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国书法“ 黑匣子”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钟华(1974- ),安徽亳州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先后取得书法学学士、书法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研究员兼古典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书画世界》杂志专栏作家、《书画教育》杂志专栏作家、《书法报》专栏作家。
  于钟华博士主讲的《书法档案》在中央电视台10套《百家讲坛》栏目开播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评和关注,这是《百家讲坛》第一次系统地讲述书法。于钟华博士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到的视角,揭示了中国书法已经失传千余年的笔法密码信息,破解了沉睡千余年的书法“黑匣子”,引起了书法界对中国书法的深层次思考。
  晋唐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峰,涌现出像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张旭、怀素、颜真卿、柳松权、李嗣真、张怀瓘、蔡希综、孙过庭等十多位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有着巨大建树的天才,之后虽然江山代有才人出,但中国书法再没有过晋唐时期的辉煌。重返晋唐,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书法家和研究者的梦想。
  于钟华读博士期间,导师庞学铨教授给与了他一道方向求前行的指引,给了他一双全新的眼睛。在受到西方哲学现象学“回到事实本身”的启发下,用哲学思维思考重返唐晋的梦想,首先要搞清楚书法是什么,也即须:回到书法本身。回到晋唐,回到王羲之。这种态度在书法上就是“回到书写本身”,书法的实事就是书写,这是于钟华书法研究的出发点。现在的书法基本是向前发展,也就是着力于书法的“现代化”,不管这条道路对不对,但你想要书法怎样,首要的工作应该在于搞清楚书法是什么,也就是书法本身,这是一切书法研究的起点和基点。正是基于这个认识,开启了于钟华的书法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要认识、贴近书法本身,就必须回到书法的源头,于是就有了“还原”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追溯的过程中,发现书法远离源头后,掺入大量的杂质和淤泥,于是就开始了“清淤”的研究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现书写和人的关系的倒置,于是又有了“复位”的研究方法。最终,从现在这一书法的下游,一路回溯,一路清淤,最终回到书法的源头——晋唐。
  如今的社会现状,书法从我们日常实用生活领域逐渐退出,我们不再使用毛笔书写。 “唐后无书”是说作为“书法”的笔法等内容丧失,尽管我们今天依然有众多的书法家和书写者,但没有笔法的书写意味着真正的书法消失了。于钟华敏锐地扑捉到书法要回到晋唐,就要从找寻遗失于历史中的书法信息和基因中入手,如执笔到底应该三指执笔法还是五指执笔法?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到底伟大在哪里?......于钟华循着这些线索,层层破解,循名责实,一点点追溯源头。寻找源头的工作艰难而崎岖,于钟华凭着横贯中西的渊博知识,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渐渐揭开了晋唐书法大家不为外传的密码,从古人的执笔姿势、书写方法到字的笔画结构等都破解出不为人知的遗失密码,探寻到了中国书法的顶层设计。这其中的曲折经历,就像侦破推理案件一样,曲折离奇,一会儿“山穷水复疑无路”,忽然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于钟华在探讨中享受着难以言说的快乐。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于钟华用哲学审视的观点得出了中国书法更深层的见解。他领悟到书法不仅是写字的技巧,更是一种载道的艺术。这个“道”就是最具中国特设的智慧——“天人合一”。表现到书法上,就是要巧妙融合毛笔的性能和人手的运动。用于钟华的话解释他破解晋唐书法的密码的工作,就是“敲打”,敲开专业术语、概念坚硬的外壳,让里面所保存的本来属于大众的具体的书法内容生动起来,回到生活世界中,回到老百姓的口里手里。使中国大众能够人人讲书法,人人写书法。如果说他对传统有思考,这就是他的思考。
  对书法的理解于钟华有他更独到的高度,他说,““书法是中国人的精神导师”,很多人认为他拔高了书法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以今天的书法家的整体状况来看的话,的确是有所夸大了。但是,如果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看,从几千年的中国书法家的实际情况来看,不难发现,古代书法家有两大特点是其他专业和门类所不具备的:一是书法家都是高知阶层,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西方最伟大的人物同时都是哲学家,中国最伟大的人物共同的身份则是书法家。二是书法家都是高德阶层,书法家首先要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有操守的人。
  于钟华特别欣赏苏东坡讲过的一段话:“古人论书,兼论其人生平;苟非其人,虽工不贵。”如果你这个人不行,即使你的书法看上去很好,但那只是技术层面,也就是“工”的一面,但这“不贵”,这里的“不贵”不是不值钱,而是缺少一种作为高贵的“人”内化于书法中的精神。中国人还讲究知人论世,宋朝蔡京是大书法家,但为人奸恶,宋四家就把苏(轼)、黄(庭坚)、米(芾)、蔡里的蔡京改为蔡襄。
  书法是载道的艺术,在古代中国,只有“文以载道”、“书以载道”的说法,而没有画以载道的说法,书法的地位是很高的。就是因为载“道”,所以才有了“德”的要求,而后有了“智”的要求,从而通过书写,使人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这正是书法对于当下社会所应该具有的积极意义。
  于钟华通过探寻古人学习书法的方法,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书法,发现书法中蕴含的中华智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不断自我提升,感受和追寻中国人的高贵精神。唯如此,方为真书写;唯如此,所写之书法方为真书法,从而将在现在人看来仅是和绘画等一样的视觉艺术的小书法还原为凝结中华智慧的大书法。
