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的实验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文章结合笔者教学实例,一些生活化的实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做到“两要一不要”,即要尽可能摆脱多媒体视频等实验展示手段,要不断更新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路,不要局限于书本中的样板实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实验教学;“两要一不要”
化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讲解知识,也可使学生更好地将知识理解和得到最为直接的印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是一条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通过简单现象验证现有的已知结果,验证性实验过多,导致学生不能体会探索的乐趣和从中获得成功发现的喜悦。因此,化学实验如果能够贴近生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将会有所改变,也能体现探索学习的快乐,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做到“两要一不要”的教学措施,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一、 要尽可能摆脱多媒体视频等实验展示手段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些实验很难完成,比如人教版蒸馏石油的化学实验,石油这种物质不容易获得,这时采用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可以弥补缺陷,且多媒体视频能够呈现比较清晰的现象。而实验采取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实验的真实度会产生很大的质疑。
例如,溶液的导电实验,如果采取多媒体视频形式,学生会有“那些真是氢氧化钠、盐酸引起导电吗”等疑问,但是这个实验如果让学生根据家里实际自己准备药品和自己组装电路进行实验,那效果就大大的不同。任何多媒体视频都不能具备这样的说服力,而且学生在准备的过程本身就对知识有一定的渴望度,想要知道老师到底想要做什么,有很强的求知欲。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对于实验提高可信度,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实验采用多媒体来代替,无疑会削弱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这实际上就是把演示实验变成了讲实验、看实验。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构建优质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化解学习的难点,从而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教师教得更轻松,真正实现科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二、 要不断更新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路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时,都会采取较多的演示或者分组实验。这是一种有效的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然而,在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这个方面就相对比较薄弱,因为这些在教材当中没有设置样板实验,而这些恰恰是学生理解相对有困难的知识点,那么在这些地方若加入适当贴近生活的实验将会使难度大大降低。
例如,人教版中“单元——物质的聚集状态”中可让学生在上课前每人准备一把针筒(不带针头),然后往针筒里加水用手堵住出口再挤压活塞,学生会发现液体很难被挤压,排掉水后拉开活塞同样做法会发现气体可以被挤压,这样对于解释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就相对简单得多。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借鉴,比如在将氧化还原反应时人教版的就可以引入鲁科版中的原电池的实验。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对课本中的样板实验一起进行分析和改进,以增加趣味性与易操作性,比如焰色反应中用书本中的方法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的颜色很困难,如果用化妆用品中的喷雾瓶里装氯化钾溶液与酒精按比例混合然后向酒精火焰喷射就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浅紫色。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更新我们的思路,设计或改进实验贴近生活对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不要局限于书本中的样板实验
教材中已有的实验是样板实验,这些实验凝聚着很多前人的经验与智慧,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以及知识应用等有着不可替代且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必须尽可能的给学生做。但在教学中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样板实验,那就是因为实验而实验了,在教学中就没有自己个性的东西,甚至失去自我,并让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以本论本、纸上谈兵,与生产生活实际严重的脱钩,久而久之就变成高考要考什么实验就做什么,这样让学生感觉到学化学没有什么用,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为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一些贴近生活的化学实验,挖掘身边与化学有关的素材、知识点、学习中的兴趣点,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化学实验根植于生活土壤。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首先,化学药品“生活化”,生活周围许多物质如:食盐、易拉罐(铝)、铁钉、铜丝等皆可以作为化学实验的药品,针筒、醋、碟均可以作为实验器材等。其次,实验也可以指导学生在家里自己完成,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比如在讲到晶体内容部分,可以让学生去买冰糖看看冰糖的形状还有粗盐,在家里将酱油倒入醋碟放置一段时间自然风干制作氯化钠晶体等。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我们生活贴近的实验,多提出一些与学生身边有关的实验情景,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不足,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潜能,很多时候学生从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超出了教师的预想,使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张海霞.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实践及效果[J].考试周刊,2016,(20).
