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如花也刚强

来源 :当代工人·精品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hengzyok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对于一位勇往直前的年轻学者来说,是奋斗的青葱岁月,由朝气蓬勃走向成熟干练;10年,对于一所新兴的大学来说,可以开启腾飞的黄金时代,由不为人知到广受认可。
  出生于1964年8月的沈阳医学院肖纯凌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学者。她1987年本科毕业后就在沈阳医学院任教,随后又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并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先后赴日本富士药业生物医药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等地学习生物制药和大学管理。她现任沈阳医学院院长、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先后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人才”、“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优秀专家” 等荣誉称号,并于2012年5月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殊荣。
  沈阳医学院是一座“新兴”的大学。曾几何时,家喻户晓的“沈阳老医专”升级为沈阳医学院,却久久未能摆脱专科学校的“烙印”,长期受到教学仪器设备简陋、师资匮乏、社会认知度较低等困扰。然而,近10年来,迁址重建的沈阳医学院在沈阳城北部飞速崛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特色专业、省重点学科、省重点实验室、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教学名师、省教学团队……实现了许许多多零的突破,各项办学指标完成了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吸引了全国各地、世界多国学生、教师来此求学、深造、交流。
  女子如花也刚强。在沈阳医学院师生们眼中,肖纯凌院长是梅花,敢作东风第一枝;是荷花,携手众花映日开;是兰花,气质清新,格调高雅;是桃花,大爱无疆,爱播天下;是牡丹花,众香国里最壮观……
  
  高梅放蕊尚娇春
  完成两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6年,肖纯凌教授升任沈阳医学院院长,取得了学校历史上“评估优秀”和“申硕立项”的优异成绩。这两件大事,对于当时的沈阳医学院来说,都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即,由于学校当时基础建设底子薄、迎接评估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老师都认为,力争“良好”就是成功。可上任之初的肖纯凌院长却敏锐意识到,这次评估事关学院的长远发展,她坚定地提出:一定要获评“优秀”(的目标),并亲自带领全校师生,按照评估标准,一项一项比照,一项一项改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沈阳医学院在2007年9月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顺利获评“优秀”。全校师生无不骄傲自豪,对学校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庆功的酒尚暖,沉浸在评优喜悦中的沈医师生,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目标——申硕。连续两次申硕均未如愿的沈阳医学院,是否具备了成功的底气?是否能借评优之势成功申硕?校园内,质疑之声再起。此次不同的是,全校师生已不再怀疑新任院长的眼光与能力,怀疑的只是自己是否能够跟上学校快速发展的步伐。
  2008年10月,沈阳医学院第三次启动申硕工作。根据新要求,申硕的程序和操作办法与以往有了较大变化,学校首先要申请通过三年期授权单位立项建设,之后才能申请教育部的评估批准。当时,辽宁省还有两所实力强劲、办学特色突出的高校参与竞争。作为一所市属高校,沈阳医学院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在肖纯凌院长带领下,沈医上下同心,从抓办学、教学入手,认真组织申报材料。为了准备录像光盘和专家答辩,学校上下进行了大大小小上百次论证修改。肖纯凌院长代表学院答辩,顺利通过了辽宁省政府学位评审委员会评审,学校以优异的成绩被列为辽宁省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3年的立项建设,高水平通过国务院学位办专家中期评审,即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几代沈医人翘首企盼的夙愿。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学校建设瞄准一流大学水平
  
  “评估”优秀,“申硕”成功,沈阳医学院终于突破了发展瓶颈,许多刚性办学指标取得了质的突破。预防医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被评为省特色专业,病原生物学学科被评为省重点学科,学院临床教学实验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污染与微生态实验室、手外科组织工程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实验室进入省级重点实验室行列,人体科学展览馆成为省、市科普基地,还建有市政府“特邀院士工作站”和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如今,沈阳医学院已有本专科在校生8000余人,其中留学生300余人。招生覆盖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肖纯凌院长还积极开拓国际视野,引导学校在培养国际型护理人才上办出特色,注重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几年来,学校共有60余名护理专业学生出国留学或工作,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短短数年,沈阳医学院学科建设、录取招生成绩斐然,学界认知度、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此时的肖纯凌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着眼未来,从大学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内涵发展入手,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过去提内涵发展,主要就是软件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师资队伍的提高。现在,内涵发展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协调资源、规模、质量三者的关系,最后形成办学效益,四者相统一才能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肖纯凌院长常说:“与其花几百万买的设备放在那里,用的人很少,使用率低,不如花几十万、上百万引进一位科研大师、引进一个人才。引进一个好人才,就能带动一个面,就能带出一片氛围,就能教育出一批人才。以人为本是学校发展的精髓,必须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才能办好我们的学校。”
  
