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西部地区湿地面积虽不大,但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独特而重大的作用。为扭转中西部地区自然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的局面,切实保护好宝贵的湿地资源,在编制总体规划过程中吸收和应用了当前湿地保护、生态恢复、景观设计和流域管理的先进理念,探索出几点适用在中西部地区湿地保护规划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西部地区 湿地 湿地保护 全流域湿地保护 生态系统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S3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湿地是地球表层重要的生态系统,与海洋、森林、草地、农田等生态系统共同维系着地球表层的生态平衡,是功能独特不可替代的自然综合体。自1971年《湿地公约》缔结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加强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促进湿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工作中通过对山西、新疆等中西部地区的湿地公园规划项目的开展,由此探索出几点适用在中西部地区湿地保护规划的新思路。
中西部地区的湿地资源多深居内陆腹地的山区或高原地区,这里普遍气候干燥、雨雪稀少、水资源贫乏,地表水存在状态主要为溪河流,与东部地区相比,这些地区的湿地资源显得十分匮乏,湿地类型比较单一。特别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湿地的生态承载力有限,抗干扰能力较弱,已被列为为生态敏感地区。中西部地区现有的自然湿地和湿地公园主要是以保护淡水河流或湖泊湿地及其两侧的泛洪平原为主,保护类型与结构单一,没有足够的特色,因此不能受到足够重视。但中西部地区大都是河流的发源地,担负着下游河流水量供给和水生态安全的重任,因此,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综合保护性湿地”是这些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一、以“水源头”湿地保护为核心,进而作为整个河流全流域湿地保护和利用的示范。
1、中西部地区的“水源头”不仅指河流的发源地,也可以扩展到林中溪流以及与湿地接壤的冰川、雪山或冻土,因为在水资源匮乏的中西部地区这些资源也为河流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中西部地区湿地资源确实有限,重点应放在河流及其附属相关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当中。
3、目前中西部地区湿地保护的重点是河流湿地,但是以单一化、区段式的河流湿地保护为主,按照湿地保护的发展趋势来看,湿地需要更加科学的综合方式进行保护。
4、探索中西部地区湿地的典型和全面性,并且与周边冰川雪山冻土或林地生态系统结合紧密,拥有成为中西部地区河流湿地综合和创新保护示范的潜力。
5、重视保护冰川、雪山、各等级的支流及其水源涵养林是对水源头的保护,同时对于整个流域湿地及水源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细分河流湿地类型在湿地公园中应得到实践,重视对溪源湿地的保护利用。
1、溪源湿地的概念
溪源:自然山涧中的一种小股水流的发源地。众多溪源汇集一起成为溪流,溪流汇集形成河。
溪源湿地:属于河流湿地的一个子项,植被下为泥炭地的也可归为沼泽化湿地。溪源湿地不仅包括了永久性稳定水源、也包含其周围涵养水源的森林植被。
山涧中林木和草灌有着显著的蓄含水源的作用,地表水源充足,流量相对稳定,天空降雨时,雨滴落在松软的腐殖土层上,慢慢渗入土壤中,使林下土层充满水分。而土层以下是不透水岩层,阻隔了水分继续下渗。当林下土壤中水分超饱和时,水分只能順着山坡形成地表径流分别从各自的山坡汇入沟壑,形成数不清的山涧小溪,最终汇集而成河流。
2、提出“溪源湿地”的必要性
(1)是深入研究河流湿地的必然
河流湿地细分的种类包括:永久性河流湿地、季节性河流湿地和泛洪平原湿地。现行湿地分类的标准是侧重湿地的特征和形式,将溪源湿地统一归纳到河流湿地中的永久性河流湿地。现在国内湿地相关规划中,涉及到溪源湿地保护的公园几乎没有。因涉及到湿地率计算的问题,导致湿地相关规划时将很多森林水源涵养区的溪源湿地被当做林地而不被划入建设范围内,为此,溪源湿地在实际的湿地保护工作中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2)是河流全流域保护的需要
目前由于人为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的原因,导致许多中西部地区河流流域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已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明显的影响。江河生态系统本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在实际保护工作中却将其源头、干支流、上下游进行了分割管辖、保护的现象。重新重视保护溪源湿地才是一种完整保护河流的方式,从源头到主河流的全面保护。对于河流的全流域整体管理、整体保护、统筹旱涝预防,统筹生态平衡,势在必行。
3、溪源湿地是河流湿地中与森林生态系统紧密相连的典型湿地,也是湿地保护新的研究方向
为了响应联合国确定的2011国际森林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2011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定为“湿地与森林”。2011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
森林具有较高的蒸发率,所以会利用到较多量的水。森林里的土壤较容易吸收、保持水分,所以湿地的健康与流域内森林的健康息息相关。森林的消失和退化意味着湿地的消失和退化。
