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着》和《挪威的森林》中的生与死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haogu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余华的《活着》对于死有着顺其自然的坦然和依然能活着的豁达;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被广泛认为是一部纯粹地描写青春恋爱的小说。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透露着作者生死思考的作品。在《挪威的森林》中,生与死并非对立,而是生以死为中心。文章通过探讨两部文学作品中生死观的异同进而考察两国生死观的异同。在对待生死上,两部作品都有重生轻死的思想,村上春树表现的还有日本人对自杀的执着情怀。
  关键词:余华;村上春树;活着;挪威的森林;生死观
  余华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先锋派小说作家,广为人知的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死亡是这两部作品的一大主题。《活着》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来展现主人公的遭遇,同时从大处叙述体现主人公的生死思考。村上春树作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候选人,更是一个享誉世界的名作家。《挪威的森林》以第一人称的私小说形式展开叙述,广泛认为这是一部纯粹地描写青春恋爱的小说。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透露着作者生死思考的作品。两部作品的写作,有一个小小的共同点,都是与歌曲有关。余华听了美国描写黑奴苦难的民歌《黑奴》有感而作;而《挪威的森林》不仅是小说名,也是起源于甲壳虫的名曲《Norwegian Wood》。在小说里,这是女主角之一的直子经常听的孤独寂寥的一首歌曲。这两部从死亡主题上也有共通点的作品分别体现了怎样异同的生死观呢?
  1.主人公与生死相关的遭遇
  1.1《活着》主人公的遭遇
  主人公徐福贵一生经历了年轻时的挥霍无度的富贵;家道中落时的穷困潦倒;被抓去当兵丁时的无助;大跃进、文革时的困苦;老年苦而安心的生活。期间父亲被败家的自己气得郁结而早逝;母亲在自己充当壮兵时病死;好不容易儿子养到了十几岁,却又因为一次性献血过度死亡;女儿凤霞高烧一病成了哑巴,有了幸福的家庭却在生产时大出血死去;妻子家珍常年劳累得了软骨病,继一双儿女之后也离开了富贵;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三人平静生活几年后女婿因工作事故死亡;祖孙两一个年迈一个年幼艰难度日,上天还是没有放过这个孤苦的老人,苦根饿得狠了,吃豆子过猛而噎死。
  最后,只剩下了富贵一个老人家和一头老牛,盘桓于田间地头,为生活而奔忙。
  1.2《挪威的森林》主人公的遭遇
  “我”,渡边,是一个在读大学生,住在校外一栋混杂着各个大学学生的男生宿舍楼里。渡边在远离家乡神户的东京,与高中时好友木月的女朋友直子不期而遇并相爱。同一所学校的女学生绿子明知渡边心有所属还是心系于他。主人公渡边是一个感情细腻,温柔体贴的男人,同时也是一个不愿对每个人敞开心扉的固执的人。
  首先是高中时期的好友木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用独特的方式自杀。渡边和直子都久久无法摆脱好友、男友的死亡阴影,选择了远远逃离。然而,直子依旧耿耿于怀,以至于精神状态失常,出现幻听等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病症。对深爱的渡边的矛盾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使她喘不过气来,选择了上吊自尽。还有另外一个人也选择了割腕结束生命——渡边大学时期全能,却缺乏爱的责任心和勇气的前辈永泽的女友初美。此外,绿子的父母在小说里分别得了脑瘤相继死亡。
  2.两作品中对生死的不同思考
