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圈子都有它的生存法则,时尚圈当然也不例外,
只不过在时尚圈,美与丑、爱与仇、势利与虚荣,
都被放大,变得极端,也因此它成了最被关注也最迷离的地带。
外人眼中的时尚圈,首先是表面光鲜,而对圈内人来说,这始终是一道无法撼动也无人想撼动的魔咒。Vivienne Westwood曾经说Kate Moss:“我喜欢这个姑娘,但她穿太多的旧衣服了。”无敌偶像如Kate都因为穿旧衣被人嫌,正在时尚圈奋斗厮杀的人们当然更要恪守“造型必须每天不同”的戒律。这还是最基本的,如果你一天之内要出席两场活动,造型也决不能完全一样,起码要加个围巾、换件外套来显示格调。在这种压力下,时尚达人们的生活关键词只剩下一个字:买。多少时装编辑在年老色衰之时看着一堆衣服、包包慨叹浪掷,但这丝毫不能阻止年轻的时尚人前仆后继地抛却所有收入抢购最新款。所以,如果一个时尚圈中人告诉你他零存款,这有可能是真的,他没有撒谎。
另一个时尚圈给普通人留下的投影,是势利。你成名了,大家捧你爱你宠你,你失势了,永远别指望从圈里人那里收获哪怕一个同情的眼光。如今明星们个个镀上时尚的光环,她们依靠着自己原本就有的影响力及财力这些原始资本,轻松就占据时尚圈高位,使得多少造型师、摄影师以“XXX明星专属”为荣?一远一近再一踩,印证名媛周采茨在圈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一句话:人人都是“白鸽眼”(粤语方言,形容势利之人)。
就像毛姆所说,“任何一把剃须刀都自有其哲学”,时尚圈到底光鲜辉煌还是险象环生,还要看圈中人如何现身说法,道个明白。
费志远:时尚圈的波西米亚派
采访过程中,费志远接了两个电话,对方都是问他是否有当天晚上在北京举行的某个时尚品牌发布会的邀请函。他说没有,并很快挂上电话,他相信那些人会再度打给别人,直到他们拿到通行证确认自己可以入场为止。
费志远说,大家对party有一种上瘾的感觉,“全世界都这样,有party就必须去,没有拿到邀请函就有一种‘不在这个圈子里’的感觉。”他承认自己也会享受这些华丽的时尚party,“它会欺骗人,让你觉得自己有一点魅力,有一点重要。”
时尚圈表面肤浅,内在势利
这与时尚本来的意义有关,时尚品牌最常蛊惑人心的手段就是告诉你,穿什么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尚就是给你一个机会去追求梦想,最简单的是追求名牌,为了进入更高的阶层,那些外在的象征是必须要有的;下一步则是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逃离,来到一个电影一般华丽而富有戏剧性的世界。”
费志远参加过不少中国的时尚party,但他去party的主要目的不是social,而是拍一些有意思的人为他的街拍博客stylites.net添加新的内容。他说时尚party经常出现以下几种人:一种是品牌的高端客户,但如果一个party上只有这些人在,不会好玩,也不够时尚,“他们虽然消费得多,但样子总是显得不够好看、不够有趣。”另一种是香港人,他们的纯正粤语腔调是时尚圈的一大特色,但说起来他们仍然和品牌有点关系。此外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老外,“你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在这里,当然我也知道,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我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但几个老外会显得这个party比较国际化。”如此说来,像他这样的外国人,存在的意义就好像县城小旅馆墙上挂的标志着“纽约”、“巴黎”的时钟。
以费志远街拍的眼光看来,他喜欢见到party的第四类人,也就是数目最大、最有意思的那群人:他们真正与时尚有关,多数来自时尚媒体。他们往往穿着大胆又注重细节,且体现着各自杂志不同的风格,“比如《VOGUE》的编辑往往低调而有品位,时尚集团的编辑更注重潮流,独立杂志的编辑看起来比较酷……”
尽管乐于穿梭其中,费志远仍然说自己不太适合这个圈子。一是因为“外国人在这里并没有那么多机会”,另一个原因,则是性格。他同意“贱是时尚圈的王道”,“大家都觉得时尚圈人肤浅、表面,我很不喜欢这句话,它无聊,它明显偏激片面,但我也会觉得,时尚圈的不真诚似乎更深重一点。相对美国文化,中国文化不算直接,当这种传统和时尚圈固有的不真诚放在一起,就把事情变得更差。”
他觉得相比于那些做实业的老板,时尚圈的成功人士更容易显得土,因为前者并不指望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国际化的魅力绅士,但后者却总想把自己打造成知识分子。“但他们看起来一点都不像知识分子,哪怕他们穿得好像一个贵族。他们也有教育,但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教育,以至于很多人显得很傻,不停装逼。”也许正是这些造成了费志远与时尚圈的小小疏离:他看重知识与智慧,但有很多人则坚信把握“时尚”这一单词就能得到一切。
中国人穿得越来越好
费志远2005年来到中国,彼时他为一家美国咨询公司工作,属于标准的白领,现在他的街拍博客已经被很多媒体报道过。最初这只是他的个人博客,他来到北京,对这个城市充满兴趣,街拍是获取故事的最直接手段:用蹩脚的中文和人打招呼,询问对方的背景,试图从对方的衣着窥视他的内心。
这些年他看到了中国人在时尚方面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一身名牌有点庸俗,尤其满布着大LOGO的款式,这是个很明显的进步;另一个进步是对色彩和剪裁有了认识,更多的人越来越不土。中国人有自我反省的习惯,这一点很好;此外同性恋者关注时尚,进步也很大,只不过大部分直男穿得还是不太好—当然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当然他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想挤进这个光鲜的圈子,为此各出奇招,比如模仿韩火火。“我见过好多这样的人,这有点傻,韩火火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有独立而鲜明的风格的人,很有突破性,但模仿他永远不会有这种突破感。”
也是因为这个街拍博客,他成为《Life Style》杂志主编,正式进入了中国的时尚圈。他已经做了三年,远超过他当初“待一年”的打算。“这让我可以告诉别人我是个主编了,在纽约可以以杂志的名义住一些很好的酒店。谁不喜欢奢侈的东西呢?虽然我相对算一个比较波西米亚的人,但有时候我也享受和资产阶级聊聊天。”这份享受当然也是有代价的,譬如说因为最近长胖了几斤,他在家里会站着用电脑,试图维持身材;拍照时他兴致勃勃地前后换了四套衣服,摆出各种姿势,还不忘提醒摄影师“注意不要拍到我的肚子”。时尚就像减肥,一分一秒都不能荒废。 费志远现在正在写一本书,“是关于时尚人在北京,不仅仅讲如何穿衣服,而是讲述背后的故事与文化。”他期待着这本书能让他的父母高兴一些,毕竟一个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去玩街拍,总被人感觉不务正业。
想被志远街拍
请谨记以下几点
如果你的衣饰有明显的品牌LOGO,那百分百是不会被街拍的。
不要穿戴“假”东西,譬如看起来是羊毛或者真丝但其实是化纤的东西,当然也包括假的名牌包。
避免乱七八糟看起来很廉价的蕾丝,请注意,“看起来廉价”不仅仅说的是你的衣服。
那种幻想通过各种乔装打扮把自己装成是一个好东西的衣饰也不要出现,譬如镶满水钻的BLINGBLING的包包,你以为别人看不出来那是廉价货色?
