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680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理论指出:兴趣是孕育动力的源头,是引发学习动机的最好老师。长期以来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也都肯定了兴趣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认为兴趣的主要职能就是使学生爱好学习,把学习看着是自己愿望和需要。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是,很多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仍是枯燥乏味,缺乏应有的深度和感染力,小学生对这种语文课并无兴趣。况且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他们的注意力常为兴趣所左右。在以授课制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授课无意趣,学生势必苦于听讲,注意力就会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1.1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1.2 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1.3 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竟成为一个亮点!
  1.4 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由于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和不能重演的特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和心理差距,而历史距今愈远,学生这种心理障碍就会愈大,兴趣就会淡。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我们知道,人们对许多事物都有一种急于了解的好奇心,要根据这一心理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画,实物和影视等手段,将学生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我在讲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九册《莫高窟》这篇课文时,讲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藏经洞里的各种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了,特地查阅当时历史资料,运用《时局图》,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展示在学生面前,此图将各帝国主义比作野兽,既形象又生动。学生仔细听,认真听,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从而认清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3 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诚实的孩子》一文,在讲到第三自然段时,有个细心的小女孩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回答‘不是我’却用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马上做了个小实验,指着一块本来破碎的玻璃问一学生:“是你打碎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这时学生明白了文中感叹号表示表妹没有打碎的语气十分肯定,列宁的回答用句号,表明了他撒谎,语气不十分肯定。这时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灵活组织,捕捉兴趣
  小学生易被一种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但注意力持续性差,所以教学方法不但要灵活多样,而且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例如一个隆冬季节,北风怒号,寒风刺骨。我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写作文片断练习时,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字:“冷”,然后说:“今天天气很冷,我们来写一个片断练习,主要写天气如何冷”,但文中不要用冷字,看谁写得具体又生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现时被激发起来,许多学生教能根据自己所观察的及自己所理解的程度,把这个片断写得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活泼。根据实际情况操作,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5 加强交流,以情动情
  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比喻由爱那个人而连带喜爱与他有关的人和物。师生互爱,学生往往因爱某个教师而爱上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从而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如果学生对某一语文老师失去了感情,就就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思维理解、记忆、想象等一切认识机能就会受到阻碍和压抑“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语文教师也不例外。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火索、是火种,教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传达给学生,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带着对“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应该说,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每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坚持并追寻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一定能寻着“兴趣”的源头活水来!
其他文献
在儿童期,附属内驱力是主要学习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得到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也不是把学习的成功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手段。它之所以学习是为了要从长者处获得赞许和认可。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认可,增加他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
期刊
作业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指导“作业”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内容的语言能力。而传统的语文作业,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制于室内。它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实施语文创新教育,须对传统的语文作业进行改革,树立动态的知识观,开放的作业观。教师通过开
期刊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是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学生的创造思维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培养的。因为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 引导学生多思,鼓励学生多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
期刊
【摘 要】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专业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发现美、感悟美,进而创造美。笔者经由多年的美术教学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走进生活,创设情景,发挥想象,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来,是美术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中学美术 创新力 教学实践 
期刊
【摘 要】 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学习效率 创新精神    课堂是对教学计划的实施阶段,是教者教的主要阶段,通过教者课堂的教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要求,也是学生吸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教学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教学课外活动等。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
期刊
【摘 要】 作为首个自主性发展学校,在第一个三年规划中提出“三三三教学”;在第二个三年规划中积极探索“无淘汰发展”模式;在第三个三年规划中提出把时间还给学生,实施“超市式学习”。“三三三教学”——“无淘汰发展”——“超市式学习”这种循序渐进的、“融汇式”的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让学生能在自主、合作、快乐学习中成长,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个体差异得以尊重,成长需求得以满足,真正践行了“智慧教学”,
期刊
在提倡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部分中学生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多数同学怕写作文,下笔之时,总是感到“老虎吃天——没法下口”,即使写出来,也是空洞乏味,缺乏生活气息,缺少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因此,作文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本文针对这种现象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试着阐述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1 打好基础,激发兴趣  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未来
期刊
【摘 要】 学生考试作弊是严重的违纪行为,中职生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有人格意识扭曲、投机心理、考试出题及监考漏洞等。要防范中职生作弊,必须加强对中职生进行人格教育、考前教育,同时结合中职生特点改革考试方式,加强考务管理,严格考场纪律,加强监考力度,清除作弊的种种客观诱因,让学生远离作弊。  【关键词】 考试作弊 主要原因 对策    考试作为学校检查教学质量,衡量学生成绩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对教和学
期刊
【摘 要】 高中阶段的学生年纪普遍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力和行动力。在这一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在教学中, 我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在课程教学设置安排上尝试采取了“全面推进、因材施教”的运行机制,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粗浅探索。  【关键词】 高中美术 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