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产生。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由于缺乏道德经验,认识水平较低,极易发生过错行为。其中有一种就是用错误的方法来对待别人的错误,这是使教师头痛的“常见病”、“多发病”。
那天是星期四,和每天一样,同学们做完了课间操,伴随着第三节课上课的铃声,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秩序地走进教室。我拿着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到三年三班去上课,刚走进教室,许云鹏同学就向我告状:刚才上间操时同桌姜云耀在班级做值日时把他的书扔在地上。经调查,原因是做完眼操以后,同学们自由活动时许云鹏给姜云耀起了个外号,姜云耀为了报复所致。我没有声色俱厉地训斥他们,而是对双方安慰了几句后开始了当堂课《我是教室美容师》的教学,把问题留在下课以后处理。
二、处理的过程。
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他们两个难堪,而是在课后悄悄地把姜云耀同学请到我的办公室,并让他坐下,然后说:“姜云耀,如果有这样一个人,走路时不小心,被马路边的石头绊了一跤,哎吆,脚好疼啊。他气愤极了,又用脚狠狠地向石头踢去,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姜云耀愣了一下说:“傻瓜一个”“他傻在哪里呀?”“脚已经很疼了,再踢,不是更疼吗?”“那怎么办呢?”“绕开走不就得啦。”“如果办了别人呢?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呀?”姜云耀想了想说:“把石头搬到一边去。”“对!这样做既不会使自己的脚再疼,也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我向他投去亲切、赞许的目光说道:“知道我为什么找你来吗?”“郭老师,我懂了。”“你懂了什么?说给我听好吗?”“许云鹏同学给我起了个外号,是错误的,好比石头绊了我的脚,我呢,就去扔他的书,就好像又用脚去踢石头,这样既伤害了他,又伤害了我自己。我应该讲文明礼貌,主动找许云鹏说说心里话,共同把这块石头搬掉!”“对了,不能用错误的方法对待同学的过错,应该设法共同搬掉横在同学之间的石头。以后类似这种情况可不要再去踢‘石头’啦!”姜云耀心悦诚服地含笑去了。这样和他触膝交谈,不仅能使他改正错误,还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我的体会。
1、持宽容态度
“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这一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学生,把他们的过错看成他们成长中的必然。对于这两位同学的过错行为,我没有过分强调权利与惩罚,而做到了宽容,对双方进行了安慰。如果课上对他们进行批评,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甚至会造成终身难以弥合的伤痕。
2、使用“绿色语言”
针对上述情况我没有对他们采取居高临下的说话姿态,更没有使用训斥、挖苦、刻薄、不文明的语言。而是运用理解、安慰的话语,使他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给他们自己反思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对他们言辞过激地批评,不仅会使他们与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从而造成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同时也会降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不妨选用生活中常见的、饶有趣味的事例,打一个比方,引导学生认识错误的实质。因为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打比方,学生熟悉,容易接受,这时的教育对象,感到的不再是压抑的心理和受训的痛苦的情绪体验,他们会产生诚心接受教育的精神需求,容易向教育者敞开心扉,形成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最佳状态,因而,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如上面的例子,学生既认识了错误的实质,并加以改正,从而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教育目的。
姜云耀犯了错误,我不但没有批评,还安慰他,和颜悦色地给他讲故事,对他的错误似乎“不闻不问”,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谅解。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谅解是最好的教育。谅解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一经出现,即刻会使他们现有的行为表现与其原来的实际思想水平之间形成一个“差”,使学生产生一种悔之莫及的心理,并且决心引以为鉴,以后避免重犯。如果此时教师仍然施之以批评训斥,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认为自己很委屈,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克服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过错。教师对学生的充分理解和正确的施教,会使学生由此透视到浅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從而激发学生改正自己过错,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愿望。
对学生采取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的方式。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由于缺乏道德经验,认识水平较低,极易发生过错行为。其中有一种就是用错误的方法来对待别人的错误,这是使教师头痛的“常见病”、“多发病”。
那天是星期四,和每天一样,同学们做完了课间操,伴随着第三节课上课的铃声,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秩序地走进教室。我拿着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到三年三班去上课,刚走进教室,许云鹏同学就向我告状:刚才上间操时同桌姜云耀在班级做值日时把他的书扔在地上。经调查,原因是做完眼操以后,同学们自由活动时许云鹏给姜云耀起了个外号,姜云耀为了报复所致。我没有声色俱厉地训斥他们,而是对双方安慰了几句后开始了当堂课《我是教室美容师》的教学,把问题留在下课以后处理。
二、处理的过程。
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他们两个难堪,而是在课后悄悄地把姜云耀同学请到我的办公室,并让他坐下,然后说:“姜云耀,如果有这样一个人,走路时不小心,被马路边的石头绊了一跤,哎吆,脚好疼啊。他气愤极了,又用脚狠狠地向石头踢去,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姜云耀愣了一下说:“傻瓜一个”“他傻在哪里呀?”“脚已经很疼了,再踢,不是更疼吗?”“那怎么办呢?”“绕开走不就得啦。”“如果办了别人呢?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呀?”姜云耀想了想说:“把石头搬到一边去。”“对!这样做既不会使自己的脚再疼,也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我向他投去亲切、赞许的目光说道:“知道我为什么找你来吗?”“郭老师,我懂了。”“你懂了什么?说给我听好吗?”“许云鹏同学给我起了个外号,是错误的,好比石头绊了我的脚,我呢,就去扔他的书,就好像又用脚去踢石头,这样既伤害了他,又伤害了我自己。我应该讲文明礼貌,主动找许云鹏说说心里话,共同把这块石头搬掉!”“对了,不能用错误的方法对待同学的过错,应该设法共同搬掉横在同学之间的石头。以后类似这种情况可不要再去踢‘石头’啦!”姜云耀心悦诚服地含笑去了。这样和他触膝交谈,不仅能使他改正错误,还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我的体会。
1、持宽容态度
“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这一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学生,把他们的过错看成他们成长中的必然。对于这两位同学的过错行为,我没有过分强调权利与惩罚,而做到了宽容,对双方进行了安慰。如果课上对他们进行批评,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甚至会造成终身难以弥合的伤痕。
2、使用“绿色语言”
针对上述情况我没有对他们采取居高临下的说话姿态,更没有使用训斥、挖苦、刻薄、不文明的语言。而是运用理解、安慰的话语,使他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给他们自己反思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对他们言辞过激地批评,不仅会使他们与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从而造成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同时也会降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教育犯了错误的学生,不妨选用生活中常见的、饶有趣味的事例,打一个比方,引导学生认识错误的实质。因为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打比方,学生熟悉,容易接受,这时的教育对象,感到的不再是压抑的心理和受训的痛苦的情绪体验,他们会产生诚心接受教育的精神需求,容易向教育者敞开心扉,形成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最佳状态,因而,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如上面的例子,学生既认识了错误的实质,并加以改正,从而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教育目的。
姜云耀犯了错误,我不但没有批评,还安慰他,和颜悦色地给他讲故事,对他的错误似乎“不闻不问”,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谅解。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谅解是最好的教育。谅解具有很好的教育功能。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一经出现,即刻会使他们现有的行为表现与其原来的实际思想水平之间形成一个“差”,使学生产生一种悔之莫及的心理,并且决心引以为鉴,以后避免重犯。如果此时教师仍然施之以批评训斥,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认为自己很委屈,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克服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过错。教师对学生的充分理解和正确的施教,会使学生由此透视到浅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從而激发学生改正自己过错,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愿望。
对学生采取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