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科学潜能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w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從潜能的培养与激发的研究中针对于中学生科学潜能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看到潜能对一个人的成才有至关重要的联系。认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三管齐下,来影响并激发孩子的潜能。同时也进一步探究了在科学课堂中可以采用发现潜能、激发兴趣,学会探究等方面激发潜能,从而让社会得到更多的拔尖人才。
  关键词:潜能;科学潜能;中学生科学潜能
  
  一、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全国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共2263所,每年招600多万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多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科研人员总人数分别居世界第一位与第二位,但是,我国的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偏低,科技教育的总体发展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我国对拔尖人才的培养没有科学的方法。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则效果则会有所改善。
  二、概念的明确
  潜能是人类千百万年进化在婴幼儿身上积淀的胚芽,是指蕴藏在人类大脑中的尚未发挥出来的心能、智能、体能方面能量的总和。这种胚芽虽然隐伏着尚未表露出来,但就在潜隐状态下就已经具有了一种发展的能力或可能性。
  科学是一门针对各种自然现象,去揭示其中的产生的原因、寻找相关规律的学科。所以科学潜能是指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界发生的现象有一种好奇并能够去积极探究的能力。
  中学生处于科学探究的萌芽阶段,因此对于中学生科学的潜能,是指能够主动对身边发生的现象极其敏感,产生好奇后能够提出问题,有计划的进行探究的一种能力。
  三、培养的途径
  中学生的潜能的培养,除了需要有自身良好的物质条件外,同时也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支持。
  1.家庭教育是潜能开发的摇篮
  从1949年日本人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起,截至2008年,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奖的共有12位,在对这13名获奖者的家庭背景进行了研究,发现家庭的教育对这些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父母的个性,文化氛围,经济条件等家庭因素对孩子的能力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脑科研究者的调查数据,人的智商在0-3岁时的发展最快,在少年时代成定型期。
  2.学校教育是潜能培养的关键
  现在的学校教育全国上下都实行了义务制,现在提出的素质教育,对学科的课程提出了合理的安排,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受到中考以及高考等高校的选拔制度的影响,主要的还是侧重于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负担得不到减轻,小小年纪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义务教育中,学生就是所学的成绩为零分也是自然升级。到了中学时,给科任老师带来了无限的压力,基础不太扎实,对师生考核的手段也没有变,对一些已无力学习的学生束手无措。现在小学的情况就是把良好的潜能的开发时代浪费了。
  那么潜在能力已基本定型的中学生有没有好的办法开发其潜能呢?
  四、中学生在学校教学中怎样开发潜能?
  1、发现潜能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半球,它们的功能是不同的,通常左脑被称为“语言脑”,它的工作性质是理性的、逻辑的;而右脑被称为“图像脑”,它的工作性质是感性的、直观的。左脑的工作方式是直线式的,可以说是从局部到整体的累积式:右脑的工作方式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并列式。在学习中,我们大部分都是利用自己的左脑,而右脑只是用到了10%,如果在学科授课过程中增加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效果不同非想。所以鼓励学生多动,多探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么行动来自于动力,在课堂中对学科兴趣的培养很重要。
  2、培养兴趣
  中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别人强加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需求。这些需要来自于脑的潜意识。脑是信息处理的工具,对于刺激才会引起反应,而中学生只是单纯接受理论的教导,没有自己去主动要求,他的脑信息处理是不积极的,根本无法激发内在的潜能。当一个人对某事物有一定的兴趣,才有一定的专注,也才会真正的坚持。
  3、教师合作
  教师合作是促成良好课堂效果的有力保障。古人说: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说明集体的智慧是优于个人的智慧。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 “我至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现在学科的教研活动,也正是为教师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广泛的开展学科之间的听课评课,同课异构等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利于教师的研究与自身能力的发展。只可惜现在的中小学教师的负担很重,很少有时间参与这种活动,使得目前教师的业务素质整体提升的并不快。
  4、学会探究
  探究实践是培养拔尖人才的必经这路。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创造力开始在现实主义的引导下发展。中学生的好奇,创造力更多地由现实激发。学校因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特征,激发求知欲与成就感,增进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能。安排学生参加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其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增加其责任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中学生中现教材中的许多探究活动,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方面,这些探究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学校的实验器材不足与相关的管理老师的不足,真正的教学中,存在着实验采用的并不多。这是很可惜的,建议学校中的要加强实验员的师资力量。
  5、改良考核
  一个人的能力,与生俱来。学校教育中,慢慢被测试发现一些。到了社会中再被发现一些。怎样才算全?文武双全,还是文理双全?文武全,就是全才了?何况这些被发现的形式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毕竟人的潜能存在太多的未知数。
  潜能不是学校能培养出来的,要靠身边的师长和孩子自己来发现。所以希望我们的教育专家能够放下现成的框架,以高校自身的培养需要来招生,这样对拔尖人才的培养更加有利。
  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熊丙奇说:“中考体制的改革,则会走向二个方向,一是本质上高校的录取以分数为主,只是学科分为多科;二是高校自主提出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要求,达到相应的要求的考生可以自主申请,学校择优录取。”这二种方向,无疑是后一种走向是人们所期望的,才能实现学生因材施教的目的。
  五、反思
  杰出人才的也是需要培养的,只要培养方法科学合适,就是先天在常人眼里不是很聪明的孩子,也一样可以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出来。潜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完全可以由后天的培养激发出来。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发现,用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培养,中国的杰出人才一定不会少。
  参考方献:
  [1]安东尼•罗宾.激发个人潜能Ⅱ[M].新加坡:新加坡出版社.2008:78-253
  [2]沈适菡.实用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78-456
  [3]中央教育研究所.对话教育热点2009[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13-117
  [4]朱连云.关注教师实践性智慧[B].北京:z佐罗网2009-5-27.
  http//a11.zcom.com/mag2/shehuikexue/wenkejiaoti/31043/200302/5465227/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是一门语言,情感态度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因此,要搞好英语教学,务必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本文就做为一名中学教师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情感态度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初始阶段的教学一直为教师所困惑,因而,“语文入学”尤为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它决定着整个高中语文教与学的成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语文入学教育”进行深入、思考,以期缩短教师和学生的过渡困惑期,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始阶段教学成败师生教改  一、打开学生兴趣大门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悠悠五千年,她在这古老而美丽、辽阔而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文化。中国是四大文明
期刊
摘要:影响学习的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其中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力及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与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对学习影响更大。有了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才能使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语言自信 学习氛围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
期刊
摘要:一个人的数学素质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理论的多少,也不仅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提倡做中学,通过问题学,着重从学生今后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使学生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能适应变化发展的世界,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关键词:数学应用能力 回归生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学生思维的基础学科,在整个的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
期刊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样要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从“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重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
期刊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兴趣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
期刊
语文教育在中学创新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普通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学科——语文学科教育,不仅要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视为已任,而且它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心理、培养创造能力上有着特殊的功能和极为广阔的天地。”“无论是从学科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第二渠道、语文教师工作特点方面,都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
期刊
多年来,我国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科人员都在积极探讨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来进一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和迫切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本人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内涵  1.什么是“素质”?  “素质”的原意是指先天素质,这往往是心理学上所指的人与生俱来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理解。  用现代教育论观点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