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体验,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是鉴赏、欣赏、评判美丑的一种能力,更具有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任务。审美素养的发展,需要从体验中获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从学生对美的认识、接收、欣赏中,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从感知文本形象、汲取语言之美中获得美的熏陶。
  一、挖掘文本情感,感知美
  在阅读中强调“进行美感教育”“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这些都是对审美教育的直接体现。刘勰提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情”中来提炼审美要素,增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在教学统编本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三衢道中》时,学生要从诗中感悟“诗与画”的映照关系,从视觉、听觉中把握流动的“情”。其中“梅子黄”交代了时间,“日日晴”展现了季节特点,对“小溪”“山行”以及“绿阴”“黄鹂”的描写,将所看到的景、所听到的声音进行绘声绘色的融合,抒写了对旅途景物充满的欢快情怀。按理说,梅子黄时,应该是多雨的季节,而难得的“日日晴”,更增添了诗人的游兴,心情也更加清爽、舒畅,特别是“却”字的妙用,舍舟登山,溪尽而兴不尽;即便是在归途,仍有黄鹂助兴,“添得”二字让全诗充满游山的兴趣。循着诗人的构思,教师带领学生从诗句的反复吟咏中,感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的诗情画意。同样,在教学《清明》一诗中,以“清明时节”为背景,将扫墓祭祖习俗与“雨纷纷”的情景融合在一起,增添诗人的愁情。羁旅的行人,赶上“雨纷纷”的天气,加之清明节,诗人的情绪也难免低落。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更是将凄苦的雨、伤感的人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如此的春雨、如此的愁情中,杜牧顺理成章吟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来,逢雨歇脚;二来,饮酒解春寒;三来,驱散心头的愁绪。在教学中挖掘诗文的“情”,让学生从人物、景物逻辑关系中读出深藏于诗文中的“情”,从中获得丰富的审美情感。
  二、聚焦文本写法,欣赏美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教学中,对审美情趣的熏陶,不能单纯地讲,而是要创设审美情境,让学生从情感熏染中获得真、善、美。怎样来创设阅读情境呢?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立足学情,创设满足学生触景生情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获得审美体验。在教学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燕子》时,郑振铎的笔下怎一个“美”字了得。在写燕子的外形时,“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燕子写得极富动感。从“轻风”“柔柳”“青的草”“绿的叶”“红的白的黄的花”中,以大自然的静态美,来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将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感受文字之美。在对春景下的燕子进行描写中,“掠过”一词出现两次,“在天空中掠过”展现燕子斜飞的轻盈与灵巧,“横掠过湖面”让燕子戏水的画面更加富有生趣。在审美教育的运用,从分析、判断、体验、联想、想象中感知语言表达的审美意境。在统编本三年级下册《鹿角与鹿腿》一课中,小鹿在河边喝水,对自己美丽的鹿角很欣赏,却抱怨自己细长的腿很难看,然而,在遇到狮子追击时,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差点丢了命,而难看的鹿腿却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甩开了狮子的追击。对该文的阅读指导上,教师引入细读文本、阅读思考、交流对话等活动,结合文本,让学生感受“美丽的鹿角”与“难看的鹿腿”在遭遇狮子时不一样的作用,让学生反思:鹿角是完美的吗?鹿腿真的很丑吗?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分别对“鹿角”与“鹿腿”的作用进行对比,从而感知到小鹿对“鹿角”“鹿腿”不同的认知:在河边喝水时,小鹿欣赏自己匀称的身段,更对美丽的“鹿角”赞赏有加,却觉得四条腿太细,配不上自己美丽的“鹿角”。从“啊”“唉”两个语气词中,推敲小鹿对“鹿角”的讨厌想法。最后,“鹿腿”的拼命奔跑让小鹿从狮口逃生,让学生感悟“看起来美丽的东西,却可能会带来麻烦,看起来不美的东西,在危急时刻却能派上用场。我们不要被外在的美丽所迷惑”。由此,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认识到“美与实用”两者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从交流分享中获得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三、关注语感训练,表达美
  审美教育,需要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而感知力是建立在对文本语言及事物形式特征的整体把握上的,需要在文本阅读中对某种事物有本质性的领悟。语感训练是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在语言文字的阅读中,要敏锐地发觉语言的意义和情味,抓住作者的写作旨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荷花》时,为了让学生获得阅读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在初读课文后,他让学生思考:“从该文的体会中你觉得哪一段写得好?哪个词用得好?你能把它画出来吗?想一想,这些遣词造句好在哪里?”读课文,犹如吃东西,需要我们边读边品,品出它的味道。于永正老师将学生所认为好的词语写作黑板上,再让学生通过绘画方式来解读这些词语的味道。每个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对文本的想法也未必完全一样。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段落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再仔细推敲、品读这些关键词句的意义。如有学生将“赶紧”“清香”进行圈点后,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为什么要圈画这些词语?从这些词语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在旁边做批注。”有学生认为“赶紧”一词,说明作者看到荷花,十分喜爱;有学生认为“赶紧”一词,说明作者被荷花的香气迷住了。学生从文本阅读中,带着情感去品味语言文字,从反复吟诵中揣摩文意。通过阅读,他们了解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情感,品味作者所要传达的旨趣,学生在心、口、眼的配合中培养了语感,积累了审美经验,激活了审美感知意识。
  四、注重阅读想象,创造美
