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研究,对新会计制度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优化对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职院校;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成本核算意识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培训所需经费都是由国家政府财政部门一手包办的,这为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来源解决了后顾之忧,使筹措经费问题成为了政府相关部门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许多高校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下,完全不考虑由政府发放的教育经费能否在高校中得到合理的适用,其使用、支出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也无人关心。这就使得许多高校在应用教育经费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主动开展教育成本核算的动力与意识,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逐渐降低。这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高校领导多出身于科研、教育专业,缺乏与成本核算相关的财务方面的知识储备,对开展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以及方法认识不足。二是,高校大多数教职工认为教育成本核算是高校领导层的事与自己无关。
(二)成本核算基本内容研究有待完善。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对教育成本核算具体对象的确定上,相关研究学者存在一定的争议,于是就出现了教育成本核算对象难以明确的现状。其次,当前教育成本核算的具体范围尚不明确。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大致范围主要应与培养和教育相关的财政支出和费用有关,但由于高职院校与此有关的费用支出项目较多主要分为学生的助学金和奖学金费用、后勤保障费用、教师的离退休费用、教育科研费用四类,具体哪些费用应被划入教育成本核算的范围存在一定的争议。最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成本核算方法。当前大多数高校在对其教育成本进行核算时,只是将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整合与堆集,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有效、规范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受旧会计制度的影响较深。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指的是2013年制定实施的全新的会计制度,在此之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核算长期以来主要受到旧会计制度的影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这三大与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制度,都没有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核算设置与之相关的报表、账簿、会计科目。且高职院校旧的会计制度在教育成本管理与核算方面并没有为高校提供具有可操作意义的指导意见。此外,旧的会计制度还要求高职院校将收付实现制作为其主要的会计核算制度,由于这一成本核算方法,在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新制度下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教育成本核算意识。在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应在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对高校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为教育成本核算努力营造一种良性的外部环境,从学校领导层到普通的教师提升学校全体员工教育成本核算的意识,将成本核算管理变为一种文化,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培育和发扬。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在坚持对现行教育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努力朝着教育成本的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方向奋进。
(二)明确教育成本核算内容。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内容的明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对成本核算的具体对象进行明确。由于高职院校主要以为不同类别、专业、层次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为主,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应是国家统一、正规招收的专科生、本科生以及硕博研究生。其中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学生由于教育成本花费较单一,且只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因此不应被包含在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范围内,应在高职院校的账务上给予单独的体现。其次,对教育成本核算的具体范围进行明确。由于高职院校的后勤保障费用以及教师的离退休费用与学生的培养教育关系不大,因此不应被包含在教育成本核算的范围之内。科研费用由于种类较多,且目的不同,因此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到学校教育成本核算范围之内。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则全部归入到成本核算范围内。最后,对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进行明确,主要的核算方法为成本核算法、会计资料转换法、调查统计法,这三种核算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可用于不同的成本核算情况,对这三种核算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够大大的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陈爱萍. 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及分担问题的探讨[J]. 会计之友. 2012(13)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职院校;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成本核算意识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培训所需经费都是由国家政府财政部门一手包办的,这为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来源解决了后顾之忧,使筹措经费问题成为了政府相关部门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许多高校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下,完全不考虑由政府发放的教育经费能否在高校中得到合理的适用,其使用、支出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也无人关心。这就使得许多高校在应用教育经费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主动开展教育成本核算的动力与意识,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逐渐降低。这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高校领导多出身于科研、教育专业,缺乏与成本核算相关的财务方面的知识储备,对开展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以及方法认识不足。二是,高校大多数教职工认为教育成本核算是高校领导层的事与自己无关。
(二)成本核算基本内容研究有待完善。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对教育成本核算具体对象的确定上,相关研究学者存在一定的争议,于是就出现了教育成本核算对象难以明确的现状。其次,当前教育成本核算的具体范围尚不明确。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大致范围主要应与培养和教育相关的财政支出和费用有关,但由于高职院校与此有关的费用支出项目较多主要分为学生的助学金和奖学金费用、后勤保障费用、教师的离退休费用、教育科研费用四类,具体哪些费用应被划入教育成本核算的范围存在一定的争议。最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成本核算方法。当前大多数高校在对其教育成本进行核算时,只是将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整合与堆集,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有效、规范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受旧会计制度的影响较深。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指的是2013年制定实施的全新的会计制度,在此之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核算长期以来主要受到旧会计制度的影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这三大与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制度,都没有针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核算设置与之相关的报表、账簿、会计科目。且高职院校旧的会计制度在教育成本管理与核算方面并没有为高校提供具有可操作意义的指导意见。此外,旧的会计制度还要求高职院校将收付实现制作为其主要的会计核算制度,由于这一成本核算方法,在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新制度下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教育成本核算意识。在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应在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对高校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为教育成本核算努力营造一种良性的外部环境,从学校领导层到普通的教师提升学校全体员工教育成本核算的意识,将成本核算管理变为一种文化,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培育和发扬。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在坚持对现行教育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努力朝着教育成本的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方向奋进。
(二)明确教育成本核算内容。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内容的明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对成本核算的具体对象进行明确。由于高职院校主要以为不同类别、专业、层次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为主,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应是国家统一、正规招收的专科生、本科生以及硕博研究生。其中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学生由于教育成本花费较单一,且只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因此不应被包含在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范围内,应在高职院校的账务上给予单独的体现。其次,对教育成本核算的具体范围进行明确。由于高职院校的后勤保障费用以及教师的离退休费用与学生的培养教育关系不大,因此不应被包含在教育成本核算的范围之内。科研费用由于种类较多,且目的不同,因此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到学校教育成本核算范围之内。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则全部归入到成本核算范围内。最后,对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进行明确,主要的核算方法为成本核算法、会计资料转换法、调查统计法,这三种核算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可用于不同的成本核算情况,对这三种核算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够大大的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陈爱萍. 对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及分担问题的探讨[J]. 会计之友. 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