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开学不久,有学生这样向我诉苦,去年的语文老师在明确阅读答案时,总是老师念学生抄,而我却是引导学生说出要点,然后让学生用流畅准确的语言进行归纳,这让她感到既不习惯又不踏实。思考一番后,我决定一方面在班上再一次解释我这样做的原因,另一方面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的习惯。
  课堂上我对学生说:我们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对语言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提高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为了追求标准答案。因为这样不仅不能真正提高你的读写能力,而且也不适应现在灵活多变以考查能力为主的学期检测。做完学生的思想工作后,我决定分两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在教学阅读课时教会学生欣赏文本,与文本对话,领会文章精髓;二是将课文学习与阅读答题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探究做题的规律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一、阅读探究文本,树立学科整合观念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阅读也不例外。这个规律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每学一篇课文,我都提前发学案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疏通文义,课堂上我让学生回答对课文的整体感受,同时适时点拨、巧设题目,诱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让小组讨论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感情、布局谋篇和写作特点,在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总观全文谈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如在学习《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时,我让学生以“——的百合花”格式给课文重新起题目,这样一设计,学生就会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课文的主题、作者的写作用意就会清晰明显起来,真正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回答如何让自己的人生之花盛开。
  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解读文本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学科整合的观念,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习《隆中对》和《出师表》时,由于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有限再加上对《三国演义》了解不多,理解起来有困难,于是我一方面让学生回忆看到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有关情节、历史课本中学到的相关的东汉末年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通过画图让学生清楚熟知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宏伟蓝图,并在课文学习中穿插相关的历史故事,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乐不思蜀、白帝城托孤、舌战群儒等,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本的兴趣,枯燥的文言文课堂因此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对三国演义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成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中,教师广闻博览、厚积薄发,将语文与生活与历史结合起来,用自身丰厚的知识储备激醒学生的探究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难以理解处,点疑为悟,拨难为易,有了源头活水,课堂就会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教学就会如鱼得水,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阅读课文的正确方法,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良好习惯就会养成,语文素养就会更上一台阶。
  二、總结答题规律,探究文章主题
  教学中,我们除了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欣赏文本,还应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答题的方法。
  在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我引导学生探究“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运用的妙处,如果改成“连”之类的动词差别又在哪里,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悟出:“衔”和“吞”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于是我又推而广之,引导学生赏析《与朱元思书》中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学生很快就总结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江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特别是“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化静为动,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这样步步推进,层层探究,学生于是形成了系统知识,掌握了用词规律,获得了做赏析语言题的方法。也真正懂得了“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含义,明白了遣词造句的重要性。我还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解答比喻的作用、议论文中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等的作用。
  方法是行路的拐杖,学生掌握了相应的规律,就为以后的阅读教学、习题教学节省了大量时间,即使题有些难度,只要教师稍一点拨,学生就能流畅地回答出来,而不用老师念标准答案。
  对同一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在探究《我的叔叔于勒》课文主题时,我抛开传统的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让学生思考回答:如果你是菲利普夫妇,你会认于勒吗?请说出理由。课堂上学生的两种做法、两种陈述激烈碰撞后,我适时引导,水到渠成地归纳出课文的两大主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同样在学习《故乡》时,我引导学生探究人物性格,比较分析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迥异原因、思考年轻杨二嫂和中年杨二嫂的不同的成因,体会“我”的思想活动,进而概括出三个主题。
  对主题的一系列探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当阅读理解中出现“谈出你的看法”之类的题时,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
  语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赖于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只要我们教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和习题教学中开启学生心智、拓宽学生视野,学生就会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语文自身的规律性,学生的成绩和素养就会同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会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而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受益终生,就可能拥有美好未来,正所谓“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其他文献
摘要:当课堂的生成偏离教学目标或课前的预设达不成教学目标时,教师不能以“满堂灌” 的方式把知识强塞给学生,更不能对此草草了事。教师要根据学情和生成的变化,相机诱导,利用讲故事、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顺学而导 学情 生成 引而不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的……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开放
期刊
爱因斯坦提出“唤起创新的表现和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于创新的素质已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选择视点,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给作品下结论,不能以单一的定向思维的方式把观点灌输给学生。要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视点,读出自己的理解,拥
期刊
教书是一门艺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个性,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忙于分析字、词、句、篇等内容,而忽视了语文课应有的整体美教学,把固有的整体性撕成一块块碎片,其结果: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
期刊
一、开发资源——活用“真”书  儿童有儿童的生活需求、生活事件和生活空间,关注儿童的真实生活,就是要以儿童今天的生活事件为主,以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品德发展问题为主,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主,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  (1)立足课堂,开拓现有课程的素材性资源。根据有关专家的论述: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
期刊
在谈中职学生的管理与教学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中职学生是怎么样的一个学生群体,它有什么样的特点,群体心理是怎么样的。假如不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不掌握他们的心理,是谈不上管理和教育好他们。  首先中职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拥有当前未成年人群体的所有心理特点,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虽然较之9年义务教育期间弱了很多、由于生活社会经验缺少而导致心理幼稚易受诱惑的影响、由于身体成长和知识增加而不断增强的要求脱离成年
期刊
摘要:文章在问卷、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关健康常识教育的现况和问题,了解当前高中生获得健康常识的途径,了解在当前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生对健康常识掌握的状况,分析了加强该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培养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健康常识 渗透方法  我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基本卫生知识、保健知识、疾病知识的培养是当前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高中生,本调查
期刊
摘要:科举考试自隋唐开始实施至清末废止,期间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本文主要从宋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程序、创新等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情况,并简要谈一下由此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宋代 科举制度  一、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  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举和武举。唐代常科开设的科目有12种,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最受重视。宋代科举
期刊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也就是说,健康不仅是不生病;防止疾病是健康的一部分,但不是最主要的部分。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几个层面的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
期刊
当前心理问题已日益成为困扰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心理问题带来的一系列不良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  (1)强烈的妒忌心。青春期是嫉妒心理较强的时期,争强好胜是这一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种心理状态。妒忌主要来源:妒忌同学可以获得教师的青睐,妒忌同学家庭富裕,也有同学在异性面前受欢迎。  (2)过分的自卑感。青春期的青少年很喜
期刊
我是一个起点很低的老师:原始学历中师,所学专业音乐。毕业时,由于师资匮乏,我被分到小学,任教语文兼班主任,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下子就懵了。怎么办?这课还好点,我可以多去听老教师的课,不懂的地方多向他们请教,可这班怎么带,不是听听课、请教请教就能解决的,这需要丰富的经验,而这正是我所缺乏的。走进教室,60多双鲜活而各异的眼睛,瞪得我心里直发毛,我在心里呐喊:谁能帮帮我呀!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