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考化学中弱酸的“考法密码”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w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关弱酸知识的考查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是高考的难点。该内容的考点具体有:弱酸的判断,弱酸与强酸中和碱的能力大小比较,弱酸与强酸稀释结果的大小对比,弱酸参与的中和热大小比较,弱酸的酸性及电离度的比较,等等。解此类型题要充分运用电离理论、水解理论、三大守恒定律等理论进行分析,进而顺利解题。
  [关键词]高考化学;弱酸;考点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
  (2018)08005403
  有關弱酸的考点在高考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由于其灵活性、综合性强,区分度好,能有效测试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是历年高考
  命题
  的热点,同时也是高考的难点。本文力求对此有所突破,以期为广大考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提供一点帮助。
  考点一弱酸的判断
  【例1】(2016·上海)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
  B.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CH3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D.0.1mol/L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答案:B。
  解析:A项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A错误;B项中CH3COONa溶液显碱性,由NaOH是强碱,可推出乙酸是弱酸,B正确;C项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但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C错误;D项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D错误。
  思路点拨:设某酸为HX,判断其是弱酸的常用方法有:①测NaX溶液的pH,显碱性,则其为弱酸;②室温下,测0.1mol/LHX溶液的pH,若pH>1,证明HX是弱酸;③测定同pH的HX溶液与盐酸稀释相同倍数前后pH的变化,pH变化小的为弱酸;④测定等体积、等pH的HX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锌反应产生H2的快慢及H2的量,反应过程中产生H2的速度较快且最终产生H2量较多的为弱酸;⑤测定等体积、等pH的HX溶液和盐酸中和碱的量,若HX耗碱量大,则其为弱酸;⑥相同条件下,对0.1mol/L的HCl和0.1mol/L的HX进行导电性实验,若与HX溶液相串联的灯泡亮度较暗,证明HX为弱酸。
  考点二弱酸与强酸中和碱的能力大小比较
  【例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盐酸消耗氢氧化钠较多
  B.常温下,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醋酸消耗氢氧化钠较多
  C.常温下,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取20mL,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相等
  D.常温下,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取20mL,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醋酸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大
  答案:D。
  解析: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两者的物质的量相同,两者都是一元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力相同,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相等,A、B错误;pH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由于醋酸是弱酸,则n(CH3COOH)>n(HCl),醋酸消耗NaOH体积多,C错误、D正确。
  思路点拨:酸碱完全反应,就是两者反应生成正盐。尤其要注意强、弱酸pH相同时,弱酸的浓度会较大,当两者体积相同时,弱酸中和碱的能力会更强一些。
  考点三弱酸与强酸稀释结果的大小对比
  【例3】(2014·上海)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5mLpH=3的某一元酸溶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pH=4,关于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液的体积:10V甲≤V乙
  B.水电离出的OH-浓度:10c(OH-)甲≤c(OH-)乙
  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甲≤乙
  D.若分别与5mLpH=11的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pH:甲≤乙
  答案:A、D。
  解析:如果酸是强酸,则需要稀释10倍,才能使pH从3升高到4;如果是弱酸,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稀释促进电离,则需要稀释10倍以上,才能使pH从3升高到4,即溶液的体积:10V甲≤V乙,A正确;酸抑制水的电离,甲烧杯中氢离子的浓度是乙烧杯中氢离子浓度的10倍,因此水电离出的OH-浓度:10c(OH-)甲=c(OH-)乙,B错误;与NaOH溶液完全中和,乙烧杯中盐溶液的浓度小,若盐不水解,则两溶液的pH相同,若盐水解,则甲烧杯中溶液的碱性强于乙烧杯中溶液的碱性,即所得溶液的pH:甲≥乙,C错误;当为强酸时,两者均恰好反应,溶液显中性,若为弱酸,则酸过量,甲烧杯中酸的浓度大,pH小,D正确。
  思路点拨:在分析强酸、弱酸稀释问题时,要分清两者是浓度相同,还是pH相同。pH相同时,弱酸浓度较大,溶液稀释时,会进一步电离。如当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溶液的pH分别变成m和n,则mn;当体积相同,pH均等于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溶液的pH都变成3,m  考点四弱酸参与的中和热大小比较
  【例4】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 OH-(aq)=H2O(l)ΔH=-57.3kJ·mol-1,分别向1L0.5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3
  D.ΔH2<ΔH3<ΔH1
  答案:B。
  解析:醋酸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②>③>①,故ΔH2<ΔH3<ΔH1,D正确。
  思路点拨:解题时应紧抓中和热概念的内涵,其较为严谨的定义为:在稀溶液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1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强调稀溶液的原因是:濃酸与碱反应时会伴随有溶解放热,强调可溶性盐的原因是:若生成难溶性盐(更稳定)时,会放出更多的热量。上述两种情况的反应热均不叫中和热。强酸强碱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 (aq) OH-(aq)=H2O(l)ΔH=-57.3kJ·mol-1,当有弱酸或弱碱参与时,由于其电离吸热,故中和热小于57.3kJ·mol-1。
  考点五弱酸的酸性及电离度的比较
  【例5】(2015·海南)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答案:B。
  解析:根据电离常数可知:乙酸和一氯乙酸均为弱酸,且在相同温度、相同浓度时,乙酸的电离度小于一氯乙酸,即甲的电离度小于乙,且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A、C、D错误,B正确。
  思路点拨:解决弱酸的酸性及电离度的比较问题,应抓住两点:①两种不同的弱酸,同温、同浓度时,酸性强的电离度较大;②浓度不同的同种弱酸,同温时,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但c(H )越大,即c(H )的大小取决于弱酸的浓度,而不是取决于弱酸的电离度。
  考点六弱酸电离常数(Ka)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例6】[2015·福建(节选)]25℃时,已知两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H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H2SO3 HCO-3=HSO-3 CO2↑ H2O。
  解析:由于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程度:一级电离>二级电离,由于H2CO3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在H2SO3的一、二级电离平衡常数之间,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O3 HCO-3=HSO-3 CO2↑ H2O。
