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听田霏宇说话,不会察觉他是外国人。这位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任馆长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儿,聊起中国当代艺术来,就像老北京聊花鸟虫鱼,止不住话头。田霏宇现在每天的工作安排几乎按分钟计,毕竟对于刚从争议漩涡中脱身的UCCA来说,他要做的事的确太多。
尤伦斯一直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朋友”,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与中国当代艺术家有过不少接触。在艺术家生活普遍困难的时候,尤伦斯先后购买了艾轩、王广义、方力钧、刘炜等人的作品,给了这些艺术家创作和生活上的极大鼓励。由尤伦斯及其基金会所创办的UCCA如今也成为798艺术区地标性的建筑。但在去年春天,尤伦斯大量拍卖中国当代艺术藏品。引起众多猜测,甚至有传言说尤伦斯将会将重心从中国转向印度等其他亚洲国家。在田霏字眼中,这些围绕在尤伦斯周围的种种怀疑和猜测,现在应该到了尘埃落定的时候了。
“我们去年的确有过大概半年比较不确定,不知道往下该怎么办。因此这个机构,包括尤伦斯本人,都用了一段时间去思考。”最后UCCA决定把方向转为本地化,因此找了他这样一个具备国际艺术背景和视野、又方便在国内工作的人来任馆长。经过一段思索之后,尤伦斯现在已经到了在中国重新出发的时候。
如今UCCA号称中国最好的独立美术馆。每年接待50万人次观众,做15个左右的展览、500多场教育活动,还经营着一家介绍新锐设计师作品的商店。田霏宇笑称:“现在提到UCCA已经有点‘老字号’的感觉了,很多人来798都会先从这里逛起。”有了名气做基础,UCCA艺术品商店目前的经营状况也非常好,未来还可能扩展到北京以外的地区。下一个五年计划,UCCA会尝试摆脱继续由尤伦斯基金会或尤伦斯本人赞助,走向一个自负盈亏的状态。
事实上,尤伦斯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并未失去兴趣。田霏宇认为这也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证明它不是一阵短暂的泡沫:“在我2000年刚进入这个圈子的时候,很多人害怕中国当代艺术会跟90年代的俄罗斯当代艺术一样,过几年之后人们就对它彻底失去兴趣了。但现在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目前国内的当代艺术市场、话语体系、机构网络都已经发展起来,虽然也有很多炒作的嫌疑,但更多的是真实的进化。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度过了最糟糕的一段时期。”
但比起尤伦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堪称疯狂的收藏行为,现在尤伦斯把更多心思放在了UCCA的运营和管理上,对艺术品的购买收藏则谨慎了许多。田霏宇认为这也是顺应时代的变化,因为这几年市场涨得太过疯狂。另一方面,尤伦斯虽然了解历史变迁带来的不同机会,但现在艺术品的质量的确参差不齐,与价格难以成正比:“尤伦斯经常会提到在十年前,随便走进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那里摆放的都是了不起的作品,价格也都是够得着的。而现在鱼龙混杂,再加上市场系统的成长,使得艺术品收藏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在这种情况下,UCCA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推动上。田霏宇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发展现状,是国外与国内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存在差异。国外的市场导向太强,因此媒体的报道往往围绕着“天价拍卖纪录”这种现象,再加上对中国政治情况的误解,很难得出一个真实的反映。田霏宇说道:“UCCA要强调自己国际化的形象和作用,我们植根于北京这个艺术生态,有本事做出一个更像是我们所认识的这个艺术界的反映,然后再把它推出去。”UCCA目前的工作重心是将国外好的当代艺术介绍到中国来,把国内真实的当代艺术介绍到国外去。
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田霏宇认为现在不应该再去孤立地考虑中国当代艺术,而应该将其放入世界语境中。现在很多西方的画廊和机构都指望着在中国扩展,很多大牌画廊涉足香港,无非也是为了离内地更近些,但他们的企图往往不在中国当代艺术本身,而是希望能够经营一个中国的收藏家群体,让中国的厂家、企业家能够收藏西方的艺术品。而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但国内的很多艺术家还处于希望西方关注的阶段。田霏宇担心两者的不同诉求会导致双方“擦肩而过”。
UCCA并不想把自己发展成一家“艺术超市”,虽然很多人有这样的担心。“我们的灵魂还是美术馆。”田霏宇说,UCCA的艺术商店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利润最后还是会投入到美术馆的运营上来。而对于当下商业赞助越来越深入地介入当代艺术的倾向,田霏宇强调自己会保持谨慎:“我最不想做的就是误导观众,因为很多观众都是拿一颗诚实的心来看我们的展览。觉得我们放什么是有价值的。”眼下随着品牌介入艺术的野心越来越大,情况也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他不得不谨慎考虑。
不过田霏宇也坦陈。UCCA并非“北京当代艺术馆”,它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和眼光,不属于中国的学院,也不属于任何部门,它在中国注册是一个私企。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公共性,但人们似乎对这个机构抱有过高的期望。UCCA和田霏宇并不想受到来自社会的太强大的压力,“我会希望我们能够对得起大家的期望,做一些值得看的展览。”
