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德艺双馨的方增先先生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方增先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我受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之邀,出席“《方增先口述历史》出版座谈会”。这本刚出版的新书称得上是方老一生的精彩回放,书中有史料、有故事——耐人寻味;有照片、有作品——赏心悦目。我拜读新书仿佛又和先生见面,先生为人师表的风范、对后辈的热情勉励、温和率真的性情,令我难以忘怀。
  先生鼓励我“在哲理漫画方面
  探索一条路出来”
  1992年10月,我在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上开设“智慧快餐”漫画专栏。1994年该作品选(一组8幅)被上海地区选送参加第八届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时任上海市美协秘书长徐昌铭先生告诉我“方老对你的作品评价蛮好的”,我听后十分高兴,随即把当年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的第一本《智慧快餐》漫画集寄赠方老师指教。不久,我在美术馆见到了方老师,他鼓励我说:“你在新民晚报上的哲理漫画蛮好格,一图一文有特色,这种漫画儿可以看看想想,你在哲理漫画方面可以探索一条路出来。”说实话,我刚尝试开设漫画专栏,心里很没底,能够得到方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使我信心倍增,并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画下去。1994年《智慧快餐》系列漫画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1995年获第三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至今这个专栏仍每周日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新作品,已连续28年,创作了1400余幅作品。
  优先为我的漫画展题词
  2012年10月,在“智慧快餐”漫画专栏开设20周年时,新民晚报社、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馆联合举办了“漫条思理——郑辛遥智慧快餐漫画展”。展出前,我冒昧写信给方老师,请他为画展题词。很快接到方夫人卢老师的电话,说方老已收到来信,这两天就会写的。大约过了一周,我又接到方老师的电话:“辛遥,我已给侬写好了,近日可来取。” 我真是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么快,第二天就去了方老师家。因方老身体不好,是他弟弟接待了我,他告诉我:“这几天方老师一直有低热,已经好几天没动笔了,前些日子老家来人请他写几幅字,都放在一边没动手。前天他感觉身体略有好转,一早起来给你写了一幅。”说着当场把这幅有四尺整张大的题词展示出来,上面书写:“祝贺郑辛遥智慧快餐二十周年 修心养德 方增先书于上海”。我见了不禁脱口而出:“写了这么大一张!”方老弟弟说:“你办漫画展,方老写幅大字来祝贺。” 我当即深为感动,又有些不安,真不该在方老身体欠佳时去打扰他,却想不到竟享受了优先给我题词的特殊待遇。方老晚年由于身体原因,很少出席公众活动,但文联开会我们还有机会碰到,他总会用杭州普通话对我说:“你人不大见,但你的漫画儿,我常在晚报上见的。”这番暖心的话表明方老一直在关注着我的漫画创作,体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我们年轻画家美术创作的关爱,这也是激励我持久创作的一个动力。
  我的呼噜声让方老住到了亲戚家
  我和方老交往中,有一件事让我想起来就会感到不安。那是1996年12月,我和方老一起赴北京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组委会安排我们俩同住一间房,但没住两天,他就不来住了。起先我还以为是组委会照顾老画家,安排他去住了单间。后来同去参加会议的徐昌酩老师告诉我:“辛遥啊,侬的呼噜声太厉害,方老师只好住到亲戚家去了。”我听了真是羞愧至极,方老怎么一句也没说过,我自己也浑然不觉。原本组委会安排我和方老住一起,是想年轻人照顾年长者,想不到结果是方老照顾我,把房间让我住,他自己每天由亲戚早晚接送到会场。 按照方老的级别,完全可以申请住单间。但方老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与普通代表一样待遇。
  1999年12月,方增先先生当选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我任市美协副主席,我们之间有了较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我经常向方老请教一些绘画上的问题,总能得到他悉心指教。
  2019年2月22日,我与美协秘书长丁设代表上海市美协去方老师家新春慰问,我带了一幅新作“猪圆日润”漫画,还有一本新出版的《漫条思理》第二册,向方老师汇报。那时医生已嘱咐家人,尽量让方老师少会客,避免交叉感染。方老儿子子虹看出我们很想与方老师见面,就破例把我们带上二楼。冬日房间里暖暖的,方老与夫人卢老师正坐在一起喝茶。卢老师拿着我的一幅小猪漫画,对方老说“辛遥送侬的”,方老师笑眯眯地点头应答,我们祝福方老师新年吉祥,早日康复!
  如今方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高尚人品,他的音容笑貌将铭记我们心中。方老德艺双馨,永远是我们后人的榜样!
