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编制思路与初步研究成果/“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家长教育的研究”课题组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1980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编制思路
  
  一、《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实际需要。我国自“文革”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已经有30年的历史,已经积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已经到了必须并可能规范化的时候。编制供基层家庭教育指导单位使用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已经成为广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的迫切愿望。中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很多,中学家庭教育具有与学前儿童和小学生家庭教育不同的特点,对中学生家庭教育开展指导工作的落实还有许多问题,因此编制《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编制思路。在编制过程中遵循时代性、针对性与普遍性的原则,力求《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内容具有时代特色,针对家长与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一般正常家庭具有普遍意义。尊重实践经验、理论成果和文件精神,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我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0多年来已经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吸取多年来家庭教育研究的已有成果,贯彻中央发布的涉及家庭教育的有关文件的精神。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专家的理论优势和实际工作者的实践优势,吸收实际工作者参与大纲的讨论、编写和论证工作。
  
  三、《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撰写要求。按每一年组织4次指导活动为原则,12-18岁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选择24个专题,其中12-15岁初中阶段和15-18岁高中阶段各占12个专题。专题内容强调针对性,选择时分别根据该年龄段儿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儿童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每一专题的内容要点由“现状与问题”、“规律与观点”和“对策的建议”三部分组成,通过揭示家长和儿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向家长说清必须了解的有关道理,对家长提出具体的建议,达到提高家长认识的目的。每一专题内容要点的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
  
  四、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初步成果,我们已经完成的是《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专题与要点》。该成果经调整可直接转化为《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该成果比较适用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使用。
  
  五、现有研究的后续工作。本文为“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家长教育的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该课题为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的子课题。《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专题与要点》直接为编制《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作好了准备。根据《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可编制配套的供家长使用的《中学生家庭教育读本》,供指导者使用的《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案例》和《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多媒体课件》等。
  
  Ⅱ 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专题与要点(2008年9月5日)
  
  一、专题名称
  (一)12-15岁初中学生家庭教养指导部分
  专题1.成熟与幼稚:适应初中阶段特点
  专题2.觉醒与困惑:面对青春期性教育
  专题3.学业与健康:提高孩子身体素质
  专题4.知情与侵权:尊重、保护孩子隐私
  专题5.限制与自由:不对孩子过度保护
  专题6.规范与素养:重视家庭礼仪教育
  专题7.逃避与面对:携手走进网络时代
  专题8.传授与自主: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专题9.家庭与学校:支持家校合作教育
  专题10.家庭与社会:积极开展法制教育
  专题11.目的与手段:正确面对考试、分数
  专题12.回顾与总结:引导孩子规划生涯
  (二)15-18岁高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部分
  专题1.变化与适应:尽快融入高中学习生活
  专题2.支持与引导:让孩子学会与异性交往
  专题3.学习与休闲: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专题4.家庭与学校:同步互补的合作教育
  专题5.阻止与引导:在网络前不迷失自我
  专题6.传统与现代: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专题7.索取与奉献:加强孩子责任心培养
  专题8.沟通与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专题9.珍惜与关爱: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专题10.需要与可能:努力指导孩子学会消费
  专题11.信念与抱负:帮助孩子树立崇高理想
  专题12.压力与动力:应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二、内容要点
  (一)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内容要点
  专题1.成熟与幼稚:适应初中阶段特点
  不少初中学生家长只关心孩子读书、考试,不关心孩子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有的仍采用对待小学生的办法,对孩子学习的监督、陪读过多,有的限制孩子跟同伴交往,影响了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不少家长不了解孩子心理,不尊重孩子人格,促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许多孩子入初中后,较长时间不适应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生活,出现成绩滑坡、情绪焦虑,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习惯较弱。
