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麦子”与“袋子”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时伴有创作,经年积累,受益匪浅。我常将阅读积累比喻成“麦子”,将总结创作比喻成“袋子”,并感悟到:只有“袋子”而没有“麦子”,是空袋不立;而只有“麦子”没有“袋子”,则是一盘散沙。
  
  读书的传统一直哺育并承继着中华文明。中国历代圣贤达人格物致知、诚心正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修为,无不自读书始,故先人有“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之箴言。可以说,读书立志、经世致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理想的人格追求和国人的美好心结。
  读书作为个人的爱好和习惯,近年来我愈加体会到书有灵犀。由“阅读”到“悦读”,回过头作些思考,有几点感悟写出来,与读者分享,与读书爱好者切磋。
  
  人不可感情用事,但不能没有激情读书
  
  有志青年的发奋苦读、十年寒窗,一直是我国传统戏剧故事中的经典情节。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立志一直成为读书的基础前提和持续动力。“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志向有的表现为治国平天下的宏图理想,有的则表现为“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的实惠目标。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探寻宇宙的大本大源,立志读尽天下之书。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则成就了周恩来总理这样的一代伟人。
  读书的大志向往往要与锲而不舍的小努力结合起来,即志贵有恒。读书需要点滴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朱熹强调“读书不可不先立程限”。所谓“立程限”,就是制定按部就班的具体计划。如果徒有大志,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其结果往往是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而废。真正在读书方面有所成就的,都是要通过持之以恒、积沙成塔的终身坚持和孜孜努力。只有耕读不辍,方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旦不读书,则如黄庭坚所言:“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曾国藩读书,常常“侵晨起读,中夜而休”,其“每日读史十页”的习惯终身不断。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曾立言用功读书,持之以恒,并自撰勉联曰:“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许多人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甚至痴迷,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描写过一位迪·布尔邦大夫,为了读完贝格特的一本新作,竟不惜让病人在一边等待。
  读书不但需要立志,也同样需要激情。人不可感情用事,但不能没有激情读书。实际上,读书所需的心灵激情从来都不少于所需的理性智慧。列宁曾经讲:没有激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没有对书的天然的亲近感,不能全身心忘我投入地读书,徒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也读不好书。歌德在谈到后人对其作品的态度时说:不爱我的人无权评价我的书,因为他们尚无能力理解我的书。我认为,读书不仅要有理性的思索,也要有感性的妙趣。没有灵魂参与的读书,就像没有钨丝的灯泡;没有真情实感,绝不会有真知灼见。因此,坚强的意志与旺盛的激情,对于读书同等重要。
  
  将兴趣作为一个原则去选书,会胜过任何经典的“必读书单”
  
  书籍是人类知识、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哲学使人智慧,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可谓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然而书海茫茫无涯际,而我们的时间、精力和生命又都有限。相信读书人都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认同以及“书到今生读已迟”的感叹,这种生有际而知无涯的无奈反差,要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有合理的选择和有效的甄别。
  读书的选择,要根据个体的差异性酌定,难以寻求普遍的规律。《朱子语类》曰:“读书是自家读书,别人助自家不得”,正是此道理。读书是灵魂的对话,最讲求气质相合。气质性灵相近,故乐此不疲,流连忘返;沁入魂灵深处,故能欣欣向荣,悉归我有。常言道,自古惺惺惜惺惺,在读书上表现最为纯粹。因此,读书的选择更接近一种主观的倾向,而非一套客观的标准。
  我认同将兴趣作为一个原则去选书,尽管未必是“权威”的方法,但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自我选择,会胜过任何经典的“必读书单”,因为她会使读书不流于空泛乏味的苦行。清朝的袁枚毕生力倡“读所好之书”,认为不喜欢的书若必逢场作戏地强读,不但徒劳无益,而且“必生疳积胃滞诸病”。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既要阅读马列经典著作,又要广泛涉猎民族传统国学以及经济、历史、哲学、法律、宗教、科技、文化、管理、国际和信息网络等方面的书籍,同时还要始终围绕着党的中心事业,围绕着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加强党性品德修养的要求,去遴选精读其他相关经典作品。
  
  读书不但要虚心,还要有胆识
  
  西谚云:书籍是一个屋子的灵魂。书的世界为屋子的三维空间增加了第四个维度。读书的时候,阅读者的灵魂完全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经历滋润或者感受磨难。我一直都把书当成是有灵犀的生命体,并认同古人关于 “文章之与德行,犹十尺之与一丈”的主张。虚心意味着你要虔诚地面对一个优秀灵魂的创造, 专心静虑,全神贯注。只有虚心,心灵才能腾挪出足够的空间去容纳知识和智慧;只有你虚心请教,书籍才能对你敞开心扉,实现两个心灵之间的水乳交融。古人读书,讲究虚心居敬,所谓“读书之法无他,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读书前洗手净面,以此来表达对圣人先贤的尊重和敬仰。面对前人无穷的智慧,我们必须虚怀若谷、心存敬畏。因为,当我们知识的岛屿扩大时,我们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无知的海岸线也在不断延长。
  凡事均有两面。读书时整齐收敛的虚心居敬,也要保持必要的限度,这个限度就是不能妄自菲薄,丧失自我。因此,读书不但要虚心,还要有胆识。有胆识意味着要有你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有自己笃信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勇气质疑权威,不盲目迷信前贤。对于读书人,有胆识才能有眼光,才能有富于想象的理解力。比如读历史,只有你具备现实的立场和眼光,才能真正理解过去,也才可以敏锐地洞察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胆识胜于知识,理论勇气胜于理论功底。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尚能有“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的胆识,作为21世纪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事业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都要求我们切忌在林林总总的书籍面前丧失立场、舍己耘人。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正是这个道理。
  