  (标题书法:吴孟庆)
  (作者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責任编辑  章 洁
其他文献
我未见过冰心老人。当年向德高望重的文坛前辈请益,我始终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无事不打扰,万一有事求教,能写信就写信。这是已故包子衍先生告诉我的办法。这些文坛前辈劫后幸存,已时不我待,不到万不得已,不应去麻烦他们。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与冰心老人在一年之内通了三次信,得到了她老人家的热情帮助。  冰心老人第一次给我写信是在1991年3月7日。当天冰心日记有明确记载:“上午,写陈子善(上海,为台湾《联合
期刊
“文革”中,一些高级文化人士被错划成臭老九,剥夺了文化创作的权利。待到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后,又变成一代宗师,中国美术的奠基人,老九不臭了,反成了宝贝。我这里说的是上海画家刘海粟。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上海美术家协会工作,为画家服务,有缘走近国宝画家,四十多年来,至今印象深刻。  有一位上海著名画家朱复戡,60年代去了山东,上海几乎把他忘了,1980年调回上海。他持有中央李铁映的批文,说朱复戡
期刊
白杨是抗战时期话剧舞台上“四大名旦”之一,也是新中国影坛二十二大明星之一和建国40周年十大电影明星之一……她一生光环无数,是观众喜爱的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今年是白杨百年诞辰,我不想讲述她在艺术长河中如何认真刻苦,潜心钻研,精益求精,执着追求最高境界的精神,而是要回忆她作为我们家庭一辈子的老朋友,给我留下的几件情深谊重的往事。  白杨的艺名源自我父亲的笔名  白杨阿姨与我父亲杨村彬在青少年时期就相识
期刊
在那个特殊年代,《毛主席语录》曾风靡一时,无论大街小巷还是偏僻乡村,随处可见,而这些语录是需要有人抄写的。当年,我被选中抄写这些语录,竟使我练出了一手好字,也由此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1967年冬,我从学校毕业后回家乡崇明务农,正好乡里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的热潮,每个生产队都要挑选几个字写得好的人抄写语录,我也被选中,与队里另一位青年,负责三个生产队的语录抄写。于是,每天出工就拿着一支毛笔和一桶红油
期刊
王伯群与旧上海三大闻人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来往有年,其中尤与杜月笙过从甚密。上海是近代留学日本学生最大的集散地,1905年,王伯群作为贵州首批公费留学生浮槎东渡。途经上海时,只见“洋场十里,崇楼杰阁,排云而立”,便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迨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就读中央大学研究院的王伯群受章太炎之邀,迅即从东京返沪投身革命,参与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创办《大共和日报》。1919年,王伯群受孙中山派遣,代
期刊
林汉达教授曾以林迭肯之名研究拼音文字,我是拉丁化新文字工作者,曾經经常去请教他。  有一次林教授说,他曾和鲁迅先生一起学习,这让我大感兴趣。我还问林教授,鲁迅先生说的是什么语言?林教授说,鲁迅先生说的是官话,也就是普通话。可见当时地下党让一些进步文化工作者一起学习的。  (作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期刊
巍峨雄踞于武夷山西麓,蜿蜒奔流于赣东抚河上游,有一块上扬枫叶形的地域,这就是素称“万绿丛中鱼米乡”的江西省黎川县。黎川县地处赣浙闽交界,三面环山,有 “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思路新要求。黎川县委、县政府在精准扶贫上除了农村基础建设,还发展了特色产业并根据黎川县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如开发油画产业和旅游业等。在油画产业的引
期刊
“乒乓外交”通常是指:1971年4月,毛泽东指示正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代表团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向美国传递出中方希望彼此交流、实现正常化关系的愿望。此举打破了20多年中美关系中的坚冰,双方关系逐渐改善,直至正式建交。还应看到,“乒乓外交”对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其要义与推进中美关系几乎平行。实际上,周恩来还巧妙地运用“乒乓外交”,与朝鲜改善了关系,修补了由“文革
期刊
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随着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一些社会活动家主张劳动者要以自愿为原则成立合作社,在资本剥削的社会大环境中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这一社会思潮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马上获得了一批进步人士的积极响应。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是第一位倡导合作社的政治家。  孙中山先生秉承中国传统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投身改造社会的活动。早年经历使其深知
期刊
母亲从《参考消息》上察觉到高考招生制度发生了变化  1977年10月,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对于当年参加高考的570万名考生来说,这是他们一段惊心动魄的生命历程。作為570万名考生中的一员,当我回望1977年的高考,自己之所以能够大胆决定报名参加考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对我的鼓动与支持。40多年后,重新整理1976年4月至1978年2月我在上海崇明跃进农场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