  比较之下便能发现,《活着》彰显的是人性的坚韧不拔,面对苦难和生离死别时的不馁、不挠。看到的更多是积极向上的元素,要更多的站在死的对立面——活着。《挪威的森林》里极其细腻的人物和场景描写恰恰表现的是活着的困惑,成长的迷茫。充满了对生的迷茫和死的思考。认为生死同根,死是生的一部分,二者不是对立的,甚至生与死的中心更倾向于死。
  2.1坚持活着与追寻死亡
  中国人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管活得多累多苦多悲,依然主张要活下去的是《活着》中的主人公。在国民党军队被包围无路可走时,一起的老全“老子死也要活着”的豪言是这一思想根深蒂固的体现;文革时,县长春生被批斗得失去活下去勇气时,是失去儿子的富贵夫妇劝慰他“要活下去”;到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富贵一个人时,富贵依然为自己还活着感到自豪。
  日本自杀身亡的名画家古贺春江说“再也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与其说日本人热衷于探寻死亡的真谛,不如说他们对死亡的艺术追求乐此不疲。《挪威的森林》中,出现死亡数为5,而自杀而死的就占了3/5。在《活着》中以富贵为中心关联的死亡数为9,自杀的只有被文革的浩劫逼得走投无路的春生1个,其比例只为1/9。两国对自杀死的看法亦略见一斑。病痛和精神等的折磨固然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生存的意志的话,那死亡便也是迟早的事了。对于自杀美的推崇,让日本人觉得自杀的存在理所当然。死也不过是“构成生的无数要素之一”而已。
  2.2乐观地活着与受制于死亡
  如同《活着》的写作目的一样,作者写的是人对苦难的承受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作品中展现的富贵的人物形象也是积极乐观的。即使身处险境,被解放军包围、被饥饿围困,心中仍抱着要回家能回家的念头;儿女双双离去,仍然劝慰妻子要继续活下去,活下去就会有新的希望和新的盼头。对自己孤苦无依的剩余人生,富贵也是不悲天悯人,不唉声叹气,而是一边为自己死后做着打算,一边享受着美好时代下属于自己的剩余生活。
  而在《挪威的森林》中,木月的死,牵制了两个人,让两个人既想相爱又有所顾忌。虽然理智上清楚“死去的人已成为过去,人总要往前看”,但心理上却无法摆脱和死去人的羁绊。绿子母亲的死让她深爱妻子的父亲甚至讨厌起自己的女儿,宁愿死去的是女儿而非爱妻,也许也正是因为心中老是放不下死去的妻子,精神上的自我压迫导致了他也得了脑瘤最终追随了妻子的脚步。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难以开始新的生活。
  3.两作品中对生死相似的思考
  其一,在死亡面前,人只能被动接受。   无论多么的悲痛,也得不到因怜悯而终止的死亡。富贵的遭遇传达的就是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同时富贵又有着中国人传统的“生死有命”思想,对生命的消陨没有过多的埋怨上天的不公,没有怨恨自己还活着。只是死亡来了,本人无法抗拒,外人没法改变,除了悲痛,只有接受事实。
  《挪威的森林》里,木月、直子、初美纷纷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看来他们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死的。可是一时思想的混乱和日本对自杀的推崇、对自杀美的追求把他们推到了死亡的境地。他们被死亡选择了,渡边被迫接受了他们的死亡。
  信奉有困难就克服的人类,面对死亡的来临时,实在太渺小以致于无力克服死的困难。这点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表达出了无可奈何。正如渡边思考的:在生的正中央,一切事物都以死为中心,不停地旋转着。
  其二,还在活着,要为活得更好而活着。
  《活着》作者余华说,“写作过程中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作品中更是有好几处透露出这样的观念。年老体衰的主人公富贵回忆起亲人的死别时,“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更多的是豁达,是活着的欣慰。富贵并未因死亡气息的笼罩而丧志,抱着活着就要努力生活的想法,始终坚持日出耕作,日落歇息,和他的老牛一起以自己的方式,活着!