  初中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矛盾冲突多发的“危机”时期。随着身体、生理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的发展,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自我矛盾的状态;心理上的成熟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构成了初中生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家庭应该成为初中生心理迷茫时“停靠”的最安全的“港湾”。
  建议家长:学习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理论知识,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对孩子的理解要先于教育,初中生进入“心理断乳期”,格外需要父母的宽容和理解;保护孩子的自尊,尊重孩子的隐私,平等地对待孩子,不训斥、打骂孩子;发现、扶植、发扬孩子的优势,削弱消极因素的影响;教育子女要有针对性,不泛泛而谈,不面面俱到;少说教、不唠叨,身体力行树榜样,多提供机会、创设环境、形成氛围。
  专题2.觉醒与困惑:面对青春期性教育
  许多初中学生家长对自身教育责任认识不足;“不懂为美”、“自然知道”、“诱发歧义”和“羞于启齿”等错误观念仍有市场;不少家长态度消极、行为被动,对孩子的困惑不关心、不指导;有的粗暴干涉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许多学生的性知识来自非正常渠道,获得的性知识比较片面,甚至被扭曲;有的学生性观念过于开放,对性的态度不谨慎。
  青春期是儿童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性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以适应社会和家庭生活的重要途径;青春期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等多项教育内容;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最直接、最自然、最安全,家庭性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议家长: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担负起青春期性教育的责任;学习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为家庭性教育积累现代科学知识;注意观察孩子的生理变化和孩子的情绪、行为和心理有无异常表现;学习沟通技巧,与孩子坦诚交流,及时了解并解决孩子的困惑;跨越“羞 于启齿”的心理障碍,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母亲利用孩子更愿意与自己沟通的优势,父亲不推卸自己的责任主动关心孩子;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增强意识,提高能力。
  专题3.学业与健康:提高孩子身体素质
  学生学习负担普遍过重,学习时问过长;课余体育锻炼的活动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高、睡眠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体能和运动素质下降,视力不良率继续增长,超重与肥胖比例明显上升。许多家长缺乏营养、睡眠、锻炼等对儿童成长影响的必要知识,在“升学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加重孩子已经过重的学习负担,挤占孩子的睡眠和体育运动时间。学生身体健康是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初中阶段是身体健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质量的平衡膳食和良好的饮食行为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和学习,并影响生长发育;睡眠时间与质量直接影响日间学习效率,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神经衰弱以及某些神经症;课余体育活动是学生课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保证孩子身体健康发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建议家长:克服“智育第一”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不布置额外学习任务,不增加学习压力;重视早餐,每天在家提供并督促孩子食用有质有量的早餐;帮助孩子建立并坚持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体育、娱乐、课外活动和休息时间;创设安静的睡眠环境,保证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利用居住小区空闲场地与孩子共同开展体育运动,引导孩子养成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
  专题4.知情与侵权:尊重、保护孩子隐私
  许多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物”,不承认孩子有可以不让家长知道的隐私;不少家长不尊重孩子的隐私;有的窥测、诱取,甚至粗暴地获取孩子的隐私;有的有意或无意间传播、泄露孩子的隐私。有的孩子将应该获得家长同意、帮助和支持的个人事情不让家长知道,甚至把隐私当作掩饰错误的“挡箭牌”;也有不少孩子当隐私受到他人侵犯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孩子同样拥有个人生活和私人空间,有不愿公开或为他人知悉的隐私;隐私感的萌发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未成年子女的隐私涉及的范围包括:子女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子女的个人信息资料和子女个人的隐秘领域;未成年人的隐私受法律保护;为了履行监护职责,家长可以要求了解子女的隐私,子女应当予以配合。
  建议家长: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了解未成年子女隐私保护的有关知识,提高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意识;不随意干涉和跟踪孩子的与家庭和社会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尊重孩子人格,不披露孩子已经受到惩罚、谴责的错误事情,防止孩子自暴自弃;不私拆孩子的信件、不偷看孩子的日记、不监听孩子的电话、不查孩子的上网记录、不盘问孩子与异性同伴交往情况等行为;提高子女自我保护的意识,保护子女隐私不受他人侵犯。
  专题5.限制与自由:不对孩子过度保护
  许多初中学生仍保留着与年龄不相符的依赖性;生活自理和独立生存能力较差;是非的识别能力不强,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较差;心理承受水平不高,抗挫折能力较弱。许多家长怕孩子吃苦受累、只要孩子专心学习,对孩子应该自己做的事包办代替;为了防止受到不良影响,对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交往予以限制;家长根据成人的理解、按自己的意志,对孩子的正常活动横加干涉。