  想象是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也是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提升审美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在美学中,审美、艺术创造、形象思维都离不开想象。在阅读中,劉勰提出“神与物游”,要通过想象来获得“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审美体验。怎样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力,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燕子》时,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后,提出问题:“哪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学生认为“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这句话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句话进行理解:“哪里有趣,这幅画像什么?像五线谱吗?”学生认为这是指电线上的燕子像五线谱。有学生补充还有“电线”。“‘曲谱’是什么?”学生认为“电线与燕子”构成了五线谱。可见,通过对该句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手法。这里的“正待演奏”极具启发性,能够让学生打开想象的空间,去想象即将开演的演奏会。可见,阅读文本,可以从阅读中发展想象力,借助想象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鉴赏水平。
  总之,审美素养于学生而言,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握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发挥好语文课的美育功能,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感知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在这四步体验中,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情感健康、人格完善之人。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斗门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搭船的鸟》是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以儿童的身份,描写了在大自然中看到的景象,语言朴素、清新,充满了童真童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状物类文章来说,其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描写对象的特点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这一类课文的时候,教师应把认识物象的特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层阅读,掌握状物类文本的基本表达方法,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下面就以《搭船的鸟》一
家长咨询  房老师您好,我是一名5周岁孩子的妈妈,我家孩子是一名善良、内向、爱哭的小女生。很让我焦急的是她的胆小、怯弱,在学校里如被小朋友欺负,她不会跟老师说,更不会回来和我们家长提起。如被我无意看到有伤,问她怎么回事,她只会默默流眼泪,半天说不出什么来。有时老师想与她聊聊,她只会躲(老师们都还是很喜欢她的)。但是小朋友做游戏、上课举手发言,她都还是很积极、开心的。烦请老师给我一些教养指导,如何帮
写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低年级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实践,现浅析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 造句训练,奠定写话基础  造句训练的好处有很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有利于学生认识更多的语言文字,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句子的规律、熟悉各种句式,为写话训练奠定基础。如用“急忙”造句,有学生这
【背景分析】  这是在2018年上半年“百人千节”名师送教下乡活动中我执教的一节公开课。于学生而言,这节课他们最具价值的收获应当是什么?于观课教师而言,我要传递怎样的课程新理念?哪些困惑要和同仁切磋?诸如此类的问题,我考虑的角度越多,辐射面便会越宽。用匠心送一节睿智的课是我当下的理想。  在名家名篇的教学上,帮助学生习得其中的写作手法,感受语言魅力,发现语言密码至關重要。《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以“亲
编者的话:  都说艺术是感性的,科学是理性的,可谁说艺术和科学又不可以相通呢?爱因斯坦热爱小提琴,达尔文喜欢赏画……如果没有科学与艺术的自如转换,不知道是否还有后来的爱因斯坦和达尔文。本期我们约请浙江省德清县骨干教师设计了一组游戏,试图打通艺术与科学游戏的通道,赋予艺术一些理性,科学一些感性,用全新的视角开启宝贝的另一番游戏天地,让你和宝贝快乐玩转科学、尽情享受艺术!  小班 光影组合 沈洁  影
当前,“先学后教”几乎成了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笔者百度搜索“先学”,竟出现了140万词条,在Google搜索出现了1.38亿词条,从这两个数据可见“先学”的热度。可是“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效果如何呢?这些问题很少有人思考。据调查,70%的教师认为“先学”是“预习课文”,读读生字,解解词语。87.6% 的学生认为“先学”是“读一读课文,记一记生字,画一画句子,想一想课后题” 。这样的“先学”是
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利用故事情节与环境的刻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人物在环境中表现的性格。人物、情节在文章中相辅相成,构成了民间故事的特色。本文以《九色鹿》一课教学为例,分析其中的故事情节,对比人物形象。  《九色鹿》是一篇感人的民间故事,主要讲的是主人公九色鹿救了落水的调达,调达对九色鹿发誓自己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调达在金钱面前
以“单元”组织教学的方式已成为当下许多教师教学采用的方式。这种组织方式突破了传统的以“篇”“课时”为单位的固化、线性教学,形成了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学习。作为教师,要对单元教学进行全盘考虑、整体设计。“整合”是实施单元教学的重要策略,它将语文知识学习、阅读方法掌握、思维能力训练及写作能力提高等进行有机整合,将课时学习目标、任务与单元学习目标有机整合,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学的整体效能。  
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是指在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有意识地重复某一话语,有时是词语,有时是句子,有时是语段。在文章中运用反复的手法来表达,可以使文章读起来有韵律美,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强化文本内容,传递情感。在教材中,经常会有一些“反复结构文本”内容的出现,它们具有句式相同、结构相似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些“反复结构文本”进行分析,并采取恰当的策略,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
在中高年级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旨在从“编制目标系统”“改进单元课文的教法”及“加强与其他活动和学科的联系”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  教材目标网络系统是把教材中的能力目标按单元进行编制,目的是使教材中所有单元的能力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教学时,教师一方面将教材中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及“口语交际”按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