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音乐(一)——匈牙利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3545197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主义音乐(Nationalism),或称民族乐派,不是20世纪才出现的新流派,而是在20世纪有了新的发展。19世纪,随着民族运动、民族意识的发展,或随着民族文化复兴和发扬,欧洲很多作曲家采用民间旋律和节奏,选用本民族历史或临时事件作为题材进行创作。由此形成的民族主义音乐运动延续到了20世纪。
  20世纪民族乐派与19世纪民族乐派相比有共性也有不同。从共性上看:都面向民间汲取滋养;都重视民间素材的运用,为发扬本民族音乐文化做出贡献。从不同方面看有以下几点:
  1. 20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在内容的充实性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深度上比19世纪有所削弱。作曲家们对民间音乐本身的浓厚兴趣,对民间音乐特征的新发现,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2. 在处理民间音乐素材的原则和方法上,20世纪作曲家比较强调汲取民间音乐固有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20世纪由于有了更可靠的记录方法(录音机),有了对民间音乐进一步的研究,民间音乐的原始模样和它的“不规则性”才引起重视。19世纪作曲家往往按照传统的专业音乐方式处理民间音乐,迫使民间音乐“就范”。
  3. 20世纪民族主义作曲家吸取了同时代其他现代音乐流派的创作经验和成果。如果说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是同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分支的话,那么,20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是在传统音乐基础上,同西方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和技巧相结合,是西方现代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然,20世纪民族主义作曲家在音乐语言的创新方面程度不同。有的大胆探索新路,有的比较接近传统。同时,匈牙利民族主义音乐的两位代表人物,巴托克和柯达伊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区别。本期将首先介绍20世纪匈牙利的民族主义音乐代表巴托克与柯达伊。
  巴托克
  早期(1902年-约1906年)的音乐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晚期,风格上受到勃拉姆斯、李斯特和理查·施特劳斯的影响。以交响诗《科述特》(1903年)为代表。


  中期(1907年-1939年),属于巴托克音乐创作的第二时期。1906年,巴托克和科达伊把他们采集民间音乐的工作成果第一次公诸于世,之后他写了大量以民歌曲调为基础的钢琴曲,其中包括钢琴曲集《献给孩子们》(1909)、《匈牙利地区的罗马尼亚舞曲》(1915)、《十五首匈牙利农民歌曲》(1918)。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民间音乐的启迪下,在和声上做了许多极有意义的创新。巴托克中期的音乐风格兼具原始主义和新民族主义风格。原始主义的作品突出不协和与野蛮、粗暴。代表作品《粗野的快板》(钢琴)以及《神奇的满大人》(芭蕾音乐),被称为当时最为听众所厌恶的作品,因而很少上演。而新民族主义作品带有鲜明的匈牙利舞曲风格,是现在大多数管弦乐团的保留曲目。
  巴托克在晚期(1939年-1945年)将自己先前的两种音乐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作手法愈发熟练。他的大多数代表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内创作的。1942年,他患上了不治之症——白血病,生存的意念对于他自己来说开始消失。也许上帝真能造化人。指挥家库谢维茨基听到这一消息,十分焦急,却又不知如何帮助他。因为人人都知道,巴托克心高气傲,他拒绝一切带有慈善性质的救济。难道就这样让一位天才音乐家不能瞑目地走完他的一生吗?他终于想出了一个高招:用1000美元约请这位病魔缠身的作曲家创作一部乐曲。长长的约稿谈话,成了一次推心置腹的情感交流。奇迹发生了,巴托克的病情渐渐好转,不久他就从病床上站起,来到了纽约美丽的萨拉奈克湖畔,1943年的10月,《管弦乐协奏曲》就在这里完成。随后,他又创作了《第三钢琴协奏曲》和《中提琴协奏曲》。这为数不多的1000美元,不仅推迟了一位作曲家生命轨迹的终结,也给千千万万的听众留下了好几首传世音乐珍品。
  柯达伊
  (Kodaly Zoltan,1882-1967),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20世纪匈牙利音乐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就学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后又在该院任教。1919年任副院长。曾以《匈牙利民歌诗节的结构》一文获博士学位。进行过大量的民歌收集研究工作,曾编辑出版《匈牙利歌曲》4册。匈牙利民间音乐给其创作以丰富的素养。主要作品有:民谣歌剧《哈里·雅诺什》《塞凯利家的纺纱房》;合唱《匈牙利诗篇》;组曲《哈里·雅诺什》《组合》《孔雀变奏曲》《加兰特舞曲》及室内乐、交响曲、钢琴曲等。著有《匈牙利民间音乐中的五声音阶》《论匈牙利民间音乐》等书。1925年后,柯达伊开始注意青少年音乐教育事业,并成为其晚年主要活动。在他的努力下,音乐课成为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积极倡导歌唱运动并进行教材改革。著名的“柯达伊教学法”享誉全球。