  未成年人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保护;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保护的力度应该逐渐减小,保护的内容和方式应有不同的侧重;孩子是在实践活动中成长的,过度保护限制了孩子的实践活动,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过度的保护、限制和干涉往往造成孩子的不良后果:表现为自理能力缺失、交往能力的缺失,懒惰、怯懦和自私的道德缺陷;依赖、胆怯和畏难的心理问题。挫折后的觉醒往往是成功之母,正确的引导可以使碰钉子、绕弯路、受苦累和挨批评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
  建议家长:让孩子自理生活,安排一部分家务劳动,引导接触社会实践,增强生存能力;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和自主处理问题,增强孩子的自主性,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搞一点“磨难教育”,为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在战胜困难中得到锻炼。
  专题6.规范与素养:重视家庭礼仪教育
  目前学生文明礼仪习惯普遍较差,许多学生对长辈不尊重,语言粗俗,行为不雅;自私、任性、唯我独尊,品行与礼仪的核心精神背道而驰。许多家长重智轻德、依赖学校,对家庭礼仪教育不重视;有的家长对子女非礼仪言行“宽容”,不予以教育和纠正;有的家长进行礼仪教育时说教多、训练少,缺乏耐心、恒心,教育要求不一致。不少家长自身礼仪修养不高,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指人们交往时的举止仪表、行为规范、礼节仪式。在从自发倾向向自我约束过渡的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家庭礼仪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礼仪的内容广泛,涉及到问候、交谈、进餐、就寝、待客、做客等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礼仪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形成强烈的礼仪意识,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形成礼仪行为的评价能力。
  建议家长:建立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家庭生活规范和礼节、仪式,促进孩子道德人格养成;礼仪教育要多次强化、反复训练,不怕反复、持之以恒,要求一致、避免矛盾;加强自身礼仪修养,检点自己的声语行为,优化道德人格形象;营造发扬民主、平等相处、相互尊重、有事共同商量的良好家风;提高家庭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为孩子多方尝试礼仪实践创造机会和条件。
  专题7.逃避与面对:携手走进网络时代
  初中生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消遣的多,学习、获取信息的少;有的学生上了不良网站,受到不良内容侵蚀;一部分学生上网成瘾,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不少家长自身网络素养很差,缺乏对子女的网络指导能力;许多家长对子女网络行为的引导针对性不够,有效方法缺少;有的家长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采取简单的堵截办法,坚决阻止孩子上网。
  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点,网络对初中学生具有特别的吸引力;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掌握信息、广泛交流、促进学业,也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粗暴的干涉、强制性的阻止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非但达不到预定目的,还可能产生其他不良后果;家长应面对现实,正面引导,与孩子携手进入网络时代。
  建议家长:学习掌握网络技术,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获得指导孩子网络行为的话语权;丰富孩子的课外文艺生活和体育活动,加强人际交往,将孩子引回到现实世界中来;与孩子共同上网或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进行网络引导;引导孩子利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学习科学知识,参与英语沙龙、数理化辅导等活动;必要时可安装反黄软件、加强过滤功能等,阻止孩子上不良网站,防止浏览不良信息。   专题8.传授与自主: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许多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不善于思考和探索;对学习的要求不高,有时不求甚解;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不强,有时会知难而退;不善于安排学习时间表,有时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许多家长只看孩子学习成绩,不关心学习过程;平时不重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引导;注重知识获得,忽视知识结构更新;注重调动学习积极性,忽视自我激励;注重具体的学习方法,忽视高一层次的学习策略。
  学会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学会学习将使孩子受益终身;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职责。让孩子学会学习不仅包括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和指导学习方法,而且包括学会运用学习策略和形成高水准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上充分自主、主动发现,在有效合作中共享学习成果,在探究问题中获得发展,是需要重视的三种学习方式。
  建议家长:从具体问题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学生的责任,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难题时启发孩子自己思考,打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基础;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现代工具,提高自学能力:加强与孩子在学习上的沟通,分析学习上困惑的原因,寻找适合孩子的有效学习方法;引导子女认识自身的学习活动,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专题9.家庭与学校:支持家校合作教育
  有的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看作是学校的事,对学校教育的情况和孩子的在校表现不闻不问;有的家长只顾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管孩子的思想品德、集体活动和劳动卫生的状况;有的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十分被动,对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不积极参加;有的面对教育子女的困惑问题,不知道怎样与教师沟通,获得学校的支持。
