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本土音乐引入小学教育的现状调查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学本土音乐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从学生对本土音乐的了解情况,本土音乐的教学与课程设置,本土音乐实践活动现状,学生对本土音乐教育的态度和建议等方面,对赣州市章贡区本土音乐引入小学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本土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音乐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特征,本土音乐成为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本土音乐资源进入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工作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全国各省逐渐涌现出一些优秀的课堂案例。与此同时,赣州市地区也开展了许多有关客家本土音乐的教学实践活动:自2009年起在赣州市中小学校开展“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开办采茶戏兴趣班、表演班;学校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中增加了赣南客家本土音乐的内容,约占课本总内容的13%左右,一部分学校还开发了结合学校和地方特色的优秀的校本教材。但就整体来看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的主动性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本次调查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学本土音乐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从学生对本土音乐的了解情况,本土音乐的教学与课程设置,本土音乐实践活动的现状,学生对本土音乐教育的态度和建议等方面,对赣州市章贡区本土音乐引入小学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赣州市章贡区的73所小学分为城区A、B两类学校和非城区学校三类,在这三类学校中随机抽取一个学校,并在每一个学校高年级(四至六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作为调查对象(以下将所调查的学校按上述顺序简称为A、B、C三所学校)。参加调查的对象共有3所小学的6个班共333名学生(其中A小110人、B小107人、C小116人)和8位在校音乐教师(其中A小2人、B小4人、C小2人)。
  问卷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主要采用单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选择题,为了广泛而深人地了解其中的一些经验及问题,还设有部分开放性问答题。
  调查实施时,调查者亲自进入学校,利用学校的部分音乐课以及活动课等时间,将问卷发给在校的学生和音乐教师,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共收回学生有效问卷322份(A小105份、B小102份、C小115份)和教师有效问卷8份,回收率99%。数据采用Excel、SPSSIO.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收集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从赣南客家本土音乐引入小学教育的教学实施环境,教学实施现状,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的接受学习态度,教师资质及本土音乐教学态度等五个方面,对近年来赣州市章贡区本土音乐引入小学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本土音乐教学实施环境
  学生对本土音乐的了解程度和展开音乐教学的环境,是本土音乐进校园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形条件。
  1.学生对于地方方言的掌握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有60.07%(其中A小:60.95% ;B小:62.74%;C小:56.52%)的学生表示能够会说家乡方言,39.93%的学生表示不会说家乡方言。赣南客家本土音乐的众多歌曲中,绝大部分的歌词及衬词都采用地方方言来歌唱,方言对于歌曲的地方色彩表达具有独特的作用。学生能否会说地方方言,对于学习或者掌握地方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城市中的小学生,方言的学习并不在他们语言学习的范畴之内,学生的语言以普通话为主,许多能够使用方言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处环境的不断城市化,所掌握的方言能力也在逐渐蜕化。这对于主要以客家方言来演唱的本土音乐教学造成了一定障碍,小学生应如何进行方言母语教育仍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该类问题的合理解决仍值得做进一步探讨。
  2.对于赣南客家本土音乐的熟悉情况分析(根据学生对客家本土音乐的了解情况,主要选取了较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四类客家本土音乐文化作为调查对象)(图一)
  通过调查发现,三所小学学生对赣南客家本土音乐中民间戏曲的熟悉程度普遍相对最高,民间舞蹈次之。因此,赣州章贡区内各小学开展民间戏曲和民间舞蹈的本土音乐教学,具有更适合的开展条件和文化环境。以赣南采茶戏作为主要开展内容,将更加有利于各小学本土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在三所小学中,A校学生对客家山歌、民间戏曲、民间舞蹈的了解程度相对都更好,通过了解发现该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采茶健身操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利用课间跳采茶健身操,并开发了以赣南本土音乐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和采茶戏精品节目,学校走廊和宣传栏内悬挂有赣南采茶舞蹈的经典剧照和知识专题。通过本次调查表明,该校开展的赣南本土音乐进校园活动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城镇郊区的C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少部分学生对赣南民间风俗歌有较多的了解,这也为该校和此类学校开展本土音乐进校园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二)本土音乐教学实施现状
  三所小学现有的本土音乐的教学情况,对发现本土音乐教育的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1.会唱多少首家乡的歌
