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初,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这使很多人预见到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所谓的“智慧地球”,要将无处不在的智能对象,在无所不能的超级计算机调度和控制下,用无处不达的网络与人连接在一起。
这一句看似广告词的新概念,却使IBM“智慧地球”中国区架构进展迅速。在国内,本土物联网的路径也在全面铺开。
掘金物联网
IBM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企业管理流程和交易,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成为实现“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三大要义的灵魂。在其捆绑产品进行兜售的一种新营销手段背后,物联网的浪潮隐约可见。
IBM的新战略勾画了一幅对于智能城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的愿景,涉及到交通、电力、教育等行业,比如帮助部署智慧的交通系统,参与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开发,发现医疗和社会公益服务方面的欺诈申请,防止犯罪,建立网络集中管理、监测和调控电网,等等。
这些功能都会在一个指令或变动下一触即发,顷刻传及网络。而这一切的“智慧”都是基于对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的利用,并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一个感知万事万物的网络。
2010年4月,IBM的触角更加深入,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信息化领域进行合作,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更先进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此时,欧盟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日本和韩国也不甘落后,提出类似战略。
物联网这一概念被热捧,专家更是将其称之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代表了信息产业领域的新一轮革命”。
从去年起,物联网也在中国政府的倡导下加快建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把物联网定为战略性信息产业。
物联网还是个新名词,但在中研博峰电信咨询顾问王磊看来,物联网并不新鲜。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有人提出,RFID在2003年已和沃尔玛、麦德龙等国外大零售商联系在了一起;2006年更多地和“技术政策白皮书”、“政府推动”等政府关键词彼此关联;2007年,已经和IPO、股票这些金融关键词挂钩。RFID对物联网起着推波助澜的助力,RFID市场也从国际的一个概念转化为国内市场。
对于物联网,有着一些形象又合理的设想,比如在羊身上装一个二维条形码,便可以通过手机得知羊从生产到变成羊肉的过程;更便捷和实用的是,空调、电灯等将由电脑来精确地调控、开关;或者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电脑打开家里的窗户。
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物联网产业一时炙手可热。同时,银行卡迁移工作启动,公交智能化发展,移动支付持续升温,城市一卡通与跨区域一卡通的应用,以及无线城市构建,同样给RFID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提供了创新和市场的空间。
无论是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还是元器件制造企业都在寻找着市场机会。
当不久前广东佛山成为工信部拟定首批10个无线城市之一,民营运营商瞄准了这个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采取“政府+运营商+运营服务商”的模式,联合地方政府和电信,布局无线佛山。
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或许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尽管各方面都看到了物联网的市场空间,并开始打起各自的如意算盘,但王磊表示,目前的物联网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概念。他表示,无论是硬件和解决方案的发展,还是商业模式的成熟,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概念下的产业路
近期有关咨询数据显示,从现在到2020年的十年中,中国物联网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成长为一个超过5万亿元规模的巨大产业。
但就像发展之初的互联网和手机市场,物联网的市场并没有立刻得到大众认同和接受。
这个5万亿元的蛋糕究竟是有科学依据还是子虚乌有?研发企业的高科技投入和高成本并不见乐观的市场和回报,风投公司也因为风险太大很少介入。王磊表示,究其根本,成本的下降和使用价值的提升才能使物联网施其所用。而当今物联网要真正进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真正悬而未决的还有物联网的标准。目前物联网标准无论是在国际或国内均处于初期阶段,没有系统化。国际各标准组织之间对物联网的研究也缺乏统一的协作。目前,中国的RFID产业也是一片混乱,技术标准有待确定。
据了解,之前市场上大量业务大都是由小型的系统集成商提供,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运营商的业务推广十分困难,更形不成规模效益。缺乏规模效益反过来又使得设备成本高,经济效益较低。
各方开工,可以用来形容当下诸侯混战的景象。和美国相比,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完善度上存在较大差距。王磊表示,目前国内技术和设备并不是短板,比如下游的通信运营商(三大运营商)和中游的系统设备商(中兴、华为)已是世界水平,但其他环节相对欠缺,是物联网停留在概念上的一个原因。
也就是说,物联网的产业化还需要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
他表示,目前物联网还难以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而产业化的可能在于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空间,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否打通。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物联网”产业的最大受益者是移动通讯运营商。移动通讯运营商是物联网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所有物联网的终端设备,包括RFID标签、读写器和无线传感器终端都必须通过网络来“互联互通”,终端采集的数据必须通过无线的方式传送到互联网上共享才有价值。而移动运营商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无线通信网络,无可争议地成为“物联网”网络支撑体系。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此前对媒体表示,中国移动下一个上亿级用户规模的应用将是M2M。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重庆设立了全国M2M业务运营中心,负责全国M2M产品的研发、M2M平台的建设等工作。中国移动已和中兴通讯联手开发了B2B模块。
4月28日,中国移动推出了3款TD-SCDMA物联网模块以及6款GSM物联网模块,从而实现了机器与机器、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互通。中国电信也完成了一些感知层的应用标准规范,推进标准模块的应用,使传感器能够与互联网得以连接。
而在研发应用方面,政府的牵头也试图改变目前这种群龙无首的局面。今年初,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成立。工信部也宣布将牵头成立一个全国推进物联网的部际领导协调小组。3月,上海物联网中心正式揭牌。2009年11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宣告成立。联盟由中关村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具有优势的40多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未来3年的目标已确定,即推动建设10~12项标志性示范应用工程,培育8~10家行业龙头企业,使中关村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