当然了,如果你够聪明,能够把这些“不要”组合成一个让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哇”地一声赞叹的造型,你依然可能被街拍。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质感上佳是王道。
最不济,你还可以给费志远提供一个关于北京的好故事,他为了“报答”你也可能让你登上他的stylites.net。
Bill Cunningham自20世纪60年代起便开始捕捉街头行人画面,从他的镜头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况。他在《NY Times》上每周发表的“On The Street”专栏更是记录了纽约数十年来的转变,堪称纽约城的浮世绘,他用手中的老式相机,记录下了整整50年的纽约时尚史。这个专栏在纽约时尚圈中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美国版《Vogue》主编、“时尚女魔头”安娜·温图尔出席一个表彰典礼时曾说过:“我们精心梳妆来到,全为了Cunningham。”因此有了《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这部关于他的纪录片。
隋冰冰:混时尚圈,钱很重要
如今的隋冰冰是时尚买手、造型师,身份光鲜。他说这一切来源于小时候对打扮的热衷,因为穿得漂亮,街坊邻居老师同学都久仰其名,让他很早就享受到做名人的乐趣。四岁时他就喜欢偷穿父亲的黑白纯色T恤和衬衫,直至今天他依然喜欢这种简单的oversize。“也许从那个时候我就发现自己是为衣服而生的。”
资料显示他18岁开始涉足时尚圈,但最初,是“从5000块开始,从一个完全不懂服装生意的小屁孩开始”,和人抢货,在零下30℃的凌晨三点要等在沈阳的一个市场门口拿货,“在垃圾堆旁边吃饭,憋尿到尿裤子,这所有的往事一一在目。”好在他坚持了下来,多次赔钱之后,他有了自己今天三家门店,也作为造型师为多位明星做造型。
不是所有的时尚买手都经历过像隋冰冰这么艰难的阶段,他们中有的家底甚为优裕,小小年纪就出国学习艺术或服装设计,很少为钱操心。但隋冰冰认为钱是太重要的元素,他的职业要求他每天的造型必须不同,这光靠品牌赞助无法实现。他的办法是,所有喜欢的东西统统带回家,哪怕只能穿一次甚至在买之前已经知道永远不会穿。“我不是光让眼睛解解馋的人。”这使得他目前零存款,但在这个行业里,存款似乎成为无需担心的问题,有多少段子是描述年老的时装编辑看着一堆名牌衣服、包包慨叹一生浪掷的?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由热爱它的人坚定选择,从不悔改。
隋冰冰热爱这种生活方式,哪怕他也认为这个圈子太现实,充满阿谀,圈中人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绝大多数只是假面的应酬。“爱美的人都很自私,他们不懂得分享。”见了面各种“亲爱的”、“Honey”叫得蜜糖般的人,往往一转脸就向旁边的人打听“刚才那个傻X是谁?”有人说,时尚圈“贱”是王道,但隋冰冰不愿意谈这个话题,他坚持从时尚的“门外”走到“门内”,重要的是天分,或者称之为“时尚洞察力”,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是不能在时尚圈存在的,譬如外人以为时尚杀手的“胖”,他坚信只要合理搭配胖人同样可以穿得很漂亮。丑?更没问题,“气场够的话绝对更能鹤立鸡群,譬如我。”土或俗?一个真正懂得时尚的人不会理会这个字,因为每个人在另一个人眼中都可能是土的、俗的。
怎样成为一个眼光独到的
时尚买手?
