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研究

来源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bingz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德为先”教育方针下,小学班主任不仅需要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亦应将德育视为一个重心,并通过有效策略予以落实。通常来说,基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构建规律,班主任应重视师生关系构建、合理批评、家校合作及体验活动等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20)-30-111
  我国的教育一直把德育视为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以德为先”,将德育放在了核心的位置上。这样,小学班主任不仅是要抓好班级管理工作,而且也应将德育视为一个工作重心,并能够采取有效的德育举措将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培养符合我国人才建设需求的新一代接班人。
  一、身先示范
  小学生的认知习惯与成年人不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社会生活经验还比较欠缺,因而,不太容易通过对理念的抽象辨析来完成思想品德的构建。小学生最突出的认知、学习特征,就是模仿——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而很少能够辨别模仿对象的对错。而且,其主要的模仿对象,就是与自己接触最多的师长。因而,班主任与其苦口婆心地反复向学生讲一些思想品德的道理、定一些规章制度,就不如直接以自己正确的言行去影响学生。通过示范效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认同正确的理念。比如,要培养学生爱国思想,那么,在播放国歌、升国旗的时候,班主任不是在后面去盯、纠正学生,而应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用自己庄重、严肃礼敬国旗的行为去带动学生。
  二、和谐关系
  首先说,和谐、平等、尊重、友好等本身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班主任通过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友好地与学生交流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向学生传递了正确的思想品德理念;第二,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之所以愿意接受班主任的管理、教育,其基础是对教师的亲近和喜爱,在被迫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用功学习,但肯定不会接纳班主任所传递的思想观念。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班主任应该放下“师尊”的架子,由学生的对立面转向学生的朋友圈,切实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愿意模仿自己并接受自己的教育、管理,甚至是批评。
  三、合理批评
  批评是开展德育的一个常用手段,对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来说,犯错误总是难免的,批评也就在所难免的存在。但是,班主任采用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而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在使用批评这个“工具”的时候,班主任必须首先考虑好,“这次批评是否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需要调整批评的方式或取消批评,而采用其他方式。一般来说,要想使批评对小学生起到教育作用,需要批评与其他教育方式相结合,单纯的批评因为不被学生理解,不仅起不到作用,有时候反而会造成负面效果。比如造成师生的对立情绪或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等。如,某位学生违反了班级纪律。班主任不是直接进行批评,而是先跟他进行私下的交流。让他把违反班纪的理由、心理活动表达出来,通过引导,让他自己来分析对错。当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时候,班主任再去强调制度,对之进行批评或惩罚。通常,经过了自我反思之后,学生会“欣然”接受批评,并认同正确的观念。
  四、家校合作
  前面说过,小学生效仿的主要对象是师长。也就是除了模仿教师的言行之外,他们的思想品德还受到家长的影响。而且,小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跟家长的亲密度、信任度要高于教师,因而,其思想品德受家庭的影响更明显一些。而因为家长大多没有接受过教育相关的专业培训,再加上有些家长本身的思想理念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会使班主任在学校的教育被家庭影响所“冲淡”,使德育效果打折扣。因而,要想有质量地实现德育,班主任除了重视学校的教育活动之外,还需要关注家庭教育。利用网络条件,构建一个家校合作的平台,对家长进行德育方面的指导(方法和理念),使之与班主任的德育走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德育的合力。
  五、组织活动
  小学生思想理念的构建主要是通过直观、体验的学习来完成的,教师讲大道理的效果并不明显。因而,班主任开展德育,不应仅靠班会讲一些道理,而应重视德育主题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体验、感触到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接受和理解道德理念。比如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各种教育展馆去参观,通过直观的感知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再比如对学生进行尊重父母、爱劳动等思想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我帮妈妈做顿饭”“我是家务小能手”之类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理念。
  以上,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心理特点以及思想品德的构建规律,探讨了几种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的策略。主要是,基于小学生直观认知的特征,班主任应注重示范作用、多组织体验活动;基于小学生简单的心理特征,班主任应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合理采用批评手段;基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环境因素,班主任应重视家校合作。
  参考文献
  [1]张俊.对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浅析[J].读与写, 2018,15(28):226.
  [2]肖海燕.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实施"激励策略"[J].速读(上旬),2018,(11):258.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体育课明显是一个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时机。身心健康,不只有身,也有心。教师在设计体育课程的时候,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身体,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入体育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0-099  引言  许多小学为了升学率考虑都不注重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小学美术教师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也应从知识和技能传授转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观察能力是美术学科的重要组成,教师应改变传统呆板沉闷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试论;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学生观察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0-096  引言  新课改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德育是教育之本,要将德育放在首位,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的确,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德”显然是在首位,这就时刻在提醒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而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是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
期刊
摘要:当前小学语存在这教学效率低下问题,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做出其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并实现有效教学。基于此,以下对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效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效果;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0-092  引言  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依旧引用旧的
期刊
摘要:小学生的事物辨别能力比较差,正处于培养情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由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情感教育渗透工作,把音乐知识与情感元素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升华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本文主要是对小学音乐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方法展开研究,希望对音乐教育发展提供相应的帮助。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情绪体验、培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活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丰富情感体验,积累生活经验的关键时期,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教育价值,对个体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教学实际探究音乐欣赏的心理特征基于教育价值,以期为优化音乐课堂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欣赏;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0-108  随着
期刊
摘要:立足于农村田园生活,回归大自然,尊重儿童需求,是打造出更好幼儿园田园课程的必备条件,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的挖掘农村田园生活内容,来丰富课堂资源,以达到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滋养儿童成长的目的。农村幼儿园的田园课程,能够让幼儿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勃勃生机,陶冶情操。同时也能让幼儿在感受快乐中学习到相关知识。打造田园式的课程,让幼儿在田园课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去发現大自然的美好,让教师和幼儿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初中阅读教学是对于初中生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一种较为良好的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不是很好。树状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中的一种,可以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内容的基本结构,促使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树状思维支持下的初中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树状思维;初中;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不断练习以强化對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要环节,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作业设计,使得数学作业练习更具针对性与全面性,达到因材施教的练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个性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0-105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不断要求对学生进行减负的倡导下
期刊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身心成长特点为规律,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初中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仍不够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牧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牧区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