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鉴赏与实践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t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公共音乐课程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在于通过该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使该课程目标不能很好地实施。笔者根据自己6年的教学实践,以本校《音乐鉴赏》课程为案例进行改革,围绕“感受、鉴赏与实践”这三步,使该课程真正做到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内获得真实的自我体验与欣赏的愉悦感,并带领学生进行可行的创造性音乐实践,让课程变得切实有用。
  【关键词】高职;公共艺术;音乐鉴赏;改革
  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在中小学一直都接受音乐教育的比例为53.1%,非常喜欢音乐的占59.4%。虽然半数以上的学生受过音乐教育且都喜爱音乐,但多数是喜爱通俗歌曲,只有极个别学生小时候学过舞蹈或乐器,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的了解是匮乏的。笔者希望通过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够提高对理论性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感受——帮助学生平视音乐并激发学习兴趣
  感受,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受到、感染;二是指体会、感想;个体对外界所有的理解、认知、各种经验的累积都是在“感受”的基础上。本文所指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感受音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从祭祀、婚丧、祝寿等民间风俗活动中,寻找到大多数学生所不太关注的音乐形式,让他们直接与音乐面对面。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对音乐的熟悉感和认同感,使他们恍然大悟地发现“原来我一直都在用着各种音乐”、“音乐一直在我身边”,还有利于发掘学生从小所接触的各类音乐在他们心里的烙印,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在互相交流后,极大地扩展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如在笔者讲述中国民歌的时候,布置的任务是:要求他们寻找各地的民歌(最好是家乡的民歌),下堂课介绍并演唱给大家听。有一个学生来自温州乐清,唱了一首乐清山歌《对鸟》。在她的描述中同学们了解到,在温州传统民歌中,山歌占的比重较大,因有一部分地区说闽南语,因此这首闽南语民歌就成为当地流传较广的民歌。《对鸟》的音乐抒咏性很强,充满了喜悦的心情,通过歌唱自由、美丽的禽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这位同学的演唱与讲解为引导,笔者再补充关于中国民歌的相关内容,如此同学们对民歌的兴趣及辨识度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感受找答案的“寻宝”过程 这个环节要求教师挑选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如笔者在讲述巴洛克音乐时,让学生去寻找该时期他觉得最重要的两位音乐人物,并对他们的生平及主要音乐事迹进行介绍。笔者在布置任务时,只要求学生去了解音乐家的生活,知道他们一生中经历过哪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并举例说:如童年是否幸福、父母是否严厉、结过几次婚、有几个孩子、工作经历是坎坷的还是顺利的、是否富有、因何去世等。学生对挖人家“八卦”的兴趣极高,且在“挖八卦”的同时,他们会找到很多有关他们音乐活动的内容。在下堂课上,学生上台讲述时,没有一个学生单讲音乐家的“八卦”而漏下这些重要的信息。之后,笔者在补充时则会告诉学生,这个音乐家的生活与他的音乐息息相关,有些甚至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再补充一些学生未提到的重要信息。这样的课程环节,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比较容易认真的去思考和寻找资料。 (三)感受分享后备受肯定的愉悦 当学生按照笔者要求,找好相关资料并做成PPT,介绍给大家的同时,他所收获的东西就不仅是音乐知识了。在讲述过程中,同学们会不时地提问,比起老师讲授时,学生只是乖乖地听,课堂气氛要活跃很多。比如在讲述交响乐时,学生A找了一部作品给大家欣赏,这时学生B问:视频中有一个既不是单簧管又不是双簧管的乐器是什么?A答不出来,求救于笔者,笔者没有回答,而是将下次上台讲述的任务布置给了B,让她好好给大家介绍一下交响乐队中的各类乐器,B同学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找到非常详细的资料,给大家上了很棒的一课。A同学和B同学都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笔者更是郑重地表示赞许,学生们则很直接地、鼓掌。这样的感受,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音乐素养,不再简单地把音乐当作一种娱乐或者深奥的学问,而是紧密贴近自己生活的一种真实存在。
  高职院校内的音乐鉴赏课程一般在30课时以内,由于课时少,内容多,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这三类有效的感受,抓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在课外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二.鉴赏——帮助学生搭建内心的音乐殿堂
