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存在价值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ENG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自19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至今已近180年的发展历史,她自诞生以来,就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发展,历经波折和坎坷。经历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我国文革十年浩劫等政治事件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国家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挑战。当代的中国社会领域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国5000年传统文化及近、现代西方文化冲突融合,形成了一个多元的价值观与文化观并存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在政治领域仍然是主流意识形态,但在社会领域却有渐渐式微的倾向。于是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本文针对这种社会现实状况,充分挖掘原滋原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科学性、“永恒性”,充分论述其在当代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批判性哲学 实用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至今已经有近180年的发展历史。自它自诞生以来,就以深刻的革命思想为指导,为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所信奉,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但至今仍然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生命力。
  但不可否认,随着中国多年来的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了来自不同文化思想的冲击,尤其是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渐渐被社会意识形态边缘化。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并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而是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在实际运用上体现出理论自信,而是教条式的维护这一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思想完全可以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同台竞技,在百家争鸣中让真理之花绽放。下面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精髓的真理性本身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其依然可以成为我们时代的指导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被社会意识形态边缘化
  谈论一个哲学问题,如果不从他的对立面谈起,是没有说服力的。在我们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存在价值之时,有必要回顾和说明一下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改革开放以来会被社会意识形态边缘化。如所周知,意识形态是作为与物质基础相对立的精神层面而言的,其中包括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一般而言,在大多数国家里,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基本上是一致的,如前苏联、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及朝鲜,此外,西方国家,如英、美、日等国家的国家意识形态也基本上与社会意思形态一致。
  而在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国家意识形态,而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却出现了较大差异。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特殊现象。首先是,仍然有少数学院派的学者仍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摇旗呐喊、保驾护航,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实存在意义;其次是国学的复兴,儒、释、道国学思想近年来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各种国学书籍充斥着文化市场,学习和研究国学蔚然成风;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的西方文化越来越被国人接受,各种西方文化,如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文化的、艺术的等等,基本上可以与传统文化思想分庭抗礼,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则退守一隅,岌岌可危。
  那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被边缘化呢?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说,任何事物的出现绝非偶然,看似偶然的东西,必然潜藏着必然的因素,不同的是,我们需要反思并经过研究后,才能发现这其中的必然原因。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被边缘化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大致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19世纪初的五四运动之前,当时的一些进步青年留学西方及前苏联,分别从西方与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翻译和宣传,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第二个阶段是建国之前,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来源是前苏联,必须要提到的是毛泽东主席所学习和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素材,主要是来自前苏联经过加工和改造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其领袖的权威作用,导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上沿袭了前苏联的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最典型的方面就是列宁哲学的党性问题和斯大林阶级斗争主线问题。可以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精髓,但也确实不是原滋原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了,随意翻阅一下我国大学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材,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的影子。哲学研究者都很清楚,任何一门学问,如果被教条化之后,就不可能具有生命力。
  (二)国家意识形态过渡渗透社会意识形态后的反弹
  一般而言,国家意识形态向社会意识形态渗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我国,由于沿袭了前苏联列宁主义的哲学的党性问题,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为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的例子,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尤其是在斗争中被批斗过的人们,不再敢回忆起那段令人心酸、痛苦的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使我们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重新走向了正轨,但文化大革命中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其他一切文化的冲击给社会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敬而远之。
  (三)党内严重腐败问题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依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自从人类历史有了国家以后,腐败问题就随之产生了。就是在如今的全世界范围内,谁也不敢说,其所在的国家之内不存在腐败问题,区别在于腐败的程度以及执政党对待腐败的态度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曾经的艰苦岁月,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保持了清正廉潔的执政形态。但是自从我们国家进入新世纪以来,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党的会议上留着眼泪讲到,党内的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如果不能够有力惩治腐败,我们的国家就要到了灭国亡种的地步。本文在此无意去讨论党内腐败问题的成因,只是以党内腐败问题这种存在现象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脱离人民群众。我们知道,我们的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所依持的思想灵魂。   党内的腐败问题归根到底是党员的腐败问题,区别在于是全体党员的腐败还是部分党员的腐败问题。作为一个新时代成长起来了国民,我不认为腐败问题是一个全党的腐败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自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党的核心的领导下,加大了对腐败问题的惩治力度,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效,可以说,当前的执政核心们做的是亡羊补牢的伟业。笔者相信,我们的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二、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蕴含的哲学不完全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存在价值之前,我们首先谈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社会意思形态边缘化的原因。接下来,也有必要谈一谈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这对我们认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帮助的。在此,笔者认为,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中蕴含的哲学不完全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
  依据传统定义,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最早是由斯大林命名的,是列宁在20世纪初形成的思想体系。“列宁主义”一词始见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1924年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列宁主义,并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则有两个:1.社会人群最重要的区别在经济基础决定的阶级,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是对立的,而且对立的矛盾不可调和;2.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
  笔者认为,从某种角度看,斯大林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如果说有区别的话,不过是斯大林主义走的更远。不可否认,列宁与斯大林都是时代伟人,尤其是列宁,他的革命成就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没有几人能出其右,列宁不但成功领导布尔什维克取得了革命胜利,而且其个人在政治和哲学上取得成就都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我们不得不赞叹其伟大。但是,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中包含的哲学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的观点仅作为学术观点,与政治无关)。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能够真正全面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是不多的,这其中与马克思哲学的非体系化有关。