同时,森林为动植物提供多样栖息地,从而森林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森林能够减少土壤侵蚀,维持集水区的森林覆盖是降低下游湿地过度淤积的最佳机制。森林也可以更好地管理淡水资源,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为人类提供许多“服务”,包括在碳库方面的关建作用,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同盟军。
森林对全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在全球范围内,淡水离不开森林,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森林不只有改善水质的功能,陆域及水域森林在全球水循环里也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重要的不只是森林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而是其他的地表覆盖方式无法产生同样的效果。
在中西部地区将森林与湿地结合保护,在国内湿地保护中也是很点独特典型的,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
4、开展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是研究展示溪源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最佳载体。
三、以“湿地及其生态系统一体化综合保护”作为保护和利用的目标,避免生态系统的割裂。
中西部地区有很多非常难得的类型全面、全流域、与不同生态系统紧密相连的湿地。不仅生态完好,风景秀丽,而且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资源。
通过“湿地及其生态系统一体化综合保护”,全面加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中西部地区开展湿地保护规划项目,可为这一区域的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探索经验,树立示范,推进这一区域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中西部地区湿地的保护规划既要保护当地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并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宪国,《中国湿地与湿地研究》,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崔保山,《湿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赵思毅,《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4]张玉钧,《湿地公园规划方法与案例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
[6]《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
关键词:中西部地区 湿地 湿地保护 全流域湿地保护 生态系统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S3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湿地是地球表层重要的生态系统,与海洋、森林、草地、农田等生态系统共同维系着地球表层的生态平衡,是功能独特不可替代的自然综合体。自1971年《湿地公约》缔结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加强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促进湿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工作中通过对山西、新疆等中西部地区的湿地公园规划项目的开展,由此探索出几点适用在中西部地区湿地保护规划的新思路。
中西部地区的湿地资源多深居内陆腹地的山区或高原地区,这里普遍气候干燥、雨雪稀少、水资源贫乏,地表水存在状态主要为溪河流,与东部地区相比,这些地区的湿地资源显得十分匮乏,湿地类型比较单一。特别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湿地的生态承载力有限,抗干扰能力较弱,已被列为为生态敏感地区。中西部地区现有的自然湿地和湿地公园主要是以保护淡水河流或湖泊湿地及其两侧的泛洪平原为主,保护类型与结构单一,没有足够的特色,因此不能受到足够重视。但中西部地区大都是河流的发源地,担负着下游河流水量供给和水生态安全的重任,因此,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综合保护性湿地”是这些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一、以“水源头”湿地保护为核心,进而作为整个河流全流域湿地保护和利用的示范。
1、中西部地区的“水源头”不仅指河流的发源地,也可以扩展到林中溪流以及与湿地接壤的冰川、雪山或冻土,因为在水资源匮乏的中西部地区这些资源也为河流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中西部地区湿地资源确实有限,重点应放在河流及其附属相关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当中。
3、目前中西部地区湿地保护的重点是河流湿地,但是以单一化、区段式的河流湿地保护为主,按照湿地保护的发展趋势来看,湿地需要更加科学的综合方式进行保护。
4、探索中西部地区湿地的典型和全面性,并且与周边冰川雪山冻土或林地生态系统结合紧密,拥有成为中西部地区河流湿地综合和创新保护示范的潜力。