  春兰着意在芳枝
  让政府和师生放心的俭朴院长
  
  “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沈阳医学院的发展。5年时间,沈阳医学院共争取到市政府财政拨款2.6亿元、政府专项等资金1亿余元,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5年来,沈阳医学院不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26亿元,新建2.4万平方米的第二教学楼,完成了临床教学实验中心、科学实验中心、重点实验室、人体科学展览馆及体育场馆等基础建设;完善了校园网、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及消防设施建设;新建了国内一流的精品课录播教室、PBL教室和数字化语音室,所有教室、实验室均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   5年2亿多元的大手笔,却为肖纯凌带来了一个“抠门儿”院长的头衔。办学经费来之不易,肖纯凌恨不得把每一分钱都掰着花,为学校、学生、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营造更好的办学环境。为教育全校师生员工爱校如家,她从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珍惜学校每一份资源,为学校节省每一分钱。她还以身作则,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奋的学习风气,鼓励党员干部勇于拼搏、敢于担当、勤奋向上、无私奉献, 用实际行动创出了“埋头苦干、团结拼搏、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新沈医精神。正如她所说的:“我是在这所学校成长起来的,我爱这所学校和每一个人。”
  在她精心管理下,学校仅在“十一五”期间的仪器设备总值就增长了12倍,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式染毒系统等一大批高端仪器设备装配到学校各重点实验室,使学校环境污染与微生态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吉林大学、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来校考察时,无不羡慕沈医能拥有如此优越的办学条件。
  俭朴院长也有不吝啬的一面,肖纯凌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发展教育的投入上格外大方。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学校出资为学生开办雅思培训班,帮助许多学生外语成绩达到了出国进修的要求。她求贤若渴,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上也从不“抠门儿”。为吸引高素质人才,她庄重承诺几十万元的安家费、实验室建设费、科研启动费,对于博士给予每月津贴,对于本校青年教师博士毕业后给予3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的教师给予5万元以上奖励。几年来,沈阳医学院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提高到81.5%,博士学位教师比例提高到19.6%。
  在同行眼中,肖纯凌是一位谦虚认真、严谨求实的好学者;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位严于律己、为人低调、平易近人的好领导;在学生眼中,她是一位值得尊敬、值得信赖的好师友。
  心中有大爱的肖纯凌教授,执着于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把爱心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她两次担任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副组长,任教育部高职高专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高职高专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精品课程《微生物学》主讲人、辽宁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她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指导研究生,2003年以来,她共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3名。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学院职业教育环境测量评价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发挥地方院校特色,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以及辽宁省重点课题“地方院校构建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等教学研究课题。“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4项教学成果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为一名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教育工作者,忙于学校事务,醉心科学研究的肖纯凌教授,还坚持兼任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定期抽时间与班级同学开班会、谈学习,帮学生们解决遇到的各种烦恼。为了表达对这位可敬院长、细心班主任的感激之情,2009级护理一班的全体同学,特意为她制作了一个名为“相亲相爱一家人”的视频:“谢谢您的微笑,我们永远会记得有这样一位院长,愿意听我们的抱怨,细心给我们讲述,享受我们的快乐!我们真心的祝愿,像妈妈一样的您,一生幸福快乐!”
  
