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正在向着更为科学、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在不断改革与提升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与讨论。鉴于此,文中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行政单位;内控制度
对于行使行政职权、提供公共服务的行政单位来说,内部控制不仅作为自我约束的有效手段,更是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效果的科学方式和重要内容。“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构建和实施适当的内部控制,从而约束权力部门和人员的行为。但由于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需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予以解决。
一、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的原则
1.在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的制定中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
对会计内控制度的约束应包括单位内的各个部门,以及直接业务关系的下辖单位,从上到下,所有领导员工都要遵循制度的规定内容,任何人不得享有独特的权利,确保制度的公平和实施。
2.在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的制定中要遵循谨慎性的原则
会计内控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防范财务风险,将未知的危机控制在可承担范围内,为此,在制定内控制度时要坚持防范第一位,补救第二位的原则,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进行事先的预测调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在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的制定中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
在对内控制度进行制定过程中,要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方面、多角度的布控,对每个要素都做到充分的考虑。
4.在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的制定中要遵循适时性原则
在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根据时代的不断变化,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善,根据业务变化特点和形势发展需要,适时的进行科学的补充,使其在经济科技如此迅速发展的今天,能适应社会需要,更好的发挥作用。
5.在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的制定中要遵循独立性的原则
会计内控制度并非只是财务部门单独享有,而是关系到其他的业务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他们之间即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在处理内部关系时,要合理的解决其中的差异,相互尊重,完成任务。
二、行政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制度建设
一是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不少内控制度仅包含了一般规章制度,如报销审批控制,未全面系统地整理,造成同类事项的评判缺乏制度基础。二是制度缺乏后续优化机制。不少内控制度出台后就“一劳永逸”,特别是发生违法违规违纪事件和监管部门要求整改事项,没有从制度层面深思自查,仅就事论事,造成部分问题屡提屡犯。三是制度执行不到位。不少制度是出于应付目的,未考虑实际操作,制度遵照执行起来有难度;有的领导意见凌驾于制度之上,往往形成有章不循、有制度不依内控弱化局面。
2.没有正确决策
一是决策范围未明确。议事规则中列明的范围较笼统,实际把握上认定标准不一,部分重大经济事项最终由分管领导拍板决定。二是决策程序不到位。部分决策事项讨论前未深入调查研究,导致决策过于草率,缺乏科学性。三是决策过程记录不规范。部分重大事项决策过程未形成会议记录,有些单位虽有记录但内容过于简单,未能完整反映讨论过程、表决情况,导致决策的责任人难以确定。
3.没有准确划分岗位职责
一是岗位职责不明确。部分单位没有准确定岗,部分事项存在遗漏、责任推诿现象,如历史遗留事项的处理,审批后管理等。二是分工不合理。部分不相容业务由同一人处理,如资产管理员由财务人员兼任,房产的招租、出租管理及收租都由同一人经办,既加大了个人舞弊的风险,也导致疏漏不能及时被发现。三是不注重岗位能力的配备。部分岗位人员素质不高,如财务人员由没有会计证的人员担任,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現错误和偏差,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内部监督不力
一是不重视跟踪执行。如对未能按合同办理的事项,没有报告机制及惩罚措施;验收时敷衍了事,导致后续支出频繁。二是不重视内审工作。部分单位未设置内审机构,由财务人员担任内审人员,部分内审组织在机构中层次过低,削弱了监督力度。三是不重视对下属单位的监管。对下属单位的监管不及时主动,听之任之,对一些已经歇业多年的公司既不催收往来、清理账户,也未办理工商、税务注销登记。
三、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措施的应用
1.要提高人们的认识
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增强对会计内控制度的理解,支持并指导制度的建立。首先在管理者的意识中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建立并完善内控制度;其次在对会计内控制度进行建设时,可以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但并非全盘抄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对会计内控制度要严格执行,不要只是形式上的建立,要将其付诸在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会计内控制度的功能发挥出来。
2.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控制环境
行政单位和个人不合理的公务行为,会影响到整个政府的公信力,因此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依靠内部控制对权力进行监管。要对经济活动尤其是权力运用、资金分配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并在年度考核、任期评价中有具体体现,同时通过学习培训和监管系统的反馈,促使领导充分认识内控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树立全员参与的内控意识,每个人要按照自己的职责权限、范围和程序去工作,从而形成全过程的制约和监督。
3.加强人员管理
在对行政单位进行会计人员招聘时,选择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对于身处工作岗位却没有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考试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资格证,若没有按照要求完成者,及时进行人员替换,保障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符合《会计法》的规定。划分会计人员的岗位,确定每个人的岗位和职责,各司其职,避免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对会计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
4.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
行政单位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在内控制度执行的每个步骤实行检查,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单独的审计部门,其主要工作是揭示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减少单位的损失。
5.整合监管资源,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方式
设立相对独立的内部监督岗位,并直接向单位领导负责。加强对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和事后的总结评价,充分发挥自我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强与纪检、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管部门的网络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共享和动态监管,提请监督部门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考评。逐步推进行政单位政务信息的公开化,真实、及时、完整地披露单位履行公共职责的情况,促进全方位监督体系的建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行政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份极其繁重的工作任务。首先在思想上必须提高重视,对制度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增强监督力度,才能促使内控制度建设全面健康发展,紧贴实际情况,降低财政风险,提高管理水平,最大化的释放其社会公共效益。通过统一的标准,加强资产管理的收益,以此避免行政单位的财产流失,保障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利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4:60-62.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57-62+96.
[3]肖云峰,谷玉英.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J].财政监督.2011.25:56-57.
