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执着的人性精神实践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cur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文艺批评家和戏剧家身份闻名的李健吾把他一生信奉的人性精神实践于戏剧创作和戏剧评论上,他的戏剧和剧评以具有人情、人理、人趣而透着一股人性精神,这是他在剧坛上处于稳固地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戏剧 人性 人情 人理 人趣 李健吾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2.049
  李健吾一生从事的文学活动很多,戏剧、散文、小说、诗歌、文学批评、学术他都有涉猎,并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其中尤以戏剧和文学批评活动突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李健吾以“直悟”式的文学批评占据一个独特的重要位置,他的“直悟”式批评以深沉的理性、细致入微的体悟、形象的表达形成独有的特色,并在文坛享有盛名。更多时候,我们熟知李健吾是因为他文学批评家的身份,其实李健吾在戏剧上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
  戏剧活动可以说贯穿李健吾的一生。李健吾从少年时起就开始演话剧,并小有名气;读中学时就发表了剧本;在清华读书期间,他师从著名的戏剧作家王文显,接受了良好的戏剧理论、舞台艺术方面的训练,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的西方名剧,后来还翻译了王文显先生的剧作;在留法期间,他发表过三个剧本;回国后一年,他发表了他的代表剧作《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其后还发表了剧评《雷雨》;上海沦陷期间,他编、导、演过几部戏,参加戏剧运动,文艺救国;上海光复后,他参与创办上海实验剧校,并参加了当时文艺界的戏剧讨论,提出戏剧改良的建议;从光复到解放这段时间,他经营了一家收复回来的剧院,陆续改编、创作了几个剧本,有《金小玉》、《和平颂》、《青春》(五幕喜剧,1948),给当时萧条的上海戏剧界带来了一些生气;解放后,他在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任教,从事戏剧教学,并翻译了《莫里哀全集》,写过不少剧评。
  李健吾的戏剧成就主要集中在剧本和剧评上。他集中了文学家的创作能力和戏剧家的实践经验来创作剧本,又以批评家的眼光结合剧作家的经验以及戏剧实践经验写剧评,这使得他的剧本、剧评既透着专业精神又富有文学韵味。更难得的是他在他的剧本、剧评里坚持实践着他一直以来信奉的人性精神。这股人性精神体现在他的剧本里就是人情、人趣、人理自然合理地融化在他所创造的人物、情节、语言上,整部剧透着人味;体现在剧评上就是以理智埋藏在人情底下来分析剧作,评判人物的评判精神。
  李健吾先生的剧本代表作有《这不过是春天》(三幕话剧,1934)、《梁允达》(三幕话剧,1934)、《以身作则》(三幕喜剧,1936)、《十三年》(独幕话剧,1937)、《贩马记》(辛亥传奇剧,1939)、《青春》(五幕喜剧,1948)。剧评有两本《李健吾戏剧评论选》、《戏剧新天》,非常著名的剧评文章篇章有《雷雨》。
  一、人情
  李健吾剧本、剧评透着人情味,他籍着自己对人情的深刻了解,将人情体贴入微地融入到他笔下人物性格里,使得他的人物显示出充沛的生命情感。在他早期剧本代表作《这不过是春天》里,女主角厅长太太就是一个有着充沛感情的鲜活人物,她个性上爱娇爱俏,耍女人的小脾气,恋慕富贵舒适的生活,偶尔又为当年求荣弃爱而失意。当爱人找上门来,厅长太太不顾自己的身份,抑制不住感情想要把爱人留在身边。当知道爱人此来非为了自己,恼羞成怒大发脾气。在得知爱人是自己丈夫通缉的革命犯时,又放下心头的一切,运用手段协助爱人逃跑。在做决定时,厅长夫人明知道自己所放走的人以后有可能是回来革自己命的人,但出于感情还是把他放走了。作为贯穿这部戏剧的主要人物,厅长夫人性格复杂又美丽,她安逸但不失清醒,冷静但又念情,任性但又通理,有性格但又不失圆通。她的内心又挣扎着矛盾:纯情挚爱和世俗利益,物质享受和精神空虚,青春不再和似水流年,强烈虚荣和隐蔽自卑。这使得她整个人物充满张力,鲜活丰满,这是当时不可多得的成功女性形象之一。在李健吾其他的剧本里也屡屡出现此类动情的人物,《十三年》里的暗探黄天利,一生死在他手下的革命者无数,他自己的生活也过得荒唐无度,在一次追捕中他碰到自己小时候的玩侣向慧,竟然因着内心曾有的纯真感情,肯放过身为革命者的向慧以及向慧的爱人。