  教育子女首先是家长的责任和权利;学校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的帮助和指导;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上应该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在与学校的联系中,家长不仅需要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还要了解孩子的身体、品德、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情况,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要求和活动安排,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共同商讨家校合作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
  建议家长:不要以为把孩子送进一所好的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要继续关心、扶持孩子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成长:要主动了解学校教育改革的情况和要求,参与、支持学校的课程教材改革;要全面了解孩子在校德、智、体、美的发展状况,向教师客观地提供孩子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如实反映孩子对学校教育的感受和需求;要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
  专题10.家庭与社会:积极开展法制教育
  许多初中学生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质不高;偷窃、抢劫、敲诈勒索、行凶斗殴、毁坏公物和他人物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出现;有的自身受侵害时只会逃避、隐瞒和忍让,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许多家长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制观念薄弱;打骂、限制孩子行动,不让孩子上学,侵犯了孩子的合法权利;当孩子受到侵害时,有的为顾及孩子脸面、少惹麻烦,也忍气吞声不愿举报。
  道德是自觉的自我约束,法律侧重外部强制性约束,两者相辅并行、不可偏废。初中学生既可以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人,也可以是违法犯罪的受害人;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防止孩子误入歧途和增强保护自身权利意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既要尊重孩子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外人的侵犯;提高自身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是家长的重要职责。
  建议家长: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维护孩子权利的意识和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的自觉性;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孩子了解什么事是正义行为应该坚持,什么事是违纪犯法不能做;让孩子了解什么是自己的权利,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帮助孩子掌握一些自我保护、与侵害行为斗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专题11.目的与手段:正确面对考试、分数
  许多学生以考试为学习的中心,以分数为学习的目标;过重的考试压力和学习负担影响着学生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一部分出现心理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问题,个别的甚至离家出走、厌学自杀。许多家长将考试分数当作孩子能否成才的唯一标准;对孩子学习成绩期望过高;不顾孩子的基础,对学习成绩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经常数落孩子,甚至挖苦、打骂孩子;为追求高分而限制孩子学习外的活动。
  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学生成才的基础;重视孩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防止“高分低能”是迫切的任务;考试与分数是检查、激励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考试后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只关注考试分数更为重要;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包括原有基础水平、主观努力程度、临场发挥状态和考试难度等复杂因素;对个人成绩纵向变化的分析比横向比较更有意义。
  建议:全面关心孩子的生活,除学习外还要关心孩子的交往、娱乐;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除智能发展外还要关心孩子的品德行为、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全面关心孩子的学习,除学习成绩外还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过程;不提出过高成绩期望,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不因成绩不理想而责罚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与勉励。
  专题12.回顾与总结:引导孩子规划生涯
  许多初三毕业生忙于复习、补习,陷入题海;缺少对自我的认识,并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并不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面对升高中、进职校与就业的分流,茫然、把握不定,往往表现出盲目性和偶然性。许多家长把考高中、升大学当作孩子的唯一选择;有的不顾及孩子的学业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尊重孩子自身的意愿,将自己的设计代替孩子的选择。
  初中毕业后的分流是孩子面临的人生第一次抉择,必须慎重对待;报考学校与工作职业的选择应该符合孩子的志向、兴趣、学业基础和能力倾向;学校与职业选择不当不仅会增加今后适应的困难,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还会带来心理、情绪上的损伤;职业无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初中学生社会经验浅薄、心理不成熟和信息来源单一,需要家长进行升学择业指导。
  建议家长:了解和把握国家及经验社会发展的形势和政策,了解不同招生学校的性质、特点与要求,帮助孩子根据社会需要、家庭状况和孩子实际选择学校和职业;听取、尊重孩子的志向和意愿,不将自己的意志加强于孩子;重视孩子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引导孩子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提高升学与就业选择的主动意识和科学态度;在复习迎考期间安定孩子的情绪,保证孩子的睡眠和体育运动时间。
  (二)高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内容要点
