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红楼梦》讨一条中国风裙子穿穿!

来源 :意林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far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流不败是“皮裙”
  似乎每隔几年就会盛行一阵“皮裙”,在大家的印象里“皮裙”也似乎与“中国风”无缘。但是有学者考察了《红楼梦》《后红楼梦》《红楼复梦》这几本与“红楼”相关的小说以后发现,此时存在一种极具时代印记的裙子类別——皮裙,在往后的小说中却不见了踪影。王熙凤穿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就是很典型的一条“皮裙”,与如今利用“皮裙”的光泽和剪裁突出女性性感饱满的曲线所不同的是,王熙凤的“皮裙”是贵气与娇媚兼顾的一种別样风情。
  人类使用皮革材料的历史,恐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从材料到如豹纹这样的图案元素,都在服装设计中体现的是野性与神祕。在现代服装中的”皮裙”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就受到前卫女性的欢迎,但也不乏反对的声音,当时就有文章在媒体上直指这是外国红灯区的装扮,做如此打扮的中国女性是东施效颦、崇洋媚外。
  这样激烈的论调,在如今看来未免是大惊小怪,也恐怕少人告知他一声曹雪芹笔下“粉光脂艳”的凤姐儿家常装扮也不过是一条多了湖州顶级丝绸加持的“皮裙”罢了。当然这个湖州顶级丝绸“洋绉”是非常要紧的,这“红楼”的奢华与风情、“中国风”的传统与工艺,也尽在丝绸与皮草微妙的相融之中了。
  少女心是开满花的裙角
  在裙子的装饰上,最多的便是可以体现大自然茂盛生命力的“撒花”“百蝶”题材了,而且上下衣裙往往互相呼应。身上穿的是“缕金百蝶穿花”,搭配的裙子便是“翡翠撒花”,流光溢彩的金色与嬌翠欲滴的碧绿,低空纷飞的群蝶和风中摇曳的百花,将“蝶恋花”这样一个传统清雅的题材演绎得辉煌灿烂。
  百花在裙裾上开遍,染上最率真可爱的少女气息。
  但是对于古时候的女性来说,“百花”的图案不仅具有春天气息,还有生殖暗示,从清宫留存的便装看,这种题材具有超高的人气,从缎织、缂到配刺绣,当时的人们极尽工艺的表现形式去描绘它的可爱。花与鸟蝶,也成为西方世界里关于中国风最浪漫的描述。
  在18世纪的法国,一种名为“Chinoiserie”的风格迷倒了凡尔赛所有的贵族,在富丽、奢华的表皮之下,尽是百花与鸟蝶互相穿梭的画面。后来的设计大师们,在汲取“中国风”时也就再也放不下这种秀丽明媚的题材了。
  “石榴红”是中国红
  说起属于中国的色彩,红色一定是首选的。在《红楼梦》中,大多数有关裙子的笔墨都是与外貌有关的描写,唯有一处是和情节相关的,那就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因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这句俗语,“石榴裙”也便有了几分男女之间暧昧流转的旖旋风情。但是“石榴裙”究竟指的是怎样的裙子,古往今来从来也沒有人愿意将它写实了,似乎是唯恐打破人们的遐想,但是关于“石榴裙”的色彩一致认同,它是石榴熱至咧嘴时那种浓烈而天真的红色。因这最旖旎的“石榴裙”,也就有了最旖旎的“中国红”。
  但是红色在清末民初开始有了嫡庶之分的作用,张爱玲说“逢着喜庆年节,太大穿红的,姨太大穿粉红,寡妇系黑裙”,女人的身份地位和她的处境,便在这裙子的颜色上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然而世间事多的是变通之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就提到一位姨太大为了区別正室又不落风头,穿一种用多种色彩拼接而成的“月华裙”,裙门依然用大红,并且镶满裙花,用丰富的色彩掩盖自己不能穿大红的遗憾。可见在“美”与“权”的融合之上,用不尽的是巧思。
其他文献
遇见一奉书,就像遇见一个人,它的渊博能开阔你的视野,它的睿智会照亮你的迷途,它的有趣可减轻你的孤独,它得温暖将抚慰你的不安。而这里就是一座有灵魂、有温度的图书馆,小意将带你遇见一本好书,帮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期推荐书  “我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51年9个月零4天了。这段时问里我一直爱你,从我第一眼看到你,直到现在。”  这段话出自《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男主角的表白,说这句话时,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