◎首先需要有对时尚的敏锐度,别波点已经变化到第三阶段了你才刚刚知道它正流行,做一个买手必须时刻保持头脑的开放。
◎要有理性的商业头脑,知道半年甚至更久远的将来市场需要什么。这个变化太快的时代,一两季服装滞销可能就会导致一家门店关张,买手们背负“关店”的压力自然要处处小心,这绝非外人设想的“可以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反正最后总能卖出去”。打个比方,也许一个买手不喜欢大LOGO,但内地消费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需要LOGO证明身份,买手也必须要把这些产品拎进店门。
◎能从纷繁的发布会中准确找到未来的流行点,秀场就是买手们的办公室,每天看遍繁华,要必须有从繁杂中找到关键词的能力。
◎当然这是最基本的要 求,你身心健康,能经受得起频繁倒时差带来的不适以及“不知身在何处”的恍惚感,以及“万一这季买错可能下季就要离职”的焦躁。
赵赵:山寨时尚值得鼓励
在成为一名编剧之前,赵赵做过挺长时间的杂志编辑,尔后为时尚杂志撰稿,身边颇有一些时尚界的朋友,从他们口中她了解到许多好玩的故事与精彩的人,“不写下来有点可惜”。在有计划有目的地找时尚圈的朋友们畅聊数次之后,她写了一本小说,《穿动物园的女编辑》。
在北京,“动物园”绝不仅仅意味着那个大人带着孩子对熊猫指指点点的地方,它还指代着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简称“动批”。在那里,如果你眼光够好,可以淘到许多时尚单品,可能独一无二,必须物美价廉。每天这里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服装卖家及时尚爱好者,而几年前,范冰冰数次的光顾使它声名大增。
在赵赵的小说里,这也是拯救一个山寨时尚杂志的地方。她笔下的主角来自小县城,从三流大学毕业,来北京找工作,眼看钱就要花完,咬牙以极低薪水进入一个叫《尖果儿》的山寨时尚杂志,在这里她遇见了许多让时尚界人士会心一笑的人物:心高气傲的主编、一心追求艺术但不被认可的摄影师、“富二代”女编辑、为了挤进圈子可以扮“娘”的化妆师……在薪水不高又要扮靓的情况下,动批成了他们的首选之地。也是在这里,赵赵笔下的主人公开始接触娱乐圈,她采访了一个“电视剧一哥”,一哥把衣服砸在了时装编辑脸上;“一姐”的助理满世界买牛奶还逃不过被骂的命运;还有艺人因为杂志对她的着装做了毒舌点评而打上编辑部……赵赵说,小说中的这些桥段都是真事,但因为她喜欢大团圆结局,所以小说中,她让媒体封杀了“一哥”,有人为助理挺身而出。不过她也说,“实际上的时尚圈,恐怕比我写的要不美好,小说可以理想化,生活则没有那么公平。” 写这部小说之前,赵赵对时尚圈的印象由如下关键字组成:华丽、势利、gay、街拍、A货、秋裤,各种“上赶着”……但写完这部小说,她对时尚圈有了更平和的认识,甚至发出了“鼓励国产山寨时尚杂志”的声音。“我没觉得‘山寨’是贬义词,我说的山寨是中性词,有调笑的成分。很多人甚至国家都从山寨别人开始,再到有自己的原创。从前的日本,现在的韩国,都是这路子。‘原创’是彼岸,‘山寨’是过程。”对,就像她书里的“尖果儿”们,都怀着一颗时尚的心,哪怕过的是山寨时尚的生活,但他们也在反省:时尚到底是什么?那些跟国外版权合作、所谓“真正的”时尚杂志,难道不也是山寨吗?只不过它们山寨的是国外的时尚杂志,“这种对假装权威屁都不敢放一个的态度,才叫土鳖的心。”
时尚圈
“六宗罪”
时尚是万花筒,有珍珠当然也有鱼目,在某些时尚人士身上,你也可能看到如下“罪状”:
虚荣
混在大城市的时尚达人,常常每次碰到奢侈品牌的媒体样衣大甩卖,就毅然决然地天不见亮去排队,当以十分之一不到的价格包圆了原价好几万、品相还算完好的过季样品后,他会在微博里一样一样地晒出这些甩货,并声称都是“当季限量新款,看完秀当场就拿下了。”
势利
一位造型师早年和一位女明星私交甚笃,常一起喝咖啡,可当这女明星失去了志在必得的某品牌代言,这位造型师立刻再了约不到了,他忙着为另外一位新晋代言人约杂志、拍封面,伺候得艺人通体舒泰不说,还把他眼中那伺候不力的杂志骂了一顿,为的就是要让那艺人看到自己有多忠心。
肤浅
偶尔时尚杂志里也会出现康德或者克尔凯郭尔的引言,但这只是从一些名人名言博客里摘抄出来的花边。如果一个时尚中人能在包里放一本《论语心得》,他就可以用秒杀的口气说:“我有读书的习惯。”
傲慢
秀包秀鞋秀衣帽间秀豪车……在物质世界里打滚惯了的人难免偶尔会用物质的眼光品评你的身份。
贪婪
时尚圈人必然是购物狂,因为他们无法忍受造型的一成不变。单纯的血拼已经不算什么,一款衣服各种颜色全数买下只是初级阶段,更有满怀豪情以系列为单位买的,那种“这个、这个不要,其他都包上”也绝非神话。在一堆衣饰、包包中老去,不是时尚人士奋而选择的宿命吗?
缺乏原创
甲今天发了大牌的内容,乙就生怕落下自己显得不够档次,于是大家上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很多很厚的时尚杂志,不看封面根本不知道是哪本,这种工作干来有什么意思呀。
王欣:专扒时尚的裤衩
从十五岁开始,王欣就立志要进入时尚行业,那时他只是出身某小城的中学生,毫无背景,对时尚充满了狂热的、不加分辨的憧憬。毕业之后他依凭对数家时尚杂志的如数家珍进了这一行,但当大门打开,他“看到了更多高高在上的标准,也看到世上本身的一层层伪装”。“在这个圈子浸淫,有的人越来越无所谓,把装进行到底,有人换了更清醒的态度去爱时尚,我是后者,这也是我开通‘反裤衩阵地’这个微博的原因:专扒时尚的裤衩。”
在“反裤衩阵地”上,他会讲述一个时尚杂志编辑的购物狂生活,也会揪住某个明星大加嘲讽,他写得那么直白,以至于对娱乐圈稍有点了解的人都能一眼看出他说的是谁。王欣说,他从来不会担心得罪明星,“我的个人生活和明星没有交集,所以对那些真心做好事的明星我从不吝于表扬,但对那些还没想明白的明星,他们的可笑行为我也从不吝于嘲笑。”
还有一些他嘲笑过的明星在接触他之后发现对方还不错,她们能理解他的就事论事,往往还能对他的八卦付之一笑。这是王欣欣赏的态度:不装逼。他的底气是,如果你装我就能把你扒下来,就好像他在博文中教大家对付装逼犯指南:如果一个妞得意洋洋地说“最近GUCCI打折,好多人抢,可是我还是喜欢不打折的当季货”,你只需一句“你坐地铁去的?”就能让她毫无招架之力。
在这个行业做了这么久,王欣说他的生存之道是真诚,看透了本质—时尚杂志编辑无非一份工作一个职业,也就没了那么多压力。当然他也听说过这个圈子装是王道,但这些年来他的经历表明,真诚的人才能走得长久,“我对自己的好恶及欲望都不加隐瞒,也不会为了得到什么而去装,真诚很重要,如果你打算在这个圈子里长期待下去的话。也许明星和公关最初会觉得我特别多刺,但时间久了会觉得和我打交道最不费劲,因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不会刻意迎合任何人,也不会背后踩你一脚。”
时尚圈的生存之道
虽然真诚很重要,但适度的“装”也是大多数时尚中人生存的技巧,让我们来透露一些在时尚圈生存的大实话。
如何进名店不被导购鄙视?