  专题1.变化与适应:尽快融入高中学习生活
  进入高中后,学习环境和同伴群体、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态度和教学方法发生明显变化,不少学生因未能及 时适应而发生学习落伍和道德滑坡。面对孩子身心特点的变化和家长自身权威地位的下降,不少家长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并未相应变化,造成孩子厌学、逆反和亲子冲突不断增加。家长“分数挂帅”、“升学第一”,孩子学习压力过重,活动领域狭窄、生活活动单调。
  高中后的变化对孩子身体和心理发展,既是对原有基础的挑战,也为新的发展提供了机会;随着身心发展、知识增长和交往扩大,高中生自主意识增强、批判能力提高、注意自我形象、关心同喻文化、重视异性评价;学习并不是高中孩子生活的唯一活动,学业成绩并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支持社会实践、丰富课外生活、关心同辈交往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建议家长:了解高中教育特点,关心孩子适应情况,及时解惑。给予引导;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适应高中孩子的身心特点;平等沟通、耐心倾听、尊重人格、民主决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主动与教师沟通,正确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不过高期望,不过高施压,不将主观设计的人生发展轨道强加于孩子,不对孩子的偏离行为和未达目标的结果横加指责。
  专题2.支持与引导:让孩子学会与异性交往
  有的高中生仍不知道如何与异性交往、如何处理与异性交往中的矛盾;相当数量学生把握不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陷入早恋误区,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的学生不能控制情感冲动而发生性关系,也有强制异性与其保持交往关系的。不少家长把孩子与异性交往一概当作“早恋”,把“早恋”看作道德败坏;有的横加斥责,有的甚至窥视、监听、跟踪,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亲子冲突。。
  异性交往可分为异性互动、异性恋慕等层次。高中生的异性交往是自然的、正常的现象,健康的异性交往能满足心理需求、实现性别互补、产生“异性效应”和积累的交往经验,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恋爱由异性友谊发展而来,具有专一、痴迷和排他等特点;恋爱需要奉献和责任,要使对方获得终身幸福;高中生“早恋”往往会影响学业并对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建议家长:要支持、鼓励孩子与异性来往并建立异性友谊;引导孩子在异性交往中把握“分寸”,注意往来适度、保持“距离”,对象广泛、不宜专一,独立平等、自尊自重,控制冲动、强化责任;对已经“早恋”的孩子要理解和宽容,要说明利害让其认识后果,引导孩子“跳出来”或“冻起来”;注意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遵守保护未成年人的有关法规。
  专题3.学习与休闲: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目前高中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学习负担过重;大多数学生晚上睡眠过迟、时间不足;一部分学生为了赶时间上课,早上不用早餐;许多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半小时,不少学生平时没有时间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不少高中生学习生活没有计划,不善于安排各学科学习和休闲时间。许多高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时间安排只关心孩子学习,忽视体育锻炼、文娱活动和休闲生活。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各种活动和任务多而复杂,需要学生对有限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属于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合理安排时间能提高学习效率,也为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学生应该增强时间意识,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有效地学习和快乐地生活;让孩子学会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安排时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建议家长:克服把学习当作孩子生活的一切、学习时间愈长学习效果就愈好的认识误区,树立素质教育、自主学习的正确观念;帮助孩子增强学习生活的计划性,制订一周学习计划和一日作息时间表;引导孩子认识到动静交替、分散记忆等科学的安排能提高学习效果;提醒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既要抓紧时间、见缝插针,又要劳逸结合防止大脑疲劳,并且留有思考的时间。
  专题4.家庭与学校:同步互补的合作教育
  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对学校教育和孩子在校表现不闯不问,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许多家长以“学习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参与家长活动,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发挥不足;有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与学校教育不同步、不配合,甚至各行其道、相互抵消,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和健康成长;有的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全面素质,只关心自己孩子发展不关心学校的困难和发展。
  教育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义务和权利,家庭教育仍然影响着高中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互补、配合协调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方向和速度;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了解和参与学校教育,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是家长的责任。
  建议家长,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换孩子在家和在校表现情况,商议教育策略和措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了解学校教育活动、教育要求和学生主要问题;根据对学校要求的理解,结合家长和孩子的实际,调整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保持家校同步一致,配合互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能,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发挥家长志愿者作用;与教师换位思考,理解、尊重、支持教师的工作。
  专题5.阻止与引导:在网络前不迷失自我