  我常将阅读积累比喻成“麦子”,将总结创作比喻成“袋子”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直是许多伟人读书必奉的原则。曾国藩家书告子,言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勤动笔墨也是毛泽东读书的一大特点,领袖读书时常常圈点勾划,留下自己的心得或者评论,其评点二十四史的读书笔记,读来让人肃然起敬。许多人认为钱钟书先生有过目不忘的神力,他自己却坦言是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结果。钱先生读书必作笔记,有时笔记的时间甚至超过读书的一倍。令人叹为观止的国学巨制《管锥编》和《谈艺录》,实际上正是钱先生读书笔记的系统梳理。
  读书时作笔记文章,是对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它不但是强化记忆、储蓄积累的过程,也是读与思、学与习融会贯通的过程,是对读书的系统总结,也是知与行的有机结合。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时伴有创作,经年积累,受益匪浅。我常将阅读积累比喻成“麦子”,将总结创作比喻成“袋子”,并感悟到:只有“袋子”而没有“麦子”,是空袋不立;而只有“麦子”没有“袋子”,则是一盘散沙。
  读书是学习,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中必然面临许多问题,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去读书,并在受到先贤的启沃后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写作。我相信,这样的过程坚持下去,其能力修养、功底器识、品德情操和人格魅力都会日臻完善。
  书有灵犀。与有灵犀的书籍相伴,是苦乐兼备的精神历程。在这一历程中,享乐必历苦,历苦亦是乐。(文章作于庚寅仲春,北海文津阁)
其他文献
2004年年底,甘肃省政府委托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这次对政府绩效评价的权利,首次掌握在民营企业手中。由于甘肃省这项“专门非政府组织发起对政府绩效的评价”在全国尚属首例,因此,这种第三方评价政府工作的活动被外界称为“兰州实验”或“甘肃模式”。  做法:在对甘肃省政府绩效评价的主体选择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将能够反映政府工作业绩的市场主体纳入评价主体范围。为了给非
期刊
2003年,“首都之窗”将“群众评价政府工作部门”的页面挂在首页,让群众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这是首届群众网上评议政府工作部门的活动。之后,各地纷纷效仿。2010年,辽宁省正式启动群众网上评议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活动。  做法:群众可以在由辽宁省纪检监察、纠风和政务公开部门联合主办的民心网上,对接触过的政府部门、服务行业及医院和学校进行评价并发表意见。所有满意和不满意的评议在确认为有效信息后
期刊
一切艺术,无论何种形式何种体态,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也是该时代的精神思考。这种思考不仅是个人和社会的,也是人类精神的弘扬,同时,也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思想积累和精神记忆。  文化,是思想的交流,也是灵魂的感应。传递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文字。文化的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主要是文字的交流。书法是文字(汉字)的特殊艺术形式,不同程度地承担着文化交流的一面,并有其不可替代性。书法的交流与文化和文字的交流一样,不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初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讲话,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上饶市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确定“十二五”计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清醒认识薄弱环节,着力强化支撑环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薄弱处下手。上饶的经济主要薄弱点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
期刊
阅读提示  近期,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市三地的“西门庆故里”争夺战被广泛关注,而地方政府红头文件推销当地烟酒等产品、零地价招商引资等新闻事件也不断见诸报端,展现了地方竞争的火热程度。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推进,地方竞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官员对此是如何认识的?我们该如何看待?针对以上公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杂志做了关于“当代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总人数达4931人,分为两
期刊
1999年10月珠海市正式启动“万人评政府”活动,现场接受市民的监督和评议,之后珠海连续大规模地开展这种评价政府的活动,形成了“珠海模式”。  做法:将本级人民政府所辖的所有职能部门作为评价对象,评议主体是社会各界人士;在操作上,主要是网上评议和发放问卷两种方式;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各部门和单位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  特点:受评主体面大,群众参与广泛  指标: “党风廉政”、“执法形象”、“服务态度
期刊
一位同志曾经跟我说过,某省的一位领导干部在省委党校进修一段时间之后,竟然不知道《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为何物!我跟很多人都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基本常识,特别是对于党政干部来说,没有理由不懂得这些!你不懂这些基本常识,信口开河,张口就错!     战争经历深刻地影响了我,使我后来兴致勃勃地读马列、毛泽东的著作,也比较容易接受他们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现在有人一提起理论学习就头
期刊
不同的官员,  对待竞争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升迁是官员的基本动力,官员晋升竞争也不可避免。但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热衷于晋升竞争。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年轻干部,处于“迈台阶”阶段,为了升迁,肯定会不顾一切地竞争。但是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大,升迁机会少的官员,竞争的动力则会大大减弱,而可能更多地考虑如何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山西省某市副市长    靠竞争升迁的官员,  远优于靠关系上位的庸官  通过G
期刊
与“天花板”官员对应的另一群体  观察引言  2009年12月上期《人民论坛》杂志推出了特别策划《官员“天花板”困局》,引起各界热烈讨论,尤其是在党政官员群体中。不少官员向本刊反映,对许多基层干部而言,能够触碰到仕途“天花板”或许还是一种幸运,他们更多的人只能在“地板”上原地踏步,一辈子都是“科员”,可谓是名符其实的“地板干部”。“地板干部”大多默默无闻,但他们却是直接与公众打交道的主要群体,撑起
期刊
有统计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到3%,远低于其他人群。这样低的比例也吓退了不少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教育还是其他什么出了问题?  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