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来看,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纠正和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今后发展的垫脚石,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3
1.阅读习惯的培养
不管是应用题还是计算题都需要学生先读题后解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加快,大部分数学题目考察更加生活化,这就意味着原有的应用题和计算题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取而代之的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解答题。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拿到数学题的第一步就开始了题目的解答,最终因为读题不认真,审题出现偏差导致解题思路错误。正确解答题目的前提是读懂问题,明了该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要求学生读懂题目之后再进行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题型与之前的练习题类似而放松警惕,或者是直接“张冠李戴”将上一个题目中的条件运用到了这一题的解答过程中,这些都是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利用课前准备的空闲时间,训练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对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进行指正。教师可以通过只让学生读题审题而不解答的方式缩短时间,加强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讨论习惯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个人英雄主义已经成为过去,团队协作才是今天科学探究和生活工作的主流。近几年来,社会各行各业的革新并非是由某个人完成的,而是被一个个团队所完成的。尽管这些成果被宣扬时总是被认为团队中某个关键人物的功劳,但是没有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付出和努力,这些成果就不会存在。教师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讨论习惯,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内势必会因为任务的解决产生争论,在这种氛围下性格腼腆的学生也能鼓起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当中去。学生在相互争论中意识到集体力量的伟大,逐渐养成讨论的学习习惯,在以后学习中遇到困难首先选择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不出结果的才寻求教师的帮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喜欢讨论的学习习惯更促进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铺垫,让学生更能适应以团队为单元完成工作任务的现状[1]。
3.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
质疑精神贯穿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没有质疑精神和质疑习惯的学生不能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题地位,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只是起到辅导和引导作用的“明灯”,真正的主角是學生自己。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根据讲解内容的难易程度,预留出一部分的缓冲时间以应对学生的质疑。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详尽解释,并且给予该学生一定的奖励。学生在接触到新鲜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概念时总会有一些迷惑,教师要加以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部分学生的想法略显稚嫩,但是教师要认真对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重视。教师要注意避免课堂成为某个学生的一言堂状况的发生,确保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是平等的,如果该堂课教学任务较重,课程节奏不能放缓,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让学生将他们的质疑写到纸上,教师一一进行点评回应给学生。
4.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差距,同在一间教室,同是一个教师,但是有些学生数学成绩优异,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却不理想。部分学生因为成绩的原因在教师面前抬不起头来,上课听讲效率较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信,或者是自信不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次教学,在讲解完一道例题之后,可以让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自行把握时间,而将解题思路擦掉,让那些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再次解答。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不要因为学生解题缓慢就批评,要拿出一定的耐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接触学生帮助学生的同时鼓励他们,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体会到教师的温暖。没有一片树叶是完全一致的,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生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呵护。
5.结语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这需要教师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耐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在数学的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从学生阅读习惯,讨论习惯,质疑习惯和自信四方面进行培养[2]。
参考文献
[1]邹晓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0.
[2]李新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8(09):126.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3
1.阅读习惯的培养
不管是应用题还是计算题都需要学生先读题后解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加快,大部分数学题目考察更加生活化,这就意味着原有的应用题和计算题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取而代之的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解答题。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拿到数学题的第一步就开始了题目的解答,最终因为读题不认真,审题出现偏差导致解题思路错误。正确解答题目的前提是读懂问题,明了该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要求学生读懂题目之后再进行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题型与之前的练习题类似而放松警惕,或者是直接“张冠李戴”将上一个题目中的条件运用到了这一题的解答过程中,这些都是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利用课前准备的空闲时间,训练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对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进行指正。教师可以通过只让学生读题审题而不解答的方式缩短时间,加强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讨论习惯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个人英雄主义已经成为过去,团队协作才是今天科学探究和生活工作的主流。近几年来,社会各行各业的革新并非是由某个人完成的,而是被一个个团队所完成的。尽管这些成果被宣扬时总是被认为团队中某个关键人物的功劳,但是没有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付出和努力,这些成果就不会存在。教师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讨论习惯,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内势必会因为任务的解决产生争论,在这种氛围下性格腼腆的学生也能鼓起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当中去。学生在相互争论中意识到集体力量的伟大,逐渐养成讨论的学习习惯,在以后学习中遇到困难首先选择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不出结果的才寻求教师的帮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喜欢讨论的学习习惯更促进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铺垫,让学生更能适应以团队为单元完成工作任务的现状[1]。
3.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
质疑精神贯穿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没有质疑精神和质疑习惯的学生不能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明确学生的课堂主题地位,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只是起到辅导和引导作用的“明灯”,真正的主角是學生自己。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根据讲解内容的难易程度,预留出一部分的缓冲时间以应对学生的质疑。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详尽解释,并且给予该学生一定的奖励。学生在接触到新鲜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概念时总会有一些迷惑,教师要加以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部分学生的想法略显稚嫩,但是教师要认真对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重视。教师要注意避免课堂成为某个学生的一言堂状况的发生,确保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是平等的,如果该堂课教学任务较重,课程节奏不能放缓,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让学生将他们的质疑写到纸上,教师一一进行点评回应给学生。
4.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差距,同在一间教室,同是一个教师,但是有些学生数学成绩优异,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却不理想。部分学生因为成绩的原因在教师面前抬不起头来,上课听讲效率较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信,或者是自信不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次教学,在讲解完一道例题之后,可以让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自行把握时间,而将解题思路擦掉,让那些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再次解答。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不要因为学生解题缓慢就批评,要拿出一定的耐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接触学生帮助学生的同时鼓励他们,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体会到教师的温暖。没有一片树叶是完全一致的,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生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呵护。
5.结语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这需要教师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耐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往往更容易在数学的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从学生阅读习惯,讨论习惯,质疑习惯和自信四方面进行培养[2]。
参考文献
[1]邹晓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0.
[2]李新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8(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