其他文献
摘 要:城乡地区的高中美术特长生,由于重专业轻学习的思想作祟,直接表现为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状态松散、学习方法不对,最终导致他们学习成绩落后。面对这种情况,帮助他们养成学习自律力成为至关重要的举措。在思想上,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习惯上,要实现时间合理有效分配;在学习上,要掌握事半功倍的方法;在教学上,要发挥老师的协助作用。  关键词:城乡高中;美术特长生;学习自律力;荔城中学  [基金项目
期刊
摘 要:说课自1980年代末提出至今倍受青睐,但说课实践中生成了偏狭、肤浅的刻板认知图式。文章从此现状入手,厘清生成原因,思考打破刻板,在建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与技能,积累丰厚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探究课程序及过程、评价及引导、主体与创造、依据及逻辑、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缕析培养说课素质,提高说课能力以提升说课品质。  关键词:说课;刻板印象;重构  [本文为扬州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同形异构——儿
期刊
作者简介:  宁雨霏,200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版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获硕士学位;河北省女画家学会理事;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展览,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石家庄当代美术馆,私人机构等收藏。  邵辉,2008年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2016-2017年进修于中國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现
期刊
摘 要:剪纸艺术是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寄托和美好的祝愿。王炳华的剪纸传承于历史,变革于当代,极富含个人特色:剪纸技艺精湛,阴阳刻线相互搭配和映衬,画面表现栩栩如生;表达内容新颖,不仅有传统民俗文化的题材表现,也有吸收当代及当地的现代题材。王炳华剪纸既有北方质朴生动之感,也有南方纤丽唯美之秀,整体洋溢朴实无华、洒脱动感的气息。  关键词:剪纸;造型艺术;民俗文化;创新  王炳华,安徽亳州人,
期刊
摘 要:中国书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是每一幅作品都离不开每一根简简单单的线条。而线条的质量往往决定着一幅作品的质量,反映着书家的功底。因此说,线条是书法的生命线。  关键词:中国书法;线条  一、线条的发展史  古人说“书画同源”,不错的,书、画的确是同源的,它们的最初表现手段同为线条,在考古中发现早期的岩画(图1)、陶纹(图2),它们大多是由平直的线条组合而成,简单地描述着当时生活的场景。此时的
期刊
摘 要:烟画是烟草公司以文化作为手段,促进销售香烟为目的的广告宣传设计产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特定的条件制约,烟画成为别具特色的商业繁荣衍生物。文章从烟画面世,烟画内容包罗万象,文化、商业经济价值多方面作用综合考究。烟画设计者不断融入西方文化和东方古典民俗民风等文化内涵。中国泱泱五千年文化,囊括万千。民族艺术需要设计师和学者深入研学、汲取传统设计元素,继承宝贵资源。烟画是民国时期当代文化中具有传统
期刊
作者简介:  彭莉,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祁梁,江蘇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尹政,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就方向:油画。
期刊
一、平面插画的探索和研究  (一)平面插画的概念  插画,西文中统称为illustration,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io,有照亮之意。插画有使文字意念变得更加明确清晰的功能,平面插画是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一种视觉语言,同样能起到简洁、明确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插画在平面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一直以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来吸引着广大的受众媒体,引领着时代潮流的发展,具有简洁性,生动性
期刊
摘 要:莫高窟第三窟北壁千手观音乃观音经变画的上乘之作。经变画离不开“经”,“经”是画家构思和绘制所尊崇的依据,同时,优秀画作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则体现在“变”。文章分析了该画的佛经依据及艺术表现,认为,“经”与“变”是画家创作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符合佛教主张的契理契机的精神。  关键词:佛教艺术;敦煌壁画;经变画;观音菩萨  在原始佛教时期,没有佛菩萨造像的流布,佛教根本教义反对偶像崇拜,主张“
期刊
摘 要:在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中,那些位列仙班的神祗人物往往会吸收古代民俗信仰、国人生存意愿、大众审美理念等多方面有益元素以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形象,从而塑造和产生出独立于传统道释人物造型之外属于民间信仰中民众膜拜的“万应之神”。畅行数百年的“皖北三绝”中的天长天官画与灵璧钟馗画结合了民间木版年画、门神画等相关艺术类型的表现特征,如此在不同地域的民间绘画中赏析神祗的艺术表现,及其背后的民间俗信便会对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