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源头抓起 促生本课堂构建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aotiancx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好一堂课,课前备课尤为重要。目前,多数教师的备课呈现往往还停留在教案阶段。其实“教案”无论从字面或者内容、形式已经框定了以教师为中心,已经严重偏离了“生本教育”的航向。因此,既然课堂已经以学生为主人,已经以学习为重心,已经成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的备课何不将“教案”变成“学案”,教学何不将“教堂”变成“学堂”?用以学生为主本的“学案”逐步替代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教案”,用备课内容的改革促进课堂改革,促进师生改革,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实现“学习式”课堂替代“教学式”课堂、“指导型”教师替代“教授型”教师、“研究型”学生替代“跟从型”学生、“探索型”练习替代“水浸型”练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主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意识将指导教学实践。
  不难发现,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的单向性,是一种严重缺失的单边行动计划书。因为这是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教师更多地是考虑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课本知识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难以激起全体学生的想象或共鸣,课堂教学中也只是遵守事先制订的时间安排、教学设计,按部就班的步步推进,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因教施教”,学生很难得到根本性的发展。为此,只有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用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实现不用外力推动而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主动去获取知识,事半而功倍,从而完美地体现“教是为了不教”。
  实现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利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这就要求通过充分调研,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教研组与备课组的作用,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学习方案,称之为“学案”。这里的“学案”中教师设计的是“学习提纲”而不是“教学提纲”,是完全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为目的设计的指导方案。这样的学案侧重于点拨关键、启发问题、激发兴趣,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生的自我实践和自我體现中学会学习和学会知识,而最主要的是自我能力和自我意识的提高和觉醒。
  学案指导下的课堂,开门见山的让学生根据学案上的“学法指导”自己读书、思考,逐步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时而读读画画、时而凝神思考、时而搜查资料、时而写写记记;然后是小组交流、检查、反馈、修正、提高,由于每一个学生有了自主扎实地学习,交流中胸有成竹,回答中谈吐自如,辩论中有理有据,一次次掀起课堂学习的高潮。在这里,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还有人生的自信。“学案”中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准备得越充分,上课就越从容,效果也就越好,也就越能得到解放,而学生也就越得到发展,教师的追求也就越得到实现。课堂上学生之间的暗中较量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会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这就是互动的、活泼的、充满灵气的生本课堂,从而真正体现和体会“教学相长”的乐趣。
  以学案为指导的课堂上没有哗众取宠的“活跃”场面,没有执教教师的煽情鼓动,没有师生之间的热烈交流,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静静的读书、思考,心平气和地商讨、慷慨激昂的辩解,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最终的教学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实效”。从学生看,在学习态度、方式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完全依赖和被动于教师的局面,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效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设计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逐步接纳和实践。从教师看,将功课做在课前,课上得解放,从课堂上的泛泛而教逐步实现到学生的孜孜以学,而形式必然促进内容和效果的转变,从“师本”到“生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真正实现“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端而不是个终结。要将技能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走样,那才是终结。”如今,生本课堂方兴未艾,从备课这一教学源头筑起,逐步构建生本课堂,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只有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才能让学生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真正构建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经过多年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笔者感悟到,在语文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巧设导入,进入情境  上好语文课的第一步是根据课文的内容、主题及风格精心地设计好导入。在导入的时候,教师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达到以“趣”促“教”、以“趣”促“学”的目的。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增加兴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
今年欣逢<船山学刊>创刊90周年,承<船山学刊>杂志社约我撰纪念之文,兹撰此文谈谈我整理船山遗著的一点体会.
宋代的家训家范突破家庭家族之范围,在民间充当"家法"角色,与国家的"王法"互为表里,有效地加强了封建国家对民间社会的控制.
摘 要:本文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工作,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阐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改革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做法,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找到了适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改革方案    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加大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通过精简学时和加
研究了一类带有齐次Dirichlet边界条件,反应项为非局部源项的半线性抛物方程组解的性质.运用比较定理和构造上、下解方法,给出该问题解的整体存在和在有限时刻爆破的充分条件
教育家叶圣陶有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可见,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或只注重教法的研究,忽视学法的指导,教学效果都将大打折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授之以“渔”,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整体感知内容,捕捉中心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使学生形成总体印象,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
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生思维,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基于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使学生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课堂情境的创设,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实物情境创设,发展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授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几个方面加以阐释,以探究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质疑;解难     一、激发学生对质疑解难的兴趣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学生习惯于机械地听讲和识记,不主动
谈谈企业财务指标的评价广西财政专科学校施羽明最近财政部颁布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中,对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指标规定有如下内容:偿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