最重要是显得你熟,是经常去逛的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次去逛的时候拎一堆别家名店的购物袋,用过的袋子要按折叠线收好放齐,连装饰丝带也不能弄皱,每次打开来要像新的一样。提着一堆购物袋进入名店,根本不要看导购。
如何让别人不把我的真LV包当作是假货?
需避免这些场景:
拎着LV在公共汽车站等线路最挤的车,车一来马上麻利地从包里掏出公交卡到车门口。
逛服装批发市场,一手拎LV,一手提黑色大号塑料袋熟练地在各个摊位上拿货。
冬天长时间穿同一件外套,夏天两三天才彻底换一身衣服,永恒背LV。
被人发现你除了一只LV,其他背过的包没有一个叫得出品牌。
喜欢时尚但没能力消费,如何培养优越感?
自我暗示。从现在开始,每天心里默念或对别人说100遍“我是贵族,我来自上流社会”,猛看《绯闻女孩》《欲望都市》等热门时装剧,并努力把自己带入到角色中。在微博中只贴最新时尚动态,把自己当成全世界时尚的风眼,涉及人名一律用英文。”
如何花很少的钱装高贵?
如果你利用得当,一定可以找到便宜但看起来比它本身价格贵的东西。譬如无LOGO的经典款,一件没有LOGO的高档货会让你在懂的人眼中立刻变得优雅。
。
一个编辑的自我修养
菜鸟就是要被歧视的!不然,谁愿意熬成老鸟呢?如果你在时尚杂志行业因为菜鸟期的这点歧视而决定转行的话,那么恭喜你,你会在别的行业继续被人歧视,甚至是鄙视。所以,既来之,则安之。尽快让自己别像个愣瓜一样被人歧视才是正道,那么还等什么,现在开始吧。 如何跟品牌公关打好交道?
千万不要:盲目自信
千万不要被《时尚女魔头》给忽悠了,以为时尚编辑高高在上,品牌公关都在眼巴巴地等着你选中他们家的新品。事实往往是,能提供给媒体的样品,比如衣服,就那么几件,你磨破嘴皮子都没法借过来。即便是资深的服装编辑,也很难通过私人关系从公关那里借来一套正在参加巡展的服装。
你要做的是:细心周到
除了按时把杂志递给公关以便他们做简报之外,新手们还需要在细节方面多做文章。比如资深的时装编辑会在给公关回递样衣之前,把每一件衣服都熨平,并且细心叠好。这样做虽然很麻烦,但是公关收到衣服之后感动得快哭了。做到这点很难吗?但对于很多新人来说,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
如何跟经纪人过招?
千萬不要:放鬆底線
經紀人的工作方式跟房屋中介有點類似,他傾向於給你很少的選擇,甚至沒得選,這樣才能按照他們的意思往下走。這是他們工作的性質,我們當然也可以理解,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新人就容易做出妥協。
你要做的是:適當拒絕不合適的要求
你要記住,在解讀時尚這個領域里,經紀人並不比你專業,你是在幫他們解讀時尚,而不應該讓他們去影響你,相信本著這樣的原則去積極地跟對方溝通,可以達到最大化的互惠互利。在合作的過程中,如果是那種實在不能滿足的要求,可以拒絕,但要態度坦誠。
如何採訪明星
千萬不要:千篇一律
新上手的时尚编辑们在采访明星的时候,很容易把明星们写成千篇一律的样子,对他们来说,很难采访出一些新料和好看的细节来。
你要做的是:制造话题
时尚编辑跟新闻从业人员的不同之处在于,新闻从业人员是就着热点话题做采访,而时尚编辑往往缺少这种明显的采访理由。这也是导致在采访明星的时候感到没有更多话题的一个原因。要想写出不一样的明星,你要懂得制造新闻,你需要在现场制造话题。打个有点夸张的比方,跟明星打交道,你就得有一双福尔摩斯的眼睛和一颗王熙凤的心。
如何跟你的作者过招?
