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m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笔者尝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层层深入;在问题引导下课后延伸学习;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 问题学习 渗透方法
  
  当前,反映教学改革潮流的有这样三句话:在问题中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反映了学习主体的地位以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在合作中学习,反映了学习者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因为群体学习中的互动与交流是个体学习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然而无论在行动中学习还是在合作中学习都是为了使学生在面对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获得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问题学习是影响学习主体发展水平的关键。
  “问题学习法”指的是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习单元,要求学生充当复杂问题的解决者。其试图解决的复杂问题的特征是:没有足够的信息和必要的经验,需要学生自己搜集信息、进行假设和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问题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通过问题的研究解决,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自立、求异创新的品质。这种学习法,是围绕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和生活中适宜学生解决的相对复杂相对综合的问题,以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为主线,以自主探索为主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活动。我在物理教学中渗透“问题学习”的做法是:
  
  一、创设情景,问题引入
  
  即向学生提出要完成的任务,把需要掌握的知识放在未知的地位上,引出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已有知识与未知问题的冲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起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新知识的引入,对于物理来说,最好与实验结合起来,由实验引出问题,再由问题进入探究。
  例如:在引出压强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用铅笔或圆珠笔做实验(用两手指用力挤压笔的两端),体会压力的不同作用效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如此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这样便激发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然地进入下段的探究。
  
  二、自主探索,合作研究
  
  在学习中以自主探索为基础,使学生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研究解决未知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扩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做法我主要运用在实验教学中,在问题引路的前提下,激励学生想办法探究,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学生假设,找出可行的因素,然后针对假设进行验证,这样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怎样验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知识迁移的过程,一旦知识迁移到位,那么原问题的探究思路也就清晰了。这样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问题的症结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为线,层层深入
  
  在单元或章节的复习过程中,关键是构建该部分知识的框架,使学生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而“问题体系”的合理利用,是完成这个过程的有力手段。
  例如,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这个问题上,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体系:
  (1)体积为5米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多大?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多大?这属于第一类问题(问题、方法教师、学生都已知,而答案教师已知,学生未知)。
  (2)将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后,木块有2/5的体积露在水面外,则木块密度是多大?这属于第二类问题;(问题、方法、答案教师都已知,而学生只知问题)。
  (3)给你一块小石块,你能通过实验测出小石块放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吗?说出用到的实验器材和简要的实验步骤。这属于第三类问题(问题教师、学生已知,而方法、答案是一系列的,学生都未知)。
  (4)有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酒精,你能通过实验辨别吗?这属于第四类问题(问题师生都已知,方法、答案是开放的,学生都未知)。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问题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便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四、问题引导,课后延伸
  
  也就是将课内学习与课外研究相结合。长期以来,学生课后的学习只是课内学习的重复和巩固,学生对这种学习少有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在问题学习中,教师可以用问题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将学习向课后延伸,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学会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研究和解决问题。针对物理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凡是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我们都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的实践中解决。
  例如,学习了《摩擦力》后,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在利用摩擦力?哪些地方采取方法避免了摩擦力?另外像《惯性》、《简单机械》等内容,都可采取这样的方式,让课内知识向课后延伸。
  
  五、迁移应用,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如“物质密度”教学中,围绕学生解决的问题,我出示下列两个问题:(1)怎样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成的?该球用铅和铁做成,则这个合金球的密度在什么范围?(2)有一卷很长的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约几千米),给你一架天平(配有砝码),一把直尺,一把剪刀,请你设计出确定这卷铜丝长度的最快方法。问题一出,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得出多种方法。
  总之,“问题学习”法的合理利用,降低了教师的权威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同时,学生有了自主性,他们作为学习的共同体,共同承担责任和任务。由此可以说,这种贯穿学习活动始终的问题解决活动是促进学生持续付出努力的最佳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性强,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本文例证了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参与中、在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魅力,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生活 意识 价值    新课程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生活问题进入应用题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又能把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起点,实现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应该永不停止的意义,并逐步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那么,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不难实现的。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做到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证
期刊
摘 要: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体现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形成乐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完成《课标》任务。  关键词:生物新课程 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体现    实施生物新课程以后,我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了乐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体现之一——自主性。学生的主要任
期刊
分层教学法是北京教科院梁威教授吸取国际教育个体差异理念并结合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提出并在我国大力推广普及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自2005年以来,本人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作了整合研究,并申报为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历时3年,反复研究,将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合作学”,
期刊
摘 要:浓厚的课堂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教学中要注重创设课堂情境,营造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氛围,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注重实践操作,多形式加强巩固练习,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积极营造课堂学习兴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 教学 学习兴趣 有效性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
期刊
摘 要: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中,必须做到“读写作者、读编写者、读学习者”,并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确定教学目标。“教无定法,只要得法”,在教学设计中,应围绕上课中心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与修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
期刊
摘 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
期刊
一、上好“聊天课”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中学,自我克制能力差,自我表现欲强,并且现在学校都采取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思想很活跃,在课堂上爱发表自己的看法,说点题外话,老师如果一味禁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我就挤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聊个够。  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征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我感到学生心里的烦恼很多,学生的每个问题我都仔细看,认真地思考并分类,主要有
期刊
摘 要: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从教材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出发,寻求灵活多变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求知的兴奋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课堂教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它大大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氛围和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但同时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一直以来,我们强调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然而教师们却只是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工具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还不够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