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以《军神》教学为例,通过寻找有效的切入点,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读懂意思、领悟情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经历了读进去、读出来的过程,在扎实的学习中,学到了读书的方法,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达到了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性;切入点;品读;拓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93-2
《军神》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刘伯承在一次战斗中眼睛受了伤,到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里治伤,在拒绝使用麻醉剂情况下进行手术,忍受剧痛,顺利完成手术,体现了他惊人的钢铁意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
故事很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刘伯承那冷静、沉着的品质以及对疼痛超出常人的忍耐力。这一切,很容易让学生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语言文字,和文中的人物共同呼吸,让学生的感悟在思维的碰撞中,思想的交锋中,更为深刻而完满。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对提高语文常态课的有效性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研读文本,找准切入点
没有胚芽,种子不能萌发;没有树冠,树木难长高大。同样,没有生长的支点,阅读教学也会显得苍白无力。[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不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很难准确捕捉探究阅读的切入点,要想提高阅读的效益,首先要交给学生自主寻找水源的方法——找准有效的切入点。
教学中,笔者抓住课题中的“神”进行切入。
师:(板书:神)你知道哪些神仙?他都会什么?
生:我知道孙悟空,他会腾云驾雾,还会72变。
生:我知道嫦娥,她能长生不老,还会飞。
生:如来佛是最有法力的神,法力无边。
……
师:看来,我们心目中的神都是能做我们平凡的人无法做到的事情,比如腾云驾雾,长生不老。那刘伯承是人还是神?
……
师:刘伯承不是一般人,是一位军人,一位有血有肉的军人。既然沃克医生知道他是军人,后来为什么称赞他是军神呢?他和一般的军人有哪些不同呢?请大家读2-5段,找一找,看哪些地方是一般军人做不到的,而他做到了,请你轻声读,一边读,一边把它划出来。
……
就语文教学来说,选择与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这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关键所在。文题是内容浓缩的体现,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写作的要旨。教学中,抓住题中的“神”和人进行对比,明白神可以做到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进而设疑,刘伯承做了哪些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才会被称为军神。这样通过有效切入,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有效阅读,感受刘伯承做到常人无法做到的事:不用麻醉药,一声不吭,一刀不漏。这样以神化“神”,学生在脑海中初步感受“军神”的魅力。
二、在品读中感受军神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文本,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张若田说过:“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中理解文本,触摸语言文字,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眼睛里掉进沙子,眼睛有什么东西了,你会感到不舒服,会痛的流泪,对吗?因为我们的眼睛里的神经是最复杂的,要在眼睛里动手术是非常疼的。但是,2-5段中,我看不出刘伯承痛。刘伯承痛吗?课文当中有一个“痛”字吗?有哪些地方,没有写痛字,却能反映出非常痛的?请你轻声读,边读,边把它划下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生:我从汗如雨下,可以看得出刘伯承很痛。
师:他的汗和平常的汗相比是什么汗?
生:他是痛的汗如雨下,痛极了才会汗如雨下。
师:对,这是痛的,剧烈的疼痛,痛出来的汗,汗如雨下,说明很痛。
生: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只有他忍受剧烈的痛,崭新的床单才会被抓破。
生:我从七十二刀感受到手术非常疼痛。平常人一刀都受不了,何况七十二刀。
师:想象一下,刀割在肉上痛吗?一刀,什么滋味?两刀呢?三刀?整整七十二刀,什么滋味?那种疼痛容易忍受吗?
生:脸色苍白,勉强一笑。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来,脸色苍白,一般如果一点也不痛,干嘛要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是本来笑不出来,是故意笑一下的,如果不痛话,应该笑得出来,不会笑不出来。
师:这个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既体现了手术中七十二刀,也体现了整个手术当中给他来的剧烈的疼痛。三个多小时,七十二刀。脸色苍白,但他勉强一笑,这个痛都忍过去了,证明了他的毅力,意志坚强,这时候还能笑得出来。
师:还有吗?会读书的同学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
……
师:这样的人才称为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军人,是军人当中的军人,被称为“军神”!
生:(齐读课题)军神!
师:这个课题该怎么读?读!
生:(齐声响亮)军神!
如果说在上个环节是以神化“神”的话,那么,这个品读的环节就是品读文本,仰慕英雄了。在指导学生感悟痛的过程中,每一次疼痛的解读都是一种强烈的震撼,都有一种怦然心动的吸引,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一种仰慕!神一样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扎根,发芽,长大……
三、拓展延伸,完美形象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2]世界丰富多彩,语文内涵深广,如果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学生必然成为井底之蛙。为了让刘伯承的军神形象更加完美,更加全面,在结束课时笔者把拓展引向课外。
师:同学们,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是仅仅因为这次手术,关于刘伯承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课后阅读《刘伯承的非常之路》、《伟人之初》这两本书,更多地了解刘伯承,同时写一篇读书笔记,题目为《我心目中的刘伯承》。
本课教学中,教者通过寻找有效的切入点,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读懂意思,领悟情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经历了读进去、读出来的过程,在扎实的学习中,学到了读书的方法,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达到了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2]汤其红.《巧妙拓展,锦上添花》.《小学教学参考》,2011(1).
