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写照 传人精神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n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部宋刻孤本《梅花喜神谱》。这部书分上下卷,将梅花从萌芽到花落结果的整个过程,分为“蓓蕾”(四种)、“小蕊”(十六种)、“大蕊”(八种)、“欲开”(八种)、“大开”(十四种)、“烂漫”(二十八种)、“欲谢”(十六种)、“就实”(六种)八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据低昂俯仰、分合卷舒,绘出共一百幅梅花各个时期不同样子的图案。
  在宋代,俗称画像为“喜神”。《梅花喜神谱》的作者宋伯仁在序言中说,这部书是“写梅之喜神耳”,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部梅花写生集。书中的图案多为一枝一花,各尽其态,但仔细体味,其风格却与许多古代画谱有差异,对美好形态的描摹似乎不太文秀细腻,显得有些简单粗犷。或许正因如此,宋伯仁又说,此书只为怡情欣赏,闲适批阅,并非学习绘画的范本。书中每幅图都有一个名字,又配诗一首。图案的定名,颇为肖似,引人联想无限,与诗、画相融合,极有情趣。
  比如“欲开”中有一幅名为“寒缸吐焰”,图中梅花初绽,花瓣向上,将开未开,露出细长的花蕊。作者将花比作类似灯的“寒缸”,将花蕊比作灯中的火焰,并配诗云“灯火迫新凉,志士功名重。十年窗下愁,会见金莲宠。”将梅花的姿态比作灯火,引出对士人灯下苦读,求取功名的感叹。据记载,“金莲宠”是宋代君王赐给宠臣的莲烛的别称。
  又如“烂漫”中有一幅名为“渔笠”,图中一朵梅花花头下覆,花瓣向两侧张开,因为正在盛放,花瓣几乎与地面平行,恰似渔翁所戴的斗笠。其配诗云“舣艇白鸥边,寒雨敲青箘。骇浪不回头,方识江湖乐。”一个不畏风波,自得其乐的渔翁形象,借着梅花跃然而出。
  在“就实”中有一幅更是风雅。在这幅图中,枝干上的梅花已经落尽,只有空中飘零着两片花瓣,题名为“孟嘉落帽”。孟嘉是东晋著名文士,也是陶渊明的外祖父。有一年的九月重阳节,征西大将军桓温带着属下登山赏菊,设宴欢饮,孟嘉也在其中。当时大小官员都身着戎装,突然一阵山风起处,孟嘉的帽子被吹落了,但他一点也没有察觉。桓温见了,示意大家不要声张,看孟嘉有什么举动,却见他谈笑如故。不久,孟嘉离座如厕,桓温趁机吩咐人把孟嘉的帽子捡回来,并让人写了一篇文章嘲弄孟嘉,放在孟嘉的座位上。孟嘉回到座位后,才发现自己落帽失礼,看了座位上的文章后,即席作答。在座的人无不叹服他气度恢弘,临乱不惊。这件事在《晋书》和《世说新语》中都有记载。此后,“孟嘉落帽”作为成语,用来形容才子名士的风雅洒脱、才思敏捷。知道了这个典故,再看图中落花,自有一种磊落清贵之感。
  梅花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在汉代的画像砖中就已出现。唐代的陶俑,也有仕女手持梅花的形象。但是从南朝开始,梅花被称为“偏能识春”的花,被赋予了精神上的意义。到了宋代,梅花逐渐与坚贞孤傲、高洁素雅的君子德行相关联。北宋诗人范成大的《范村梅谱》将江梅列为首位,他认为江梅张在荒寒清绝之地,不经栽接,是最清纯的梅,这无疑符合士大夫洁净自好的价值观。自宋代起,梅花大量出现在诗词、传奇、绘画、瓷器和纺织品中,在园林建筑、庆祝活动和文人自己的名号中,也都随处可见梅花。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梅花喜神谱》与黄大舆《梅苑》、张镃《玉照堂梅品》、杨无咎《四梅图》、马远《小品十四开》等,同为现存最早的有关梅花的文人作品,自然会体现作者更深刻的思想诉求。此书的第一幅图案,描绘梅花蓓蕾,所配诗句为“当思汉光武,一饭能中兴。”从花蕾虽小终将绽放的自然规律,联想到汉光武帝刘秀曾经难得一顿饱饭,但最终却能中兴汉室的历史。而此书的最后一幅图案,梅花花瓣尽落,只留下果实,题名为“商鼎催羹”,配诗中又说“羹调天下安”,这里“商鼎”喻指国家,“羹调”喻指治理国家,而古人用梅调味,梅也喻指人才,由此可见作者对治世的期望。
其他文献
大熊猫这个名字虽然在历史上不存在,但作为一种有血有肉的动物,它一直在人们的专注之外不声不响地繁衍生息。历史上,它也有个名字,叫“貘”。古生物学史家郭郛在《尔雅注证》第十八章中,引郭璞对该动物的描述后,说:“大熊猫古称貘。”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貘”字条下,语言学家王力亦引郭璞对它的描述后,断言:“所述有似大熊猫。”专家的意见,值得高度重视:由此,我们可以放心地说,大熊猫在古代叫貘。  那么,快两
1933年《雷雨》创作完成后,曹禺将稿件交给好友靳以。因属熟人来稿,靳以不便贸然推荐,所以稿件暂时压在编辑部。一次偶然的机会,靳以得以向巴金提起该稿,巴金看后当即决定把《雷雨》一次刊登在1934年7月出版的《文学季刊》第三期上。1940年12月,在为曹禺《蜕变》所写的后记中,巴金回忆道:  我想起了六年前在北平三座门大街十四号南屋中那间用蓝纸糊壁的阴暗小屋里,翻读《雷雨》原稿的情形。我感动地一口气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暮年失女,贫病交攻,某日拄着拐杖街前散心时,来了一跛足道人,口念《好了歌》,有言:“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第一回历来被视为一部书的总纲和作者命意所在,按这个逻辑,这部作品应当阐发贾府孝道尽失之义为《好了歌》作注脚,那么作品实际所写是否如此呢?《红楼梦》所展现的孝悌图景  在对《红楼梦》所展现的孝悌观进行考察之前,需要首先从经典中 “孝悌”概念的要义做一溯源。孝是中
