章全靠抽象概念的系统推演,连例子也不举的著作,是带着奇迹的性质的。即使在古希腊,晚于孔子一百年的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也只有对话录,其师苏格拉底的思想,只存在于他的对话录中。在古希腊以抽象逻辑归纳和演绎为文,要积累一个世纪,到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
现在报刊上常把不知道结局或下落表述为“不知所踪”,如:  (1)2004年4月7日,法国文化部宣布,一个水下打捞小组在法国南部海港马赛以外的地中海海底发现了圣埃克絮佩里飞机的残骸,但作家的遗体始终下落不明,很可能将永远不知所踪。(《光明日报》2008年3月19日)  (2)每一次,责任都被推到了增值服务商和不知所踪的“骗子”身上,唯独没有运营商的责任。(《光明日报》2008年3月24日)  (3)
一、2018年度论文转载概况  1.来源期刊转载排名  《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以下简称《初中语文教与学》)2018年共转载论文193篇,分布在55种刊物上。其中,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前9名来源期刊及转载篇数依次为:《中学语文教学》19篇,《语文教学通讯》17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4篇,《教学月刊(中学版)》13篇,《语文建设》12篇,《中学语文》10篇,《语文学习》8篇,
根据《香港基本法》和《香港法定语文条例》,中文和英文都是香港的法定语文。香港语文推行“两文三语”政策,即以中文、英文为书面语,以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为口语。因此,在香港中小学都有两门学科,即中国语文与英国语文,类似于内地中小学的语文与英语。  那么,香港小学的中国语文学科是如何考试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一、推行三学段一贯制的评估格局  根据2000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
刘承刚  男,1983年生,汉族,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镇人,2002年毕业于潢川师范学校(现为潢川幼儿师范学校)。作为最后一届包分配的中师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白雀园镇工作,先后在白雀园镇雷堂中学、骆寨小学、九里小学、赛山小学、李寨小学、陶岗小学任教,2015年担任白雀园镇中心学校工会主席。  一、童年记忆  1983年,我出生在光山县雷堂乡李榜村,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小时候家里比较穷,父亲外出打工,
统编本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以“选择性阅读”的阅读方法指导为着眼点,把《傅雷家书》作为名著导读的推荐书目。同时,在其“专题探究”中设置“傅雷的教子之道”“父子情深”“我给傅雷写回信”三个专题内容供小组学习探究。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课程的阅读活动中,以学习任务为驱动的“专题性”阅读已成为一种明确的方向指引;《傅雷家书》的荐读一方面源于作品中独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在于它又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书名:中学语文散文经典讲析  作者:吴周文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ISBN:9787536165540  定价:48.80元  散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形神兼美,内容丰富,在现阶段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散文教学也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育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吴周文教授所著的《中学语文散文经典讲析》一书通过对现当代经典散文的精细讲解和评析,全面展示
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与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强文化自信”。用以往教材编排设计的单元类型来指称,这个单元属于典型的活动单元。如果我们把“双新”(新课标、新教材)前后的这两种理念贯通起来,这个单元的教学其实就
《中國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通过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从高考层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给出了回答。具体内容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组成。其中,“四层”是对考试内容的概括,包括“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必备知识”四音部分。  本文以近几年高考语文卷为例,讨论考试内容中“关键能力”的检测如何落实,主要分析信息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