关键词:有效性;切入点;品读;拓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93-2
《军神》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刘伯承在一次战斗中眼睛受了伤,到一家德国人开的诊所里治伤,在拒绝使用麻醉剂情况下进行手术,忍受剧痛,顺利完成手术,体现了他惊人的钢铁意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
故事很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刘伯承那冷静、沉着的品质以及对疼痛超出常人的忍耐力。这一切,很容易让学生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语言文字,和文中的人物共同呼吸,让学生的感悟在思维的碰撞中,思想的交锋中,更为深刻而完满。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对提高语文常态课的有效性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研读文本,找准切入点
没有胚芽,种子不能萌发;没有树冠,树木难长高大。同样,没有生长的支点,阅读教学也会显得苍白无力。[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生往往不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很难准确捕捉探究阅读的切入点,要想提高阅读的效益,首先要交给学生自主寻找水源的方法——找准有效的切入点。
教学中,笔者抓住课题中的“神”进行切入。
师:(板书:神)你知道哪些神仙?他都会什么?
生:我知道孙悟空,他会腾云驾雾,还会72变。
生:我知道嫦娥,她能长生不老,还会飞。
生:如来佛是最有法力的神,法力无边。
……
师:看来,我们心目中的神都是能做我们平凡的人无法做到的事情,比如腾云驾雾,长生不老。那刘伯承是人还是神?
……
师:刘伯承不是一般人,是一位军人,一位有血有肉的军人。既然沃克医生知道他是军人,后来为什么称赞他是军神呢?他和一般的军人有哪些不同呢?请大家读2-5段,找一找,看哪些地方是一般军人做不到的,而他做到了,请你轻声读,一边读,一边把它划出来。
……
就语文教学来说,选择与切入文本阅读的角度,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这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关键所在。文题是内容浓缩的体现,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写作的要旨。教学中,抓住题中的“神”和人进行对比,明白神可以做到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进而设疑,刘伯承做了哪些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才会被称为军神。这样通过有效切入,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有效阅读,感受刘伯承做到常人无法做到的事:不用麻醉药,一声不吭,一刀不漏。这样以神化“神”,学生在脑海中初步感受“军神”的魅力。
二、在品读中感受军神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文本,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张若田说过:“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读中理解文本,触摸语言文字,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眼睛里掉进沙子,眼睛有什么东西了,你会感到不舒服,会痛的流泪,对吗?因为我们的眼睛里的神经是最复杂的,要在眼睛里动手术是非常疼的。但是,2-5段中,我看不出刘伯承痛。刘伯承痛吗?课文当中有一个“痛”字吗?有哪些地方,没有写痛字,却能反映出非常痛的?请你轻声读,边读,边把它划下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生:我从汗如雨下,可以看得出刘伯承很痛。
师:他的汗和平常的汗相比是什么汗?
生:他是痛的汗如雨下,痛极了才会汗如雨下。
师:对,这是痛的,剧烈的疼痛,痛出来的汗,汗如雨下,说明很痛。
生: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只有他忍受剧烈的痛,崭新的床单才会被抓破。
生:我从七十二刀感受到手术非常疼痛。平常人一刀都受不了,何况七十二刀。
师:想象一下,刀割在肉上痛吗?一刀,什么滋味?两刀呢?三刀?整整七十二刀,什么滋味?那种疼痛容易忍受吗?
生:脸色苍白,勉强一笑。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来,脸色苍白,一般如果一点也不痛,干嘛要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是本来笑不出来,是故意笑一下的,如果不痛话,应该笑得出来,不会笑不出来。
师:这个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既体现了手术中七十二刀,也体现了整个手术当中给他来的剧烈的疼痛。三个多小时,七十二刀。脸色苍白,但他勉强一笑,这个痛都忍过去了,证明了他的毅力,意志坚强,这时候还能笑得出来。
师:还有吗?会读书的同学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
……
师:这样的人才称为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军人,是军人当中的军人,被称为“军神”!
生:(齐读课题)军神!
师:这个课题该怎么读?读!
生:(齐声响亮)军神!
如果说在上个环节是以神化“神”的话,那么,这个品读的环节就是品读文本,仰慕英雄了。在指导学生感悟痛的过程中,每一次疼痛的解读都是一种强烈的震撼,都有一种怦然心动的吸引,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一种仰慕!神一样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扎根,发芽,长大……
三、拓展延伸,完美形象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2]世界丰富多彩,语文内涵深广,如果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学生必然成为井底之蛙。为了让刘伯承的军神形象更加完美,更加全面,在结束课时笔者把拓展引向课外。
师:同学们,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是仅仅因为这次手术,关于刘伯承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课后阅读《刘伯承的非常之路》、《伟人之初》这两本书,更多地了解刘伯承,同时写一篇读书笔记,题目为《我心目中的刘伯承》。
本课教学中,教者通过寻找有效的切入点,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读懂意思,领悟情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经历了读进去、读出来的过程,在扎实的学习中,学到了读书的方法,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达到了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2]汤其红.《巧妙拓展,锦上添花》.《小学教学参考》,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