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平等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呆久了,就知道美国“美丽的误会”实在太多,比如说美国是民族文化的熔炉就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与其说是熔炉不如说是沙拉,沙拉里土豆是土豆,洋芹是洋芹,胡萝卜是胡萝卜,奶酪是奶酪,火腿是火腿,并没溶在一起,只是拌在一起而已,沙拉的比喻更接近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本质。
  平等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看上去众生平等,没有阶级阶层的差别,其实是等级森严,隐而不现。
  刚到美国的时候,在洛杉矶总部熟悉情况,在收货部门呆了一阵,那个部门的正式员工只有一个韩国人,其他都是临时聘请的散工,我去的时候,散工只有一个黑人乔冶。
  乔治的装扮很Reggaeton(源于古巴的一种音乐,以蓬松的假发接成一节节发辫为标志性装束),干活的时候虽然会习惯性偷懒,但真需要他卖力气的时候,他还是很卖力的。乔治没有印象中黑人特有的矫健和力量,甚至可以说有点孱弱,为此我经常开他玩笑,他都淡淡一笑,不以为意。最让我好笑的是,乔治似乎特别没有持续力,没干几下,就嚷着要休息喝水,比我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还没耐力。
  我很好奇乔治怎么会来我们公司干活,因为美国的黑人,尤其是大城市的,比如洛杉矶,大多吃补助生活,这种累活他们是不屑的。后来聊天中知道乔治刚从路易斯安娜来,路易斯安娜是个黑人集中的州,他说在那里找不到工作,就和朋友一起来洛杉矶碰碰运气。这个工作是介绍所介绍的,工资被介绍所抽去提成,房租付完后,就没剩下多少了。
  看到乔治流汗卖力气,只挣这么点,不禁同情起来,虽然他依然常常习惯性偷懒,但对他能靠自己力气吃饭还是心生一份敬意。
  一天,我下班开车离开公司的时候,正好在巴士站看到他在等巴士,就招呼他上车送他一程,问他去哪里,他说要去介绍所拿工资,这样开到介绍所附近时,看到马路上站满了和他一样的人,可能这条路很少汽车开过,我一拐进马路就引来了很多人的瞩目,等他们看到车里坐着个和他们一样的黑人时,表情显得极为复杂,妒嫉,羡慕,仇恨,恼怨,那些眼神就像一支支利箭,刺得我浑身不自在,仿佛做了一件错事那样不安,乔治也感觉到什么,急着下车离去,我一刻不敢久留,马上拐出路口,后面传来起哄,口哨声。
  第二天,上司问我昨天下班干什么去了,我说送乔治去介绍所了,他诧异了一下,看了看我,说了句:没这个必要吧。
  我本来以为美国人人平等,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什么肤色,不管什么出身,但这件事告诉我,我天真了,人和人的等级观念在美国虽然没人提及,却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更好笑的是不单白人和有色人种间有这种观念,即使亚裔里面也有,我那时所在的公司是日资在美国的公司,公司的生意基本都是亚裔市场,照理说本是天涯沦落人,做亚裔市场更应该大家一视同仁。可是公司经理明确声明本公司第一优先的是日本人,接着是韩国人,再接着是中国人的客户,圣诞节,年末的时候,生意特别繁忙,货车都来不及送货,这时这种优先原则就体现了,日本人的客户都能在第一时间拿到货物,而排在最后的华人客户很多可能要等到第二年才能拿到。
  这种日本人的优越感也不时在日本员工不经意的言谈中流露出来,公司会定期处理即将到期,过期的货物,开放给员工自由提取,有个叫山贺的销售员在同僚让他去挑拣时候,竟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不是中国人”,意思我没那么CHEAP,连垃圾都去抢。他看到我盯着他,后面那半句没有说出口,从此后我再没好脸色给他看。
  可能正是这些观念上根深蒂固的隔阂,使得美国的多元文化是各自有各自的地盘,彼此不侵入彼此的领地,和而不同,反而保留下原汁原味的各种文化形式,用以前伯克利加州大学校长田长霖的话说就是:“出门做鬼,回家做人。”
其他文献
另类的主持风格    第一次看见刘仪伟,是在“淑女大学堂”的节目里。一副傻乎乎的圆框眼镜,加上短短的板寸头,近镜头里还能清晰看见他没有剃干净的络腮胡子茬,说起话来尚算流利,只是一口四川普通话(如果还能算普通话)让人不敢恭维。我就纳闷,这样的人也能当主持人?而且还在众多美女的包围中。有些女嘉宾站起来比刘仪伟还要高半个头,他经常要以仰视的目光和女嘉宾对话,居然还镇定自若,对女嘉宾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比
期刊