  思路点拨:Ka是表示弱酸电离难易程度的一个量,其越大,表明该酸越易电离,离子浓度越大;反之,表示弱酸越难电离。本题可利用Ka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再结合较强酸可制较弱酸的原理,进一步书写。
  考点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例7】[2017·全国新课标Ⅰ卷(改编)]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Ka2(H2X)=。
  答案:10-5.4。
  解析:己二酸是二元弱酸,第二步电离小于第一步,即Ka1=
  c(HX-)c(H )c(H2X)
  >Ka2=
  c(X2-)c(H )c(HX-)
  ,当pH相等时,有lgc(HX-)c(H2X)
  >lgc(X2-)c(HX-)
  ,故曲线N表示pH与lgc(HX-)c(H2X)
  的变化关系,曲线M表示己二酸的第二步电离,根据图像取-0.6和4.8点,
  c(X2-)c(HX-)
  =10-0.6mol·L-1,c(H )=10-4.8mol·L-1,代入Ka2得到Ka2=10-5.4。
  思路点拨: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关键是会书写其表达式,然后结合图像及有关信息(如电荷守恒)找出各微粒的平衡浓度。还需注意,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
  考点八弱酸根水解程度的大小比较
  【例8】[2013·上海高考(改编)]25℃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后者。(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答案:大于。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n(HCOO-) n(OH-)=n(Na ) n(H ),n(CN-) n(OH-)=n(Na ) n(H ),即离子总数是n(Na ) n(H )的2倍,由电离常数知酸性:HCOOH>HCN,则CN-的水解程度大,即NaCN溶液中的n(OH-)大,n(H )小,故离子总数前者大于后者。
  思路点拨:弱酸根水解程度的大小(当浓度、温度等条件相同时)与对应酸的强弱(可通过弱酸K的大小判断)成反比,即对应的酸越弱,其酸根水解程度就越大(就是常说的“越弱越水解”),反之亦然。
  考点九弱酸根的水解平衡常数与对应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例9】(2017·浙江高三联考)Na2CO3溶液也通常用来捕获CO2。常温下,H2CO3的第一步、第二步电离常数分别约为Ka1=4×10-7,Ka2=5×10-11,则0.5mol·L-1的Na2CO3溶液的pH等于(不考虑第二步水解和H2O的电离)。
  答案:12。
  解析:根据Kh=
  c(HCO-3)·c(OH-)c(CO2-3)
  =
  KWKa2
  =10-145×10-11
  =2×10-4=
  c2(OH-)0.5
  ,所以c(OH-)=10-2mol·L-1,pH=12。
  思路点拨: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与其对应的酸根离子(弱碱阳离子)的水解平衡常数乘积等于KW;对于二元弱酸及其对应的酸根,则有:Ka1×
其他文献
[摘 要]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顺应了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而导学案的引入,使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更加高效。基于此背景,针对如何更好地设计导学案这一问题,总结了导学案设计的四大原则,并根据相关原则设计了相应的导学案结构并配以案例,使导学案的设计更加清晰明了。[关键词]导学案;翻转课堂;初中科学[中圖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
[摘 要]“叙事案例研究”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进行,直面教师的教学案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跟自己的专业对话,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设问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泛,将一连串的设问贯穿于一节高中生物课,可使高中生物课堂更精彩。[关键词]设问式教学法;叙事案例;多媒体;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
[摘 要]圆锥曲线离心率是高考考点之一.研究求解圆锥曲线离心率问题具有实际意义.[关键词]圆锥曲线;離心率;双曲线[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1-0005-02
[摘 要]根据具体情景创设不同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魔术情境等。在这样的情境下,再辅以有效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究物理、学习物理,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关键词]问题情境;物理教学;有效提问[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1-0038-02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摘 要]为激活高中化学复习课堂,提升复习课的效率,可引入基于问题引领的高中化学专题复习模式。该模式下的复习流程为: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领专题复习;通过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提炼知识与方法,形成思维导图;设置一题作业,检验目标达成。[关键词]问题引领;专题复习;定量实验;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1-005
[摘 要]以《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在真实情景中,以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为指导,以探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五个维度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硫的氧化物;创设情境;“价-类”二维图;实验探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
[摘 要]展评学习法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它一改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始终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它包括三个环节:前端学习、展示评价、整理巩固;五个模块:自学、合作、展评、整理、补缺。  [关键词]展评学习法;初中化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1-0068-02  一、展
[摘 要]以《化学式计算》教学为例,探索在当前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化学计算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计算技能之外,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发展学生学科素养。基于化学学科思维发展的化学式计算教学,首先以化学式的宏微表征让学生理解化学式计算的理论基础,深刻理解化学式计算的含义;然后以鲜活的生活实际为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化学式计算的技能与方法,脱离空洞乏味,感受学科价值;最后还原计算的各种变式思
[摘要]“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高中数学的一个典型课题,而“错位相减法”是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教学中怎样将其合理呈现给学生是一个难点.如何以“问”导“学”,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的关键.[关键词]问题导学;等比数列求和;错位相减法[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8000402“等比数
[摘要]中等学生人数占优,研究如何提高中等学生第一轮复习效率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中等学生;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8003102  从2016年开始,广东省高考试卷由自主命题转为参加全国一卷,广大高三教师通过一年的高三复习备考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各地方都举行各种的经验交流活动.  本人于2016年9月14日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