秀兰·邓波儿粉丝注定多,这没什么奇怪,谁不爱小萝莉呢?  问题是再清新可人的小萝莉也会长大——总会有那么一天,小姑娘再也不愿穿上宽松的蓬蓬短裙和白色花边短袜,并终于用一条瘦腰丰臀的红色礼服长裙,包裹住发育中仍显单薄的躯体。她又骄傲又羞涩地挺胸颔首,在晚风中摇曳着,用踩着亮晶晶高跟鞋的脚步跌跌撞撞、急不可耐地撞开成人的世界。  世界便是这样失去了她们。  女孩成长为女人的过程,似乎总令人隐隐担忧。成
在中国文学史上,老病体衰的现象,很早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孔子就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潘岳《秋兴赋序》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诗歌中表现叹老悲衰,杜甫是较早的开风气者。他晚年的诗作中写到了多种病症,如“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客亭》)、“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衰”(《送舍弟颖赴齐州》)、“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日聋”(《耳聋》)、“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
曾几何时,人类的历史观难逃地理、技术和思想的三元框架。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将历史划分为:长时段—地理环境、中时段—社会经济结构、短时段—帝王将相的历史,他在《文明史》(History of civilization)中言之凿凿地写道:“讨论历史,就是讨论空间、土地、气候、动植物等地理环境是如何被人类所利用。”后来,人们逐渐跳出地理决定论的窠臼,认识到观念和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同样深远。英国思想
2006年6月9日,海南省2007届高中基础会考技术科目考试顺利结束。共约4万名高二应届生参加了此次基础会考,这次会考与高考“两考连接”,将按基础会考总成绩的10%折算入明年高考成绩总分。基础会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评卷、统一报告成绩,考生的基础会考成绩单将存入考生学籍档案。会考考点和监考队伍与刚刚结束的高考使用同一班人马,其考试要求与高考相同。各科会考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难易适中
我的散文集《湖光心影》即将付梓电子书,我想谈谈我的写作感受。  写作早已是我生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更进一步扎实确定写作大自然这一重要题材或曰永恒题材,缘于我的年近古稀之年的又一次搬迁。记得我随着搬家公司的车辆,将自己的“破家值万贯”的东西运到离市里六七十里远的津郊一个开阔的湖边寓所,已是夕阳西沉的时光了。我慌慌张张布置了家人给我把电脑安装好,不要影响我翌日清晨早起使用,便兴致勃勃地跑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此文一经发表便轰动全国。这篇通讯曾一度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它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成为新中国数代人共同的记忆、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解放军战士也从此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作家肖复兴认为这篇通讯具有历史坐标意义,“最可爱的人”是作者魏巍的一个“贡献”。  《谁是最可爱的人》写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四首》其二曰: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是对陆游悲壮浓烈的爱国情怀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高度的肯定。  清人赵翼也说:  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之后,犹十之三四……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瓯北诗话》卷六《陆放翁诗》)  从现存作品来看,陆游表现这一“素志”的诗作,不仅数量众多,还以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