  高中生触网已成普遍现象;有的学生受网络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有的沉溺于网上游戏和聊天之中不能自拔;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不少家长自身对网络知识不了解、网络技术不掌握、缺少上网的切身体验,指导和监控能力薄弱;许多家长对孩子上网一概否定、反对、排斥;有的简单地阻挠、粗暴地封杀;有的已经引起孩子逆反心理,亲子出现矛盾和冲突,孩子甚至自暴自弃等。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技术工具,对高中生的“双刃剑”作用日益突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休闲和娱乐,享用诸多方便和乐趣,网络也可能污染孩子的心灵;网络成瘾会干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孩子沉溺网络往往与家庭环境不良和家长教养不当有关,与孤独、退缩、抑郁的心理特征存在一定联系。
  建议家长:接受孩子上网已经大势所趋的现实,正确引导而不是简单阻止;努力学习和掌握网络技术,取得网络话语权,在新的平台上亲子沟通,赢得主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提供多种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吸引孩子从虚拟世界中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在与孩子协商的基础上、合理地规定上网时间,设定网络“禁区”,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专题6.传统与现代: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许多父母对子女学业期望超过现实可能,孩子学习压力过大;不少家长对生活、交往的过度保护和关注,束缚了子女的自主发展;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损伤孩子自尊,引起反感和对立。许多学生报怨家长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待;不少学生对家长的善意劝告不理解、不领情;有的将父母牺牲自己关爱子女的行为看作是应该的,缺乏感恩意识。 有的家庭亲子沟通不畅,亲子代沟跨越困难,亲子隔阂、关系紧张。
  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教育;亲子关系不仅影响家庭的生活,还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发展。亲子沟通是亲子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前提,是维系亲子关系的纽带;亲子沟通是亲子间双向互动的过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亲子双方共同的努力,父母的主动和宽容往往起决定作用。高中阶段的家庭教育不仅包括家长对子女的文化传承,晚辈向长辈传递文化的前喻式家庭教育已经出现。
  建议家长:学习、了解新的知识技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跟随时代的步伐,获取与孩子交流的共同语言;在与高中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注意尊重人格、平等地位和处事民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接受前喻文化的现实,听取子女的意见和建议;更年期母亲面对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的孩子,在处理问题时特别要注意冷静和理智。
  专题7.索取与奉献:加强孩子责任心培养
  学生责任心不尽人意,表现为:不少学生责任行为与责任认识脱节,在家和在社会上的表现与在校表现不一致;独生子女和男孩责任心问题较多,城市学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较差。许多家长只要孩子承担学习责任,不管其他;有的家长责任错位,替代孩子应负的责任;有的怕孩子吃亏上当,要孩子在外少管闲事;有的对学校责任教育不理解、不支持;也有的自身责任心不强,带来负面影响。
  责任心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品质,是教育的重要目标;社会成员在从社会获取成果的同时应该对社会承担自己的责任;责任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责任认识,丰富责任情感,增加责任意识和养成责任习惯;责任性应该体现在自我责任、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责任心是在社会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责任心形成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议家长:提高自身对孩子责任心发展和家庭责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控制不负责任的言行,以自身的责任行为树立榜样;注意发现、主动支持和积极鼓励孩子生活、学习和交友等方面的责任心表现;认真听取孩子提出的承担责任的意见和建议,接受正确和合理的内容;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让孩子在责任实践中通过体验,提高责任心水平。
  专题8.沟通与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高中学生人际交往上的主要问题是亲子沟通不够通畅、师生关系不够和谐、同学关系不够融洽、与异性交往不够自然;羞怯、自卑、闭锁和防御心理等造成社交退缩,嫉妒、逆反、偏见等异常心理,是交往中的两类主要偏差。对孩子行为过多干涉、与孩子探讨问题时不平等和决定孩子事情时不民主,引起了孩子的普遍不满并对亲子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孩子获得安全感,增加自信和力量感,获得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与同伴的交往增加,与家长的交往削弱,与老师保持距离是高中生交往的年龄特点;女生交往水平高于男生,异性同伴关系融洽是这一阶段的性别特点;高中阶段是人际交往发展的重要时期,家庭对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家长:改善与家庭成员、邻里、亲友、同事之间的关系,为孩子作出榜样;营造不过多干涉、平等对待、民主协商的家庭氛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支持正常的交往,引导正确处理矛盾,防止冲突和损害;提醒孩子遵循尊重对方隐私、交谈时目视对方、不搬弄是非和不背后议论等交友原则;提倡坦诚相待,克服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等不良心理。