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或者盲目崇拜
一定会有人来问,怎么跟自己作者还要过招?确实是这样。作者跟摄影师一样,他不是你的手你的脚,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太让他们任性发挥自己的兴趣,那么你可能无法控制作品的质量。
你要做的是:当情人一样去哄
平时把他们当成情人一样去哄,这是因为只有平时下足工夫了,作者们才能为你的稿子真的去熬一个通宵。但到了工作的时候,你就得像个保姆一样去对他们提出不太离谱的要求。
时尚新鲜人的必修课
◎美剧《丑女贝蒂》
这是一个典型的踏入时尚圈的新鲜人“乌鸦变凤凰”的故事,很有励志的积极作用。主角贝蒂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在这个讲究奢侈品、身材和品位的势利圈里,她拥有一套坚定的自我标准,这个标准让她坦然自若,不会对自己的外形自惭形秽,也不会染上看人下菜碟的那股子势利劲儿,并且她还用自己的这个标准影响和改变了不少人,最终终于从最底层上位,成为了一个主编。
◎纪录片《九月刊》
9月对于一本时尚杂志来说意义非凡,此时正是时装换季之时,也是广告的黄金期,更是各路明星抢滩、各家杂志抢人的白热化阶段,甚至品牌客户都会将明星出现的次数作为时尚杂志江湖排位的最重要指标。这部电影记录了《时尚》杂志主编Anna Wintour和她的职员一起准备2007年九月刊的出版全过程,可以让你一睹时尚杂志制作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只不过在时尚圈,美与丑、爱与仇、势利与虚荣,
都被放大,变得极端,也因此它成了最被关注也最迷离的地带。
外人眼中的时尚圈,首先是表面光鲜,而对圈内人来说,这始终是一道无法撼动也无人想撼动的魔咒。Vivienne Westwood曾经说Kate Moss:“我喜欢这个姑娘,但她穿太多的旧衣服了。”无敌偶像如Kate都因为穿旧衣被人嫌,正在时尚圈奋斗厮杀的人们当然更要恪守“造型必须每天不同”的戒律。这还是最基本的,如果你一天之内要出席两场活动,造型也决不能完全一样,起码要加个围巾、换件外套来显示格调。在这种压力下,时尚达人们的生活关键词只剩下一个字:买。多少时装编辑在年老色衰之时看着一堆衣服、包包慨叹浪掷,但这丝毫不能阻止年轻的时尚人前仆后继地抛却所有收入抢购最新款。所以,如果一个时尚圈中人告诉你他零存款,这有可能是真的,他没有撒谎。
另一个时尚圈给普通人留下的投影,是势利。你成名了,大家捧你爱你宠你,你失势了,永远别指望从圈里人那里收获哪怕一个同情的眼光。如今明星们个个镀上时尚的光环,她们依靠着自己原本就有的影响力及财力这些原始资本,轻松就占据时尚圈高位,使得多少造型师、摄影师以“XXX明星专属”为荣?一远一近再一踩,印证名媛周采茨在圈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一句话:人人都是“白鸽眼”(粤语方言,形容势利之人)。
就像毛姆所说,“任何一把剃须刀都自有其哲学”,时尚圈到底光鲜辉煌还是险象环生,还要看圈中人如何现身说法,道个明白。
费志远:时尚圈的波西米亚派
采访过程中,费志远接了两个电话,对方都是问他是否有当天晚上在北京举行的某个时尚品牌发布会的邀请函。他说没有,并很快挂上电话,他相信那些人会再度打给别人,直到他们拿到通行证确认自己可以入场为止。
费志远说,大家对party有一种上瘾的感觉,“全世界都这样,有party就必须去,没有拿到邀请函就有一种‘不在这个圈子里’的感觉。”他承认自己也会享受这些华丽的时尚party,“它会欺骗人,让你觉得自己有一点魅力,有一点重要。”
时尚圈表面肤浅,内在势利
这与时尚本来的意义有关,时尚品牌最常蛊惑人心的手段就是告诉你,穿什么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尚就是给你一个机会去追求梦想,最简单的是追求名牌,为了进入更高的阶层,那些外在的象征是必须要有的;下一步则是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逃离,来到一个电影一般华丽而富有戏剧性的世界。”
费志远参加过不少中国的时尚party,但他去party的主要目的不是social,而是拍一些有意思的人为他的街拍博客stylites.net添加新的内容。他说时尚party经常出现以下几种人:一种是品牌的高端客户,但如果一个party上只有这些人在,不会好玩,也不够时尚,“他们虽然消费得多,但样子总是显得不够好看、不够有趣。”另一种是香港人,他们的纯正粤语腔调是时尚圈的一大特色,但说起来他们仍然和品牌有点关系。此外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老外,“你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在这里,当然我也知道,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我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但几个老外会显得这个party比较国际化。”如此说来,像他这样的外国人,存在的意义就好像县城小旅馆墙上挂的标志着“纽约”、“巴黎”的时钟。
以费志远街拍的眼光看来,他喜欢见到party的第四类人,也就是数目最大、最有意思的那群人:他们真正与时尚有关,多数来自时尚媒体。他们往往穿着大胆又注重细节,且体现着各自杂志不同的风格,“比如《VOGUE》的编辑往往低调而有品位,时尚集团的编辑更注重潮流,独立杂志的编辑看起来比较酷……”
尽管乐于穿梭其中,费志远仍然说自己不太适合这个圈子。一是因为“外国人在这里并没有那么多机会”,另一个原因,则是性格。他同意“贱是时尚圈的王道”,“大家都觉得时尚圈人肤浅、表面,我很不喜欢这句话,它无聊,它明显偏激片面,但我也会觉得,时尚圈的不真诚似乎更深重一点。相对美国文化,中国文化不算直接,当这种传统和时尚圈固有的不真诚放在一起,就把事情变得更差。”
他觉得相比于那些做实业的老板,时尚圈的成功人士更容易显得土,因为前者并不指望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国际化的魅力绅士,但后者却总想把自己打造成知识分子。“但他们看起来一点都不像知识分子,哪怕他们穿得好像一个贵族。他们也有教育,但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教育,以至于很多人显得很傻,不停装逼。”也许正是这些造成了费志远与时尚圈的小小疏离:他看重知识与智慧,但有很多人则坚信把握“时尚”这一单词就能得到一切。
中国人穿得越来越好
费志远2005年来到中国,彼时他为一家美国咨询公司工作,属于标准的白领,现在他的街拍博客已经被很多媒体报道过。最初这只是他的个人博客,他来到北京,对这个城市充满兴趣,街拍是获取故事的最直接手段:用蹩脚的中文和人打招呼,询问对方的背景,试图从对方的衣着窥视他的内心。
这些年他看到了中国人在时尚方面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一身名牌有点庸俗,尤其满布着大LOGO的款式,这是个很明显的进步;另一个进步是对色彩和剪裁有了认识,更多的人越来越不土。中国人有自我反省的习惯,这一点很好;此外同性恋者关注时尚,进步也很大,只不过大部分直男穿得还是不太好—当然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当然他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想挤进这个光鲜的圈子,为此各出奇招,比如模仿韩火火。“我见过好多这样的人,这有点傻,韩火火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有独立而鲜明的风格的人,很有突破性,但模仿他永远不会有这种突破感。”
也是因为这个街拍博客,他成为《Life Style》杂志主编,正式进入了中国的时尚圈。他已经做了三年,远超过他当初“待一年”的打算。“这让我可以告诉别人我是个主编了,在纽约可以以杂志的名义住一些很好的酒店。谁不喜欢奢侈的东西呢?虽然我相对算一个比较波西米亚的人,但有时候我也享受和资产阶级聊聊天。”这份享受当然也是有代价的,譬如说因为最近长胖了几斤,他在家里会站着用电脑,试图维持身材;拍照时他兴致勃勃地前后换了四套衣服,摆出各种姿势,还不忘提醒摄影师“注意不要拍到我的肚子”。时尚就像减肥,一分一秒都不能荒废。 费志远现在正在写一本书,“是关于时尚人在北京,不仅仅讲如何穿衣服,而是讲述背后的故事与文化。”他期待着这本书能让他的父母高兴一些,毕竟一个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去玩街拍,总被人感觉不务正业。
想被志远街拍
请谨记以下几点
如果你的衣饰有明显的品牌LOGO,那百分百是不会被街拍的。
不要穿戴“假”东西,譬如看起来是羊毛或者真丝但其实是化纤的东西,当然也包括假的名牌包。
避免乱七八糟看起来很廉价的蕾丝,请注意,“看起来廉价”不仅仅说的是你的衣服。
那种幻想通过各种乔装打扮把自己装成是一个好东西的衣饰也不要出现,譬如镶满水钻的BLINGBLING的包包,你以为别人看不出来那是廉价货色?
