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失败、失意、失恋、失分有许多原因,但有一个常被忽视的原因竟是说话不注意区分自己的身份和对方的身份,常常造成隔阂,造成誤会,造成不良效果,令人十分后悔与不安。于是,有的人干脆下定决心,准备戒口、守嘴,免得祸从口出。有的人被搞得神经紧张,一紧张便不知如何表达,往往词不达意,张冠李戴。
说话难么,一定是难的,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不知道对方喜欢什么话题、不喜欢什么话题。难在对方刚离异,你却向他太太问好;难在对方官运一直不顺,你却说他起码可当到副省级;难就难在对方是省级象棋冠军,你却说你本地没对手;难就难在面对三个涂脂抹粉的姑娘,你却大谈素颜的可贵。一句话,说话难的是知对方、知自己,恰到好处。
现在不少求职者,讲话做事一般人是不大懂的了,因为他们有他们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以及他们的习惯用语等。他们对一些50多岁的人谈到执着、迷恋时,会说这是“骨灰级”的热忱和坚定,听得那些50多岁的人心里“怦怦”跳,两条腿明显发软。他们什么事都“哇、啊、哦”地乱吼,喜怒哀乐都用同一种表达方式,令你感到神奇。他们一见到印象好的人便说“这是我的菜”,让你感到粗俗无教养。
不少求职者和创业人开口乱说话、乱发挥,不经大脑,冲口而出。他们和农民谈季羡林、大仲马,和小商人谈果戈理、肖洛霍夫,和镇领导谈现实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比较,和知识分子谈牛排和猪排的特点,和运动员谈美学,把别人搅得思维混乱了。人家反感了,他又认为别人不尊重他,认为知识不值钱,认为自己自尊心受到打击,在那里埋怨:真累啊。他就不想想别人听到你在乱发挥、胡说八道不守规,人家比你更痛苦、更累。
有一些极端的人喜欢给人上纲上线,给人扣帽子,说“决不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们认为人不能有两套以上的语言储备,不应该有多种语境设置。如果从一个人的诚信角度看,人应该说人话,不应该说鬼话,要言而有信、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为心声,这是对的。但如果你把一种分类、一种待人的区别、一种方式方法完全限制了,把话语弄得像工厂倒模车间的模具一样统一,那是一种书生的愿望,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求职的人,创业的人.不要赌自己的气,生自己的气,不要动不动就说“要封口”,说“要守嘴”,你只知道你说错话的坏处,说错话的不良后果,但你有没有想一想孩提时候你的一声“妈妈”,你的一声“爸爸”,你的一声“爷爷”“奶奶”“公公”“婆婆”,那稚嫩的声音,给人们带来多少喜悦、带来多少亲情的相拥。你有没有想到在郊外夜里的行人,听到你的歌声,听到你说话的声音,会给他带来勇气,带来温馨,带来安全感?我们怎么能封口、守嘴不语呢?怎么去干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幼稚无知的事呢?