在决定放掉向慧时,他说了一段话:“……爱是一种力量,不瞒你说,我活到现在,别瞧你骂我是狗。我活到现在也只是为了那点儿……影子。影子,你明白吗?你们两个人在一起会快活的。谁也少不了谁。……”[1]在这一段富有人情的话里表现出黄天利内心情感的真挚,写一个坏人而不忽略他内心情感的表现,这是李健吾富有人性的创作的表现。《贩马记》里的高振义是个革命起义者,他最初出走参加起义,是因为爱人金姑被迫另嫁他人。在起义过程中他捉拿了金姑丈夫,出于私人感情和革命事业,他都不能放掉金姑丈夫,但他最终还是放掉了他。在做出此举后他有一段内心挣扎,他说:“……我为什么要放走她的男人?杀掉他,金姑只有感激我,我就可以娶她!她就可以嫁我!为什么我不杀掉他男人?我是一个傻瓜。……”[2]写英雄人物在表现其做高出常人的举止外,还要反映其内心私人情感的挣扎,使得人物血肉丰满而不单调,这也显现出李健吾创作的人性创作的一个表现。
  除了人物外,李健吾剧本里的情节也富有人情。在他的五幕喜剧《青春》里,满脑子封建纲常的村长逼着被休掉的女儿香草上吊,他带着女儿去关帝庙前磕头,狠心要她去庙后桃树上吊,情节中又交代他忍不住老泪纵横。等到有人来劝阻,他又顽固地不允许,但最终也只是扬言要告带走女儿的人,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作者在表现顽固的封建思想老头时,既运用情节既表现他的封建顽固,又表现其为人父的情感一面。让人在愤恨其行为时又不得不为其内在的情感所感动。
  李健吾戏剧中人物的对白也富有人情,他在文革后写过历史传奇剧《吕雉》。其中汉高祖刘邦的对白、商山四皓的对白让我们感觉他们也是有普通的人情而不是冷血无情的样子。历史上形容刘邦杀韩信有一句成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在这出戏里所表现的刘邦不是这么冷血无情,刘邦听说卢绾造反,在周昌面前感慨:“我封卢绾燕王,他造我的反!我还信谁?跟我在一起玩儿大的邻居!我难过,好周昌,你们谁认识我也没有他早。你看,我这铁打的汉子,不为伤口流血,不为家事流泪。那年我封他为燕王,许多大臣闹意见,说他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战功,可我信得过他呀!”[3]这一段表白说明帝王的无情,不是表面那样,其背后也有许多难言的苦楚,李健吾通过对刘邦心情的揭露,反映刘邦身在高处,即便想有情又由不得人情的难处,把他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尊荣背后的苍凉,展现了出来,使得人物充满了人味。同一部剧中,商山四皓的对白也让人物表现出普通人情,剧中写他们在集上看见一个卖唱的,霸上先生:“亭子底下,有一个女娃卖唱,长相不错,唱得也怪动听的。”夏黄公:“老兄对此未免多情。”霸上先生:“我辈也是逢场作戏.。”[4]此话从这皇帝都请不动的名士嘴里说出,让人觉得他们也有七情六欲,普通人性,并不是高不可及。
  李健吾的剧评也透着人情,他在自己的理性范围内,以体察入微的人情去理解人物,而不是用理论标准去直接评判人物。比如他分析《雷雨》中的繁漪:“就社会的组织来看,她无疑是一个被牺牲者;然而谁敢同情她,我们这些接受现实与传统的可怜虫?这样一个站在常规道德外的反叛,旧礼教所不容纳的淫妇,主有全剧的进行。她是一只沉了的舟,然而在将沉之际如若不能重新撑起来,她宁可人舟两覆,这是一个火山口,或者犹如作者所谓,她是那被象征着的天时,而热情是她的雷雨。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就看见热情;热情到了无可寄托的时候,便做成自己的顽石,一跤绊了过去。再没有比从爱到嫉妒到破坏更直更窄的路了,简直比上天堂的路还要直还要窄。”[5]李健吾带着体贴入微的人情探入到繁漪的性格内部,剖析出她性格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他理解她,不是无关痛痒的泛泛的同情。他以人情的必然导出繁漪的悲剧,更加显出繁漪这个人物的控诉力量。他除了以人情去体察人物,还以人情去评剧作者的题材安排,他论《钟馗嫁妹》以诗情画意作题。一场鬼戏原本有的只是阴森恐怖,怎会有诗情画意?李健吾分析,作者安排钟馗以已死之身来偿生愿,如此热烈的感情,虽是以破伞,孤灯,蹇驴、鬼卒成行,然有白雪、梅花、月色相伴,自然诗情画意出。
  李健吾以体贴入微的人情来创作戏剧,将普通人具有的人情融入剧作中人物的性格,并据此安排出合于人情的情节、对话,使得自己的剧作丰润而不干巴,富有感染力,闪现着人情。他评剧时,通过追溯、发掘戏剧人物的人情来评析戏剧人物,给戏剧人物以合理的看法,同时又以人情来发掘剧中的诗性力量。这是李健吾本着人性精神的体现,也是他剧作、剧评独特魅力所在。
  二、人趣
