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主要便是培养技术型的人才,但是即便是中职学生们在专业技术能力上比较的突出,但学生们在德育方面的素质品质却并没有满足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致使大家对学生们的素质教育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且对学生们德育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为了让学 生们整体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所提升,也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社会上立足,中职学校在学生们德育方面的教育要不断的加强和深入,本文便探讨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的教育,有哪些价值的体现,以及应当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中职德育教育的措施。
其他文献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学校的稳定发展,而高校的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依靠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共性的同时,对他们的个性化进 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进而从不同角度出发,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引导,最终实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加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事关新时代国家安全稳定大局。新形势下,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多变,这就给承担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现路径,从而筑牢国家安全思想防线。
高校开设教育法学课程对于有效实施“依法治教”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这门课程进行深度剖析后,可以发现:其兼具教育学和法学,是将教育法律问题当作研究对象的应用型学科,可以令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加以提升,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法律思维理念,实现对其教学行为的科学把控。立足于提升教育法律素质的重要性,对高校教育法学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师范类认证是在 “产出导 向”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本研究以高职《幼儿园主题活 动设计与组织》课程为例,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三大核心理念为指导,阐述该课程的目标体系建构、课程实施过程及评价体系的组成,探索构建“真任务、三环节”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达成、校企合作、社会认可度方面成效突出,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在“互联网+教育”的指导思想下,线上教育平台的建设也日渐完善,使得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再受限制于时间与地区,极大促进了教育公平,助力推动中国教育进入4.0时代。2020年1月以来,全国各大高校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工作调整,在长达八个月的线上教学实践助力推动中国教育进入4.0时代,以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思政教师有必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素养,加强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将原本的教学内容适当加以创新和整合,搞活课堂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才能更好完成立德树人的育才任务。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与人民对现实生活诉求的高度关注。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不仅有利于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也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改革。本文首先分析 “中国梦”的思想内涵,然后着重探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中,融入“中国 梦”教育的积极意义、相关途径分析以及具体教学思考。
“课程思政”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可操作性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种创新,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在日常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和精神,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中,并与之形成一种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然而由于“课程思政”系统具有复杂性,该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包括意识培养、步骤设计和机制保障等多个层面。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只有使大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法治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法治国家建设目标,因此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意义重大。大学生法治教育需要找对方法,否则起不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大思政格局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策略,希望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促使高职院校积极将网络教学引入到思政工作中来,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学时,应对学生的思政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采用多样的模式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对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措施进行探讨。
在如今的中职阶段的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即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改革逐步推进后,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成长的评价更多的转移到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和道德素养上,而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单纯强调学生学科技能的教学思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教学思路的改变对于中职学生的全面成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符合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但是,许多中职班主任在如何更好的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始终制约着中职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