  调查结果表明,有近62.70%的学生表示会唱1~2首家乡的歌,但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会唱家乡的歌,这说明赣州市章贡区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演唱歌曲的形式对本土音乐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进行学习和感受,但学生所掌握的歌曲数量较少,不足以对家乡的音乐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本土音乐引入小学教育的工作仍未做到真正的普及,城市中心地区学校与位于城镇郊区的学校之间差异很大,存在一定的问题。
  2.学校本土音乐课程的具体安排情况
  学校本土音乐的教学内容占学校音乐课堂总量(数据为学生选择百分比)   学校本土音乐课程具体安排状况(数据为学生选择百分比)
  调查结果显示,本土音乐内容占学校音乐教学内容的比例很低,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中学习本土音乐的机会较少。本土音乐教学在章贡区的小学中并未得到重视,其实施情况进行的并不乐观,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应占总课程比例15%左右”的要求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并且大多数音乐教师对于本土音乐的教学选材采用“音乐课本”的来源,教学形式多以课堂多媒体的传统教学形式为主,这对于本土音乐教学来说较为不利,本土音乐作为地方文化与当地的文化、历史、自然及社会环境等息息相关,学生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与实实在在的文化氛围相碰撞,才能学有所获,才能体会到文化的魅力。
  老师在教家乡的音乐内容时常采用何种方式(可多选)
  通过调查发现,音乐教师在进行本土音乐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料的方式,较少学生表示教师在教学中有进行亲自示范。本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且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本土音乐的表演魅力,这使得许多学生对本土音乐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如果教师一味采用播放音频、视频的方式,较少进行示范教学,将会给学生造成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距离感,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也不会高涨起来。
  在调查中还涉及到:“在家乡音乐的学习后,教师是否根据你的表现给出分数或等级的评价?”这样的问题,其中有70%以上的学生表示并没有在本土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评价。可见赣州市章贡区的多数学校并没有建立本土音乐的教学评价机制,学校音乐教师也鲜少有对此类教学进行结果评估的意识。
  (三)本土音乐课外实践活动
  通过调查发现,在三所学校中,由于学校财力和师资等的限制,只有A小一直开展了本土音乐的课外实践活动,近几年以“采茶健身操”(全校进行)和“《斑鸠声声》校园经典节目”(三—四年级部分学生)为主要内容。在对该校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的态度调查中,有16.25%的学生认为喜欢,81.25%的学生认为一般,2.5%的学生认为不喜欢,可见该校的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及内容基本为学生所接受和喜欢。“采茶健身操”为学校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自创自编的一套儿童健身操,学校每逢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会带领孩子们口念客家方言,喝着采茶调跳采茶操,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在学习客家方言的同时,学会了采茶戏中的矮子步、登山步、十字步、扇子花等基本动作。由此可见,此项对本土音乐的课外实践活动进行较为成功,这也为其他学校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借鉴和良好范例。在“斑鸠声声”活动中,约有25名左右的学生参加了此项活动,这些学生为三—四年级由老师从各班挑选出来,全部为女生,按自愿的原则每周进行一次课下的排练,排练内容为学校的“经典节目”《斑鸠声声》,学生口唱斑鸠调,跳带有采茶舞蹈元素的舞蹈动作,教师为学校的低年级(1~3年级)部的音乐教师。经教师采访了解到,该节目为学校多年编排发展的保留节目,曾在市“英东杯”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学校还开发了《茶林青青》、《山花花开》等几个采茶戏精品节目。同时,学校还开发创编了校本教材中《茶林青青——赣南采茶知多少》的专题。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赣南采茶戏的起源、历史、发展、以及基本动作和主要剧目的欣赏。通过以上论述可见,该校的本土音乐“教育实践”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和尝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整个章贡区来看是本土音乐“教育实践”开展较好的学校。但通过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结果也发现,虽然采茶健身操已做到了全校的普及,但对采茶戏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节目编排活动参与人数较少,传播影响范围较小,可见对采茶戏的深入了解和较高层次的“教育实践”还未得到普及。
  (四)学生本土音乐接受学习态度
  对学校开展的家乡音乐内容的音乐课的态度(数据为学生选择百分比)
  对学校开展家乡音乐的教材内容的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或中立的态度对待学校开展的家乡音乐内容的课程,这为学校进一步开展本土音乐内容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性保障。同时有近57.37%的学生表示了对当前教学内容并不积极的倾向,因此学校和应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本土音乐教学内容,挖掘和开发更具趣味性的本土音乐校本教材和多元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家乡的音乐,让本土音乐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如果你有机会学习家乡的音乐内容,你最期望的学习内容是
  如果你有机会学习家乡的音乐,你最期望的学习方式是