  鉴赏,指人们通过特定媒介(如语言之于文学,音色旋律之于音乐)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康德说:“鉴赏乃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鉴赏既受到作品本身特性的规范,又调动鉴赏者自己的想象力,因而具有再创造性。不同时代、民族的人,乃至同一时代、民族的人,由于经验、感受力、艺术旨趣和观念的异同,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以得出相异、相反或某些相同、相近的感受和评价。因此,鉴赏作为音乐作品的审美作用和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具体途径,在课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职的学生因学制短,学习目标又以职业技能为主,所以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相对弱一些。通过音乐鉴赏课,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又依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对音乐形象进行丰富和补充,这一个鉴赏过程,带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懂得生活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按照自己的审美搭建属于自己的音乐殿堂,在愉悦地享受音乐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与人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如在介绍海顿《告别交响曲》时,课前笔者让学生先看过这个作品的现场演奏,但绝大部分学生没听懂,对他们来说那是“一堆乐器在发出一堆音响,就是不知道在说啥”。于是,课上笔者让学生模拟一场交响乐演出。按照该作品中所出现的乐器将学生分组,每组设有首席,設定场景:1772年,你们是奥地利艾斯特哈齐亲王的乐队成员,因为亲王爱好音乐,每日都要他们演奏,大家都两年多没回家见亲人了,大家怨声载道。这时海顿(同学C饰演)特意创作了这部《告别交响曲》,通过音乐告诉亲王(同学D),乐手们想回家了。今天演奏的是第五乐章。当充满思乡之情的音乐响起,同学们模仿视频,每组在演奏完毕后,按圆号、双簧管、大管、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等顺序,依次退到教室两边。直到最后,整个乐队只剩下两把小提琴,当他们演奏完乐章的最后两个和弦后,也退到了一边。这时,“亲王”意识到“海顿”的苦心,第二天就宣布准许乐师们回家。虽然只是很简单的模仿,但是,当学生有意识地用自己的理解去模拟作品演出的场景和所要表达的情绪时,作品就深刻在他的心里了。在笔者期末与学生的座谈中,有学生又去听了这个作品,“感觉挺有意思,原来音乐也可以这样明白地讲话”、“对乐队里的乐器声音也特别有印象”。鉴赏的过程必须是学生自己体验的,而不是教师给予的“标准答案”,教师在此处的作用只是引导者而已。
  三.实践——引导学生从模拟.创造中领悟音乐的真正魅力
  有了感受及一定的鉴赏能力后,学生就需要运用自己所学和自身的审美需求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笔者将音乐鉴赏课程的实践分为四类: (一)民歌演唱与伴奏实践(四)学生宣讲与讨论实践
  这四类不同的实践,涵盖了中西方音乐、声乐和器乐的知识内容,培养了学生搜索、整理资料、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们对音乐鉴赏这类偏重理论性的课程的看法有了明显的改观,多数学生表示,这样的课程一点都不枯燥,上课也没有那么难熬,有时候还会期待下堂课的内容。 四.取得的成果与结论 在课程改革后,笔者通过期末考试、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形式,对课程改革前后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统计。笔者发现从学生到课率、对本课程的兴趣、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以及课堂气氛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变。情况如下: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听懂不同的音乐,分辨他们的主要情绪(悲伤、欢乐、纠结、急躁、愤怒、幻想、怀念等)、能够进行合适的想象,对音乐进行画面的描述,能够根据自己的审美,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如选择合适的道具、编配合适的节奏与旋律等)。音乐鉴赏课程,并不是一定非要是纯理论的,也并非一定需要采取教师主讲的授课模式,笔者的这次改革是尝试性的,还有一些疑问未得到解决,在日后的课程中,秉着音乐鉴赏课程目标,寻找更多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让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彻底展现。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伊犁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及优势,分析开设室内乐课程的重要性及有利条件,提出构建民族地区高校室内乐课程的必要性。通过课程设置、进度计划、教材及室内乐曲库建设、创设实践及比赛平台、师资队伍几方面来研究室内乐课程的建设,提倡创建民族与现代相融合的室内乐课程。  【关键词】室内乐;课程建设;伊犁师范学院  室内乐以亲切入微、优雅细腻的音乐表現见长,是用纯音乐表达高度凝练的音乐形象和情感的器乐
期刊
【摘要】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是高师学前教育必开的课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因为其内容多、难度大,逐渐显现出与时代不符的现象。本文分析了高师学前舞蹈教学的现状,对其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针对舞蹈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相对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现状;措施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是高师学前教育必开的课程。音乐和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中所占比重比较大的科目,只有经
