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25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CSⅡ)与多次皮下胰岛素(MSⅡ)注射控制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CSⅡ组与MSⅡ组,分别给予CSⅡ和MSⅡ进行短期强化达标治疗。结果:治疗后CSⅡ组与MSⅡ组静脉血空腹血糖(FBG)均下降,CSⅡ组下降程度更大(P=0.005)。两组静脉血餐后2小时血糖也均下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兩组的7个时点指血血糖均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MSⅡ组(P<0.05)。结论:CSⅡ治疗在降低空腹血糖、缩小血糖波动和整体血糖控制方面效果更显著,并能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素泵 低血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74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功能障碍,近年来提出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观点之一就是尽早采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要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严格控制血压,改善血脂代谢,戒烟,保持理想体重,重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09年2月景德镇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10年,糖化血红蛋白>7.5%,无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肝肾疾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长期激素服药史,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共92例,随机分成CSⅡ组和MSⅡ组,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FBG、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受试者停用所有口服降糖药物,分别给予胰岛素泵(CSⅡ组)和每日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组)。CSⅡ组采用诺和锐;MSⅡ组采用诺和锐三餐前5~15分钟和重组甘精胰岛素晚10:00皮下注射。胰岛素起始剂量根据FBG水平按(0.5~0.7U/kg/日)计算,强化治疗期间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用血糖仪测定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指血血糖。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依据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标准:三餐前血糖≤6.1mmol/L,非FBG≤8.0mmol/L。本研究的低血糖标准为具有心慌、出冷汗和严重饥饿感加上血糖≤3.9 mmol/L。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过程采用SPSS10.0软件包。
  
  结 果
  
  治疗前后静脉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后,CSⅡ组和MSⅡ组均有显著下降,分别由14.26±5.11mmol/L和13.12±3.58mmol/L下降到5.65±0.68mmol/L和6.17±0.96mmol/L,CSⅡ组下降程度更大(P=0.005)。两组静脉血2小时血糖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分别由20.16±5.69mmol/L和19.76±4.05mmol/L下降到7.08±1.05mmol/L和7.35±1.62mmol/L(P<0.01),治疗后两组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达标情况:两组患者住院期间,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能达标。CSⅡ组达标时间为3.56±1.39天,MSⅡ组为5.84±1.72天,CSⅡ组显著短于MSⅡ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达标率及第7天时胰岛素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Ⅱ组在达标时和治疗第7天的胰岛素剂量分别是40.22±7.46U/日和36.08±9.69U/日,MSⅡ组为47.72±17.73/日和45.66±11.95U/日,CSⅡ组显著低于MSⅡ组(P<0.05)。
  治疗前后自我血糖监测情况: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监测7时点血糖,分别为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指血血糖。治疗后两组患者7时点血糖均有显著下降(P<0.01)。
  低血糖事件:两组强化治疗期间共发生7例低血糖事件,其中CSⅡ组1例,MSⅡ组6例。均为轻度或症状性低血糖事件,无低血糖昏迷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尽管目前没有治愈糖尿病的方法,但血糖控制达标是预防和延缓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使用持续性胰岛素泵输注治疗还是一日多次注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均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一定时间的病情缓解期[1],多数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2]。但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的强化治疗方案常常难以长期坚持,导致治疗不达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强化治疗后均有明显的降糖效果,治疗后静脉血空腹及餐后血糖以及7时点的指血血糖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达标时静脉血FB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SⅡ组FBG更低,且所需胰岛素量相对更少,治疗达标所需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与其他类似研究结果相似[3]。
  因此采用MSⅡ和CSⅡ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达标的有效手段。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加以选择,从而预防和延缓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Ryar EA,Imes S,Wallace C.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Diabetes Care,2004,27(5):1028-1032.
  2 杨兆军,张波,陈燕燕,等.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126-128.
  3 Herman WH,Ilag LL,Johnson SL,et al.A clinical trial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versus 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 in older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Diabetes Care,2005,28(7):1568-157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90例经CT三维立体定位。使用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血肿靶点,进行抽吸、冲洗及应用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引流达到血肿清除及治愈患者的目的。对照组60例内科保守治疗。结果:微创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及病死率与内科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死亡率低,疗效显著,相对安全有效。  关键词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51    临床资料    2006年9月~2009年4月收治严重多发伤腹部损伤患者19例,男18例,女1例;年龄14~15岁。其中锐器伤15例,坠落伤2例,挤压伤2例。初诊时间8小时以内者17例,8小时以上者2例。入院时轻度休克2例,中度休克11例,重度休克6例。行诊断性腹腔穿刺13例,11例阳性(81.6%),2处伤5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预防与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瘘患者2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后并发胆瘘12例,单纯引流治愈5例,二次手术胆肠吻合治愈1例。无死亡病例及远期并发症。结论:胆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正确处理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瘘  doi:10.3969/j.issn
期刊
摘 要 進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LC)1685例,占同期胆囊切除患者的95%,成功率99.2%。无1例死亡,无1例胆道损伤。随访患者900例,时间>6个月,均预后良好,无并发症。  关键词 基层医院 腹腔镜胆囊切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5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在三级医院广泛开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技术的日臻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确诊6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组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多,并发症多,高位溃疡与巨大溃疡多,死亡率高。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 老年人 消化性溃疡 临床特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无痛苦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对上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体会。方法:对32例上消化道息肉行静脉麻醉下无痛苦电凝电切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静脉麻醉下胃镜电凝电切上消化道息肉,无痛苦、安全、可靠、经济、易于接受。  关键词 上消化道息肉 静脉麻醉 电凝电切术 内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57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结肠癌致肠梗阻治疗经验。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40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40例病人Ⅰ期右半结肠切除10例,Ⅱ期横结肠癌切除2例,Ⅰ期左半结肠癌切除13例,Ⅱ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13例,肿瘤无法切除,仅行回结肠吻合术1例,单纯造瘘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围手术期死亡率2.8%。结论:选择合适病例、手术时机及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Ⅰ期切除吻合的安全保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64    资料与方法    2003年5月~2009年5月收治肝外伤患者248例,男196例,女52例;年龄3~66岁,平均33岁;闭合性损伤206例,开放性损伤42例;按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6级分级法[1],Ⅰ级46例,Ⅱ级51例,Ⅲ级62例,Ⅳ级6例,Ⅴ级20例,Ⅵ级无;其中交通事故136例,重物撞击伤37例,高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最佳诊断。方法:对15例黄疸病人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不清,行ERCP检查。结果:ERCP表现为胆管变细,呈枯树枝、串珠样改变,诊断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经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ERCP是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ERCP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60
期刊
摘 要 目的:全面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医院抗菌药物的品种、消耗量、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27.46%,各类抗菌药销售金额列前三位的依次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销售金额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法克)、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邦达)、注射用头孢美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