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安全感的小学英语课堂之我见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内心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只有在无恐惧、不害怕、不紧张的课堂中,才能专注地投入学习,教师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关键词 安全感;小学英语;课堂;现象;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31-05
  作者简介 沈丽新(1973—),女,江苏常熟人,本科,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教师,小学高级。
  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上,孩子们高举的小手如茂密的森林。到了中年级,则像砍伐过的森林,有些稀疏。而进入高年级后,举手者寥寥,就如旷野中寂寞孤独的树,三三两两。很多教师都会埋怨学生不积极主动发言,可是,很少教师反思过: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正是众多教师齐心协力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步一步扑灭的。
  为什么学生越来越不爱发言?看看这些镜头:
  镜头一
  笔者参加过一次省级活动,聆听某省某小学英语特级教师的公开课。因为教师与学生是跨省异地,各地教材的不同、英语课堂开设起始年限的不同、英语教学要求的不同,导致课堂上师生不能很好地互动,很多时候孩子们根本听不懂教师用英语表达的课堂语言。
  特级教师有些着急,开始用中文发话:“你们短路了?”“这么简单的句子你们都不会读?”“跟着我说这么难么?”“你们都不会说话了么?”“你们一岁生日的时候就点过蜡烛,现在12岁了还不知道这是什么吗?”(注:蜡烛candle这个单词是本课新单词,教师没有教学新单词就指责孩子们不会读。)“把书翻到30页。30页都不记得么?”“你们班只有一个同学能听懂?”
  整班学生战战兢兢,越发不敢举手。
  镜头二
  笔者聆听本校青年教师“随堂课”,发现课上学生A明显在走神。授课老师也发现了,她突然提问该生:“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 now.”在A迟疑的时候,授课教师再追问一句:“Can you repeat my question?”
  A无以作答,其他同学哄堂大笑。
  教师再严肃追加一句:“Please listen to me carefully.”
  A无地自容,头越垂越低。
  镜头三
  笔者去一所学校参加活动,从某间教室外的走廊经过。听到里面的授课教师正大声呵斥:“Where are your hands? Why don’t you put up your hands?”其音量足可以在整个校园内回旋,当然更可以震撼整间教室。
  只要从窗外看一眼,就可瞥见孩子们如履薄冰的神情。
  这样的镜头,在教育现场比比皆是,数不胜数。透过这些镜头,忍不住要去问问“怎么了”,想想“为什么”,试试“怎么办”。
  一、现象综述:学生在课堂上普遍缺乏安全感
  美国学者卡罗尔·西蒙·温斯坦在他的《中学课堂管理》中说:“对太多的学生来说,学校是一个让他们感到羞辱、威胁,受到嘲笑、折磨、取笑,让他们觉得无能为力的地方。”其实,课堂同样也是一个让很多学生“感到羞辱、威胁,受到嘲笑、折磨、取笑,让他们觉得无能为力”的地方。不要以为教师在场,学生就不会缺乏安全感。很多时候,学生的不安全感,就是来源于教师的言行。上述几个镜头中,不管是特级教师的借班上课,还是青年教师的随堂课,或者一节普通的家常课,有不少孩子在课堂上担惊受怕:因为听不懂教师流利的英语课堂组织语言而被羞辱,因为上课走神而被当众曝光,因为没有举手发言而被大声呵斥……
  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一种需要都建立在前一种需要的基础之上。同样,高一级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某些低级别的需要。如归属与尊重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虽然丝毫不影响生理安全,但学生亦会产生退缩、害怕甚至是恐惧的心理,不安全感明显增强。
  对学生而言,获得教师的关注是学校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会评估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会评估自身安全感。当他觉得在课堂上很安全,他会积极学习。当他觉得在课堂上不安全,就会生发出种种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安全感,大致会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部分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无法通过优异的成绩或良好的表现来满足“自己得到老师的关注”的需要,会产生消极甚至逆反情绪。这些学生会尝试用“违纪”来引起老师的关注。尽管随之而来的责罚令人不舒服,但他们会觉得好过“被教师忽视”。另外一种情形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会采取退缩、封闭策略,通过“不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来降低不安情绪发生的频率。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和教师作对,但他们在课堂上情绪低落、神情冷漠。
  二、探索思考: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缺乏安全感
  建设有安全感的课堂、有秩序的课堂和有效的课堂,这是课堂管理的主要目标。前两个是基础目标,后一个是最终目标。上课时,学生有安全感,课堂有秩序,才可能有效率。学生在课堂上不焦虑、不恐惧、不孤独,这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安全的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和谐的课堂才是安全的课堂。但是,在现实中,课堂上常常发生太多不和谐,让学生的安全感一再消退。
  案例一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 he English Club》A部分语篇时候,某教师要求学生看动画,并回答如下问题:“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the dialogue? Who are they? ”这段文本比较长,出现的人物比较多(5个来自不同国籍的孩子,另外还有成年人Mr White),听了一遍就要记得哪几个孩子的姓名,有一定难度。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犹豫,没有底气举手回答。而如果教师在学生没有底气的情况下冒昧提问,学生将会感觉不安全,甚至有挫败感。   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稍稍调整一下:第一遍请学生听录音,回答:“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the dialogue? ”第二遍请学生看动画,再回答:“Who are they?”学生能够非常从容回答这两个问题。“没人举手发言”的现象或许也可以得到改观。
  武汉教师徐莉在《没有指责与羞辱的教育》一书中指出:“一位教师如果真正地了解学生,与之建立了彼此信赖的师生关系,课堂纪律必然退到教学设计问题之后。”可见,课堂教学设计还是最主要的环节。如果教学设计精当,学生不会“无事可干”,也不会“不敢回答”,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充实而自信。
  案例二
  牛津小学英语《 6B Unit 5 he seasons》中,要学习四个季节的单词“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和教材上指定的句子“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I like spring/… Best.”