当然了,如果你够聪明,能够把这些“不要”组合成一个让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哇”地一声赞叹的造型,你依然可能被街拍。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质感上佳是王道。
最不济,你还可以给费志远提供一个关于北京的好故事,他为了“报答”你也可能让你登上他的stylites.net。
Bill Cunningham自20世纪60年代起便开始捕捉街头行人画面,从他的镜头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况。他在《NY Times》上每周发表的“On The Street”专栏更是记录了纽约数十年来的转变,堪称纽约城的浮世绘,他用手中的老式相机,记录下了整整50年的纽约时尚史。这个专栏在纽约时尚圈中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美国版《Vogue》主编、“时尚女魔头”安娜·温图尔出席一个表彰典礼时曾说过:“我们精心梳妆来到,全为了Cunningham。”因此有了《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这部关于他的纪录片。
隋冰冰:混时尚圈,钱很重要
如今的隋冰冰是时尚买手、造型师,身份光鲜。他说这一切来源于小时候对打扮的热衷,因为穿得漂亮,街坊邻居老师同学都久仰其名,让他很早就享受到做名人的乐趣。四岁时他就喜欢偷穿父亲的黑白纯色T恤和衬衫,直至今天他依然喜欢这种简单的oversize。“也许从那个时候我就发现自己是为衣服而生的。”
资料显示他18岁开始涉足时尚圈,但最初,是“从5000块开始,从一个完全不懂服装生意的小屁孩开始”,和人抢货,在零下30℃的凌晨三点要等在沈阳的一个市场门口拿货,“在垃圾堆旁边吃饭,憋尿到尿裤子,这所有的往事一一在目。”好在他坚持了下来,多次赔钱之后,他有了自己今天三家门店,也作为造型师为多位明星做造型。
不是所有的时尚买手都经历过像隋冰冰这么艰难的阶段,他们中有的家底甚为优裕,小小年纪就出国学习艺术或服装设计,很少为钱操心。但隋冰冰认为钱是太重要的元素,他的职业要求他每天的造型必须不同,这光靠品牌赞助无法实现。他的办法是,所有喜欢的东西统统带回家,哪怕只能穿一次甚至在买之前已经知道永远不会穿。“我不是光让眼睛解解馋的人。”这使得他目前零存款,但在这个行业里,存款似乎成为无需担心的问题,有多少段子是描述年老的时装编辑看着一堆名牌衣服、包包慨叹一生浪掷的?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由热爱它的人坚定选择,从不悔改。
隋冰冰热爱这种生活方式,哪怕他也认为这个圈子太现实,充满阿谀,圈中人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绝大多数只是假面的应酬。“爱美的人都很自私,他们不懂得分享。”见了面各种“亲爱的”、“Honey”叫得蜜糖般的人,往往一转脸就向旁边的人打听“刚才那个傻X是谁?”有人说,时尚圈“贱”是王道,但隋冰冰不愿意谈这个话题,他坚持从时尚的“门外”走到“门内”,重要的是天分,或者称之为“时尚洞察力”,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是不能在时尚圈存在的,譬如外人以为时尚杀手的“胖”,他坚信只要合理搭配胖人同样可以穿得很漂亮。丑?更没问题,“气场够的话绝对更能鹤立鸡群,譬如我。”土或俗?一个真正懂得时尚的人不会理会这个字,因为每个人在另一个人眼中都可能是土的、俗的。
怎样成为一个眼光独到的
时尚买手?
