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联结策略是名著阅读教学运用最多也最有成效的阅读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文本内联结”“跨文本联结”和“联结生活体验”三个层次入手让学生获得真切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联结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一些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在策略的引导下获取新的阅读认知与体会。根据笔者的实践,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最多也最有成效的策略是联结。
加拿大学者阿德丽安·吉尔在其专著《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一书中曾说:“我们的生活经验深化和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故事,创造出供我们在阅读时汲取的‘经验之泉’。但不幸的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带着丰富的人生故事来到我们跟前的。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给他们一些能够成功进行联结的故事。”这段话告诉我们,进行名著阅读时,联结是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质量的。
在阅读中建立联结,可以关注主人公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背景及人物关系等,也可以联结相关作品,感受作品魅力,或是让学生将视野转向现实世界,寻找真实的自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文本内联结”“跨文本联结”和“联结生活体验”三个层次入手让学生获得真切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文本内联结
文本内的联结,其实是在阅读作品中寻找照应点,在前后对照后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照应应突出体现为三个方面:人物照应、心理照应、悬念照应。
(一)人物照应
人物照应可以是作品单个人物的前后参照,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关联的人物对比参照,旨在在相似中区分细微或本质区别。例如对《水浒传》中林冲的解读:林冲骂高廉时是那样切齿,可对宋江在三败高俅后放走高俅却没有阻挠,为什么他对放走高俅没有反应?原著中林冲中风后,有被作者放着却又没有任何交代的半年时间,这段时间他为什么而抑郁着呢?这时候我们需要关联最初的林冲,在前后的照应中可以发现,林冲要面对的那个社会体制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这样就能够理解他后期的无力、痛楚与挣扎。又如对《水浒传》中招安话题的探究,就可运用关联人物的参照:李逵的反对招安和其他人反对招安的思想相同吗?他思想的局限性是什么?燕青和公孙胜是作品中难得能够对功名有通透之心的人物,但他们的通透又有何区别?
(二)心理照应
心理照应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跌宕发展、主题的表现上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十八章讲述孙少平青春苦涩初恋的终结,孙少平的好友金波用最简单的方式“教训”了情敌顾养民,顾养民的息事宁人却镇住了孙少平。他想到“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小说接着写道:“这是第一次关于人生的自我教育。这也许会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发生深远的影响。”这处心理描写很值得咂摸,它不仅照应孙少平在这一次青春激流中自我认识的充实(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但要做不平庸的人),也印证了他未来人生的走向。
(三)悬念照应
悬念照应通过设置悬念,形成前后照应,使读者自然产生阅读期待。如阅读《苏菲的世界》,悬念照应会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喜悦和期盼,学生的好奇心和席德的追索交叠,并借由哲学家不断提出的问题,看到世界的原貌,明白哲学产生的原因是好奇心。当苏菲渐渐懂得“替每一样东西取名字”就是生命的价值(这样的命名其实指向生命中的体验),当苏菲喝下魔力药水,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再到最后跳出虚构世界,学生会与书中的席德、苏菲一起,在悬念的一路破解中完成对“我是谁”这个哲学终极命题的探索:我们每一个人或许普通,但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存在的。
二、跨文本联结
文本外的阅读可以通过跨界阅读、对照阅读策略来实施。
(一)跨界阅读