  笔者曾听过某新教师上该课时。该教师围绕重点句型,安排学生依次学习四个单词,并让学生依次回答:“I like spring/… Best.”在课堂上,学生从最初比较热情地操练“I like spring best.”到后来越来越迟疑的,“I like summer/autumn/winter best.”学生当然会迟疑,在课堂上对着这四幅图连续说“我最喜欢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这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既然是“最”,如何可能四个季节都“最”喜欢?高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即使只是英语句型的操练,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在说违心话。在教师的预设下去说违心话,学生会觉得不自在,甚至焦虑。而这样的不自在以及焦虑,都会引发不安全感。
  其实教师可以稍稍“篡改”一下教材:第一步,操练:“Do you like spring/…?”同时学习表示四个季节的英文单词。第二步,操练:“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tter, spring or autumn/summer or winter? ”第三步,才是操练书上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n a year? ”改动之后,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不会因为说违心话而感到焦虑、不安。
  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也曾说过:“一旦你觉得完全自由与安全,信心就来了。”的确,信心必须滋长在充满安全感的土壤中。当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察觉对话不真实、不自由,他们就会失去安全感。
  案例三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1 Who is younger?》要教学形容词的原级与比较级,涉及的形容词有11个。既然是比较级,自然要通过对比来学习。尤其里面有不少单词很好比较:“fat, thin, tall, short, heavy, strong.”
  在网上看到一篇教学设计,教师直接拉着班上的各位孩子比较,高矮胖瘦一目了然,比较级的用法也极为清晰。可是,这样的做法——众目睽睽之下比身高、体重、体型,会刺伤那些对自己身材不满意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极其局促、尴尬,不安全感也就会油然而生。
  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找一些名人的图片来比较,如此一比姚明与刘谦的年龄,比一比我们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身高;或者让学生比较自己的家庭成员:“My father is stronger than my mother.”这样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也避免了让部分学生产生不安全感。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课堂上敏感性强的学生,由于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常处于惴惴不安的状态。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避免让他们的身心产生不安,避免组织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强烈挫折感的教学活动。
  总之,从上述几个案例中,不难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安全感,很多情况下就是教师造成的。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汉恩·杰诺特在《接受我的爱》一书中指出:“我得到一个恐怖的结论,发觉我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我可以用个人的方法去营造学习环境,也能用每天的心情去决定学习的气氛。身为教师,我掌握无比的权力,使学生过得悲惨或者快乐。我可以作为折磨人的工具或激发灵感的媒介。我能侮辱人或使人开心,也能伤人或救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的反应决定了危机是扩大还是缩小,是教化或兽化学生。”可见,教师是学生能否在课堂上获得安全感的最重要的元素。教师的教学设计、教育理念、专业素养,甚至提问方式,都将决定了他能否向学生提供在课堂上的安全感。
  因此,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安全感”的最终探讨,必将追溯到教师。构建一个安全的课堂,也必然落实到教师。
  三、应对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在课堂上的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可见,心理安全是创造性学习的前提。而学生能够心理安全,需要身处一间充满安全感的教室,面对一个让他信任不恐惧的教师,并与关爱他、不嘲弄他的伙伴在一起。
  (一)打造这样一间教室——让学生有安全感
  美国资深教师雷内·罗森布拉姆—洛登,在《你必须去学校,因为你是教师》里倡议打造一间“圣堂”:“我对学生说,我们的课堂是个圣堂。他们必须先界定这个词组‘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我们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寻找‘怎样才能使课堂变得安全’这一问题的答案。大家讨论的结果都列在公告栏上,而且都必须得到尊重。如果有谁伤害了别人的感情,我会马上停下来问:‘我们的课堂是什么呀?’学生就会回答:‘是圣堂。’我会这样不断重复,直到学生都学会了,而且会互相提醒:‘嗨,安静!这里可是圣堂。’我并不认为这条策略一旦实施就马上会有效果,但学生确实看重课堂上的安全感。一开始这可能只是个玩笑,但慢慢地就变成了产生舒适感的源泉。过去从不大声朗读的学生现在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了,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自己犯了错误,也没有人会嘲笑自己。”   教师可以模仿“圣堂”,同样打造一间让学生充满安全感的教室。可以尝试不一样的名字,比如“港湾”,或者“杏坛”,甚至“家园”。并为“港湾”“杏坛”或者“家园”制定大家都愿意遵守的规则,如:课堂上读错词句不会受到嘲笑,课堂上发言有误不被奚落,初次练习的英语作文会得到鼓励,单词默写情况不佳会得到辅导……
  当“港湾”,或者“杏坛”,甚至“家园”在学生心里真正扎根,那么学生会真正感觉到课堂是个神圣的地方,不敢造次,不敢无礼。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多么不拘小节,在佛堂庙宇里一般都会有所收敛,在博物馆里也很少大喊大叫,在图书馆里则多会轻声细语。因为有一种庄重严肃的氛围在那里无形中约束着他。在我国古代,人们读书前要焚香沐浴,书院里充满宁静的气氛,处处让你感觉到这是斯文之乡、弦歌之地,不同于市井。这种氛围,可以很好地营造出安全感。