使人拭目以待的是,物联网的发展拉了个满弓。但如何找到撬动这个网络的支点,依然期待破解。
这一句看似广告词的新概念,却使IBM“智慧地球”中国区架构进展迅速。在国内,本土物联网的路径也在全面铺开。
掘金物联网
IBM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企业管理流程和交易,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成为实现“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三大要义的灵魂。在其捆绑产品进行兜售的一种新营销手段背后,物联网的浪潮隐约可见。
IBM的新战略勾画了一幅对于智能城市、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的愿景,涉及到交通、电力、教育等行业,比如帮助部署智慧的交通系统,参与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开发,发现医疗和社会公益服务方面的欺诈申请,防止犯罪,建立网络集中管理、监测和调控电网,等等。
这些功能都会在一个指令或变动下一触即发,顷刻传及网络。而这一切的“智慧”都是基于对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的利用,并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一个感知万事万物的网络。
2010年4月,IBM的触角更加深入,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信息化领域进行合作,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更先进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此时,欧盟提出了物联网战略,日本和韩国也不甘落后,提出类似战略。
物联网这一概念被热捧,专家更是将其称之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代表了信息产业领域的新一轮革命”。
从去年起,物联网也在中国政府的倡导下加快建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把物联网定为战略性信息产业。
物联网还是个新名词,但在中研博峰电信咨询顾问王磊看来,物联网并不新鲜。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有人提出,RFID在2003年已和沃尔玛、麦德龙等国外大零售商联系在了一起;2006年更多地和“技术政策白皮书”、“政府推动”等政府关键词彼此关联;2007年,已经和IPO、股票这些金融关键词挂钩。RFID对物联网起着推波助澜的助力,RFID市场也从国际的一个概念转化为国内市场。
对于物联网,有着一些形象又合理的设想,比如在羊身上装一个二维条形码,便可以通过手机得知羊从生产到变成羊肉的过程;更便捷和实用的是,空调、电灯等将由电脑来精确地调控、开关;或者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电脑打开家里的窗户。
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物联网产业一时炙手可热。同时,银行卡迁移工作启动,公交智能化发展,移动支付持续升温,城市一卡通与跨区域一卡通的应用,以及无线城市构建,同样给RFID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提供了创新和市场的空间。
无论是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还是元器件制造企业都在寻找着市场机会。
当不久前广东佛山成为工信部拟定首批10个无线城市之一,民营运营商瞄准了这个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采取“政府+运营商+运营服务商”的模式,联合地方政府和电信,布局无线佛山。
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或许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尽管各方面都看到了物联网的市场空间,并开始打起各自的如意算盘,但王磊表示,目前的物联网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概念。他表示,无论是硬件和解决方案的发展,还是商业模式的成熟,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概念下的产业路
近期有关咨询数据显示,从现在到2020年的十年中,中国物联网将经历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三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成长为一个超过5万亿元规模的巨大产业。
但就像发展之初的互联网和手机市场,物联网的市场并没有立刻得到大众认同和接受。
这个5万亿元的蛋糕究竟是有科学依据还是子虚乌有?研发企业的高科技投入和高成本并不见乐观的市场和回报,风投公司也因为风险太大很少介入。王磊表示,究其根本,成本的下降和使用价值的提升才能使物联网施其所用。而当今物联网要真正进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真正悬而未决的还有物联网的标准。目前物联网标准无论是在国际或国内均处于初期阶段,没有系统化。国际各标准组织之间对物联网的研究也缺乏统一的协作。目前,中国的RFID产业也是一片混乱,技术标准有待确定。
据了解,之前市场上大量业务大都是由小型的系统集成商提供,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运营商的业务推广十分困难,更形不成规模效益。缺乏规模效益反过来又使得设备成本高,经济效益较低。
各方开工,可以用来形容当下诸侯混战的景象。和美国相比,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完善度上存在较大差距。王磊表示,目前国内技术和设备并不是短板,比如下游的通信运营商(三大运营商)和中游的系统设备商(中兴、华为)已是世界水平,但其他环节相对欠缺,是物联网停留在概念上的一个原因。
也就是说,物联网的产业化还需要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
他表示,目前物联网还难以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而产业化的可能在于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空间,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否打通。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物联网”产业的最大受益者是移动通讯运营商。移动通讯运营商是物联网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所有物联网的终端设备,包括RFID标签、读写器和无线传感器终端都必须通过网络来“互联互通”,终端采集的数据必须通过无线的方式传送到互联网上共享才有价值。而移动运营商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无线通信网络,无可争议地成为“物联网”网络支撑体系。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此前对媒体表示,中国移动下一个上亿级用户规模的应用将是M2M。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重庆设立了全国M2M业务运营中心,负责全国M2M产品的研发、M2M平台的建设等工作。中国移动已和中兴通讯联手开发了B2B模块。
4月28日,中国移动推出了3款TD-SCDMA物联网模块以及6款GSM物联网模块,从而实现了机器与机器、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互通。中国电信也完成了一些感知层的应用标准规范,推进标准模块的应用,使传感器能够与互联网得以连接。
而在研发应用方面,政府的牵头也试图改变目前这种群龙无首的局面。今年初,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成立。工信部也宣布将牵头成立一个全国推进物联网的部际领导协调小组。3月,上海物联网中心正式揭牌。2009年11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宣告成立。联盟由中关村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具有优势的40多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未来3年的目标已确定,即推动建设10~12项标志性示范应用工程,培育8~10家行业龙头企业,使中关村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
使人拭目以待的是,物联网的发展拉了个满弓。但如何找到撬动这个网络的支点,依然期待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