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目的:评价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干预组各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42例,后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20周后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主观支持度、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水平高于干预前、对照组,SDS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并发症均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减轻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认知行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负性情绪;肾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各类肾脏病终末期病理表现,我国现存尿毒症患者约200万人,年新增约10万人,且仍呈上升趋势。慢性肾衰竭是一种特殊的不可逆性、渐进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患者因体内蓄积大量尿毒素物质,常伴有一系列带血紊乱、异常症状表现,给自身带来巨大的生理痛苦。替代治疗是慢性肾衰竭主要治疗方法,血液透析滤过是一种行之有效、相对成熟的肾替代疗法,可有效清除蓄积尿毒素物质,从而缓解症状、减轻靶器官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据统计约80%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需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但需注意的是,因沉重的经济躯体负担,MHD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生命质量严重受损。对MHD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改善患者社会支持状态,提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消除患者负性情绪。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全年段,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接受MHD治疗3个月以上;③认知、精神均正常,小学以上文化水平,无沟通障碍;③未合并有其它严重致死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共纳入患者84例,其中男40例、女44例,年龄18~74岁、平均(57.2±10.4)岁。透析龄3~45个月、平均(18.4±6.2)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炎症31例、糖尿病肾病24例、高血压肾病15例、其它14例。最高学历:初中及以下51例,高中及中转24例,大专及以上9例。家庭年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上53例。医疗费用报销比例>50%者5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龄、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水平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研究
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应对态度量表、抑郁自测量表自测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同时统计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
1.2.2 管理
对照品给予常规管理,建立档案,以预防透析相关高血压等并发症为主要目的,进行关于饮食、运动、置管相关健康教育,主要为院内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认知行为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干预内容:①理性情绪疗法,治疗情绪障碍,通过医患之间深入的交流,诊断患者行状况,了解患者情绪、行为问题,如家庭关系紧张、营养支持匮乏等,帮助患者认识症状持续的原因,找出不合理的信念,解释其发生机制,使患者学会观察评价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找出不恰当的情绪表现、产生的原因,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式质疑,医师通过与患者辩论式深入寻找问题产生的细节问题,并进行改进;②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放松训练,有意识控制心理、生理活动,以缓解紧张状态,在医师指导下,患者自身感觉全身肌群变化,转移情绪,进行放松性训练;③健康教育,传授患者疾病、药物、饮食、保健知识,帮助患者认清疾病,热情对待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感染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2)干预方法:8周一个流程,暂停4周,进行第二轮干预,每周1次,40min/次。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应对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主观支持度、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水平高于干预前、对照组,SDS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透析并发症均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CMD患者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水平,负面情绪较强,与长时间透析带来的心理、经济压力过大,家庭与社会支持度不足,自我治疗信心不足,并发症等因素有关[2]。认知行为干预的目的在于增强患者自我调节生理、躯体适应性的能力,针对性的解决患者来自于知信行层面不利于治疗的因素,如心理过于敏感、社会支持度利用不足、过于怨天尤人等,以全面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主观支持度、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水平高于干预前、对照组,SDS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并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增强了患者治疗信心,应对疾病的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有效的减轻的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李海英.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腹膜透析病人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40-141.
[2]肖月,隋宾艳,赵琨.我国终末期肾病现状及透析技术的应用、费用及支付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04(5):29-33
【摘要】目的:评价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干预组各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42例,后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20周后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主观支持度、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水平高于干预前、对照组,SDS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并发症均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减轻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认知行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负性情绪;肾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各类肾脏病终末期病理表现,我国现存尿毒症患者约200万人,年新增约10万人,且仍呈上升趋势。慢性肾衰竭是一种特殊的不可逆性、渐进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患者因体内蓄积大量尿毒素物质,常伴有一系列带血紊乱、异常症状表现,给自身带来巨大的生理痛苦。替代治疗是慢性肾衰竭主要治疗方法,血液透析滤过是一种行之有效、相对成熟的肾替代疗法,可有效清除蓄积尿毒素物质,从而缓解症状、减轻靶器官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据统计约80%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需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但需注意的是,因沉重的经济躯体负担,MHD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生命质量严重受损。对MHD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改善患者社会支持状态,提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消除患者负性情绪。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全年段,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接受MHD治疗3个月以上;③认知、精神均正常,小学以上文化水平,无沟通障碍;③未合并有其它严重致死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共纳入患者84例,其中男40例、女44例,年龄18~74岁、平均(57.2±10.4)岁。透析龄3~45个月、平均(18.4±6.2)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炎症31例、糖尿病肾病24例、高血压肾病15例、其它14例。最高学历:初中及以下51例,高中及中转24例,大专及以上9例。家庭年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上53例。医疗费用报销比例>50%者5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龄、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水平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研究
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应对态度量表、抑郁自测量表自测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同时统计透析并发症发生情况。
1.2.2 管理
对照品给予常规管理,建立档案,以预防透析相关高血压等并发症为主要目的,进行关于饮食、运动、置管相关健康教育,主要为院内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认知行为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1)干预内容:①理性情绪疗法,治疗情绪障碍,通过医患之间深入的交流,诊断患者行状况,了解患者情绪、行为问题,如家庭关系紧张、营养支持匮乏等,帮助患者认识症状持续的原因,找出不合理的信念,解释其发生机制,使患者学会观察评价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找出不恰当的情绪表现、产生的原因,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式质疑,医师通过与患者辩论式深入寻找问题产生的细节问题,并进行改进;②放松训练,通过肌肉放松训练,有意识控制心理、生理活动,以缓解紧张状态,在医师指导下,患者自身感觉全身肌群变化,转移情绪,进行放松性训练;③健康教育,传授患者疾病、药物、饮食、保健知识,帮助患者认清疾病,热情对待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感染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2)干预方法:8周一个流程,暂停4周,进行第二轮干预,每周1次,40min/次。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应对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主观支持度、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水平高于干预前、对照组,SDS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透析并发症均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CMD患者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水平,负面情绪较强,与长时间透析带来的心理、经济压力过大,家庭与社会支持度不足,自我治疗信心不足,并发症等因素有关[2]。认知行为干预的目的在于增强患者自我调节生理、躯体适应性的能力,针对性的解决患者来自于知信行层面不利于治疗的因素,如心理过于敏感、社会支持度利用不足、过于怨天尤人等,以全面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主观支持度、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水平高于干预前、对照组,SDS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并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增强了患者治疗信心,应对疾病的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有效的减轻的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李海英.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腹膜透析病人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40-141.
[2]肖月,隋宾艳,赵琨.我国终末期肾病现状及透析技术的应用、费用及支付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04(5):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