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起我市政治实行开卷考试改革,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开卷考试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方式。其主要目标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考试命题的新变化,提高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那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用丰富、鲜活的事例吸引学生。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中学生。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無味、困惑不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历史的现实的国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既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加深理解记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思维启动打下良好的铺垫。
(2) 用精彩、有趣的漫画、图片吸引学生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把书中的一些知识、事例或者故事等会制成相应的漫画、图片、图表,并在课堂上用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将其展出,尔后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这样能很快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在讲“开拓进取的品质来源于浓厚的兴趣”和“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内容时,我两次运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古道尔“爬在鸡窝里观察母鸡下蛋”和“与黑猩猩一起生活”的图片,使学生在趣味横生中,真正懂得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开启智力、不断进取、陶冶高雅情趣的金钥匙,是学业和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从而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品质。
(3) 用巧妙有趣的提问吸引学生
人们常说,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巧妙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智力都具有积极作用。提问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如诱导式、过渡式、情景式、反问式等等,但无论哪种提问方式都要围绕材料的中心、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灵活运用。否则,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效果当然也不佳。如在讲授“人生的宝贵财富——道德高尚、心理健康”时,我运用了北京大学学生刘海洋的“伤熊事件”这一材料,提出“你认为刘海洋是一个健康的人吗?为什么?”,这一问题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启发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这就要看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我在讲初一“磨励坚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内容后,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请你来汇诊”:“王青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初一下半年开始迷上了游戏室,学习成绩一度下降;后被老师、家长发现后,改了一阵子,可终抵不住诱惑,成了网虫,成绩一落千丈。”请你当一回心理医生并帮王青:①找出病症;②分析病因;③并为王青设计一个改正的方案,以小组为单位,然后推出代表阐述你的方案,想不到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升起来,提出了很多建议。这使学生顺利地理清线索和课本要点,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自我教育的功能,使知识、行为、觉悟都得到提高。
3、组织课堂讨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讨论的做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民主氛围中大家敞开心扉,共同磋商。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学习;教师适当点拨,启发引导。这样,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授“正确认识自尊自信”时,我引用了影片《哈利·波特》中的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并要求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使学生懂懂得虚荣忌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加以纠正和克服。实践证明,教学中经常组织课堂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望和探索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境,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收集名言警句或材料,自编故事,制作手抄报,进行社会调查或写小论文等,如在讲“挫折具有两重性”时,我布置每个同学都去搜集名人、伟从承受挫折、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故事,或是这方面的名人名言,在课堂上讲述交流。这样既达到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增添新动力。
5、优化教师形象,提高人格魅力
“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如果政治老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学生就会对政治课内容的科学性、可信性产生怀疑。相反,如果老师的师德形象与学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学生就会由敬佩老师的人格而坚信政治课的科学性,坚信思想政治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用科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达到“知行统一”。
当然,“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政治教师只要肯下苦功,启迪真理的钥匙一定会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受到学生由衷的欢迎,并取得育人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用丰富、鲜活的事例吸引学生。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中学生。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無味、困惑不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历史的现实的国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既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加深理解记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思维启动打下良好的铺垫。
(2) 用精彩、有趣的漫画、图片吸引学生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把书中的一些知识、事例或者故事等会制成相应的漫画、图片、图表,并在课堂上用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将其展出,尔后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这样能很快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在讲“开拓进取的品质来源于浓厚的兴趣”和“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内容时,我两次运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古道尔“爬在鸡窝里观察母鸡下蛋”和“与黑猩猩一起生活”的图片,使学生在趣味横生中,真正懂得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开启智力、不断进取、陶冶高雅情趣的金钥匙,是学业和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从而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兴趣品质。
(3) 用巧妙有趣的提问吸引学生
人们常说,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巧妙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智力都具有积极作用。提问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如诱导式、过渡式、情景式、反问式等等,但无论哪种提问方式都要围绕材料的中心、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灵活运用。否则,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效果当然也不佳。如在讲授“人生的宝贵财富——道德高尚、心理健康”时,我运用了北京大学学生刘海洋的“伤熊事件”这一材料,提出“你认为刘海洋是一个健康的人吗?为什么?”,这一问题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启发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这就要看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我在讲初一“磨励坚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内容后,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请你来汇诊”:“王青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初一下半年开始迷上了游戏室,学习成绩一度下降;后被老师、家长发现后,改了一阵子,可终抵不住诱惑,成了网虫,成绩一落千丈。”请你当一回心理医生并帮王青:①找出病症;②分析病因;③并为王青设计一个改正的方案,以小组为单位,然后推出代表阐述你的方案,想不到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升起来,提出了很多建议。这使学生顺利地理清线索和课本要点,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自我教育的功能,使知识、行为、觉悟都得到提高。
3、组织课堂讨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讨论的做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民主氛围中大家敞开心扉,共同磋商。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学习;教师适当点拨,启发引导。这样,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授“正确认识自尊自信”时,我引用了影片《哈利·波特》中的故事情节,展开讨论,并要求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使学生懂懂得虚荣忌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加以纠正和克服。实践证明,教学中经常组织课堂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望和探索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境,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收集名言警句或材料,自编故事,制作手抄报,进行社会调查或写小论文等,如在讲“挫折具有两重性”时,我布置每个同学都去搜集名人、伟从承受挫折、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故事,或是这方面的名人名言,在课堂上讲述交流。这样既达到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增添新动力。
5、优化教师形象,提高人格魅力
“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如果政治老师的师德与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学生就会对政治课内容的科学性、可信性产生怀疑。相反,如果老师的师德形象与学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学生就会由敬佩老师的人格而坚信政治课的科学性,坚信思想政治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用科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达到“知行统一”。
当然,“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政治教师只要肯下苦功,启迪真理的钥匙一定会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受到学生由衷的欢迎,并取得育人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