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护理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ov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43)和护理组(n=43),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门诊治疗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个体化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案;随访12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SAPS和SANS)评价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护理组的SAPS、SANS、SDSS、gQOLI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系统化的社区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患者;系统化社区护理;影響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其复发率、病残率极高[1]。调查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多达1600多万人,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约700万人[2]。本文旨在探讨个体化、系统化社区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随机抽取本社区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18~45岁,平均(32.4±6.4)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12.5±2.3)年;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ICD-10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出院时临床症状消失;排除严重躯体疾患、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人格障碍及神经症、孕产期妇女。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护理组(n=43),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门诊治疗及护理,护理组患者接受以下社区护理方案。
  1.3 社区护理
  1.3.1 护理前准备 组建一支专业的护理小组,由领导组、监督组、执行组3个小组成员组成。所有小组成员均参与整个护理计划的制定、实施护理、回访过程。由社区护理小组成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社区护理干预的必要性、积极意义、对疾病的康复作用、注意事项等,患者及其家属在充分了解本次调查的前提下,自愿签署调查知情同意书。护理组患者均建立一份个体化的病史档案,记录患者的文化、年龄、兴趣、家庭背景、性格特征、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药物史、人际交往能力等内容,随访期间的用药、病情变化等军详细登记在案。
  1.3.2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护理组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社区护理,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生活技能训练、社交能力训练、文娱活动训练、劳动技能训练。
  1.3.3 实施社区护理 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技能教育及训练,可采用的形式有一对一讲授、播放录像带、发放疾病宣传册子、现场解答疑问等,护理组成员每月2次对患者进行技能训练,根据病情变化,酌情增加技能训练次数,所有患者均接受12个月随访。定期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培训。
  1.4 评价指标 ①精神症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SAPS和SANS)[3]评价患者精神症状,由两名精神科医师评价并得到一致结论;②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4]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5]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症状 护理前,两组的SAPS评分、SAN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精神症状评分情况(x±s,分)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社会功能 护理前,对照组及护理组的SDSS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及护理组的SDSS分值分别为(12.6±3.7)、(6.5±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的gQOLI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及护理组的gQOLI平均分值分别为(20.6±5.7)、(26.5±5.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康复包括药物和非药物康复,药物康复是整体康复的基础,而非药物康复是整体康复的辅助。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可缓解症状,但是仍有90%以上的患者需要在社区中、家庭中接受长期的医疗及护理。临床研究表明,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的因素甚多,包括社会支持系统、患者的治疗主动性、家庭亲属的配合与支持等方面的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系统化的社区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因此,探索科学、系统、可操作的社区护理模式,针对性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姚秀钰,李静.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教育,2009,6(10):475-478.
  [2]张毅宏,金冬,张翔. 社区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工作中的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3):266-268.
  [3]岳英,张正怡,马玉苹,等. 社区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两年随访[J]. 精神医学杂志,2010,23(3):189-192.
  [4]张明园主编.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163-168.
  [5]李明真,李遵清.家庭访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96-59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7月对手术者的护理工作中引入人性化护理,比较在施行人性化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对实施人性化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癌症患者80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较缺乏互动,多为宣教式、安慰式护理,无预定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后评定,治疗组的SCL-90评分中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得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较缺乏互动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多模式的疼痛管理, 可有效减轻骨科患者疼痛, 提高患者休息质量, 促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骨科收治的200 例患者进行准确疼痛评估、制定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有效地药物治疗和综合心理护理等。结果:针对骨科患者疼痛的原因、特点, 采用多模式的疼痛管理, 使患者的疼痛阈明显提高, 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结论:在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多模式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减
期刊
【摘要】 有机磷杀虫药属有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其对人、畜、家禽均有毒性。对人畜的毒性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临床表现为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严重患者可因昏迷或呼吸衰竭而死亡。护士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心率、体温等变化,及时挽救病人生命,同时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精心护理显得尤为
期刊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失血量超过400毫升或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产科共住院产妇382例,发生产后出血2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 0.06 %。本文产后出血量的测定均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产后出血量500—1000毫升共14例(58.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对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的进行心理治疗与临床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6例重症患者,通过对重症患者的心理治疗以及病情监测护理、机械通气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等临床护理2个月后,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我院86例重症患者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心理治疗与临床护理后,其中有57例患者得到痊愈出院,痊愈率为66.3%;有2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在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确诊为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兩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在护理方面,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物理护理,观察用药后4h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并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观察组使用哌替啶的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出现胃肠反应例数也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提高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观察和护理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复习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精心护理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结论:加强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与护理,患者康复快。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可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准确估计出血,熟练抢救,及时
期刊
黄磷燃点低,极不稳定,在常温(34℃)空气中可自燃。因此,黄磷与皮肤接触可直接引起皮肤烧伤,黄磷氧化为P2O5,遇水形成磷酸,磷酸的腐蚀作用又进一步损伤皮肤,所以,黄磷烧伤是热力和化学的复合损伤,一般都比较深。黄磷是一种剧毒物质,不仅因燃烧产热对机体皮肤造成损伤,更为严重的是磷吸收后对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所致肝肾等实质脏器的损害,后者在治疗上较为困难[1]。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
期刊
特殊部位的烧伤是指头、面、外耳、手、会阴等部位的烧伤,因这些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其他部位不同,在护理方面有其特殊要求。我科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颜面部、双手及会阴部烧伤患者45例,现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9个月~56岁,平均19.5岁。其中热力烧伤33例、化学烧伤12例,波及眼烧伤8例、鼻烧伤6例、口烧伤6例、耳烧伤5例、会阴部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