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中联结策略的运用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wpla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联结策略是名著阅读教学运用最多也最有成效的阅读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文本内联结”“跨文本联结”和“联结生活体验”三个层次入手让学生获得真切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联结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一些策略与方法,让学生在策略的引导下获取新的阅读认知与体会。根据笔者的实践,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最多也最有成效的策略是联结。
  加拿大学者阿德丽安·吉尔在其专著《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一书中曾说:“我们的生活经验深化和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故事,创造出供我们在阅读时汲取的‘经验之泉’。但不幸的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带着丰富的人生故事来到我们跟前的。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给他们一些能够成功进行联结的故事。”这段话告诉我们,进行名著阅读时,联结是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质量的。
  在阅读中建立联结,可以关注主人公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背景及人物关系等,也可以联结相关作品,感受作品魅力,或是让学生将视野转向现实世界,寻找真实的自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文本内联结”“跨文本联结”和“联结生活体验”三个层次入手让学生获得真切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文本内联结
  文本内的联结,其实是在阅读作品中寻找照应点,在前后对照后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照应应突出体现为三个方面:人物照应、心理照应、悬念照应。
  (一)人物照应
  人物照应可以是作品单个人物的前后参照,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关联的人物对比参照,旨在在相似中区分细微或本质区别。例如对《水浒传》中林冲的解读:林冲骂高廉时是那样切齿,可对宋江在三败高俅后放走高俅却没有阻挠,为什么他对放走高俅没有反应?原著中林冲中风后,有被作者放着却又没有任何交代的半年时间,这段时间他为什么而抑郁着呢?这时候我们需要关联最初的林冲,在前后的照应中可以发现,林冲要面对的那个社会体制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这样就能够理解他后期的无力、痛楚与挣扎。又如对《水浒传》中招安话题的探究,就可运用关联人物的参照:李逵的反对招安和其他人反对招安的思想相同吗?他思想的局限性是什么?燕青和公孙胜是作品中难得能够对功名有通透之心的人物,但他们的通透又有何区别?
  (二)心理照应
  心理照应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跌宕发展、主题的表现上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十八章讲述孙少平青春苦涩初恋的终结,孙少平的好友金波用最简单的方式“教训”了情敌顾养民,顾养民的息事宁人却镇住了孙少平。他想到“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小说接着写道:“这是第一次关于人生的自我教育。这也许会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发生深远的影响。”这处心理描写很值得咂摸,它不仅照应孙少平在这一次青春激流中自我认识的充实(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但要做不平庸的人),也印证了他未来人生的走向。
  (三)悬念照应
  悬念照应通过设置悬念,形成前后照应,使读者自然产生阅读期待。如阅读《苏菲的世界》,悬念照应会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喜悦和期盼,学生的好奇心和席德的追索交叠,并借由哲学家不断提出的问题,看到世界的原貌,明白哲学产生的原因是好奇心。当苏菲渐渐懂得“替每一样东西取名字”就是生命的价值(这样的命名其实指向生命中的体验),当苏菲喝下魔力药水,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再到最后跳出虚构世界,学生会与书中的席德、苏菲一起,在悬念的一路破解中完成对“我是谁”这个哲学终极命题的探索:我们每一个人或许普通,但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存在的。
  二、跨文本联结
  文本外的阅读可以通过跨界阅读、对照阅读策略来实施。
  (一)跨界阅读