  专题9.珍惜与关爱: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一部分高中生生命意识淡漠,缺乏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爱护生命的正确认识、态度和行为;学生中身体伤害和意外事故不断发生,难以预料的隐性心理伤害时有出现;一部分学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容易失控,发生危害自己和他人生命极端意愿和非理智行为。有的家长对孩子缺少平等沟通、经常责怪训斥,亲子关系紧张,孩子的思想困惑和隐性伤害得不到家庭的安慰和救援,孩子的非理智意愿和行为不能及时解除。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一切价值的前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是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责;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和关心社会;生命教育将为提升孩子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建议家长: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知道生命来之不易、体会家长养育艰辛,重视健康、珍惜生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家长是倾诉、求援的最好对象;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体育锻炼、科学作息,不饮酒、不吸烟;培养孩子承受挫折、调节情绪和控制冲动的能力,防止非理智行为;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应急逃生和自我救护能力。
  专题10.需要与可能:努力指导孩子学会消费
  高中生消费水平呈快速增长趋势,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率偏高;有的高中生尽管自己不挣钱,但“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进行高消费;有的赶时髦、讲攀比,盲目消费;有的养成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甚至染上赌博等恶习。不少家长在补偿心理和“就一个孩子”的思想指导下,对孩子消费有求必应;有的家长自身开支无计划、消费不合理,对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消费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种消费文化、金钱观念和流行时尚对高中生的消费观念具有重要影响;高中生有强烈的同伴认同和归属感,在消费上容易遵从同伴;“俭朴家风子孙贤”、“再富不能富孩子”,家庭消费教育具有特殊意义;不良消费倾向的后果,轻的养成只讲享受、不进奉献,追求奢华、耻于勤俭,重的走上偷、摸、抢等犯罪道路。
  建议家长:勤俭持家,为孩子树立正确消费的榜样;根据合理需要和家庭条件,每周或每月定期给零花钱;在孩子生日时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表现出不受孩子表现影响的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要求孩子每月为零花钱制定预算,记录开支情况,避免超前消费和冲动消费;引导孩子根据实际需要、经济条件和消费地位理性消费;尝试让孩子通过有偿事务和假期打工获取消费费用。
  专题11.信念与抱负:帮助孩子树立崇高理想
  不少高中学生偏离社会主流意识,缺乏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信念;有的将物质与精神追求关系倒置,把利己主义作为人生目的;有的只有职业理想缺少社会抱负,只有近期目标没有远景方向;有的缺乏依据确定理想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许多家长忽视对子女进行理想教育和人生规划指导;有的将自己的理想硬塞给子女;有的教育孩子以“白领高薪”为理想目标。
  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崇高的理想应当成为高中学生学习的动力;高中学生对未来充满憧憬,但理想还未定型,是进行理想教育的大好契机;高中生的理想教育既包括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和希望的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和家庭理想等个人理想教育,也 包括对美好的社会制度的追求和社会理想教育的向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相互联系且互相制约的。
  建议家长:重视对子女进行崇高理想的教育和引导;把对子女的社会理想教育与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想教育与完成学习任务联系起来;在家庭理想教育中克服简单化倾向、脱离现实倾向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结合家庭理想教育对孩子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孩子规划人生;结合高考、升学教育,引导孩子对报考的专业、自身的潜力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评估和规划。
  专题12.压力与动力:应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许多家长把高考、升学看作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面对孩子高考,有的家长自己紧张焦虑,心悬半空,句句离不开学习、事事和高考联系;有的对孩子保护过度,不让做家务,不许开电视,鸡鸭鱼肉满桌、水果点心不断;也有的对孩子高考失去信心,经常训斥、挖苦甚至打骂;个别家长则漠不关心,忙于工作或应酬,对孩子高考不闻不问、放任不管。家长对子女高考过程和结果的关注和期待对孩子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对待高考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适度的紧张状态能提高复习、考试的效果,而过重的压力、过度的焦虑会带来负面效应;家长过多的关注、保护对敏感的孩子只会增添压力,加重焦虑。复习迎考、临场考试和填写志愿主要是孩子的事,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
  建议家长:克服过度的焦虑,保持冷静、平常的心态,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控制自己言行,不反复唠叨,不过多催促,舒缓孩子压力;安排适量的家务,鼓励适当的运动和休闲活动,调节脑力活动;考试期间提供清淡、营养、多样和卫生的饮食,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搜集可靠的招生信息,提出报考的参考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关注考后心理调节,预防忧虑压抑或过度放纵带来身心损伤。
  
  三、使用说明
  1.本“内容专题与要点”供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中学,在“十一五”期间对12-18岁中学生的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参考、试用。
  2.本“内容专题与要点”适用的对象为指导机构面向的一般正常适龄儿童的家长,包括户籍儿童的家长和非户籍常住儿童家长。对特殊儿童、特殊家长和特殊家庭的指导,需要根据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
  3.本“内容专题与要点”包括“12-15岁初中学生家庭教养指导内容”的12个专题和“15-18岁高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12个专题。各指导单位可根据家长的不同特点和指导的不同内容,对不同的专题选择讲座报告、讨论辨析、亲子活动指导和参与式培训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形式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还可以辅之家庭访问以上门指导、接待咨询、墙报版面、普及材料等个别指导和提供文字音像资料等形式予以配合。有条件的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指导的效率。