  英国学者波拉德说:“李健吾最好的剧作都是喜剧,它们与同时代的喜剧相比,在题材的艺术风格上均有很大的差异,陈白尘、丁西林、徐訏等人的喜剧多属于纠缠不清的闹剧、政治讽刺剧或说理性的幽默剧之类作品,很少有性格戏剧,而李健吾喜剧的主要贡献就在于给中国舞台增添了性格细腻、完好的喜剧人物。”[6]
  性格喜剧确实是李健吾所擅长,李健吾的喜剧趣味是从人物性格中生发出来的,自然不生硬,没有很多喜剧中为造趣而造趣的痕迹。他的三幕喜剧《以身作则》原是一个讽刺剧,他把特殊场合下人物性格的滑稽展现给观者看,引人发笑。比如剧中的一位叫方义生的人物,他是一个在旧军队多年的营长,肚子里有些学问,这使得他个性里既有旧军人的习气,又要讲究些读书人的斯文。他看上一位被迂腐古板父亲禁在府内的病弱小姐,他决心要把小姐弄上手,扮作一个儒医进入小姐府中。小姐的迂父害怕他是不懂礼不守礼的登徒子,污了他女儿名声,所以先以学问来试探他是否知晓圣贤之礼,并观察他的行为举止是否知礼、守礼。他拼了一肚子学问和老头子酸文假醋一番,终于得过。就在他狂喜马上可以见到小姐时,老头子却搬个屏风要他隔屏诊病,并派个老妈子在旁边看着。他一听,气急败坏:“王八蛋!我活了这么大,还是头回受这种活罪!等我把女人弄上手,我不夹这老家伙几棍,我姓方!妈的,我一肚子学问,差不多全抖干净了!这不是勾人家女儿,倒是勾自己的命。”[7]这番气急败坏的话和他刚耐着性子同老头子所论的圣贤之道一联系,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观众马上就能体会他刚刚憋着性子的多难受。后来他憋不住了,趁着老头不注意,转过屏风去看小姐,被老头转头发现打了出来。其抱头鼠窜样和刚开始的斯文相比,造成很好的喜剧效果。同一部剧中的另一个人物,一个一般不为人注意的下人张妈也是一个有趣人物。她是一个刚三十的寡妇,她进城帮工是想以此寻一个靠山。恰好上述的迂老头是一个很不错的人选,她想把他勾引上,但又颇受不了他的酸腐。后来与方义生的一个下属在老头府上碰上了,她和他几句话交锋,就觉得这小兵比这老头有意思。她打算和小兵走,转身就回房收拾东西。她的行为让其他人不解,她丢下一句话:“让我伺候酸老头子,我就不用想活下去了。”[8]张妈的爽快利落就通过这几句话表现了出来,让人觉得她也是一个可爱的人。李健吾用几笔勾描,就在一个特殊场景中,给了一个经常不受重视的人物灵动的性格,让她散发出人之趣味,这也是作者功力之所在。李健吾剧中的喜剧情节也是由人物性格发展而来,同是这部剧中的迂老头,其中有一个情节对他的“迂”的表现简直称绝,他的田庄遭驻军抢劫,他气极之下给县老爷写了一封信,要县老爷出来主持公道,他派家人把信送给县老爷,并叮嘱一定要当面交给县老爷,向县老爷陈述遭劫情况。家人回来后,他一再追问县老爷是什么态度。家人回答不出,只好据实回答自己没有亲自交到县老爷手上。他一听气极不已,大骂:“不过我的信就没有一个字提到军队!你不晓得,我那封信,一篇顶好的四六骈文,里头没有一个字说到我要知县办的交涉!你这糊涂,你就不想想,草料、麦秸、麸子、干枣、公鸡、母鸡,这一切损失都装不进我那古雅的句子!俗还不要紧!先就不协韵!我要你亲口告诉知县,你不去告诉,难道叫我的四六骈文去告诉啊!混帐东西!混帐东西!”[9]这一段小插曲让人一睹了这老头的“迂”,在为之绝倒时给这部喜剧增添不少趣味。李健吾用情节表现趣味,顺着人物的性格而来,同时他的喜剧语言也是在人物性格上的自然生发。同样是关于这个迂老头,他在尚未被揭穿的方义生面前抱怨自己的田庄遭劫:“不忧道,不忧贫,所以我能行其所无事,或谓孔子曰:‘子矣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11]这就是君子慎其独也的道理,敬重斯文的人,现有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在这样大的一个县份,没有一个读书人跟我说得来的。方才我打发用人那我担心区间知县,竟也不得其门而入。可是你知道,我北上村的房子叫军队给占了,草料、麦秸、麸子、干枣、公鸡、母鸡,无不遭受蹂躏。这些混帐东西,我得叫他们一一赔补。”[10]从圣贤大道理转到“草料、麦秸、麸子、干枣、公鸡、母鸡”,迂老头子的假斯文与迂腐活脱脱的表现了出来,人物性格让人物语言充满了谐趣。
  李健吾在评《陈州粜米》时的一句话就正好概括了他的喜剧追求:“喜剧形式性格发展而出现的隽永境界。意想不到,和不伦不类让我们觉得好笑。噱头和俏皮话惹人发笑,但不见得就能够成喜剧的力量。[12]”李健吾的创作正好体现了他的这种追求。
  李健吾的剧评也重视趣味,他的剧评语言浅白,没有用什么高深的专业术语,有时还会幽它一默,在《雷雨》里,他评它演出轰动,说了一句俏皮话:“《雷雨》可以说甚嚣尘上,我来赶会也来敬一炷香,想来虽在发表一年之后,总可以用句道远心诚,恕了自己吧.。”[13]俏皮机警的话语,让篇章开篇就富有生趣。
  这些是李健吾剧本和剧评中富有生趣的一面。李健吾剧本和剧评的趣味是以它所坚持的人性精神作底。他笔下的人物因既有自己的性格又有普通人性、普通人的毛病,所以在特殊场景中能营造出不错的喜剧效果,让作品趣味盎然。他的剧评也是因他活泼机警的个性所以能出幽默之趣。