  (二)成为这样一个教师——让学生不恐惧
  如果去采访在课堂上缺乏安全感的学生:“你是否害怕老师?”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善不会在恐惧的土壤中绽放。”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有责任不让恐惧以任何形式出现。因为任何形式的恐惧都会损害心智,破坏敏感性,钝化器官。
  如何成为一个让学生感觉不恐惧的教师?美国当前中小学教育领域的畅销书——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里给出了很多详尽的建议,这些建议如果一一遵循,的确可以让教师成为一个让学生感觉不恐惧的教师。比如作者建议:贯彻“你还好吧”策略,每天都问候学生,学会忽略学生的小问题,私下处理学生的不当行为,善于“捕捉”学生的积极行动,经常让学生课间休息,不要挑起学生的攻击欲,避免“空白“时间,不要和学生“角力”,惩罚要适当,对事不对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恒久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欣赏。”而对学生最简单的表达欣赏,有时候可以从“感谢”开始。“谢谢你马上就开始学习。”“谢谢你与我们分享。”“谢谢你懂得课堂上不能嚼口香糖。”“谢谢你没有把课间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我知道这很难,如果你愿意谈的话,我们下课再说。谢谢你的理解。”“谢谢你回答问题。”“谢谢你犯了这个错误,它能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谢谢你记得把作业带来。”“谢谢你的帮助。”这样经常对学生道谢的教师,他的学生得到了最充分的尊重与欣赏。这样的学生,因此而身心愉悦,神态安详,在课堂上不会感觉恐惧,且能认真学习。
  (三)避免这样一种比较——让学生没有压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自我实现的人》中讲到一种微妙的心理现象:“我们的确敬佩和爱慕那些体现了真、善、美、正义、完美的人,以及最终取得成功的人,但他们又使我们感到不安、焦虑、慌张,也许还感到有些嫉妒,感到自惭形秽、笨手笨脚,他们常常使我们失去自信、沉着、自重。”面对其他同学的优秀,有些学生能够坦然接纳,有些学生则心生惶恐,感觉压力重重。
  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要避免拿学生的成绩彼此比较。不去用优秀学生的成绩去贬损、挖苦成绩差的学生,更不能用分数排队——那是在用精神的鞭子抽打学生的心灵。因为只有那些得到高分的学生才会在教室里跟别人大声嚷嚷:“嗨,这次考试你得了多少分?”而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却极少会这样做。在课堂上公布考试分数的办法,肯定会使课堂成为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一个不安全的地方,并极易导致厌学。人不可能喜欢一个自己感觉不安全的地方,孩子更是这样。教师不应该让低分生“丢人”,却使高分生“露脸”。那样,是人为制造了矛盾,高分生很可能看不起低分生,低分生则很可能嫉妒甚至仇恨高分生。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我们必须有这么一个地方——在这里,有孩子们可以信赖的一群大人。”如果这个“课堂”是指学校,那么,这群“大人”,应该就是教师。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如果学生缺失了这种心理需要,会严重影响他们课堂上正常的学习。
  课堂应该是学生深感安全、自觉快乐的地方,而不是受欺负、受考试恐吓、被一套模式、制度强迫着去行动的地方。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内心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只有在无恐惧、不害怕、不紧张的课堂中,才能专注地投入学习,教师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参考文献:
  1 王晓春.什么是有安全感的课堂 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11).
  2 RosenblumLowden R.你必须去学校,因为你是教师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 安奈特·L.布鲁肖.给教师的101条建议 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4 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摘 要 学生犯错误是其成长中必经的体验。教师教育学生,不等于竭尽全力不让学生犯错误。反之也不等于学生的成长有问题。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指责,而应该去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关键词 课堂;善待错误;精彩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17-03  作者简介 王芝兰(1977—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教师要树立公平教育的理念、打造公平教育的环境,实施公平教育的方法,让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幸福。唯有阳光普照的教育才是有希望的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是要成为公平教育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公平;教育机会;享受幸福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
摘 要 教育工作的重心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固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主动;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22-04
【目的】建立0~18岁健康人群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参考值范围。【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225例0~18岁健康人群的血清NT
2007年11月6日,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等18个部委局办联合发布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环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