那时候我们恋爱一年。像所有心无旁骛的校园恋人一样,我们满足于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寝室连线而成的小幸福,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地简单快乐着。  然而终于在那个多少有些不安征兆的清晨,我接到了意料之外、而心底又一直隐约期待的电话。是父母打来的,他们正准备外出,是在火车站的站台上。  手机信号出色得令人难以置信。老爸的声音清晰到突兀,脆而干燥,每一个字都硬铮铮撞击耳膜:“昨天我和你妈又反复考虑这件事,讨论
期刊
蜜运中的女人通常很紧张那个人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但是你明白他行为背后隐藏的真正意图么?专家通过研究对人的肢体语言进行了解码,依据这个解码指南,你就能“读懂”眼前的这个男人心里正在想些什么。而一旦你熟悉了对方发出的这些微妙的非语言信息,你就会从中发现大量有趣的线索,进而洞悉他的性格以及他对你的真实想法或者感受。  他摸着皮带或是把手插在牛仔裤兜里  他有这样的举动,又或者不由自主地在那里抓挠着什么
期刊
成功的交际极像精彩的故事,且大多有两个特点:一是交际者目的明确,从不做“无用功”;二是交际者极善引导,总能牢牢地掌控着那故事的走向。    A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曾流落异国,如果身份败露将难逃死路,好在他得到了一个逃脱的机会,居然在危机关头坐上一辆前往齐国的马车。他心急如焚,就盼着那车快点,可那车偏偏慢得像蜗牛。更让人无奈的是,那赶车的车夫更是悠悠然,边赶车还边唱着一支节奏极缓慢的小曲。于是
期刊
从前有个女人叫王宝钏,据说是唐宰相王允的三女儿,春天里搭彩楼招婿,彩球打中乞丐薛平贵。宰相命女退婚,宝钏不从,被赶出家门,与随丈夫薛一同,在武家坡的寒窑里存身。薛平贵因为降服红鬃烈马立功,出征西凉,被捕招亲,与人家的公主结了婚。这一边,王宝钏在寒窑守望了十八年。这一天,窑门前来了一个长胡子的男人,盘问调戏考验了她半天,原来是她的“结发夫君”薛平贵!  王宝钏的故事流传很广,在京剧舞台剧名先叫《红鬃
期刊
每年火热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使无数职场新人和达人趋之若鹜,其中最令大家关注的当数面试,而面试所占成绩的比重通常为40%。当前所采用的差额面试模式不同于笔试,它是好中选优,录取比例一般为3:1,主要考核报考者的综合分析、语言表达、计划组织、人际关系、应变能力和自我认知程度几个主要方面。“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面试者既有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数十年间已经形成,主考官对考生的评价在录取过程中起着至
期刊
李亚鹏口才不错。不过娱乐圈向来就不看中明星们的口才和真材实料,越是说话语无伦次时不时被媒体抓住把柄的作秀明星,越容易“搏上位”,傻乎乎地“祸从口出”才能给自己制造新闻的卖点。于是像李亚鹏这种一贯一本正经把话说得有条理有道理的演员就有些“招人烦”,何况他做过那么多“错事”,比如“玩弄”女明星们的感情,比如“厚颜无耻”颠覆金庸迷们心目中英雄的形象,比如俘获完美的天后王菲的芳心,等等。可是,在2008年
期刊
以前看金庸的小说,看到老顽童让郭靖叫他大哥、黄老邪称杨过为小友,觉得好玩得紧,这样的几个妙人,如果拘于礼法,互以前辈后生相称,便会索然无味了。特别羡慕这样意气相投的忘年交,一老一少海阔天空的神侃,聊到得意忘形之处一同哈哈大笑,那是何等逍遥自在的境界。  榕树下曾经有个年届古稀的老年作家曹树厚,不甘寂寞,到处宣传自己的作品。虽然他的创作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认可,但他那种老有所乐、积极向上的精神却拉近了
期刊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人士,明明是好心好意地赞美别人,但往往因为说话时不注意赞美的对象是谁,结果很有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不欢而散。那么,怎样让别人感受到您真诚的赞美而欣然接受呢?我觉得赞美时要注意说话对象的身份。  赞美长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现代年轻人说话都很随意,面对长辈也是如此,往往会让长辈有所不快,而如果在平时说话基础上稍加留意就会效果大大不同。例如,有一位长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期刊
我的鸫哥,在我气闷时会歪着头突然乖巧地说:爸爸好(她把我也叫爸爸)?我会开心起来,夸她乖。会说话的鸟鸟就是讨人喜欢。然后我就有些若有所思,我为什么就不会说话呢?我好像从来就不是会说话的鸟鸟。我喜欢谁,对谁好就实诚地闷声不响给人家拼命干活,人家还不一定领情。这样的人生多么辛苦多么不讨巧。  我好像从小就不会说话。4、5岁时,跟二楼的莉莉一同在她家玩耍。莉莉说要给我吃晒着的萝卜干还是地瓜干,她就爬到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