  在学生本土音乐学习偏好的调查结果中,有一半学生表示更希望学习具有赣南民间音乐风格的通俗音乐,有3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赣南地方民间戏曲更有兴趣。在本土音乐学习方式偏好的调查结果中,多数学生表示在课堂教学中希望跟音乐教师学习,而在课外活动中则希望以更自由的自选内容自学方式学习。以上结果将对本土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学习家乡的音乐,你认为你学到了什么?(可多选)
  根据调查结果,多数学生认为在本土音乐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家乡音乐艺术的魅力,家乡音乐的基本特点、常识以及传承的重要性,但对本土音乐的表演和演唱方面很少学习。这体现出学生对本土音乐教学有较高学习接受度,但对基本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及音乐演唱方面并未进行深入切实的学习,教学内容多为以欣赏为主的“泛泛而学”,无法给学生带来直接的,深层次的音乐体验。教学形式流于平庸,学生难以对传统音乐文化产生深刻印象或内心情感共鸣。
  (五)教师资质及本土音乐教学态度
  参加本次调查的赣州市章贡区小学音乐教师中绝大多数为一级教师,教龄多为1—10年,且都是本科音乐师范类专业学历,总体来说师资状况较好。但在对“本土音乐的教学状况”的调查结果中,却呈现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对赣南地区本土音乐的了解情况”(如图一)问题中,绝大多数教师选择了“未学过,了解一点”,只有一位教师表示在民间舞蹈方面“专门学过,非常熟悉”。且在“大学或工作期间是否学习过与本土音乐相关的课程”的问题中,多数教师表示未学习过。可见赣州市章贡区的音乐教师在对本土音乐的了解学习方面存在不足,这对于本土音乐引入中小学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且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表示,从未参加过任何针对本土音乐教学的教师培训活动。在“您认为您现在是否胜任本土音乐的教学”的问题中,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表示“无法胜任”。教师的本土音乐教学能力较弱和教育部门对小学本土音乐教育的关注不够都成为了本土音乐教学工作难以进行的原因。   在“学校对本土音乐教学和活动的投入如何”的问题中,多数教师表示“没有”或“很少,不够用”。这说明学校对本土音乐的教学资源的投入还不够,包括对教师本土音乐教学师资方面的投入也明显不够。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学习趣味性,这对于本土音乐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本次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赣州市章贡区的小学本土音乐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障碍,面临诸多问题。
  三、问题与建议
  (一)环境对本土音乐学习的影响
  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我国古代早在《荀子·劝学》中就提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学校进行的本土音乐教育中,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在一所小学里开设赣南采茶戏兴趣班,每周举办采茶小舞台,将校园里的铃声换成学生们熟悉的采茶歌,黑板报的设计是关于采茶戏的内容,教室里也贴上了采茶戏经典曲目的剧照,上音乐课的时候,多媒体等硬件设备中时常播放着采茶戏,如此浓厚的本土音乐氛围影响下,学生们对采茶戏自然而然就有了深入的认识。在小学生成长的阶段,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本土音乐教育应从学校环境的氛围做起,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本土音乐文化的熏陶和培养。而对于那些不喜欢本土音乐,对本土音乐有抵触心理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也能循循渐进的受到引导,慢慢体会到家乡音乐的魅力,从而逐渐地热爱家乡的音乐文化。从城市中心地区学校与城镇郊区学校的本土音乐学习效果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的不同,对于孩子们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城市中心的A类学校,有着良好的硬件设备资源,学校提供了较浓的本土音乐学习氛围,即使在课堂上没有较多的进行专门的本土音乐学习,学生们对本土音乐学习了解情况依然有着良好的体现。而在城镇郊区的薄弱学校,条件有限,学生们自身的音乐基础也不是很牢固,校园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还有待提高,学生们在本土音乐方面的学习状况就显得相对弱势。由于此类学校的本土音乐学习活动开展还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学校之间应增进交流,互相借鉴共同进步,营造一个有着浓郁本土音乐氛围的教学环境。我们应该重视环境对于本土音乐教学的影响,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为音乐课程设置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本土音乐教学素材推陈出新
  本土音乐文化作为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岁月的冲刷中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本土音乐的教学素材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的印记,歌曲内容大多反映农业生活中的春种秋收、婚丧嫁娶。而这些与身处信息时代城市生活的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习惯有着较大差距,小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这使得很多赣南本土音乐的作品内容都不适合孩子传唱,也难以被欣赏和接受。而新的音乐素材的编创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这让许多试图开展本土音乐教学实践的学校和基层教师面临两难的境地。因此,建议赣州市、区各文艺相关单位及社会爱好者建立联动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与学校的教学需求联系起来,对本土音乐的优秀曲牌、旋律进行合理填词,推陈出新,创编精品节目,努力为学校本土音乐教学工作提供更多合适的教学素材。
  (三)本土音乐教学师资培养
  本土音乐教学的多元性、专业性及表演性等特点对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很多对本土音乐了解不多的教师感到难以胜任,且大多数小学音乐教师没有接受过这方面专门的课程训练。因此,更多的教师倾向于在教学中采用播放音频视频的方式进行本土音乐的欣赏教学,并不进行深入的讲解或直接的示范表演,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高。近几年由于教师岗位人员更换速度较快,年轻音乐教师自己对本土音乐方面都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培养学生了。为确保师资力量,建议市、区教育部门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对学校音乐教师提供本土音乐教学方面的专业培训辅导,各学校定期排出骨干教师、文艺特长生到市、区文化系统参加培训,以点带面,使各学校都有本土音乐教学方面的专业人才。
