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活动区是幼儿园室内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等为幼儿创设的活动场所;它是幼儿自主游戏的重要场所,是幼儿与同伴间、与教师间接触、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练习场”;它承载着我们的教育意图,并能帮助幼儿获得经验上的提升、能力水平上的提高。
为了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我们创设了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活动区,围绕活动目标,结合主题内容,使主题活动区与幼儿“游戏”有机结合。在活动区活动开展中,我们追随幼儿,适时更新活动材料,调整指导策略,使环境与幼儿、教师、家长互动,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下面,我们结合小班开展的“冬日暖阳”活动区活动,谈谈我们在活动区创设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明确主题活动区的目标
一天,班里两个幼儿争相跑来告诉我他们的新发现:嘴里能吹出好玩的白气。于是,我们发现,冬季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神秘而有意思的季节,我们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生成了“冬日暖阳”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冬季的一切变化都等着他们去发现和探索。但由于集中教育活动有限,我们创设主题活动区加以拓展与延伸,并结合小班幼儿的兴趣和认知特点,确定了以下几个主要活动目标:
1.能按意愿选择活动区游戏,并能独立、坚持完成游戏;
2.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和认识冬季的明显季节特征,喜欢观察环境,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愿意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绘画,并用撕贴、拼合等方式创作简单的美术作品,表达对季节的感受和对节日的喜爱,能为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到高兴。
4.了解冬季保暖方式,知道保护自己,树立初步的安全意识。愿意通过直接感知、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去获取对事物的经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通过活动区规则的约束,愿意遵守游戏规则,并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二、确定主题活动区划分
围绕主题活动区目标,结合主题教学内容,通过和幼儿谈话、交流,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初步将主题活动区划分为以下区域:“冬日游戏吧”、“冬季用品店”、“自然观察角”。我们把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的活动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中。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的主题活动区也越来越丰富。
三、多种形式创设主题活动区
1.激活环境,强化互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了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我们创设了丰富多样、并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活动区,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1)尊重幼儿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
在确定了活动区的主题后,我们和幼儿进行了谈话。首先,我们提问孩子们:“冬天和夏天有什么不一样?”“冬天很冷”、“要穿棉衣”、“要下雪”、“冬天要带手套”……于是,结合孩子的回答和季节特征,我们以歌唱活动“小雪花”展开主题活动。通过歌曲《小雪花》,让孩子们感受冬天的到来,萌发对雪花的喜爱,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观察环境的兴趣。接着,我们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开展语言活动“冬天悄悄来”,引导幼儿观察冬天的气候、花草树木的变化、人们的衣着等,感受冬天明显的季节特征,并鼓励孩子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孩子们通过观察、收集和交流,说出了自己对冬天的新发现。接着,我们综合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冬日游戏吧”内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和工具,供幼儿自由选择折、剪、画、粘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冬天的感受。
在活动区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主地去表现与创造。
(2)重视幼儿参与,不断调整与更新。
活动区活动中应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区创设中应重视幼儿的参与。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在创设活动区时,我们将活动材料分成了难、易两个部分,难的部分由教师制作,容易的部分让幼儿制作。如:“装饰冬日用品”活动中的手套、帽子由教师绘画制作,而装饰用的彩色纸条则是幼儿通过撕、剪完成。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形成了幼儿与教师、活动区的互动。鼓励每个幼儿参与到活动区的创设中来,因为环境的教育不仅蕴藏在环境中,也蕴涵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另外,教师创设活动区也不能抱着一劳永逸的心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时调整活动设置,不断更新活动材料,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获取经验。
(3)围绕活动区目标,使游戏与教学互为生成