【关键词】行政单位;内控制度
对于行使行政职权、提供公共服务的行政单位来说,内部控制不仅作为自我约束的有效手段,更是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效果的科学方式和重要内容。“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构建和实施适当的内部控制,从而约束权力部门和人员的行为。但由于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需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予以解决。
一、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的原则
1.在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的制定中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
对会计内控制度的约束应包括单位内的各个部门,以及直接业务关系的下辖单位,从上到下,所有领导员工都要遵循制度的规定内容,任何人不得享有独特的权利,确保制度的公平和实施。
2.在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的制定中要遵循谨慎性的原则
会计内控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防范财务风险,将未知的危机控制在可承担范围内,为此,在制定内控制度时要坚持防范第一位,补救第二位的原则,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进行事先的预测调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在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的制定中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
在对内控制度进行制定过程中,要涉及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方面、多角度的布控,对每个要素都做到充分的考虑。
4.在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的制定中要遵循适时性原则
在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根据时代的不断变化,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善,根据业务变化特点和形势发展需要,适时的进行科学的补充,使其在经济科技如此迅速发展的今天,能适应社会需要,更好的发挥作用。
5.在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的制定中要遵循独立性的原则
会计内控制度并非只是财务部门单独享有,而是关系到其他的业务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他们之间即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在处理内部关系时,要合理的解决其中的差异,相互尊重,完成任务。
二、行政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制度建设
一是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不少内控制度仅包含了一般规章制度,如报销审批控制,未全面系统地整理,造成同类事项的评判缺乏制度基础。二是制度缺乏后续优化机制。不少内控制度出台后就“一劳永逸”,特别是发生违法违规违纪事件和监管部门要求整改事项,没有从制度层面深思自查,仅就事论事,造成部分问题屡提屡犯。三是制度执行不到位。不少制度是出于应付目的,未考虑实际操作,制度遵照执行起来有难度;有的领导意见凌驾于制度之上,往往形成有章不循、有制度不依内控弱化局面。
2.没有正确决策
一是决策范围未明确。议事规则中列明的范围较笼统,实际把握上认定标准不一,部分重大经济事项最终由分管领导拍板决定。二是决策程序不到位。部分决策事项讨论前未深入调查研究,导致决策过于草率,缺乏科学性。三是决策过程记录不规范。部分重大事项决策过程未形成会议记录,有些单位虽有记录但内容过于简单,未能完整反映讨论过程、表决情况,导致决策的责任人难以确定。
3.没有准确划分岗位职责
一是岗位职责不明确。部分单位没有准确定岗,部分事项存在遗漏、责任推诿现象,如历史遗留事项的处理,审批后管理等。二是分工不合理。部分不相容业务由同一人处理,如资产管理员由财务人员兼任,房产的招租、出租管理及收租都由同一人经办,既加大了个人舞弊的风险,也导致疏漏不能及时被发现。三是不注重岗位能力的配备。部分岗位人员素质不高,如财务人员由没有会计证的人员担任,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現错误和偏差,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内部监督不力
一是不重视跟踪执行。如对未能按合同办理的事项,没有报告机制及惩罚措施;验收时敷衍了事,导致后续支出频繁。二是不重视内审工作。部分单位未设置内审机构,由财务人员担任内审人员,部分内审组织在机构中层次过低,削弱了监督力度。三是不重视对下属单位的监管。对下属单位的监管不及时主动,听之任之,对一些已经歇业多年的公司既不催收往来、清理账户,也未办理工商、税务注销登记。
三、行政单位会计内控制度措施的应用
1.要提高人们的认识
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增强对会计内控制度的理解,支持并指导制度的建立。首先在管理者的意识中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建立并完善内控制度;其次在对会计内控制度进行建设时,可以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但并非全盘抄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对会计内控制度要严格执行,不要只是形式上的建立,要将其付诸在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会计内控制度的功能发挥出来。
2.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控制环境
行政单位和个人不合理的公务行为,会影响到整个政府的公信力,因此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依靠内部控制对权力进行监管。要对经济活动尤其是权力运用、资金分配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并在年度考核、任期评价中有具体体现,同时通过学习培训和监管系统的反馈,促使领导充分认识内控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树立全员参与的内控意识,每个人要按照自己的职责权限、范围和程序去工作,从而形成全过程的制约和监督。
3.加强人员管理
在对行政单位进行会计人员招聘时,选择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对于身处工作岗位却没有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考试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资格证,若没有按照要求完成者,及时进行人员替换,保障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符合《会计法》的规定。划分会计人员的岗位,确定每个人的岗位和职责,各司其职,避免出现监守自盗的现象。对会计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
4.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
行政单位要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在内控制度执行的每个步骤实行检查,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单独的审计部门,其主要工作是揭示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减少单位的损失。
5.整合监管资源,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方式
设立相对独立的内部监督岗位,并直接向单位领导负责。加强对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和事后的总结评价,充分发挥自我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强与纪检、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管部门的网络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共享和动态监管,提请监督部门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考评。逐步推进行政单位政务信息的公开化,真实、及时、完整地披露单位履行公共职责的情况,促进全方位监督体系的建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行政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份极其繁重的工作任务。首先在思想上必须提高重视,对制度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增强监督力度,才能促使内控制度建设全面健康发展,紧贴实际情况,降低财政风险,提高管理水平,最大化的释放其社会公共效益。通过统一的标准,加强资产管理的收益,以此避免行政单位的财产流失,保障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利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4:60-62.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01:57-62+96.
[3]肖云峰,谷玉英.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J].财政监督.2011.2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