期刊
【摘要】二度创作是歌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所听到的歌曲都是经过二次创作以后形成的具有艺术灵魂的展示。本文针对歌曲的二次创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论述,展示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二次创作。 【关键词】歌曲;二度创作;曲风;曲调;艺术性 一首具有灵魂的艺术歌曲不是生来就具有艺术灵魂的。一位著名的音乐指挥家曾这样讲过:“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这就更能体现音乐作品需要更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戏曲是我国的精髓,它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让很多人为之倾倒。但是,在年轻人心中,传统戏曲远远不如现代音乐有魅力,现在的孩子们对戏曲了解得越来越少,戏曲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所以,在现代化的今天,如何让戏曲走进课堂,让学生走近戏曲,从而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成为我们音乐教育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戏曲;对策;兴趣;情感 戏曲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青海地方歌曲创作文献为例,对地方音乐文献之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等进行可行性探索和论证。本文从客观历史的叙述入手,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和青海音乐历史文献的延续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地方;音乐文献;研究;青海;歌曲创作文献  地方文献是专门记载特定区域各领域知识的记录载体,可以反映地区文化的继承以及各个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对地方文献的整理反过来又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
期刊
【摘要】《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是一本全面描述和探讨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发展和表现形态的专著。所谓“民族器乐”(简称“民乐”),即供“民族乐器”(中国乐器)演奏的音乐,包括“中国传统器乐”(中国古代器乐及其当代遗存)和“中国现代民族器乐”(“五四”以后为中国乐器创作的新音乐)。该书论述了远古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诸代器乐艺术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器乐艺术在近代的延伸及中国传统器乐在西
期刊
【摘要】马头琴属于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乐器,在当地被称之为神品,而内蒙古地区对于马头琴演艺人员的培养也相当重视。解放战争时期,著名马头琴演奏家、潮尔大师色拉西在内蒙古文工团教出了桑都仍这样杰出的马头琴演奏家,为马头琴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人类的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教育教学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头琴教学工作是推动马头琴艺术发展的有效方法和基础,因此必须引起地方的重视。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师钢琴教学如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钢琴教学改革究竞如何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如何进行有效培养,这些问题已成为高师音乐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师;钢琴教学;问题;创新;措施  高师钢琴教学肩负培育中小学合格音乐教师的重任,针对目前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效摆脱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
期刊
【摘要】哼鸣练习是声乐基础训练的方法之一。无论是声乐初学者还是歌唱家,都用它来寻找统一明亮的高位置的声音。在声乐演唱中,稳定的气息支持和稳定的腔体支撑是重要的两个因素。哼鸣练习法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练习方法,通过不断摸索体会,一旦正确掌握这种哼鸣练习的方法,声音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可以从中寻找到歌唱发声中发声器官正确的协调运作状态,达到整体歌唱的效果。  【关键词】哼鸣;呼吸控制;高位置
期刊
【摘要】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音乐作品分析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所以,我们作为音乐相关的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关键环节,对音乐作品进行详细、形象的分析,来让学生产生震撼,这样不论是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通过;音乐;作品;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