我们要记住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角色,学会这一身份的人大约应用一种什么样的语境说话、交流、表达更为妥当些,更为准确些。同时,要在与不同的人交流、对话时,心中装着对方,说话时间的比例你不可压倒性地多于对方,这样是不公平的,只有在演讲、讲课、专场上才允许你如此。其他的场合,一律注意时间的把控,要清楚对方的身份、职业、职务、爱好等,要做到一种得体,一种合奏的和谐。
请留神了,去农村的集市购物,别对那老头或那大妈说:“亲、亲们,递那样心爱的东西给我看看哦,哎哟喂,真美呆了,耶!”你这么一说、一喊叫,会把小贩们、小店主们搞得分不清何年何月、莫名其妙。你把镇领导叫来也没用,语境和语言的把握、使用、表达,你自身应该最清楚。连话都说不好,表达不清,说些荒唐突兀的语言,谁会相信你是一个有见解、懂思考、有把控能力的人呢?这是问题的关键。
记好了,共勉。别让人家产生联想,产生了负面投射情绪,错误地判断你的为人,这才是最令人痛心和失败的事情。
(司建俊荐自《点亮一盏心灯》)
责编:天翼
说话难么,一定是难的,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不知道对方喜欢什么话题、不喜欢什么话题。难在对方刚离异,你却向他太太问好;难在对方官运一直不顺,你却说他起码可当到副省级;难就难在对方是省级象棋冠军,你却说你本地没对手;难就难在面对三个涂脂抹粉的姑娘,你却大谈素颜的可贵。一句话,说话难的是知对方、知自己,恰到好处。
现在不少求职者,讲话做事一般人是不大懂的了,因为他们有他们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以及他们的习惯用语等。他们对一些50多岁的人谈到执着、迷恋时,会说这是“骨灰级”的热忱和坚定,听得那些50多岁的人心里“怦怦”跳,两条腿明显发软。他们什么事都“哇、啊、哦”地乱吼,喜怒哀乐都用同一种表达方式,令你感到神奇。他们一见到印象好的人便说“这是我的菜”,让你感到粗俗无教养。
不少求职者和创业人开口乱说话、乱发挥,不经大脑,冲口而出。他们和农民谈季羡林、大仲马,和小商人谈果戈理、肖洛霍夫,和镇领导谈现实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比较,和知识分子谈牛排和猪排的特点,和运动员谈美学,把别人搅得思维混乱了。人家反感了,他又认为别人不尊重他,认为知识不值钱,认为自己自尊心受到打击,在那里埋怨:真累啊。他就不想想别人听到你在乱发挥、胡说八道不守规,人家比你更痛苦、更累。
有一些极端的人喜欢给人上纲上线,给人扣帽子,说“决不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们认为人不能有两套以上的语言储备,不应该有多种语境设置。如果从一个人的诚信角度看,人应该说人话,不应该说鬼话,要言而有信、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为心声,这是对的。但如果你把一种分类、一种待人的区别、一种方式方法完全限制了,把话语弄得像工厂倒模车间的模具一样统一,那是一种书生的愿望,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求职的人,创业的人.不要赌自己的气,生自己的气,不要动不动就说“要封口”,说“要守嘴”,你只知道你说错话的坏处,说错话的不良后果,但你有没有想一想孩提时候你的一声“妈妈”,你的一声“爸爸”,你的一声“爷爷”“奶奶”“公公”“婆婆”,那稚嫩的声音,给人们带来多少喜悦、带来多少亲情的相拥。你有没有想到在郊外夜里的行人,听到你的歌声,听到你说话的声音,会给他带来勇气,带来温馨,带来安全感?我们怎么能封口、守嘴不语呢?怎么去干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幼稚无知的事呢?
我们要记住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角色,学会这一身份的人大约应用一种什么样的语境说话、交流、表达更为妥当些,更为准确些。同时,要在与不同的人交流、对话时,心中装着对方,说话时间的比例你不可压倒性地多于对方,这样是不公平的,只有在演讲、讲课、专场上才允许你如此。其他的场合,一律注意时间的把控,要清楚对方的身份、职业、职务、爱好等,要做到一种得体,一种合奏的和谐。
请留神了,去农村的集市购物,别对那老头或那大妈说:“亲、亲们,递那样心爱的东西给我看看哦,哎哟喂,真美呆了,耶!”你这么一说、一喊叫,会把小贩们、小店主们搞得分不清何年何月、莫名其妙。你把镇领导叫来也没用,语境和语言的把握、使用、表达,你自身应该最清楚。连话都说不好,表达不清,说些荒唐突兀的语言,谁会相信你是一个有见解、懂思考、有把控能力的人呢?这是问题的关键。
记好了,共勉。别让人家产生联想,产生了负面投射情绪,错误地判断你的为人,这才是最令人痛心和失败的事情。
(司建俊荐自《点亮一盏心灯》)
责编: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