[2] 于乃荣.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9).
[3] 韓春宏.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4,(8).
作者简介: 王小满,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实验教学;“两要一不要”
化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讲解知识,也可使学生更好地将知识理解和得到最为直接的印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是一条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通过简单现象验证现有的已知结果,验证性实验过多,导致学生不能体会探索的乐趣和从中获得成功发现的喜悦。因此,化学实验如果能够贴近生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将会有所改变,也能体现探索学习的快乐,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做到“两要一不要”的教学措施,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一、 要尽可能摆脱多媒体视频等实验展示手段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些实验很难完成,比如人教版蒸馏石油的化学实验,石油这种物质不容易获得,这时采用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可以弥补缺陷,且多媒体视频能够呈现比较清晰的现象。而实验采取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实验的真实度会产生很大的质疑。
例如,溶液的导电实验,如果采取多媒体视频形式,学生会有“那些真是氢氧化钠、盐酸引起导电吗”等疑问,但是这个实验如果让学生根据家里实际自己准备药品和自己组装电路进行实验,那效果就大大的不同。任何多媒体视频都不能具备这样的说服力,而且学生在准备的过程本身就对知识有一定的渴望度,想要知道老师到底想要做什么,有很强的求知欲。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对于实验提高可信度,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实验采用多媒体来代替,无疑会削弱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这实际上就是把演示实验变成了讲实验、看实验。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构建优质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化解学习的难点,从而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教师教得更轻松,真正实现科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二、 要不断更新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路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时,都会采取较多的演示或者分组实验。这是一种有效的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然而,在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这个方面就相对比较薄弱,因为这些在教材当中没有设置样板实验,而这些恰恰是学生理解相对有困难的知识点,那么在这些地方若加入适当贴近生活的实验将会使难度大大降低。
例如,人教版中“单元——物质的聚集状态”中可让学生在上课前每人准备一把针筒(不带针头),然后往针筒里加水用手堵住出口再挤压活塞,学生会发现液体很难被挤压,排掉水后拉开活塞同样做法会发现气体可以被挤压,这样对于解释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就相对简单得多。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借鉴,比如在将氧化还原反应时人教版的就可以引入鲁科版中的原电池的实验。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对课本中的样板实验一起进行分析和改进,以增加趣味性与易操作性,比如焰色反应中用书本中的方法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的颜色很困难,如果用化妆用品中的喷雾瓶里装氯化钾溶液与酒精按比例混合然后向酒精火焰喷射就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浅紫色。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更新我们的思路,设计或改进实验贴近生活对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不要局限于书本中的样板实验
教材中已有的实验是样板实验,这些实验凝聚着很多前人的经验与智慧,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以及知识应用等有着不可替代且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必须尽可能的给学生做。但在教学中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样板实验,那就是因为实验而实验了,在教学中就没有自己个性的东西,甚至失去自我,并让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以本论本、纸上谈兵,与生产生活实际严重的脱钩,久而久之就变成高考要考什么实验就做什么,这样让学生感觉到学化学没有什么用,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为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一些贴近生活的化学实验,挖掘身边与化学有关的素材、知识点、学习中的兴趣点,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化学实验根植于生活土壤。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首先,化学药品“生活化”,生活周围许多物质如:食盐、易拉罐(铝)、铁钉、铜丝等皆可以作为化学实验的药品,针筒、醋、碟均可以作为实验器材等。其次,实验也可以指导学生在家里自己完成,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比如在讲到晶体内容部分,可以让学生去买冰糖看看冰糖的形状还有粗盐,在家里将酱油倒入醋碟放置一段时间自然风干制作氯化钠晶体等。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我们生活贴近的实验,多提出一些与学生身边有关的实验情景,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不足,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潜能,很多时候学生从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超出了教师的预想,使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张海霞.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实践及效果[J].考试周刊,2016,(20).
[2] 于乃荣.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9).
[3] 韓春宏.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4,(8).
作者简介: 王小满,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