  四、结语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赣州市章贡区小学本土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给当地学校的本土音乐传承工作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启示,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本土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文化魅力,承载着人们对家乡音乐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传递和认同。虽然目前小学本土音乐教育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但我们坚信,本土音乐教育正在我们的努力中不断成长完善,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会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在孩子们心中薪火相传,在世界音乐文化舞台上发出自己新的声音。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西省2014年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客家本土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调查与研究——以章贡区为例》,课题审批号:YC2014-S424。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分析民族音乐、民间文学等民间文艺高校传承的必要性,从《民族音乐》《民间文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传承的良好课堂氛围和进行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几个方面来探究民间文艺在高校传承的路径,从而思考民间文艺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人文素养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音乐 民间文学 民间文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传承  在物质文化兴盛的当下
期刊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对德彪西作品《月光》钢琴演奏触键技巧上的分析,对钢琴触键与钢琴演奏做了自我认识的阐述,对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触键问题进行了整理叙述,意在将触键与演奏的联系通过实例分析记录下来,以此来作为自身音乐学习中的经验积累,以期通过理论的研究来为笔者实际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钢琴触键 钢琴演奏 德彪西 《月光》  如果说把钢琴演奏形容为一项运动,一点也不为过,具体说应该是通过手指、
期刊
摘要:《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对知识充满好奇,在课堂上孩子们对唱歌、律动、打击乐器充满了兴趣,但是让他们唱歌谱,他们就觉得很无聊,甚至感到畏惧。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强调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好时机,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方法,努力激发小
期刊
摘要:很多人都以为弹钢琴必须要全身心的放松,其实不然,在整个钢琴的练习和演奏的过程中,紧张和放松这对矛盾体始终都贯穿在整个的过程当中。例如我们在进行完键盘敲击的过程之后,接下来势必会有一个相对紧张的状态产生。文章以钢琴演奏过程当中的“紧张”和“放松”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于“自然的紧张”理论来进行阐述,让更多人了解到钢琴演奏过程当中的放松理论。  关键词:钢琴 放松理论 自然的紧张  钢琴教师在
期刊
布袋木偶戏属于木偶戏的一种,是用布袋木偶来表演的戏剧,古代又称布袋傀儡戏,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枝奇葩。漳州布袋木偶戏和木偶头雕刻于2006年5月20日申遗成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傀儡与傀儡戏  木偶,古代称傀儡、魁儡子、窟儡子。用木偶来表演的戏剧叫木偶戏,古代称傀儡戏。傀儡的前身是俑。俑是古代殉葬的人形偶,与墓中的鸡、豚、狗、马同等地位,在墓中都是为墓主人死后享乐
期刊
摘要:室内乐大约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是指在室内演唱或演奏的音乐,一般来说分为声乐室内乐和器乐室内乐两种。就声乐室内乐而言,室内乐一直以来都是国外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歌唱功底,丰富学生的演唱风格,强化其音乐感知,增强学生的表现力与协作配合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声乐室内乐目前在国内的发展较为缓慢,在我国高校的美声教学中,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运用还稍显滞后。本
期刊
摘要:咸水歌,古称“疍家歌”,又名“沙田民歌”或者“水上民歌”。是珠江三角洲一带水乡流传最广的一种民歌形式,其中心在中山坦洲。它是水乡人民世代传承的民间口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咸水歌昔日的兴盛不再,会唱咸水歌的人越来越少,咸水歌悠扬的旋律好象要从人们的耳边消失了。2006年,中山咸水歌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家赋予我们保护和传承咸水歌的历
期刊
幸福生活感黨恩 幸福山歌
期刊
赤水情
期刊
【摘要】美声唱法的涌入,男高音在演唱技术方法上也有了新的变化,创建中国特色的男高音演唱风格,需要从对中国作品的演唱、编辑中国特色的男高音声乐教材、在声乐教学中扩大中国曲目的学习等多个方面去努力和尝试。  【关键词】创建;男高音;演唱风格  一、立足本土,重视中国作品的演唱  美声唱法从20世纪初传入我国到现在已近一个世纪,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歌唱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取得的成绩也是让全世界为之震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