《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教学生成游戏,游戏生成教学,这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最高境界。我们紧紧围绕主题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共同创设幼儿喜爱的并与之互动的活动区环境,使活动区活动对幼儿认知、技能、情感各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区活动。例如:在“小松鼠找朋友”的教学中,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动物不吃不喝过冬的方式叫冬眠,并且动物过冬的方式不一样。教学结束后,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片,投放到活动区中供幼儿对动物过冬的方式进行分类。在“我给动物穿衣裳”活动后,我们和幼儿讨论出了画、粘贴和绕线等不同方法给动物穿衣裳,并投入到了活动区。在活动“真暖和”、“怎么变暖和”后,幼儿知道了冬季的保暖方式。因此,我们创设了“冬季用品店”活动区,模拟了超市的购物方式,幼儿自己设计装饰冬季服饰与保暖用品,通过购物游戏,增加了同伴交往,促进了社会性发展。可见,活动区能有效地整合各领域教学活动,与教学互为生成。
2.家园共育,促进活动区延伸与拓展。
在活动区创设过程中,由于小班幼儿能力有限,很多材料的收集和制作都是请家长协助幼儿来完成。这样,既鼓励了幼儿与家长都参与到活动区创设中来,也减轻了教师负担,让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合理设计活动区中去。
例如:我们班开展了“冬季用品大制作”亲子手工活动,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的想法制作出来。在“我给动物穿衣裳”活动中,我们讨论出了用绕毛线的方法为小动物穿衣服,于是,家长画出自己孩子喜欢的动物头像粘贴到卷筒纸芯上,幼儿用绘画和粘贴的方法装饰好卷筒纸芯,一个小动物就做好了。找来毛线,一圈一圈地绕上,幼儿就能给小动物穿衣裳了。这样,活动区中融入了幼儿与家长的创造成果,使幼儿和家长感觉到活动区是他们自己的活动区,幼儿游戏的能动性更高,而家长也从侧面参与到了幼儿的学习与游戏中。
3.废旧利用,注重低结构材料的投放。
根据玩具等操作材料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分为高结构性材料和低结构性材料。高结构材料功能相对封闭、单一,材料本身包含着一定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或对操作的方法具有暗示的作用,操作的结果是固定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拼图。低结构材料功能相对开放、多样,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发展水平、兴趣爱好、能力等自由地使用操作,如建构性玩具或材料、废旧物品。
在活动区创设中,为了不束缚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我们注重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如:我们在活动区投放了黑色卡纸和各种形状的小彩纸块,让幼儿感受图形的形状并随意粘贴。一天,一个幼儿告诉我她做了小兔的房子。另外,我们用废旧纸板制作了大手套,让幼儿认识冬季用品。一天,一个幼儿用旺仔牛奶罐在地上摆弄着,我上前询问,小男孩兴奋地告诉我:“我要做一个旺仔牛奶手套。”……充分利用废旧物品,为幼儿的创造插上翅膀。
通过创设主题活动区,我们将游戏与教学紧密结合,互为生成,丰富了教育环境。在主题活动区的创设过程中,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活动内容,孩子们自主地选择材料、自主地选择玩伴、自主地进行游戏,尊重了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注重幼儿主体地位,让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家园共育,保证了教育的一致性。
为了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我们创设了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活动区,围绕活动目标,结合主题内容,使主题活动区与幼儿“游戏”有机结合。在活动区活动开展中,我们追随幼儿,适时更新活动材料,调整指导策略,使环境与幼儿、教师、家长互动,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下面,我们结合小班开展的“冬日暖阳”活动区活动,谈谈我们在活动区创设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明确主题活动区的目标
一天,班里两个幼儿争相跑来告诉我他们的新发现:嘴里能吹出好玩的白气。于是,我们发现,冬季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神秘而有意思的季节,我们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生成了“冬日暖阳”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冬季的一切变化都等着他们去发现和探索。但由于集中教育活动有限,我们创设主题活动区加以拓展与延伸,并结合小班幼儿的兴趣和认知特点,确定了以下几个主要活动目标:
1.能按意愿选择活动区游戏,并能独立、坚持完成游戏;
2.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和认识冬季的明显季节特征,喜欢观察环境,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愿意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绘画,并用撕贴、拼合等方式创作简单的美术作品,表达对季节的感受和对节日的喜爱,能为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到高兴。
4.了解冬季保暖方式,知道保护自己,树立初步的安全意识。愿意通过直接感知、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去获取对事物的经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通过活动区规则的约束,愿意遵守游戏规则,并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二、确定主题活动区划分
围绕主题活动区目标,结合主题教学内容,通过和幼儿谈话、交流,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初步将主题活动区划分为以下区域:“冬日游戏吧”、“冬季用品店”、“自然观察角”。我们把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的活动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中。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的主题活动区也越来越丰富。
三、多种形式创设主题活动区