所谓跨界阅读,指在阅读全书的过程突破学科边界、突破纸质媒介进行的综合阅读。跨界阅读可以从两个或更多的学科中整合知识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认知能力提升。通过跨界阅读,我们可以体会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人物、设置情节方面的特点,不同媒介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呈现方式,也能为我们的理解开辟多条道路。在实际的教学中,以下几个方法是常用的:
1.图文互解的跨界阅读
比如《平凡的世界》原著与连环画版本的互解。由于《平凡的世界》属于鸿篇巨制,且展现的是学生完全陌生的时代,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先看连环画版本,待有所期待后再看原著。在学生阅读完连环画版本后,笔者询问学生:这是原著的缩减版,难免有所述欠详的地方,看完这套书,你最想了解原著的哪些内容?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润叶姐與孙少安的往事;孙少平在校时的经历;孙少平与田晓霞的情路、心路历程;孙少平在城中打工的经历;孙少平与田晓霞激荡的思想火花;孙少平家中兴衰更替的经历……期盼虽然不一,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进入名著世界的期盼。在学生阅读原著后,笔者要求再反观连环画版本,思考如下问题:画面对应原著哪些情节?情节删减是否合理?在画作中被删减的内容在原著中起什么作用?画面内容是否精当?绘画风格是否妥帖?这些问题,其实是对《平凡的世界》阅读的反刍,旨在让学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2.影音媒介的跨界阅读
比如《简·爱》小说(祝庆英翻译版)与电影(2011年英国版)的互解。学生可以结合小说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如:演员的选择,情节的设置,叙事的倒叙、插叙和顺叙的角度,主旨的表现,场景的选取,配乐的风格。
又如在进行现代诗阅读时,我们可以作“当现代诗遇上民谣”这样的主题阅读,具体可分为“民谣中的现代诗(以现代诗直接谱曲的民谣)”“民谣如诗(歌词犹如现代诗的作品)”“民谣的良心(民谣中颇有社会担当的作品)”三块。音乐的表现形式与现代诗的相融相通,能使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在更广阔的视角下得以交融。
3.不同体裁的跨界阅读
比如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与反乌托邦小说《蝇王》、“荷马史诗”之《奥德赛》(九、十卷)以及杂文集《自由在高处》(选文)的联结。这种不同体裁的跨界阅读,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蝇王》中那个曾经美丽的岛屿,是被“恶”摧毁的,而“童心的泯灭”“人性的黑暗”是这“恶”里为首的内容;也许“反乌托邦”小说总会给人无处不在的绝望与凄凉,但它并不荒诞,它让人反省当下的生存,若人性之恶不能控制,我们的社会还能走多远?从这个层面来说,《蝇王》中“恶”的反思和《格列佛游记》对美好社会的探索,和《自由在高处》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关注是一体的。而《奥德赛》第九卷《忆归程历述险情逃离独目巨人境》与《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的联结点为,同是神奇的想象,但由于写作目的不同,相似的情境设置带来不同的效果。《忆归程历述险情逃离独目巨人境》中以巨人反衬奥德修斯的勇猛,而《奥德赛》第十卷《风王惠赐归程降服魔女基尔克》和《格列佛游记》在揭示人性的贪婪上有相似之处。 4.跨越学科的跨界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指出:“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显然,“跨学科的学习”“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等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比如可以将《诗经》与植物学关联。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潘富俊的《诗经植物图鉴》,探究诗篇主旨与植物特性的关联,以及与植物、生活息息相关的意境。当发现《诗经》中的好多植物跨越千年依然存在,且有的就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定能获得阅读的喜悦。
又如阅读《名人传》,学生最不能理解的人物是米开朗琪罗,普遍会质疑他对教皇的刁难为什么要逆来顺受。这时候就要联结文艺复兴时期这个历史大背景:教皇出于扩大影响、重振教权的目的对人文主义者的拉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艺的繁荣,而教皇及教廷的日趋世俗化以及人文主义者本身的摇摆,正是米开朗琪罗痛苦的源头。同时还可联结美学看米开朗琪罗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如同样题材的雕塑《哀悼基督》,对照其人物造型质感的光滑与粗朴,可以对应原著中后期的米开朗琪罗企图在宗教中寻找皈依——他临终前的那座未完成的《哀悼基督》,那死去的耶稣,那原本应该在圣母怀抱的耶稣,却是站立的,这是否表示他在生命的最后有了这样的了悟:基督不再,但一生挚爱的艺术,是会以站立的姿势重生的?