期刊
今年中秋节,许多博物馆就推出了各色月饼礼盒。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发了“如意糕”,以“乾隆御题如意”的端首为主体造型,表面浅浮雕两条水中跳跃的鲇鱼,谐音“年年有余”。“如意糕”的造型很传统,口味很现代:浓情摩卡、黑巧奶酪、蔓越红梅、浓香芒果、抹茶蜜豆、白玉香柚,迎合年轻人挑剔的味蕾。  颐和园推出一款“颐和一盒”月饼礼盒,设计灵感来源于乐寿堂的粤绣百鸟朝凤屏风,搭配金腿五仁、蛋黄莲蓉、红枣核桃等传统
期刊
美国核桃,是得州的特产,我们沃顿一带,是得州最大的核桃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有大片核桃农庄,还有无数没有主人的核桃林。每年10月至来年2月,是核桃的成熟期。风一吹,小精灵们便“啪啪啪”地往下跳。你如果在核桃林待一天,至少能捡一百磅果子。扛到核桃收购站,一块钱一磅卖掉,白花花的真金白银就到手了。  美国最低工资标准是一小时约七美元,打一天工就五六十美元,还得交百分之二十的税,远远没有捡一天核桃来钱多。但
期刊
有人说:“若是回到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事喝喝酒,品品茶,读读诗,那该多好!”显然,这个想法太过天真,纵观中国历代工作制度,真相简直是残酷到不忍直视,并且每个朝代都因为加班这件事,出了一个奇人。  连老年人都不放过  相较于其他朝代而言,唐代的工作制度最为人性化,除了延续从汉代以来每五天休一天的“休沭”制度以外,唐代的官员们全年还享受53个节庆假日,其中包括皇帝的生日放假3天,释迦牟尼和老子
期刊
金秋时节,正是吃蟹的好时候。古往今来,喜欢吃蟹的名人不少,许多佳话至今流传。  苏东坡不仅爱吃荔枝,爱吃东坡肉,还喜食螃蟹。在杭州做官时,他常常以诗换蟹,并作诗自嘲:“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大文豪的一首诗换得两只蟹,在如今的我们看来,实在是笔亏本买卖,可是坡公这句“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却让我们释然一笑,一首诗换得一公一母两只螃蟹,在月色下浅斟低唱,细嚼慢品,才不算辜負金秋
期刊
推荐人:肖子瑜  歌里不只有一贯的侠气,戏腔也不只是柔情,更添了一抹看透一切的潇洒。历尽十年,当年傻里傻气的小三爷早已强大,更是放下了无谓的执念,有最孤傲的雪山,倾听过你我诵章,世人惊险的桥段,不过寻常。盗笔和古风是我的信仰,希望他们以后的路可以繁花似錦。
期刊
为什么传说里有龙,可是我们现在却看不到龙了呢?这个问题,中国古代已经有人问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记载,魏献子去问蔡墨:龙很聪明是吧?要不然,怎么从来没人亲眼见过龙呢?蔡墨先生说了:不是龙聪明,是人太无知。您看他这话说的,好像龙是皇帝的新衣。然后蔡墨先生又说了:古代人不但见得着龙,还养龙呢!有所谓豢龙氏,有御龙氏。  魏献子问了一句我们都想问的:那,为什么现在没龙了?蔡墨说:因为现在没人养龙了
期刊
说起明清时期的仕女画,很多朋友的脑海中可能立刻会浮现一幅标准像似的画面:丹凤眼,巴掌脸,身材瘦弱如纸片。  这种仕女画的画风,从明代中后期起逐渐形成、固化,也很能代表明清许多文人的审美取向。  然而在明清易代之际,偏偏有一位画家,敢于和主流的审美趋势对着干,画出了一批脸型又大又长,身材也相对壮硕健美的仕女.在他笔下,不仅仕女如此,其他的隐士.文人、罗汉等人物,也是如此:头身比相当奇特,神态也显得倨
期刊
身边的多位西方朋友,来中国认识的第一个汉字都是“串”。可不是嘛,虽说汉字全部都象形,但最让人一目了然的还是关于食物的,更何况大街小巷卖串串的摊档都会挑出一个用小灯泡围聚成的歪歪扭扭的“串”字,两块食物,中间穿着一根签子。我的那些朋友都说,从中国回国后,最想念的食物,竟然就是这最平民的各种串串。  但是,在西方不也有串烤的食物吗?用铁签子穿的肉类、蔬菜什么的,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我每每这么发问,西
期刊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金庸武侠《神雕侠侣》里“赤练仙子”李莫愁经常念叨的一句话。爱要爱得刻骨铭心,恨要恨得惊天动地。一生悲苦的李莫愁,黄泉路冷,可有谁与你同行?  公元1205年,也就是金章宗泰和五年,剛满16岁的才子元好问独自赴山西并州参加科举考试。在途中遇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他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听后悲从中来。他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