  三、人理
  李健吾的剧本、剧评除了在人情、人趣上体现人性精神外,在人理上也体现人性精神。他的人理表现主要是剧中人物性格都有理性自知的一面。《这不过是春天》里的厅长太太虽然在感情上任性,但她不是没有理性自知的人。她贪图安逸,但知道这种日子朝不保夕。她放走情人,但知道放走情人后给自己造成的后果。她内心矛盾挣扎,但在理性自知的情况下做决定,所以她的性格、作为符合人理,而不是强加上去的超出,这样人物看起来就自然。《吕雉》里关于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一事,从历史上看来是由于刘邦为戚夫人所惑,色令头昏的行为。但在李健吾的笔下,刘邦的行为也具有理性。他在建国之初怕江山不稳固就下令不许封刘姓以外的王,他打算废太子很大一部分觉得太子软弱,怕太子受人控制,尤其是太子母亲吕后。吕后和吕家当时在朝中的势力盛大,刘邦颇不不放心,若不废太子,有朝一日,江山可能落入外姓手中。因此刘邦力排众议坚决要废太子,但当他看见太子身后跟着他都请不来的商山四皓,他就知道太子废不成了,他知道民心在太子这边。他还不敢背弃民心。刘邦的自知体现着他从底层发迹,历经世故人事的老练,作者从此处表现他,使他符合开国皇帝的特征,比较可信。这比单纯地把祸水归于女人要强得多。在情节上,李健吾也安排人物理性自知一面和感情一面作斗争,比如大量的内心挣扎、矛盾,甚至行为上的脱离常态等细节,《这不过是春天》里厅长太太威胁情人,《十三年》里黄天利拘捕向慧时一反常态的追问,都是这种非常态的表现。在人物性格看来,这些也属自然发展之中。李健吾人理体现在戏剧语言上就是语言合乎人物性格,是情境中的自然反应。如《这不过是春天》里厅长太太在最后一幕对情人说过的一段话是其性格的自然写照,她说:“我当疑心我是革命党。别的话,我们这样的女人也不放在心上,你以为我做了厅长太太,就真的正经做起人来了吗?也许别的女人会这样子,我虽说糊涂,也不会把做人的味道全忘光,我老想法儿活着。好比那盆花我能够怎么舒展,就怎么舒展。”[14]因为厅长太太清楚很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所以她理性自知,因为她不愿意放弃自己做人的那点味道,所以她不肯委屈自己的情感,有她的复杂心性作底,她的这番话在观众听来也是自然。另外在某些特殊场合下的一些比较滑稽的话听起来也是自然反应,《贩马记》里高振义带着爱人金姑私奔,在翻越金姑家墙头时,金姑的妈赶来,金姑赶忙去应,高振义一急就冒出:“我连你妈一块带走。[15]”话虽好笑,此情此景下也是人的自然反应。李健吾依据人物性格、情境所设置的语言,比起那些不分场合的大道理、豪言壮语要自然贴切得多。
  李健吾的剧评也极富人理,他评《雷雨》分析繁漪是以人情去体贴,导出悲剧根源,以此来控诉旧礼教、旧纲常对人性的毁灭。这个剖析让读者更清楚地看到人性被毁灭的过程,更激起人对这些不合理力量的反抗。这比只喊口号反礼教更有影响力。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李健吾则是把这种价值被毁灭的过程剖析出来给人看。李健吾把人理藏在人情底下,用人情导出人理,人理是基于人情的更高层次的人的觉悟。李健吾评关汉卿的《单刀会》时,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前二折戏里吴都督的鲁肃对关羽不了解,需要乔国公和司马徽介绍。在他细细分析下,他明白关汉卿此举是囿于时代局限而作出的安排,元朝三国故事流传不广,观众对关羽不太熟悉,关汉卿借剧情安排向观众介绍关羽,为后面戏中关羽的重要地位作铺垫。剧作者是借剧情安排给观众说戏,经这么一分析,关汉卿编剧的匠心独运就体现出来了。评这出戏,李健吾没有以抓到剧作者小辫子而狂喜,而是沉下心,从剧作者、观众视角层层分析。分析出来的东西既挖掘出作者的创作心理,又表现出古代戏剧对观众心理的重视程度。这种深入的挖掘让他的批评既有理论深度,又表现出客观公正。
  李健吾剧本是以人的自知、人性的自然来表现人理,他的剧评是由人情导出人理,以人理支持评论。这样看来他的人理就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以人情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人性体现。
  四、小结
  李健吾一生并未提出什么富有影响力的文学口号,但那个时代提倡的人性精神深深渗入他的骨子里。他在他的创作实践、批评实践里坚持这种人性精神。他的剧作、剧评分析都体现出他深懂人情。他懂人情但并不用于世故,而是用来创造他的戏剧人物,赋予他的戏剧人物以丰满鲜活的性格,并生发出盎然的人生之趣,切实的人生之理;在剧评中,则是给笔下所分析的人物以合理的待遇,给剧作以纯正的趣味,给作者一个公正的看法。他的人性精神经过他的实践散在他的剧作剧评里,这既是那个时代人文斗室的奋斗佐证,也是他独出于文坛的基点。
  注释
