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与数字技术开发《全反射》课的微视频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t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择《全反射》课程,编写脚本文件,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7.0,制作《全反射》微视频.详细介绍了制作这个视频的过程,并总结了微视频制作的要点.
  关键词:全反射;数字技术;微视频制作
  《全反射》是高中物理选修3-4的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光的学习,也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全反射现象研究,既是对反射和折射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又为下一节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本节内容与生产和科技应用联系紧密,是实现课堂知识学习走向课外、走向生产和走向科技的重要教学内容.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目前,对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实验为辅,学生需要在45分钟时间内对《全反射》这部分知识掌握.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会有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全反射》的知识.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可以依靠制作微视频来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制作《全反射》课程的微视频,需要从三方面着手:脚本制作;课程录制;后期打磨.
  1脚本制作
  一个好的课件,必然有一个好的文字脚本,这个脚本是课堂设计和教案的集合,它比起我们的教案来,要更具有前瞻性.基本工作有:教材分析、课堂设计、教案编写、素材收集准备、媒体的选取和制作、布局、操作、规划等.《全反射》课程脚本制作的过程有收集全反射现象的网络视频,设计适合微视频的短小的教学设计,制作简洁的PPT和编写在视频教学中的文字脚本.
  2课程录制
  有了好的文字脚本,就要有熟悉的制作技巧的软件和易于上手的硬件支持,下面介绍用录屏Camtasia Studio 7.0软件制作《全反射》微视频的全过程.
  2.1课程导入视频的制作
  导入视频字幕的设计:同学们看见过海市蜃楼现象吗?2015年3月19日上午,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海域,在灵山岛附近,海平面出现几座高楼状的物体,原本空荡的海平面突然出现海市蜃楼奇景;而在新疆鄯善县的沙漠里也曾经发生过精彩的海市蜃楼现象.如果你想知道海市蜃楼的原因,请看下面的视频.然后借助Camtasia Studio 7.0软件中的添加字幕功能把这段文字添加到开头.最后把从网上搜到的新疆鄯善县的沙漠海市蜃楼视频作适当的裁剪和编辑,从而形成导入视频.图1是该视频的截图.
  2.2《全反射》讲解的主视频制作
  这部分的制作过程主要是打开前面制作好的PPT,同時打开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7.0,在带有电容笔的平板电脑上录制微视频.这节微视频课的内容分成三部分.
  第一,介绍光密介质,光疏介质和全反射现象.先让学生看表格1,得出两个知识:不同介质折射率不同,我们把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教师再提问,光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是否总是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两个实验(图2),分别是探究实验一(光从空气射人玻璃)和探究实验二(光从玻璃射入空气).
其他文献
摘 要: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个性化成长,是为师者的教育责任,而“如何有效实施”是为师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在实践探索中,笔者认为“翻转式教学”在让学生高参与度投入学习及学法更灵活主动等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它的实践本质是“基于学情”,使其走向“个性化的深度学习”.因而掌握学情诊断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教师实施翻转式教学最为关键的一环.本文阐述了如何从学前、学中、学后三个阶段,开展 “基于学情”教学活动的
摘 要:物理概念教学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物理概念的内涵,是反映概念中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二是概念的外延,是反映物理现象本质属性的对象,即通常所说的物理概念的运用条件及适用范围.通过具体教学提出问题,再通过精彩教学案例说明如何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物理概念考查出现的趋势.  关键词:物理学;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教学;新趋势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2
摘 要:情境创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常见方式,而具身认知作为心理学热门研究领域,给了课堂情境创设教学独特的视角,笔者研究认为具身认知对传统课堂情境创设教学优化有极其重要启示意义,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立足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从具身认知视域浅谈初中物理情境创设教学实践优化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具身认知;情境创设;学科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4134(201
素质教育一直致力于倡导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用教师的智慧与师爱建构一个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生本课堂,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主动地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思维性,以此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而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主要研究手段,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实验的过程、细节、成败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最近的几次教研活动中,笔者坐在最后一排听课时,看到执教教师的演示实验总有一些不顺畅,对此
“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首节奏明快、寓意深刻的儿歌是《陶行知教育名篇》中关于“手脑并用”论点的有效总结.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育人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手脑并用,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让孩子成为有用的人才.  1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为了迎接初三期末模拟调研检测,在最后复习过程中安排了几节物理生活题课,通过“物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中的物理,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冬季输配电线路由于冰冻造成倒塔(杆)断线的方法,增强学生冲刺一模调研检测的信心.  关键词:冰冻;除冰;掌声;短路熔冰  作者简介:侯中柱(1981-),男,江苏宝应,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学一级教师,注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实践,关注动态性物理习题在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非常重要,演示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演示实验中,由于操作不便等原因,容易造成对压力知识的误解,影响学生的理解.所以基于学生的认知情况,利用身边的物品,对实验进行改进,组成一套新的实验器材,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关键词:改进;滑动摩擦力  作者简介:孙燕红(1988-),女,上海,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物
[摘 要] 应用型大学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需求,以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和服务地方为宗旨的新型大学。在近年来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生命科学发展势头迅猛,社会对生物类创新型人才的争夺更趋白热化;因此,从本科阶段开始培养生物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方式的调整和有效的科研训练角度,对生物课程体系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生物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思想早已根植在广大教师心中.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如何始终确保“学生在中央”.本文结合学生的特点,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学为例构建一堂“学生在中央”的物理课.  1“引”而生惑,课堂在这里发生  在引入内能概念时,通过对机械能知识点的回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接着,利用导学单“设问自学”环节,学生
有人曾这样感叹:“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仍然过得不如意”.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有A、B、C三个维度的“知道”.嘴里说出的“知道”叫做A,脑子里想的“知道”叫做B,心里“知道”叫做C.有如此感叹之人,正是由于AB级的浅层“知道”,而他的内在C没有认可道理,才会“仍然过得不如意”.与此类似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现状,不尽如意.很多教师懂得千千万,却落实一点点.  1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  教学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