◎首先需要有对时尚的敏锐度,别波点已经变化到第三阶段了你才刚刚知道它正流行,做一个买手必须时刻保持头脑的开放。
◎要有理性的商业头脑,知道半年甚至更久远的将来市场需要什么。这个变化太快的时代,一两季服装滞销可能就会导致一家门店关张,买手们背负“关店”的压力自然要处处小心,这绝非外人设想的“可以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反正最后总能卖出去”。打个比方,也许一个买手不喜欢大LOGO,但内地消费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需要LOGO证明身份,买手也必须要把这些产品拎进店门。
◎能从纷繁的发布会中准确找到未来的流行点,秀场就是买手们的办公室,每天看遍繁华,要必须有从繁杂中找到关键词的能力。
◎当然这是最基本的要 求,你身心健康,能经受得起频繁倒时差带来的不适以及“不知身在何处”的恍惚感,以及“万一这季买错可能下季就要离职”的焦躁。
赵赵:山寨时尚值得鼓励
在成为一名编剧之前,赵赵做过挺长时间的杂志编辑,尔后为时尚杂志撰稿,身边颇有一些时尚界的朋友,从他们口中她了解到许多好玩的故事与精彩的人,“不写下来有点可惜”。在有计划有目的地找时尚圈的朋友们畅聊数次之后,她写了一本小说,《穿动物园的女编辑》。
在北京,“动物园”绝不仅仅意味着那个大人带着孩子对熊猫指指点点的地方,它还指代着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简称“动批”。在那里,如果你眼光够好,可以淘到许多时尚单品,可能独一无二,必须物美价廉。每天这里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服装卖家及时尚爱好者,而几年前,范冰冰数次的光顾使它声名大增。
在赵赵的小说里,这也是拯救一个山寨时尚杂志的地方。她笔下的主角来自小县城,从三流大学毕业,来北京找工作,眼看钱就要花完,咬牙以极低薪水进入一个叫《尖果儿》的山寨时尚杂志,在这里她遇见了许多让时尚界人士会心一笑的人物:心高气傲的主编、一心追求艺术但不被认可的摄影师、“富二代”女编辑、为了挤进圈子可以扮“娘”的化妆师……在薪水不高又要扮靓的情况下,动批成了他们的首选之地。也是在这里,赵赵笔下的主人公开始接触娱乐圈,她采访了一个“电视剧一哥”,一哥把衣服砸在了时装编辑脸上;“一姐”的助理满世界买牛奶还逃不过被骂的命运;还有艺人因为杂志对她的着装做了毒舌点评而打上编辑部……赵赵说,小说中的这些桥段都是真事,但因为她喜欢大团圆结局,所以小说中,她让媒体封杀了“一哥”,有人为助理挺身而出。不过她也说,“实际上的时尚圈,恐怕比我写的要不美好,小说可以理想化,生活则没有那么公平。” 写这部小说之前,赵赵对时尚圈的印象由如下关键字组成:华丽、势利、gay、街拍、A货、秋裤,各种“上赶着”……但写完这部小说,她对时尚圈有了更平和的认识,甚至发出了“鼓励国产山寨时尚杂志”的声音。“我没觉得‘山寨’是贬义词,我说的山寨是中性词,有调笑的成分。很多人甚至国家都从山寨别人开始,再到有自己的原创。从前的日本,现在的韩国,都是这路子。‘原创’是彼岸,‘山寨’是过程。”对,就像她书里的“尖果儿”们,都怀着一颗时尚的心,哪怕过的是山寨时尚的生活,但他们也在反省:时尚到底是什么?那些跟国外版权合作、所谓“真正的”时尚杂志,难道不也是山寨吗?只不过它们山寨的是国外的时尚杂志,“这种对假装权威屁都不敢放一个的态度,才叫土鳖的心。”
时尚圈
“六宗罪”
时尚是万花筒,有珍珠当然也有鱼目,在某些时尚人士身上,你也可能看到如下“罪状”:
虚荣
混在大城市的时尚达人,常常每次碰到奢侈品牌的媒体样衣大甩卖,就毅然决然地天不见亮去排队,当以十分之一不到的价格包圆了原价好几万、品相还算完好的过季样品后,他会在微博里一样一样地晒出这些甩货,并声称都是“当季限量新款,看完秀当场就拿下了。”
势利
一位造型师早年和一位女明星私交甚笃,常一起喝咖啡,可当这女明星失去了志在必得的某品牌代言,这位造型师立刻再了约不到了,他忙着为另外一位新晋代言人约杂志、拍封面,伺候得艺人通体舒泰不说,还把他眼中那伺候不力的杂志骂了一顿,为的就是要让那艺人看到自己有多忠心。
肤浅
偶尔时尚杂志里也会出现康德或者克尔凯郭尔的引言,但这只是从一些名人名言博客里摘抄出来的花边。如果一个时尚中人能在包里放一本《论语心得》,他就可以用秒杀的口气说:“我有读书的习惯。”
傲慢
秀包秀鞋秀衣帽间秀豪车……在物质世界里打滚惯了的人难免偶尔会用物质的眼光品评你的身份。
贪婪
时尚圈人必然是购物狂,因为他们无法忍受造型的一成不变。单纯的血拼已经不算什么,一款衣服各种颜色全数买下只是初级阶段,更有满怀豪情以系列为单位买的,那种“这个、这个不要,其他都包上”也绝非神话。在一堆衣饰、包包中老去,不是时尚人士奋而选择的宿命吗?
缺乏原创
甲今天发了大牌的内容,乙就生怕落下自己显得不够档次,于是大家上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很多很厚的时尚杂志,不看封面根本不知道是哪本,这种工作干来有什么意思呀。
王欣:专扒时尚的裤衩
从十五岁开始,王欣就立志要进入时尚行业,那时他只是出身某小城的中学生,毫无背景,对时尚充满了狂热的、不加分辨的憧憬。毕业之后他依凭对数家时尚杂志的如数家珍进了这一行,但当大门打开,他“看到了更多高高在上的标准,也看到世上本身的一层层伪装”。“在这个圈子浸淫,有的人越来越无所谓,把装进行到底,有人换了更清醒的态度去爱时尚,我是后者,这也是我开通‘反裤衩阵地’这个微博的原因:专扒时尚的裤衩。”
在“反裤衩阵地”上,他会讲述一个时尚杂志编辑的购物狂生活,也会揪住某个明星大加嘲讽,他写得那么直白,以至于对娱乐圈稍有点了解的人都能一眼看出他说的是谁。王欣说,他从来不会担心得罪明星,“我的个人生活和明星没有交集,所以对那些真心做好事的明星我从不吝于表扬,但对那些还没想明白的明星,他们的可笑行为我也从不吝于嘲笑。”
还有一些他嘲笑过的明星在接触他之后发现对方还不错,她们能理解他的就事论事,往往还能对他的八卦付之一笑。这是王欣欣赏的态度:不装逼。他的底气是,如果你装我就能把你扒下来,就好像他在博文中教大家对付装逼犯指南:如果一个妞得意洋洋地说“最近GUCCI打折,好多人抢,可是我还是喜欢不打折的当季货”,你只需一句“你坐地铁去的?”就能让她毫无招架之力。
在这个行业做了这么久,王欣说他的生存之道是真诚,看透了本质—时尚杂志编辑无非一份工作一个职业,也就没了那么多压力。当然他也听说过这个圈子装是王道,但这些年来他的经历表明,真诚的人才能走得长久,“我对自己的好恶及欲望都不加隐瞒,也不会为了得到什么而去装,真诚很重要,如果你打算在这个圈子里长期待下去的话。也许明星和公关最初会觉得我特别多刺,但时间久了会觉得和我打交道最不费劲,因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不会刻意迎合任何人,也不会背后踩你一脚。”
时尚圈的生存之道
虽然真诚很重要,但适度的“装”也是大多数时尚中人生存的技巧,让我们来透露一些在时尚圈生存的大实话。
如何进名店不被导购鄙视?