  如上文所说,列宁在哲学上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但我们不能忘记他的身份,作为一个革命者,他在马克思本人生前就否定俄国革命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发动革命并取得了“成功”。出于形势所迫,其不得不创造性的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许这并非其本意,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正是由于其创造性的发挥,才“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的哲学思想,而不当然包含列宁和斯大林的哲学思想。针对上述列宁主义两个基本原则,我们可以说,这显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在1895年3月,恩格斯曾经针对欧洲出现的两大阶级相互妥协,社会矛盾不再尖锐的社会氛围中,对于阶级斗争有过深刻的反思,他在《1848年到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的导言中,以大无畏的勇气实事求是地反思了他和马克思的理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实际上,就是马克思本人也并非僵化的强调阶级斗争,我们要知道马克思本人具有强烈的普罗米修斯情节(普罗米修斯系希腊神话中的正义之神),且马克思哲学也包含了人道主义精神。如果不考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这些因素,你就不可能正確理解阶级斗争的真正内涵。显然,马克思所说阶级斗争与列宁和斯大林对阶级斗争的理解和阐释是有本质区别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强调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主义原著。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性的哲学
  行文至此,我们讲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存在价值问题。“价值”一词在很多领域中有不同含义,如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观念,经济学领域的价值含义,哲学领域的价值问题。本文在此仅在哲学领域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存在价值问题。有不少学者认为,考虑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并没有像黑格尔哲学那样形成的完备的和独立的体系;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近180年的历史长河,当时的历史现实与如今的社会经济、政治现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而且马克思本人也说过,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的时代意义,但现在他已经脱离了历史条件,对当代及未来不具有哲学指导意义了。对于上述观点,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点如果是用在其他诸如科学、政治领域可能是适当的,但如果用在哲学领域却是不正确的。
  黑格尔曾经说过,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思想都能从古希腊古典哲学中找到原型,而且西方哲学两千余年的发展史揭示出,西方哲学发展到近现代,乃至当代,并没有完全脱离开柏拉图的影子。黑格尔还说过,西方哲学,要么不是哲学,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这说明,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思想的光辉并不因为距离我们时代的远近而有不同。此外,现代西方离我们时代并不遥远,但近代西方哲学流派却像流星一样快速划过历史的天空,有些甚至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就已经消失了。再比如说,中国古代的军事学著作《孙子兵法》距今已经两千多年,其所包含的军事哲学思想至今仍在全世界范围内褶褶生辉。
  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具有如此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呢。笔者认为,第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当时,并没有历史经验可参照,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工人阶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马克思以人类拯救者的伟大情怀,与整个社会压迫现象作斗争。批判精神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可以说没有批判,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根本的规律就是对立统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这一伟大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自然辩证法,而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而批判精神恰好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核。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看,对立统一规律、自然辩证法和批判性三者是同一的。   哲学学者很清楚一个事实就是,哲学虽然不能等同于科学,但哲学却具有科学性一面。
  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科学性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原著所阐述的内容,我们不能说都不过时,但其中所体现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却是具有一定的永恒性,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自然辩证法等。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务实性的实用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另外一个闪光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务实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无论是古希腊哲学、欧洲中世纪的哲学,还是德国古典哲学都是在努力探讨“形而上”的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广大受压迫的工人阶级摆脱压迫,获得解放而诞生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本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把他自己的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区别概括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综观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我们会发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在此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提出,只有实践活动,主要是劳动实践活动,能够同时对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变化、发展做出合理解释进而揭示人的发展规律和解放道路。
  我们国家经过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无论是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发面取得了骄人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但是,这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很遥远,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必然要面对各类机遇与挑战,必然要克服各类艰难险阻,须踏浪而上。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党和国家、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够达到我们的伟大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務实性,并非是摆在大学课堂上供哲学教授玩味的抽象文字,而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问题出发的务实、有效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过去的岁月中,成功指导了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当前仍然要担负起指导我们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彭彦斌(1973.7.2),男,汉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2016级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单位: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全区干部驻村工作中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整合,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强基惠民 民族传统体育 作用  1.前言  为更好地强基础、惠民生,2011年10月起,西藏开展强基惠民活动,每年选派2万多名优秀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进驻西藏全区所有行政村和居委会,实现驻村全覆盖,迄今为止,已有7批14万多名干部进驻各村,为维护西藏和平稳定,脱
期刊
【摘要】课堂是小学教学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40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构建高效的课堂是一直以来教师追求的理想,让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好的效果,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目标。本文就针对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让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得以不断提高。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技术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与学生建立朋友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良好思维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能力课。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仅当作自己传授知识、技能的对象,而应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
期刊
【摘要】: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将国家主权正式确立并推向国际舞台,然而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主要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冲击,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定位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主权让渡与弱化论、人权高于主权论等论调不绝于耳,某些原有的主权行使和存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要深刻认识到,主权国家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仍处在最核心的位置,主权原则也仍然是当代国
期刊
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问题谈几点做法,与大家交流。  1.精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
期刊
近年来,世界各国就基础教育如何进行高效教学,都在进行深入的探讨,目前全国各地普通中学教学科研活动中关于高效教学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那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归教育本质,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呢?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到底如何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呢?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索着。但在尝试研究的过程中,觉得应做到:第一,关于高效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方法技巧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这
期刊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的。语文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课内或课外多与学生勾通接触,拉近师生之间的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我提高内初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我是怎样通过学生的学情做到应材施教的呢?现在就来简单的谈一谈我针对内初班学生的历史教学方法。  1.
期刊
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们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和积极探索,谈谈我的英语教学导入的一些做法。  1.配合导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那么教师如何当好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