  唯有牡丹真国色
  科研成就填补国内外空白
  
  肖纯凌教授热爱所从事的科学事业,在她心中,自己是一名教育者,更是一名科研人员。她在环境与机体微生态研究领域具有较高造诣,先后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微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与微生态实验室”主任,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等学术职务。
  从20世纪90年代初,她和她的研究团队就致力于环境与机体微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她带领课题组同仁就人和实验动物的呼吸道微生态、机体免疫功能及呼吸系统受损状况等层面与大气污染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际学术界首次提出,呼吸道微生态变化是大气污染亚临床损害的早期效应,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建立了大气混合污染物动物模型,从微生态学、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角度重点研究PM2.5等大气混合污染物对呼吸道的损害及其机制。提出口咽部甲型链球菌可作为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早期损害效应的指示菌,在临床上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检测上呼吸道菌群,特别是检测甲型链球菌在上呼吸道的数量和分布,在病人尚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时,早期发现上呼吸道菌群的变化。分离筛选出对呼吸道粘膜有保护作用的生理性优势菌株甲型链球菌,预期对大气污染所致呼吸道微生态的损害以及呼吸道感染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为吉林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她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5名。主持“大气混合污染物对大鼠呼吸道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市课题19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经费345万元。1997年至今,与日本合作承办了8届中日国际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并担任中方大会执行主席,其研究成果进行了大会演讲,受到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为积极推动两国学术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却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肖纯凌院长与全校师生分享过的一首小诗。她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人,却从不居功自傲。在千万种花中,她唯一不喜欢昙花的短暂停留。她愿意自己的生命永远绽放,不断焕发新的色彩。
其他文献
大东区现有基层工会组织1158个,涵盖建会单位5754户,其中,街道工会14个,小型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14个,社区联合工会90个,工会会员61268人。随着基层工会组织和会员人数的不断增多,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层次和品位也日益提高。几年来,区总工会始终把加强职工文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素质、夯实基础的重要工作,不断创新职工文化建设活动内容,在“文化大东”创建中充分发挥
期刊
沈阳市府广场东北侧,38层的辽宁有色大楼默然矗立。  虽然与沈阳市的高端购物中心卓展商场比肩而立,它的名气却只在业内广为流传。“这就是我们地质人的风格,低调、内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辽宁有色地质局工会主席郑长毅这样告诉记者。  很显然,49岁的陈殿强深受这种文化中的浸润。“我觉得接受媒体采访显得挺张扬的。但领导说是为了提升辽宁有色的知名度,只能从命。”但他一再叮嘱记者,“你可千万别拔高宣传!” 
期刊
班海波今年42岁,现任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是中国北车集团铁路机车用增压器行业专家。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热力涡轮专业的班海波,自1992年进入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工作以来,致力于增压器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技术管理工作。在20年的时间里,她刻苦钻研增压器的设计、开发、制造技术,主持和参与的项目有10项,获得授权专利5项,发表论文多篇。通过自身的勤奋好学,她
期刊
工作中,礼恩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勤政务实,依法行政,廉洁自律,带领班子成员同心同德,和职工一道爱岗敬业,圆满地完成了市局和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尤其是围绕工作重点,结合地区特色,以“三从一大”为抓手,围绕纳税服务创先争优,取得了显著工作成绩,被辽宁省地方税务局评为“两基”建设先进单位
期刊
贾心明担任基层税务局长的17年来,先后获得了“沈阳市优秀共产党”、“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五一”奖章和“辽宁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贾心明在于洪区地税局工作5年里,于洪区局先后跨入了省地税系统先进单位,省文明文明标兵,全国文明单位和第七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行列,贾心明也获得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依靠文化建设  实现他律到自律  贾心明,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期刊
赵殿有担任一〇一队队长以来,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使一〇一队走出低谷,摆脱困境。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一〇一在抚顺红透山等地区找矿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在抚顺老工业基地改造基础施工以及汶川、玉树地震后石质文物抢救保护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要扭亏为盈。1990年代,因国家投入减少,地勘单位经营困难、举步维艰。2000年11月,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党组任命赵殿有为一〇一队队长。那时,一〇一队多年亏损、资不抵
期刊
他1998年离开中国科学院开始从事民营企业工作。最初与加拿大企业合作,创办大连圣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开展特种营养油脂研发工作,将月见草在中国的种植生产加工规模化,并且把含有相似药用成分伽马亚麻酸的琉璃苣籽从欧洲引种到中国实现了含伽马亚麻酸的植物来源产品在中国大规模产业化,同时业务不断向高端和产业链的末端发展,产品销售业务从出口基本原料,发展到出口成品。目前中国出口的月见草油占全球总需求量的90%,
期刊
2007年,刘红积极筹措资金,投资3000万元,新建了两条硫酸钾生产线,形成了年产硫酸钾两万吨、工业盐酸2.4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虽然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009年到2011年,企业得到了稳固的发展,利税水平每年都在递增。企业得到了发展,资金得到了积累。2010年,企业先后控股了多家公司,成立了辽宁鑫水化工集团。  2011年,企业投入2900万
期刊
“写写医林整形美容医院院长刘克寒吧,很值得宣传。”在阜新采访期间,很多人这样对记者说。  走进位于西山路的医林整形美容医院接待大厅,便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觉,只见服务人员笑脸相迎,礼貌问答,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为顾客热情服务。得知院长刘克寒正在为顾客做美容手术,记者便坐在大厅里的沙发上等候。与顾客闲聊得知,刘克寒的美容手术素以完美、自然、健康、精湛而著称。大约过了半小时,一个气质高雅,清丽脱俗的
期刊
某公司职工韩文海在该单位连续工作12年。合同届满之时,单位发出了继续签订合同的意向书,韩文海在意向书中明确提出:同意续签并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只同意与他签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双方意向不一导致续签合同未成,该公司向韩文海发出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书。韩文海遂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与该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12款第1项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