  4.根据本地区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现有基础和家长的需求,指导单位每年可组织12-18岁中学生家长进行4次或以上次数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本“内容专题与要点”为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基本内容,各指导单位如果感到不足,亦可根据学生、家长和单位的具体情况,挑选其他内容专题进行补充。
  5.为与本“内容专题与要点”配套,将编制供教师使用的《12-18岁中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案例(附多媒体课件)》和供家长参阅的《12-18岁中学生家长读本》。
其他文献
今天,我们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全体理事,在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欢聚一堂。  首先,请允许我对一如既往地热情支持、积极参与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各位理事,表示热烈的欢迎。  对多少年来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地热心于家庭教育事业,在理论研究和科学普及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在座的或不在座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我们这次年会的召开,适值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我们在座的各位,都亲历了这不平凡的三十年。此时此刻
期刊
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高德伟教授认为,人的性意识是从两三岁就开始的,两三岁的小孩是青春期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时期。中国著名性学家和泌尿科专家吴阶平教授指出:人的一生都需要性教育,其中婴幼儿和青春期尤为重要。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协会的马丽考尔德伦博士强调:“幼儿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性教育特别有效。”本文所指的幼儿期是3-6岁的孩子。    一、相关概念界定    性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也是一种
期刊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使“地球村”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但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沟通年代却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不和谐音: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并不因为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变得亲密,反而似乎变得越来越疏离。一项涉及11个国家及地区的研究显示,学前父子疏离现象已日益严重口。这里谈的父子疏离现象是指父亲与孩子关系的疏远、隔离现象,是现代社会中不和谐的一种人伦现象。  在美国波士顿,米尔顿·科特尔丘克(Milton
期刊
1999年,我在对“望子成龙”之“望”进行20年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父母之道”理论体系构建的探索,阶段性研究成果陆续在《朝阳广播电视报》上连载4年,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后,于2004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家庭教育理论专著《父母之道》一书。  该书出版后,很快受到学界和传媒的重视,新浪网率先向全国推介并连载了全书内容。紧接着,中国教育信息网、中国家庭教育网、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网、大洋网等各大网
期刊
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和关怀。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而在我们的人生中,接受最早也是最长久的关心当是来自家长的关心。父母对于我们的关心超过了其他的任何人,
期刊
在整个教育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特殊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然而,家庭教育,由于难以列入国家教育计划,统筹安排,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虽然家长都有把子女培养成才的愿望,但往往因教育不得法或家长素质不高而事与愿违。开办家庭教育咨询机构,为有效地提高家长的家教意识,优化家教水平开通了新的渠道,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中得到健康成长。  
期刊
回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研究其家庭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由于回族有着民族性、宗教性十分突出的独特文化,回族家庭教育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回族的家庭教育在保存和传承伊斯兰文化,形成和发展回族文化,进行民族整合,满足个体发展与享用及社会发展与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回族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可以打开回族世界与其他民族相互了解的窗口,又可以丰富和充实我国的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 
期刊
一、社会变迁影响婚姻家庭多元化社会的婚姻特点    中国内地改革开放30年,已经融入世界地球村,人权和自由意识苏醒,自由导致多元,男女的共同解放导致多元化时代来临。这和世界性政治进步、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普及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这样剧烈的社会变迁,不可遏止地影响和改变着女性,同时改变着婚姻与家庭。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当一个国家落后和野蛮的时候,每个女人都可能成为商品和奴隶。例如奴隶社会,封建
期刊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就此产生。
期刊
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是现代教育中为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互动而倡导的一种策略。学术界对“家校合作”的涵义至今未见统一的界定,其基本的核心内容大致当指学童的家庭、父母或其它监护人与学校、教师形成的一种共同协作达致有利于促进学童成长的关系。目前这种关系的建立已被视为现代学校所不能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适应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需要和学校教育、管理开放性民主性要求的一种制度性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