  [1]《十三年》(独幕话剧),《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P271。
  [2]《贩马记》(辛亥传奇剧第八折),《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P326。
  [3]《吕雉》(第四折),《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P526
  [4]《吕雉》(第三折),《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P514-515。
  [5]《雷雨》,《咀华集•咀华二集》李健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P55-56
  [6]D.E.波拉德《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戏剧》,1982年《文学研究动态》第十三期
  [7]《以身作则》(二幕),《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P168。
  [8] 《以身作则》(三幕),《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P199。
  [9] 《以身作则》(二幕),《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P160-161。
  [10] 《以身作则》(二幕),《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P161。
  [11] 《以身作则》(二幕),《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P164。
  [12] 《雷雨》,《咀华集•咀华二集》李健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P52。
  [13]《陈周粜米》,《李健吾剧评选》李健吾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一版,P156。
  [14]《这不过是春天》(三幕),《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P60。
  [15] 《贩马记》(辛亥传奇剧第一折),《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P244。
  
  作者简介
  刘晶,女,1984.9出生,湖北黄冈人, 博士研究生,暨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训诂学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但二书中的英雄形象却有着显著的不同:《三国演义》崇尚的是智谋,书中所着力刻画的是那些睿智善谋,运筹帷幄的英雄人物;《水浒传》崇尚的是勇力,书中极力渲染的是那种豪侠勇猛,快意恩仇的英雄形象。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英雄 尚智 崇力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2.048  
期刊
[摘要] 电影《立春》讲述了以王彩玲为代表的中小城市边缘艺术工作者的生存境况,展现了他们爱情、事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与幻灭的故事。因为两者的冲突无法解决,主人公将自己封闭在自我意识中,以求得逃遁中的解放;当她面对现实,从自我意识中走出时,于现实中求得自己的解脱。电影在逃遁与面对现实中展现出人类生存的二律背反,呈现出小人物悲喜的生存意识。  [关键词] 《立春》 王彩玲 悲喜剧 理想 现实    
期刊
[摘要] 日本电影《大奥:男女逆转》通过男女位置颠倒的设定来讲述日本后宫故事,被很多人认为是现代社会女性地位提高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的表现;其实,该电影对固有的社会性别偏见的“逆转”恰如一面镜子,照出现实生活中种种社会性别偏见:男主外女主内、女人是生儿育女工具、婚姻是女人谋生的手段、政治让女人走开。  [关键词] 《大奥:男女逆转》 男女逆转 性别偏见  一、影片介绍  2010年10月
期刊
