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in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落后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已初见成效。
  1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像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3 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4 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其他文献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是几千年来优秀文化的积淀,是小学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一线的教师,深感其内涵的博大精深,意境的深邃,韵味的无穷。但是在具体教学时,又常常觉得很困惑:许多古诗言已尽而意无穷;许多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许多古诗,以小见大,言微旨远;许多古诗,用现代文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更破坏了原来意境之美。因而,我常常在思索,古诗词教学,如何才能引领学生深刻地与文本对话,让他们“潜心
期刊
【摘 要】 课改八年来,数学课堂师生的行走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追求课堂有效性的路上做出了不少可贵的探索。但我们也发现,不少课堂与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形似而非神似,有去数学化的倾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 思维 模型 符号 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
期刊
【摘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强化数学趣味性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学 趣味性 学科综合 有效性    荷兰数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怎样体现?在缺乏一定的知识与学习经验基础的一年级小朋友身上可以实现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吗?我在教学《拼音an en》时,欣喜地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案。有一个教学片断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现撷取如下:师:我们认识了前鼻韵母an en,它俩能跟哪些声母朋友组成音节呢?现在我们同桌合作,一起来研究。请左边的小朋友拿出声母卡片,右边的小朋友拿出韵母卡an、en,两个人自
期刊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既枯燥无味又让人头疼的学科,不少学生对它怕而远之。可有句话说得好:“事在人为。”只要我们老师肯动脑子,多想办法,这种现象是可以慢慢改变的。要知道,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善于挖掘、善于总结,并紧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适时采取或穿插一些有趣活泼的教学形式与活动,“玩”出点新鲜花样,同学们自会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
期刊
政治课给人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背死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家长是这么想的,学生也是这么理解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看法就需要我们从教学方面入手,利用鲜活的时事材料,激发、巩固、发展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1 利用鲜活的时政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充满了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
期刊
导语,教学时的开场白,教师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课文教学,犹如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一堂语文课,“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1 激情概述、激发兴趣  翻开新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所选篇目多为文采斐然的经典之作,但由于我们学生阅读面非常狭窄,一些我们烂熟于心的经典名作和名家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在介绍这些名家名篇时,我就激情概述背景知识导入新课。如在教
期刊
课堂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是师生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课堂提问的切入点选得好,能使学生产生明确的学习动机与目的,引发兴趣,提高注意力,激发原动力,产生探究冲动,使学生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 从学生的疑问点切入  或者由于作者刻意追求表达效果,或者由于语言表达功能的局限,或者由于阅读主体的经验不足,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种种疑问。进入
期刊
1 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的。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
期刊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怎样让物理课堂更具吸引力?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 充分展示物理的科学美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