尤伦斯一直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朋友”,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与中国当代艺术家有过不少接触。在艺术家生活普遍困难的时候,尤伦斯先后购买了艾轩、王广义、方力钧、刘炜等人的作品,给了这些艺术家创作和生活上的极大鼓励。由尤伦斯及其基金会所创办的UCCA如今也成为798艺术区地标性的建筑。但在去年春天,尤伦斯大量拍卖中国当代艺术藏品。引起众多猜测,甚至有传言说尤伦斯将会将重心从中国转向印度等其他亚洲国家。在田霏字眼中,这些围绕在尤伦斯周围的种种怀疑和猜测,现在应该到了尘埃落定的时候了。
“我们去年的确有过大概半年比较不确定,不知道往下该怎么办。因此这个机构,包括尤伦斯本人,都用了一段时间去思考。”最后UCCA决定把方向转为本地化,因此找了他这样一个具备国际艺术背景和视野、又方便在国内工作的人来任馆长。经过一段思索之后,尤伦斯现在已经到了在中国重新出发的时候。
如今UCCA号称中国最好的独立美术馆。每年接待50万人次观众,做15个左右的展览、500多场教育活动,还经营着一家介绍新锐设计师作品的商店。田霏宇笑称:“现在提到UCCA已经有点‘老字号’的感觉了,很多人来798都会先从这里逛起。”有了名气做基础,UCCA艺术品商店目前的经营状况也非常好,未来还可能扩展到北京以外的地区。下一个五年计划,UCCA会尝试摆脱继续由尤伦斯基金会或尤伦斯本人赞助,走向一个自负盈亏的状态。
事实上,尤伦斯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并未失去兴趣。田霏宇认为这也是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证明它不是一阵短暂的泡沫:“在我2000年刚进入这个圈子的时候,很多人害怕中国当代艺术会跟90年代的俄罗斯当代艺术一样,过几年之后人们就对它彻底失去兴趣了。但现在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目前国内的当代艺术市场、话语体系、机构网络都已经发展起来,虽然也有很多炒作的嫌疑,但更多的是真实的进化。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度过了最糟糕的一段时期。”
但比起尤伦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堪称疯狂的收藏行为,现在尤伦斯把更多心思放在了UCCA的运营和管理上,对艺术品的购买收藏则谨慎了许多。田霏宇认为这也是顺应时代的变化,因为这几年市场涨得太过疯狂。另一方面,尤伦斯虽然了解历史变迁带来的不同机会,但现在艺术品的质量的确参差不齐,与价格难以成正比:“尤伦斯经常会提到在十年前,随便走进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室,那里摆放的都是了不起的作品,价格也都是够得着的。而现在鱼龙混杂,再加上市场系统的成长,使得艺术品收藏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在这种情况下,UCCA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推动上。田霏宇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发展现状,是国外与国内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存在差异。国外的市场导向太强,因此媒体的报道往往围绕着“天价拍卖纪录”这种现象,再加上对中国政治情况的误解,很难得出一个真实的反映。田霏宇说道:“UCCA要强调自己国际化的形象和作用,我们植根于北京这个艺术生态,有本事做出一个更像是我们所认识的这个艺术界的反映,然后再把它推出去。”UCCA目前的工作重心是将国外好的当代艺术介绍到中国来,把国内真实的当代艺术介绍到国外去。
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田霏宇认为现在不应该再去孤立地考虑中国当代艺术,而应该将其放入世界语境中。现在很多西方的画廊和机构都指望着在中国扩展,很多大牌画廊涉足香港,无非也是为了离内地更近些,但他们的企图往往不在中国当代艺术本身,而是希望能够经营一个中国的收藏家群体,让中国的厂家、企业家能够收藏西方的艺术品。而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但国内的很多艺术家还处于希望西方关注的阶段。田霏宇担心两者的不同诉求会导致双方“擦肩而过”。
UCCA并不想把自己发展成一家“艺术超市”,虽然很多人有这样的担心。“我们的灵魂还是美术馆。”田霏宇说,UCCA的艺术商店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利润最后还是会投入到美术馆的运营上来。而对于当下商业赞助越来越深入地介入当代艺术的倾向,田霏宇强调自己会保持谨慎:“我最不想做的就是误导观众,因为很多观众都是拿一颗诚实的心来看我们的展览。觉得我们放什么是有价值的。”眼下随着品牌介入艺术的野心越来越大,情况也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他不得不谨慎考虑。
不过田霏宇也坦陈。UCCA并非“北京当代艺术馆”,它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和眼光,不属于中国的学院,也不属于任何部门,它在中国注册是一个私企。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公共性,但人们似乎对这个机构抱有过高的期望。UCCA和田霏宇并不想受到来自社会的太强大的压力,“我会希望我们能够对得起大家的期望,做一些值得看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