  所谓跨界阅读,指在阅读全书的过程突破学科边界、突破纸质媒介进行的综合阅读。跨界阅读可以从两个或更多的学科中整合知识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认知能力提升。通过跨界阅读,我们可以体会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人物、设置情节方面的特点,不同媒介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呈现方式,也能为我们的理解开辟多条道路。在实际的教学中,以下几个方法是常用的:
  1.图文互解的跨界阅读
  比如《平凡的世界》原著与连环画版本的互解。由于《平凡的世界》属于鸿篇巨制,且展现的是学生完全陌生的时代,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先看连环画版本,待有所期待后再看原著。在学生阅读完连环画版本后,笔者询问学生:这是原著的缩减版,难免有所述欠详的地方,看完这套书,你最想了解原著的哪些内容?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润叶姐與孙少安的往事;孙少平在校时的经历;孙少平与田晓霞的情路、心路历程;孙少平在城中打工的经历;孙少平与田晓霞激荡的思想火花;孙少平家中兴衰更替的经历……期盼虽然不一,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进入名著世界的期盼。在学生阅读原著后,笔者要求再反观连环画版本,思考如下问题:画面对应原著哪些情节?情节删减是否合理?在画作中被删减的内容在原著中起什么作用?画面内容是否精当?绘画风格是否妥帖?这些问题,其实是对《平凡的世界》阅读的反刍,旨在让学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2.影音媒介的跨界阅读
  比如《简·爱》小说(祝庆英翻译版)与电影(2011年英国版)的互解。学生可以结合小说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如:演员的选择,情节的设置,叙事的倒叙、插叙和顺叙的角度,主旨的表现,场景的选取,配乐的风格。
  又如在进行现代诗阅读时,我们可以作“当现代诗遇上民谣”这样的主题阅读,具体可分为“民谣中的现代诗(以现代诗直接谱曲的民谣)”“民谣如诗(歌词犹如现代诗的作品)”“民谣的良心(民谣中颇有社会担当的作品)”三块。音乐的表现形式与现代诗的相融相通,能使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在更广阔的视角下得以交融。
  3.不同体裁的跨界阅读
  比如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与反乌托邦小说《蝇王》、“荷马史诗”之《奥德赛》(九、十卷)以及杂文集《自由在高处》(选文)的联结。这种不同体裁的跨界阅读,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蝇王》中那个曾经美丽的岛屿,是被“恶”摧毁的,而“童心的泯灭”“人性的黑暗”是这“恶”里为首的内容;也许“反乌托邦”小说总会给人无处不在的绝望与凄凉,但它并不荒诞,它让人反省当下的生存,若人性之恶不能控制,我们的社会还能走多远?从这个层面来说,《蝇王》中“恶”的反思和《格列佛游记》对美好社会的探索,和《自由在高处》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关注是一体的。而《奥德赛》第九卷《忆归程历述险情逃离独目巨人境》与《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的联结点为,同是神奇的想象,但由于写作目的不同,相似的情境设置带来不同的效果。《忆归程历述险情逃离独目巨人境》中以巨人反衬奥德修斯的勇猛,而《奥德赛》第十卷《风王惠赐归程降服魔女基尔克》和《格列佛游记》在揭示人性的贪婪上有相似之处。   4.跨越学科的跨界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中指出:“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显然,“跨学科的学习”“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等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比如可以将《诗经》与植物学关联。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潘富俊的《诗经植物图鉴》,探究诗篇主旨与植物特性的关联,以及与植物、生活息息相关的意境。当发现《诗经》中的好多植物跨越千年依然存在,且有的就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定能获得阅读的喜悦。
  又如阅读《名人传》,学生最不能理解的人物是米开朗琪罗,普遍会质疑他对教皇的刁难为什么要逆来顺受。这时候就要联结文艺复兴时期这个历史大背景:教皇出于扩大影响、重振教权的目的对人文主义者的拉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艺的繁荣,而教皇及教廷的日趋世俗化以及人文主义者本身的摇摆,正是米开朗琪罗痛苦的源头。同时还可联结美学看米开朗琪罗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如同样题材的雕塑《哀悼基督》,对照其人物造型质感的光滑与粗朴,可以对应原著中后期的米开朗琪罗企图在宗教中寻找皈依——他临终前的那座未完成的《哀悼基督》,那死去的耶稣,那原本应该在圣母怀抱的耶稣,却是站立的,这是否表示他在生命的最后有了这样的了悟:基督不再,但一生挚爱的艺术,是会以站立的姿势重生的?