最重要是显得你熟,是经常去逛的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次去逛的时候拎一堆别家名店的购物袋,用过的袋子要按折叠线收好放齐,连装饰丝带也不能弄皱,每次打开来要像新的一样。提着一堆购物袋进入名店,根本不要看导购。
如何让别人不把我的真LV包当作是假货?
需避免这些场景:
拎着LV在公共汽车站等线路最挤的车,车一来马上麻利地从包里掏出公交卡到车门口。
逛服装批发市场,一手拎LV,一手提黑色大号塑料袋熟练地在各个摊位上拿货。
冬天长时间穿同一件外套,夏天两三天才彻底换一身衣服,永恒背LV。
被人发现你除了一只LV,其他背过的包没有一个叫得出品牌。
喜欢时尚但没能力消费,如何培养优越感?
自我暗示。从现在开始,每天心里默念或对别人说100遍“我是贵族,我来自上流社会”,猛看《绯闻女孩》《欲望都市》等热门时装剧,并努力把自己带入到角色中。在微博中只贴最新时尚动态,把自己当成全世界时尚的风眼,涉及人名一律用英文。”
如何花很少的钱装高贵?
如果你利用得当,一定可以找到便宜但看起来比它本身价格贵的东西。譬如无LOGO的经典款,一件没有LOGO的高档货会让你在懂的人眼中立刻变得优雅。
。
一个编辑的自我修养
菜鸟就是要被歧视的!不然,谁愿意熬成老鸟呢?如果你在时尚杂志行业因为菜鸟期的这点歧视而决定转行的话,那么恭喜你,你会在别的行业继续被人歧视,甚至是鄙视。所以,既来之,则安之。尽快让自己别像个愣瓜一样被人歧视才是正道,那么还等什么,现在开始吧。 如何跟品牌公关打好交道?
千万不要:盲目自信
千万不要被《时尚女魔头》给忽悠了,以为时尚编辑高高在上,品牌公关都在眼巴巴地等着你选中他们家的新品。事实往往是,能提供给媒体的样品,比如衣服,就那么几件,你磨破嘴皮子都没法借过来。即便是资深的服装编辑,也很难通过私人关系从公关那里借来一套正在参加巡展的服装。
你要做的是:细心周到
除了按时把杂志递给公关以便他们做简报之外,新手们还需要在细节方面多做文章。比如资深的时装编辑会在给公关回递样衣之前,把每一件衣服都熨平,并且细心叠好。这样做虽然很麻烦,但是公关收到衣服之后感动得快哭了。做到这点很难吗?但对于很多新人来说,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
如何跟经纪人过招?
千萬不要:放鬆底線
經紀人的工作方式跟房屋中介有點類似,他傾向於給你很少的選擇,甚至沒得選,這樣才能按照他們的意思往下走。這是他們工作的性質,我們當然也可以理解,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新人就容易做出妥協。
你要做的是:適當拒絕不合適的要求
你要記住,在解讀時尚這個領域里,經紀人並不比你專業,你是在幫他們解讀時尚,而不應該讓他們去影響你,相信本著這樣的原則去積極地跟對方溝通,可以達到最大化的互惠互利。在合作的過程中,如果是那種實在不能滿足的要求,可以拒絕,但要態度坦誠。
如何採訪明星
千萬不要:千篇一律
新上手的时尚编辑们在采访明星的时候,很容易把明星们写成千篇一律的样子,对他们来说,很难采访出一些新料和好看的细节来。
你要做的是:制造话题
时尚编辑跟新闻从业人员的不同之处在于,新闻从业人员是就着热点话题做采访,而时尚编辑往往缺少这种明显的采访理由。这也是导致在采访明星的时候感到没有更多话题的一个原因。要想写出不一样的明星,你要懂得制造新闻,你需要在现场制造话题。打个有点夸张的比方,跟明星打交道,你就得有一双福尔摩斯的眼睛和一颗王熙凤的心。
如何跟你的作者过招?
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或者盲目崇拜
一定会有人来问,怎么跟自己作者还要过招?确实是这样。作者跟摄影师一样,他不是你的手你的脚,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太让他们任性发挥自己的兴趣,那么你可能无法控制作品的质量。
你要做的是:当情人一样去哄
平时把他们当成情人一样去哄,这是因为只有平时下足工夫了,作者们才能为你的稿子真的去熬一个通宵。但到了工作的时候,你就得像个保姆一样去对他们提出不太离谱的要求。
时尚新鲜人的必修课
◎美剧《丑女贝蒂》
这是一个典型的踏入时尚圈的新鲜人“乌鸦变凤凰”的故事,很有励志的积极作用。主角贝蒂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在这个讲究奢侈品、身材和品位的势利圈里,她拥有一套坚定的自我标准,这个标准让她坦然自若,不会对自己的外形自惭形秽,也不会染上看人下菜碟的那股子势利劲儿,并且她还用自己的这个标准影响和改变了不少人,最终终于从最底层上位,成为了一个主编。
◎纪录片《九月刊》
9月对于一本时尚杂志来说意义非凡,此时正是时装换季之时,也是广告的黄金期,更是各路明星抢滩、各家杂志抢人的白热化阶段,甚至品牌客户都会将明星出现的次数作为时尚杂志江湖排位的最重要指标。这部电影记录了《时尚》杂志主编Anna Wintour和她的职员一起准备2007年九月刊的出版全过程,可以让你一睹时尚杂志制作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