其他文献
Harpsichord一词被译成中文一说为拨弦古钢琴,另一说为羽管键琴。笔者认为称之为拨弦古钢琴更容易被人理解。因为Harpsichord所指的不仅仅是一种特定的乐器,而是这类乐器族系的统称,Harpsichord族系包括Spinet斯皮耐特、Virginals维吉那和Harpsichord羽管键琴(意大利语为Cembalo,中文称“羽管键琴”“庆巴罗”)三种键盘古钢琴。它们都具有:1.有固定的键
期刊
今年2月的一天,4岁女童欣欣的个人钢琴演奏会在武汉一幼儿园举行。现场,一长串0岁到4岁的照片拼成一幅“艺术成长画廊”,专业喷印的节目单、彩幔灯光搭成舞台、专业钢琴教师暖场、5星级酒店厨师制作茶饮、90多人组成的观众团……一切都向专业档次看齐。历时一个多小时,17首曲目演奏完毕,欣欣面对掌声露出灿烂笑容。为举办这场演奏会,家长花了3万元。  这则新闻让我想到,三年前,成都一位16岁女学生举办了一场个
期刊
贝尔格  阿尔班·贝尔格(德语:Alban Berg,1885年2月9日-1935年12月24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也逝于该地,是与勋伯格、韦伯恩齐名的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贝尔格的音乐集马勒的后期浪漫主义和勋伯格的无调性手法和后来的十二音序列之大成。虽然他一再强调自己是旧有传统的捍卫者,但是无可置疑,他是20世纪音乐的革新者。  贝尔格出身于维也纳一个有教养的家庭。早年即显示出
期刊
(接上期)3.音乐养生疗法 养生是根据人类生命发展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养生的方法丰富多彩,有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环境养生、睡眠养生、房事养生、气功养生、药物养生、音乐养生等。  音乐养生又具有多种形式,但总体上来说,不外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前者指主动而积极地参与歌唱、歌咏、演奏、舞蹈等娱乐性活动;后者主要指聆听音乐、欣赏音
期刊
曾几何时,少儿歌曲曾伴随我们的童年一起度过,给我们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可近几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少儿歌曲的创作和传播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辉煌历程,但我们现在的孩子还仍然唱着20年前的儿歌,甚至是满嘴成人歌曲、爱情歌曲。这不仅与我们的时代发展不相适宜,同时也会对我们当代的少年儿童造成一种精神生活的缺失,这和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相比,
期刊
听英国音乐,特别是听英国的交响乐,一定要听沃恩·威廉斯(R·V·Willams 1872 —— 1958)。威廉斯长寿,活了86岁,横跨了20世纪整个上半叶,而那个时候正是英国交响乐辉煌的复兴期。在这个复兴期,威廉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听英国音乐,我最喜欢听的就是威廉斯和埃尔加(E·Elg ar 1857——1934)。我买过一套双碟装的英国音乐精选,主要选的是他们两人的音乐,外加的一个人是戴
期刊
《留守的小月亮》是我和著名作曲家房德和老师合作的一首少儿歌曲,继2007年在全省第十四届“群星奖”文艺调演中荣获少儿组金奖之后,又多次下基层进行巡回演出,并拍成了MTV,2008年又由电视台选送参加了由省政府举办的全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文艺演出,并由辽宁广播电视台进行了播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作曲家的动听旋律和编排者动人的表演,因为文字只有配上音乐才能称其为歌,才可以拿来歌
期刊
按现代乐器分类法,唢呐属簧振动气鸣乐器。在历史上又有号角、金口角、苏而奈、巴拉满、聂兜姜等称呼,民间俗称喇叭、大号、大笛、大杆、二杆等。明代,唢呐已在我国普遍使用。唢呐类乐器流布于我国汉、满、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等民族中。  唢呐在我国民间运用得十分广泛,可以独奏、合奏和伴奏,并在民间婚丧仪式中普遍使用。唢呐多与笛、笙、锣鼓组合为小型的鼓乐班。在我国南北方大量存在的民间吹打乐,如河北吹歌、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演唱技巧”出发,以Veronica Swift和Benny Benack III版本的《social call》为例,分析爵士演唱技巧在爵士歌曲中的呈现和应用。本文首先研讨了Veronica Swift(维罗妮卡·斯威夫特)和Benny Benack III(班尼·贝纳三世)的生平背景;其次分析歌词含义;再从旋律、和声、曲式结构的角度进行音乐剖析;最后探讨Veronica Swi
期刊
〔摘 要〕奏鸣曲式最初源于古二部曲式更为细致的调性布局——古奏鸣曲式。其最初的曲式构建原则是主调与副调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原则。然而20世纪之后,奏鸣曲式在突破调性的洪流中仍然保有一席之地,此调性曲式承载非调性音乐的“悖论”就此产生。基于当代多元化、个性化的创作现状,论文仅选取贝尔格的钢琴奏鸣曲作为初步研讨对象,该作品是自由无调性时期早期作品的代表,亦有潜在的十二音作曲技法倾向。文章试图借助模因论的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