  在《挪威的森林》后面的情节中,主人公渡边无以排解失去爱人的悲痛,意志消沉,四处流浪放逐自己。在疗养院与直子住同一房间的玲子劝解渡边,死者已往,要往前看,和绿子去追寻幸福。为了给渡边做个好榜样,一直恐惧外面世界本想一辈子待在疗养所的玲子甚至一个人坐长途电车去找渡边,而且决定要到旭川去过新的生活。作品的最后,渡边终于鼓起勇气拿起话筒给绿子打电话,把自己想要和她两个人一切从头开始的心意传达出去。
  活着,真好。还能有机会见到死去的人再也不能体验的未来;还能追求未曾拥有过的幸福。死无法抗拒,同样的,生也是上天给予的不可违抗的珍宝,只有努力地为活着而活着才对得起这样的恩赐。
  4.结语
  《活着》描绘的是在时代背景下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名最普通的人的不平凡的大半辈子的经历,主人公在岁月的积淀下,对生死的考虑更成熟,更豁达;《挪威的森林》如前所说,是一部青春爱情小说,相较于《活着》来说她是小资的,但是却是作者以二十年后的“我”的回忆为前提的,不乏融入了年岁沉积的主人公对死的深刻思考和对生死关系的思索。两部作品均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对两部作品的生死观的探究对比较同一时期两国的生死观异同和思维方式异同也是一个途径和切入口。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2].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挪威的森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村上春樹.ノルウェイの森[M].日本:講談社.2004.
  [4].徐明真.简明日本近现代文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7.
  [5].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项目质量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具体包括施工项目组织形式、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制度、项目内部的核算和经济承包、项目内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动态管理,以及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期、质量、成本和安全控制等问题。搞好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质量管理;控制;效益  建筑工程量大,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质量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
期刊
摘 要:诉前社会调查作为社区矫正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在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两大目的中寻求平衡点,对我国实现刑罚效益最大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司法实践中,由于我国许多地方才刚刚开展试点,存在着诸如社会调查工作人员不够专业、取证、评估难、审判中对调查报告的采信度过高等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刑事诉讼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出发,以诉前社会调查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实际操作之中所存在的
期刊
摘 要:2012年北京市检察机关率先推动以公诉部门为为主导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积极开展审查起诉环节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有益尝试。本文以部分基层检察院的探索为基础,结合新刑诉法的实施,发现并提出现阶段探索工作面临的诸多方面问题,提出突破僵局的几点构想,以期对进一步完善审查起诉环节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审查起诉;羁押必要性审查;强制措施  2012年5月,北京市检察机关开始探索在审查起
期刊
摘 要:稳定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基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推动基层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基层稳定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仪陇县柳垭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概况过去所取得的成绩与当前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问题产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仪陇县;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第四代领导核心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
期刊
摘 要:人是很有灵性的高级的智慧生命,从呱呱坠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会怎样展现我们生命旅程?每一天过得很快,但是时间是不紧不慢的走着,如何用心去感知生命的时间线,如何用时间来测量我们的生命旅程?本文从两个角度简单来论述生活中我们怎么展示我们真诚的人性.一个是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的启示,另一个是保持微笑.  关键词:人性;生命;黄帝内经;微笑  人是地球上的高级生物,有着智慧,有着力量,但是如何把我们人
期刊
摘 要:大力推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有利于实现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水平。本文就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信息化  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工程项目财务人员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工程项目财务信息资源,严密组织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活动,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项目经费使用效益
期刊
摘 要:《赵氏孤儿》与《最后的忠臣藏》皆为根据中日经典复仇悲剧作品而改编的电影,但两部影片所表现的忠义观却迥然不同。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拟通过平行比较的方式,分析中日古代忠义观之差异,以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日两国的社会意识形态。  关键词:忠义观;比较;电影;赵氏孤儿;最后的忠臣藏  引言  “忠”“义”是极具东方特色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中被赋予
期刊
近年来,税务部门查处打击了许多纳税人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税案件,有效地遏制了纳税人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违法行为。现就在检查工作中发现此类案件的形式进行简单的剖析,并就如何防范提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纳税人接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形式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纳税人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税案件涉及到的货物范围主要包括煤碳、生铁、焦碳、化工原料、纺织原料、布匹、钢材、电子原件等,主要
期刊
摘 要:十九到二十世纪,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科学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这段时期,法国和中国科幻小说得到了繁荣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通过对中法科幻小说的分析与比较,说明了科幻小说受社会环境、国家政策和人民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科技的发展;中法科幻小说;分析与比较;影响  科幻小说主要描写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是一种新型的西方艺术形式。诞生于19世纪,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经费预算管理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经费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推向纵深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经费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经费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及各项经济管理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因此,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当前经费预算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地将经费预算管理改革引向深入。  一、经费预算管理改革中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