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h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无穷无尽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富有启发性,可思性,连贯性的提问能促进教与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从学生方面来看,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诱发学生多问、敢问的治学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养成从容沉稳,应对自如的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有一定的技巧。
  1.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
  教师既要给出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2.旁敲侧击,善于启发
  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科研课题、能力实际,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思维惰性滋生,这样对于他们素质的提高毫无价值,有序地结合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又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
  4.适时设问,随机应变
  设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是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容易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勿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使问题成为“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毫无所值。此外,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以把握知识要点,训练重点和教学进程。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人为本,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倡导“教以生为本”, 贵港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姚伟文的“悟学理论”认为“学以悟为根”。无数成功者的历程表明,个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远比知识的积累更为重要,语文课也同其他课一样,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语文教材中有的作品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有的作品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多彩的自然现象,有的作品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的作品能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这为我们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必须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而教师的提问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是课堂调控,另一方面是投石激浪,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问讲求技巧性。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几种提问方式
  1.抓住关键词发问
  为了避免问题的空泛和学生思考问题的笼统、粗略,把学生的思维触觉引到行家里问,对文章的言语作深入细致的品味、分析,以形成严谨、实在的思维品质,教师应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发问。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的第8小节,教学时就可以抓住“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中的“那时”发问。“那时指什么时候?”“那时”指的就是10年浩劫,那时紫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进而就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是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可见抓住“那时”一词发问,便抓住了文章的扣子,打通了全文的脉络。
  2.迂回设问
  就是不按习惯思维从正面设问,而从问题的侧面入手,引导学生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去思考问题。这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不易形成思维定势。学习《孔乙已》,主题的提示有一点难度,教师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思索的深度,请看下列提问:
  (1)作者通过人物的塑造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2)造成孔乙已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孔乙已的悲剧是孔乙已一手造成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以上三问,都是在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1)过于平实、直露,脱离了作品的审美成分,程式化的设计,没有太多的吸引力。(2)与情节结合,学生会关注人物悲剧命运的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问题的设计照顾到学习因素。(3)则从表面“责任”的追究入手,更多关注情节,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通过对作品的表象本质的分析,最终解决核心问题。它好就好在激活兴趣,引发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正确的引导学生鉴赏,分析文学作品,而不是机械地贴上“标签”。这样的问题将留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3.寻找比较因素提问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因素是很多的,仅阅读教学中就会涉及作者的比较,文体的比较,内容的比较,主题立意的比较,写作技巧的比较等等。同是送别诗,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抒发的离别情绪大不相同。通过比较足以建立起信息之间的横向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养成思辨的习惯。
  4.逆向设问
  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误解或混淆的问题,不是从正面引导,而是从反面假设,刺激学生逆向思维,通过比较,启发联想,分析矛盾来解决问题。在说明文的教学中,“下定义”和“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学生容易混淆,“早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一表述,很多学生认为是下定义,实际是作诠释。用概念揭示的办法过于抽象,不利于初中学生接受,我们可以采用逆向设问的办法来解释,“同学们现在在骨头和龟甲上刻上字是甲骨文吗?”显然不是。下定义是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面对甲骨文的解说并不严密,是作诠释而非下定义。逆向设问改换了思考的角度,从矛盾的对立面设问,利用矛盾,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5.平中问奇
  语文教学之所以是高难度教学,就是因为学习的内容是母语,语文材料明白如话,似乎不学也懂。教学中就要针对这种心理,独具慧眼,去发现平常中的不平常,挖掘语文课的魅力,提高教学效率,《范进中举》是一篇略读课文,很多老师和学生对这样的文章不屑一顾,无兴趣学习。教学这样的文章,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品写的范进,当他清醒的时候并不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这对表现他一见报贴喜得疯起来,有什么作用?”“作家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家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哪一处透露像范进那样喜极发疯的并非他一人?”要解決这些问题,必须经过一番阅读,思索和讨论,它涉及文章主题,写作特点等许多重要问题。如果我们按传统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讲下去,就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和热烈讨论的兴趣,也不可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也应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探索向学生激疑设向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王华霖:《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语文报社 2009年版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期刊
“教以生为本。”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理性思考与勇气,进行着一次教育变革。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我们走在教改前沿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它迫使我们打破传统和常规,继承中求发展,求创新。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改革既要考虑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又要结合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体育课程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现代建设的高素质、健康型的人才。  一、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中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坎从知识的尝试、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念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学法指导  物理学是人类探讨大自然的一门重要学科
期刊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对于知识的学习应该伴随着人的一生,一般来讲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阅读。好的阅读能力在学习知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小抓起,这就意味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与此同时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要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期刊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 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在实际的古诗词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却被大大的忽视了。因此本文主要从古诗词中所包含的美育因素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
期刊
摘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体现在读、写两个方面,本文叙述了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著名的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她的教子手记中写到
期刊
笔者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若干环节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多年思考和探索,现把研究结果浅谈如下:  一、目标设定的合理性  目标设定指的是针对初中数学内容而确定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毫无疑问的,目标越明确,学习会越主动,效果也就越好。因此,在进行目标设定时必须遵循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过于笼统,目的性
期刊
摘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主渠道,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没有学生的高端发展。本文探讨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主渠道,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没有学生的高端发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
期刊
英语句子使用的目的,可分为四大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这四大类型句子都有可能出现倒装句。倒装句分为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类型。浅析如下:  一、疑问句中出现的倒装句  1. 特殊疑问句中  (1)What is this?(全倒装)  (2)Which do you want?(部分倒装)  2. 一般疑问句  (1)Do you study English every day?(部分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