[摘要] 音乐艺术教育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教育,它以情动人,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启智健体等效应。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艺术教育首要的目的与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音乐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对音乐的热情”。  [关键词] 素质教育音乐艺术兴趣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9.047
期刊
[摘要] 《迷魂记》是20世纪50年代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经典之作,是他的“控制艺术”中最坦率和最具忏悔性的作品。这部心理剧充满神秘、灵异、爱情和谋杀的气氛,拥有很多不同的阐释角度。在这部影片中男性的欲望窥视和女性的自我凝视主题同时存在,以不同的视觉图像很好地反映了电影叙述中产生视觉快感的内在性别心理结构机制。  [关键词]《迷魂记》欲望 凝视 恋物癖 景观    影片《迷魂记》叙述了Scotti
期刊
[摘要]影视艺术其实是一种想象与真实辨证统一的艺术,而真人与动画结合电影的魅力正在于它以现实的“真人”为中介,在现实与想象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不仅使神奇的3D动画意象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力,同时又使得想象世界的“真实感”得以进一步增强,使幻想成为了现实。  [关键词]真人与动画 影视特效 3D特效 数字技术    在整个人类的艺术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一门艺术像电影这样依赖于科学技术。电影随着科技的发展
期刊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家,他的音乐作品极富后浪漫主义色彩。他的代表作之一《第二钢琴协奏曲》集中了作曲家所有的音乐魅力:伤感与憧憬的浪漫音响、浓郁醇厚的抒情旋律,以及作曲家含蓄与温暖、抑郁与热情的浪漫情怀。是作曲家留给世人最受欢迎的旷世之作。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第二钢琴协奏曲》 伤感 浪漫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家,
期刊
[摘要]《听说》有着台湾电影固有的小矫情,也有偶像剧的拍摄手法,镜头里却渗着人生的滋味。《听说》中的爱是纯粹的,但夹杂了并不纯粹的社会现实。我们可以在梦境里徜徉,但必须在现实中生活。有着现实背景的影片,观众自然会感同身受的融入电影。影片在完美扣合主题的情况下,还透露出一种平淡中的真情,低调而华丽,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滋味。  [关键词]叙事结构 角色 语言 温情    《听说》故事情节简单,线索单一,
期刊
[摘要]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无疑是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小说塑造了许多备受青少年喜欢的英雄人物,特别是男主人公哈利波特。作家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既传承了许多传统西方英雄史观的概念,又融入了一些现代新的流行元素,使得哈利波特成了这个时代的炙手可热的英雄人物的代表之一。  [关键词] 哈利波特 救世 爱 宽容 英雄主义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无疑是最畅销
期刊
[摘要]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资源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在一个白人文化为主的文化背景下,族裔作家往往以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作为创作题材,并因此获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莫里森以黑人民俗文化作为写作资源,充分发掘并利用黑人民俗文化资源重建民族文化与民族自信心。  [关键词]民俗文化 集体无意识 认同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民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