  (二)对照阅读
  对照阅读既可以是对一本书中相关联的人物进行参照比读,也可以是对几本书中的相关联部分进行参照比读。如《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的对照阅读,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大渡河英雄”(《红星照耀中国》)与“喜极之泪”(《长征》下)、“过大草地”(《红星照耀中国》)与“黑暗时刻”(《长征》下),从中找出记叙相同事件的内容,比较两者的异同。在教学中,可以这样提示学生:同一事件记叙的内容是否一致?关键数据是否一致?记叙角度有何不同?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的阅读一定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联结生活体验
  学生毕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这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名著阅读中一定要注意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因此,阅读名著时联结生活情境和成长历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看看下面几组对应的关系:
  《草房子》与少年成长
  《三体》与AI时代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审美人生的力量
  《儒林外史》与现在的我们为什么读书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与联大精神、钱学森之问
  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作这样的联系,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思考,如:
  《世说新語》容止第十四39则——请你运用文中的词句,介绍你最欣赏的男偶像的“容止”。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在普通人身上发掘社会本质,是莫泊桑的过人之处。请以《骑马》中“老婆子”为例谈谈,并联系社会中的碰瓷现象。
  《基地》第五篇《商业王侯》——文中说“在历史上,每一个独裁专制的统治者,都会以人民的福祉换取他们心目中的光荣和胜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用你了解的真实历史中的例子来支撑你的观点。
  这样结合生活体验的阅读使名著阅读更有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结合新疆本地特色,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合理整合,构架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并采用了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学校的语文课程分基础课程、分类课程和少数民族语言课程三部分。其实践证明,选课走班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课时的精减要求规划必须精细、合理,而课程资源的丰富也使得凸显自主学习意识的学习模式得以形成。   关键词:选课走班;语文课程设置;学习模式  新疆克拉
期刊
摘 要:作业课程化、任务化、活动化是《语文作业本》编写的宗旨。以“学习任务”而不是以“问题”来呈现作业,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紧贴教材设计“学习任务”、创设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抓住文本特质设计“学习任务”是《语文作业本》设计“学习任务”的三条策略。  关键词:学习任务;《语文作业本》;统编教材  配合统编教材的《语文作业本》问世之初,许多一线教师由于不太理解作业本编写理念,依然以“课后作业”
期刊
摘 要:评价量规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杭二中白马湖学校语文教研组围绕马扎诺评价量规的核心思想,制订了三种作文教学评价量规,即写作量规、教学评价量规、作文批改量规,并进行了将其运用于初一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写作教学;教学评价;马扎诺评价量规  作文的评价方式,对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依据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所在
期刊
摘 要:在《台阶》中,作家李森祥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艰辛奋斗同时又孤独寂寞的父亲形象。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台阶”“草鞋”“烟枪”等简单又具体的意象,理解父亲形象背后的抽象意义。   关键词:文本解读;意象;《台阶》  《台阶》是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于1988年在嘉兴的一个老房子里写下此文。当时作者的父亲已离世四年,作者通过《台阶》塑造了自己理想中的父亲,这个父
期刊
摘 要:从2015—2018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来看,任务驱动型写作试题的命制逐步成熟,并在写作任务的价值趋向、驱动方式、考查方向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在价值趋向上,从注重个人成长转变为注重家国情怀;在驱动方式上,从单一驱动转变为多元驱动;在考查方向上,积极回应“核心素养”发展理念。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写作;高考试题  任务驱动型写作最早出现在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试卷中,这种基
期刊
摘 要:生长式语文课堂,主张立足学情,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有困惑、有结构、有活动、有生长力的课堂。生长式语文课堂化“牵”为“导”,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获得真经验,从而形成适应终身学习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生长式语文课堂;“三主四有”;教学主张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说:“一个教师即使著作等身,
期刊
摘 要:与统编教材配套的《语文作业本》的整体特点可归纳为:在“好玩的作业”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主要体现在其 “借助课题类化,关注解题方法”“凸显语文要素,关注个性表达”“设计多元任务,关注学习兴趣”“渗透审美情趣,关注价值导向”等方面。  关键词:《语文作业本》;统编教材;作业设计  笔者以为,与统编教材配套的《语文作业本》的整体特点可归纳为:在“好玩的作业”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下结合《语
期刊
摘 要:整本书阅读应与课内单篇阅读相结合,要重视读前的激趣与规划、读中的监管与反馈、读后的分享与提升,使得学生能有“信念”地读下去。活动是贯穿整个读书过程的必备支架,读书活动设计须彰显“品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艾青诗选》  温儒敏教授说语文统编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名著阅读教学须培育学生的阅读信念、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以下笔者试以《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设计为例
期刊
摘 要:在统编教材全面实施之际,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将有关作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配套的《语文作业本》的重编之中。重编的《语文作业本》具有“与教材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倡导实践性作业”等特点。教师在使用《语文作业本》的过程中要不断理解并认同“作业促进实践学习”的方向,提高运用作业促进学习的能力,逐步学习并实践“基于任务的学习设计及其运用”的理念。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有的教师把《台阶》当作散文来教,其实编者在课文注释和课后阅读提示中都交代了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有效的阅读教学,应基于符合文体特征的文本解读。解读《台阶》,应从其“真实感”中抽身而出,并从中发现其“虚构性”。   关键词:小说;散文;《台阶》;文本解读  李森祥写的短篇小说《台阶》,被选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该单元其他三篇文章分别是《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和《卖油翁》,都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