5、重视保护冰川、雪山、各等级的支流及其水源涵养林是对水源头的保护,同时对于整个流域湿地及水源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细分河流湿地类型在湿地公园中应得到实践,重视对溪源湿地的保护利用。
1、溪源湿地的概念
溪源:自然山涧中的一种小股水流的发源地。众多溪源汇集一起成为溪流,溪流汇集形成河。
溪源湿地:属于河流湿地的一个子项,植被下为泥炭地的也可归为沼泽化湿地。溪源湿地不仅包括了永久性稳定水源、也包含其周围涵养水源的森林植被。
山涧中林木和草灌有着显著的蓄含水源的作用,地表水源充足,流量相对稳定,天空降雨时,雨滴落在松软的腐殖土层上,慢慢渗入土壤中,使林下土层充满水分。而土层以下是不透水岩层,阻隔了水分继续下渗。当林下土壤中水分超饱和时,水分只能順着山坡形成地表径流分别从各自的山坡汇入沟壑,形成数不清的山涧小溪,最终汇集而成河流。
2、提出“溪源湿地”的必要性
(1)是深入研究河流湿地的必然
河流湿地细分的种类包括:永久性河流湿地、季节性河流湿地和泛洪平原湿地。现行湿地分类的标准是侧重湿地的特征和形式,将溪源湿地统一归纳到河流湿地中的永久性河流湿地。现在国内湿地相关规划中,涉及到溪源湿地保护的公园几乎没有。因涉及到湿地率计算的问题,导致湿地相关规划时将很多森林水源涵养区的溪源湿地被当做林地而不被划入建设范围内,为此,溪源湿地在实际的湿地保护工作中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2)是河流全流域保护的需要
目前由于人为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的原因,导致许多中西部地区河流流域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已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明显的影响。江河生态系统本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在实际保护工作中却将其源头、干支流、上下游进行了分割管辖、保护的现象。重新重视保护溪源湿地才是一种完整保护河流的方式,从源头到主河流的全面保护。对于河流的全流域整体管理、整体保护、统筹旱涝预防,统筹生态平衡,势在必行。
3、溪源湿地是河流湿地中与森林生态系统紧密相连的典型湿地,也是湿地保护新的研究方向
为了响应联合国确定的2011国际森林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2011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定为“湿地与森林”。2011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
森林具有较高的蒸发率,所以会利用到较多量的水。森林里的土壤较容易吸收、保持水分,所以湿地的健康与流域内森林的健康息息相关。森林的消失和退化意味着湿地的消失和退化。
同时,森林为动植物提供多样栖息地,从而森林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森林能够减少土壤侵蚀,维持集水区的森林覆盖是降低下游湿地过度淤积的最佳机制。森林也可以更好地管理淡水资源,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为人类提供许多“服务”,包括在碳库方面的关建作用,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同盟军。
森林对全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在全球范围内,淡水离不开森林,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森林不只有改善水质的功能,陆域及水域森林在全球水循环里也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重要的不只是森林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而是其他的地表覆盖方式无法产生同样的效果。
在中西部地区将森林与湿地结合保护,在国内湿地保护中也是很点独特典型的,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
4、开展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是研究展示溪源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最佳载体。
三、以“湿地及其生态系统一体化综合保护”作为保护和利用的目标,避免生态系统的割裂。
中西部地区有很多非常难得的类型全面、全流域、与不同生态系统紧密相连的湿地。不仅生态完好,风景秀丽,而且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资源。
通过“湿地及其生态系统一体化综合保护”,全面加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中西部地区开展湿地保护规划项目,可为这一区域的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探索经验,树立示范,推进这一区域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中西部地区湿地的保护规划既要保护当地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并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宪国,《中国湿地与湿地研究》,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崔保山,《湿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赵思毅,《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4]张玉钧,《湿地公园规划方法与案例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
[6]《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