(二)对照阅读
对照阅读既可以是对一本书中相关联的人物进行参照比读,也可以是对几本书中的相关联部分进行参照比读。如《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的对照阅读,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大渡河英雄”(《红星照耀中国》)与“喜极之泪”(《长征》下)、“过大草地”(《红星照耀中国》)与“黑暗时刻”(《长征》下),从中找出记叙相同事件的内容,比较两者的异同。在教学中,可以这样提示学生:同一事件记叙的内容是否一致?关键数据是否一致?记叙角度有何不同?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的阅读一定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联结生活体验
学生毕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这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名著阅读中一定要注意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因此,阅读名著时联结生活情境和成长历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看看下面几组对应的关系:
《草房子》与少年成长
《三体》与AI时代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审美人生的力量
《儒林外史》与现在的我们为什么读书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与联大精神、钱学森之问
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这样的联系,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思考,如:
《世说新語》容止第十四39则——请你运用文中的词句,介绍你最欣赏的男偶像的“容止”。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在普通人身上发掘社会本质,是莫泊桑的过人之处。请以《骑马》中“老婆子”为例谈谈,并联系社会中的碰瓷现象。
《基地》第五篇《商业王侯》——文中说“在历史上,每一个独裁专制的统治者,都会以人民的福祉换取他们心目中的光荣和胜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用你了解的真实历史中的例子来支撑你的观点。
这样结合生活体验的阅读使名著阅读更有意义。
关键词: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联结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一些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在策略的引导下获取新的阅读认知与体会。根据笔者的实践,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最多也最有成效的策略是联结。
加拿大学者阿德丽安·吉尔在其专著《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一书中曾说:“我们的生活经验深化和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故事,创造出供我们在阅读时汲取的‘经验之泉’。但不幸的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带着丰富的人生故事来到我们跟前的。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给他们一些能够成功进行联结的故事。”这段话告诉我们,进行名著阅读时,联结是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质量的。
在阅读中建立联结,可以关注主人公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背景及人物关系等,也可以联结相关作品,感受作品魅力,或是让学生将视野转向现实世界,寻找真实的自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文本内联结”“跨文本联结”和“联结生活体验”三个层次入手让学生获得真切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文本内联结
文本内的联结,其实是在阅读作品中寻找照应点,在前后对照后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照应应突出体现为三个方面:人物照应、心理照应、悬念照应。
(一)人物照应
人物照应可以是作品单个人物的前后参照,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关联的人物对比参照,旨在在相似中区分细微或本质区别。例如对《水浒传》中林冲的解读:林冲骂高廉时是那样切齿,可对宋江在三败高俅后放走高俅却没有阻挠,为什么他对放走高俅没有反应?原著中林冲中风后,有被作者放着却又没有任何交代的半年时间,这段时间他为什么而抑郁着呢?这时候我们需要关联最初的林冲,在前后的照应中可以发现,林冲要面对的那个社会体制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这样就能够理解他后期的无力、痛楚与挣扎。又如对《水浒传》中招安话题的探究,就可运用关联人物的参照:李逵的反对招安和其他人反对招安的思想相同吗?他思想的局限性是什么?燕青和公孙胜是作品中难得能够对功名有通透之心的人物,但他们的通透又有何区别?
(二)心理照应
心理照应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跌宕发展、主题的表现上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十八章讲述孙少平青春苦涩初恋的终结,孙少平的好友金波用最简单的方式“教训”了情敌顾养民,顾养民的息事宁人却镇住了孙少平。他想到“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小说接着写道:“这是第一次关于人生的自我教育。这也许会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发生深远的影响。”这处心理描写很值得咂摸,它不仅照应孙少平在这一次青春激流中自我认识的充实(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但要做不平庸的人),也印证了他未来人生的走向。
(三)悬念照应
悬念照应通过设置悬念,形成前后照应,使读者自然产生阅读期待。如阅读《苏菲的世界》,悬念照应会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喜悦和期盼,学生的好奇心和席德的追索交叠,并借由哲学家不断提出的问题,看到世界的原貌,明白哲学产生的原因是好奇心。当苏菲渐渐懂得“替每一样东西取名字”就是生命的价值(这样的命名其实指向生命中的体验),当苏菲喝下魔力药水,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再到最后跳出虚构世界,学生会与书中的席德、苏菲一起,在悬念的一路破解中完成对“我是谁”这个哲学终极命题的探索:我们每一个人或许普通,但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存在的。
二、跨文本联结
文本外的阅读可以通过跨界阅读、对照阅读策略来实施。
(一)跨界阅读
所谓跨界阅读,指在阅读全书的过程突破学科边界、突破纸质媒介进行的综合阅读。跨界阅读可以从两个或更多的学科中整合知识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认知能力提升。通过跨界阅读,我们可以体会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人物、设置情节方面的特点,不同媒介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呈现方式,也能为我们的理解开辟多条道路。在实际的教学中,以下几个方法是常用的:
1.图文互解的跨界阅读
比如《平凡的世界》原著与连环画版本的互解。由于《平凡的世界》属于鸿篇巨制,且展现的是学生完全陌生的时代,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先看连环画版本,待有所期待后再看原著。在学生阅读完连环画版本后,笔者询问学生:这是原著的缩减版,难免有所述欠详的地方,看完这套书,你最想了解原著的哪些内容?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润叶姐與孙少安的往事;孙少平在校时的经历;孙少平与田晓霞的情路、心路历程;孙少平在城中打工的经历;孙少平与田晓霞激荡的思想火花;孙少平家中兴衰更替的经历……期盼虽然不一,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进入名著世界的期盼。在学生阅读原著后,笔者要求再反观连环画版本,思考如下问题:画面对应原著哪些情节?情节删减是否合理?在画作中被删减的内容在原著中起什么作用?画面内容是否精当?绘画风格是否妥帖?这些问题,其实是对《平凡的世界》阅读的反刍,旨在让学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2.影音媒介的跨界阅读
比如《简·爱》小说(祝庆英翻译版)与电影(2011年英国版)的互解。学生可以结合小说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如:演员的选择,情节的设置,叙事的倒叙、插叙和顺叙的角度,主旨的表现,场景的选取,配乐的风格。
又如在进行现代诗阅读时,我们可以作“当现代诗遇上民谣”这样的主题阅读,具体可分为“民谣中的现代诗(以现代诗直接谱曲的民谣)”“民谣如诗(歌词犹如现代诗的作品)”“民谣的良心(民谣中颇有社会担当的作品)”三块。音乐的表现形式与现代诗的相融相通,能使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在更广阔的视角下得以交融。
3.不同体裁的跨界阅读
比如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与反乌托邦小说《蝇王》、“荷马史诗”之《奥德赛》(九、十卷)以及杂文集《自由在高处》(选文)的联结。这种不同体裁的跨界阅读,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蝇王》中那个曾经美丽的岛屿,是被“恶”摧毁的,而“童心的泯灭”“人性的黑暗”是这“恶”里为首的内容;也许“反乌托邦”小说总会给人无处不在的绝望与凄凉,但它并不荒诞,它让人反省当下的生存,若人性之恶不能控制,我们的社会还能走多远?从这个层面来说,《蝇王》中“恶”的反思和《格列佛游记》对美好社会的探索,和《自由在高处》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关注是一体的。而《奥德赛》第九卷《忆归程历述险情逃离独目巨人境》与《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的联结点为,同是神奇的想象,但由于写作目的不同,相似的情境设置带来不同的效果。《忆归程历述险情逃离独目巨人境》中以巨人反衬奥德修斯的勇猛,而《奥德赛》第十卷《风王惠赐归程降服魔女基尔克》和《格列佛游记》在揭示人性的贪婪上有相似之处。 4.跨越学科的跨界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指出:“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显然,“跨学科的学习”“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等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比如可以将《诗经》与植物学关联。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潘富俊的《诗经植物图鉴》,探究诗篇主旨与植物特性的关联,以及与植物、生活息息相关的意境。当发现《诗经》中的好多植物跨越千年依然存在,且有的就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定能获得阅读的喜悦。
又如阅读《名人传》,学生最不能理解的人物是米开朗琪罗,普遍会质疑他对教皇的刁难为什么要逆来顺受。这时候就要联结文艺复兴时期这个历史大背景:教皇出于扩大影响、重振教权的目的对人文主义者的拉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艺的繁荣,而教皇及教廷的日趋世俗化以及人文主义者本身的摇摆,正是米开朗琪罗痛苦的源头。同时还可联结美学看米开朗琪罗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如同样题材的雕塑《哀悼基督》,对照其人物造型质感的光滑与粗朴,可以对应原著中后期的米开朗琪罗企图在宗教中寻找皈依——他临终前的那座未完成的《哀悼基督》,那死去的耶稣,那原本应该在圣母怀抱的耶稣,却是站立的,这是否表示他在生命的最后有了这样的了悟:基督不再,但一生挚爱的艺术,是会以站立的姿势重生的?
(二)对照阅读
对照阅读既可以是对一本书中相关联的人物进行参照比读,也可以是对几本书中的相关联部分进行参照比读。如《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的对照阅读,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大渡河英雄”(《红星照耀中国》)与“喜极之泪”(《长征》下)、“过大草地”(《红星照耀中国》)与“黑暗时刻”(《长征》下),从中找出记叙相同事件的内容,比较两者的异同。在教学中,可以这样提示学生:同一事件记叙的内容是否一致?关键数据是否一致?记叙角度有何不同?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的阅读一定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联结生活体验
学生毕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这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名著阅读中一定要注意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因此,阅读名著时联结生活情境和成长历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看看下面几组对应的关系:
《草房子》与少年成长
《三体》与AI时代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审美人生的力量
《儒林外史》与现在的我们为什么读书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与联大精神、钱学森之问
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这样的联系,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思考,如:
《世说新語》容止第十四39则——请你运用文中的词句,介绍你最欣赏的男偶像的“容止”。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在普通人身上发掘社会本质,是莫泊桑的过人之处。请以《骑马》中“老婆子”为例谈谈,并联系社会中的碰瓷现象。
《基地》第五篇《商业王侯》——文中说“在历史上,每一个独裁专制的统治者,都会以人民的福祉换取他们心目中的光荣和胜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用你了解的真实历史中的例子来支撑你的观点。
这样结合生活体验的阅读使名著阅读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