1.激活环境,强化互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了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我们创设了丰富多样、并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活动区,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1)尊重幼儿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
在确定了活动区的主题后,我们和幼儿进行了谈话。首先,我们提问孩子们:“冬天和夏天有什么不一样?”“冬天很冷”、“要穿棉衣”、“要下雪”、“冬天要带手套”……于是,结合孩子的回答和季节特征,我们以歌唱活动“小雪花”展开主题活动。通过歌曲《小雪花》,让孩子们感受冬天的到来,萌发对雪花的喜爱,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观察环境的兴趣。接着,我们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开展语言活动“冬天悄悄来”,引导幼儿观察冬天的气候、花草树木的变化、人们的衣着等,感受冬天明显的季节特征,并鼓励孩子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孩子们通过观察、收集和交流,说出了自己对冬天的新发现。接着,我们综合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冬日游戏吧”内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和工具,供幼儿自由选择折、剪、画、粘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冬天的感受。
在活动区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主地去表现与创造。
(2)重视幼儿参与,不断调整与更新。
活动区活动中应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因此,在活动区创设中应重视幼儿的参与。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在创设活动区时,我们将活动材料分成了难、易两个部分,难的部分由教师制作,容易的部分让幼儿制作。如:“装饰冬日用品”活动中的手套、帽子由教师绘画制作,而装饰用的彩色纸条则是幼儿通过撕、剪完成。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形成了幼儿与教师、活动区的互动。鼓励每个幼儿参与到活动区的创设中来,因为环境的教育不仅蕴藏在环境中,也蕴涵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另外,教师创设活动区也不能抱着一劳永逸的心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时调整活动设置,不断更新活动材料,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获取经验。
(3)围绕活动区目标,使游戏与教学互为生成
《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教学生成游戏,游戏生成教学,这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最高境界。我们紧紧围绕主题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共同创设幼儿喜爱的并与之互动的活动区环境,使活动区活动对幼儿认知、技能、情感各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区活动。例如:在“小松鼠找朋友”的教学中,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动物不吃不喝过冬的方式叫冬眠,并且动物过冬的方式不一样。教学结束后,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片,投放到活动区中供幼儿对动物过冬的方式进行分类。在“我给动物穿衣裳”活动后,我们和幼儿讨论出了画、粘贴和绕线等不同方法给动物穿衣裳,并投入到了活动区。在活动“真暖和”、“怎么变暖和”后,幼儿知道了冬季的保暖方式。因此,我们创设了“冬季用品店”活动区,模拟了超市的购物方式,幼儿自己设计装饰冬季服饰与保暖用品,通过购物游戏,增加了同伴交往,促进了社会性发展。可见,活动区能有效地整合各领域教学活动,与教学互为生成。
2.家园共育,促进活动区延伸与拓展。
在活动区创设过程中,由于小班幼儿能力有限,很多材料的收集和制作都是请家长协助幼儿来完成。这样,既鼓励了幼儿与家长都参与到活动区创设中来,也减轻了教师负担,让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学合理设计活动区中去。
例如:我们班开展了“冬季用品大制作”亲子手工活动,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的想法制作出来。在“我给动物穿衣裳”活动中,我们讨论出了用绕毛线的方法为小动物穿衣服,于是,家长画出自己孩子喜欢的动物头像粘贴到卷筒纸芯上,幼儿用绘画和粘贴的方法装饰好卷筒纸芯,一个小动物就做好了。找来毛线,一圈一圈地绕上,幼儿就能给小动物穿衣裳了。这样,活动区中融入了幼儿与家长的创造成果,使幼儿和家长感觉到活动区是他们自己的活动区,幼儿游戏的能动性更高,而家长也从侧面参与到了幼儿的学习与游戏中。
3.废旧利用,注重低结构材料的投放。
根据玩具等操作材料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分为高结构性材料和低结构性材料。高结构材料功能相对封闭、单一,材料本身包含着一定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或对操作的方法具有暗示的作用,操作的结果是固定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拼图。低结构材料功能相对开放、多样,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发展水平、兴趣爱好、能力等自由地使用操作,如建构性玩具或材料、废旧物品。
在活动区创设中,为了不束缚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我们注重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如:我们在活动区投放了黑色卡纸和各种形状的小彩纸块,让幼儿感受图形的形状并随意粘贴。一天,一个幼儿告诉我她做了小兔的房子。另外,我们用废旧纸板制作了大手套,让幼儿认识冬季用品。一天,一个幼儿用旺仔牛奶罐在地上摆弄着,我上前询问,小男孩兴奋地告诉我:“我要做一个旺仔牛奶手套。”……充分利用废旧物品,为幼儿的创造插上翅膀。
通过创设主题活动区,我们将游戏与教学紧密结合,互为生成,丰富了教育环境。在主题活动区的创设过程中,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活动内容,孩子们自主地选择材料、自主地选择玩伴、自主地进行游戏,尊重了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注重幼儿主体地位,让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家园共育,保证了教育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