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草他撒磨秋节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fez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去往昆明的火车上,认识了高三。他很瘦,嘴唇微翘,眼神清澈透明,黝黑的皮肤是高原生活的见证。
  高三说此次是特地请假回老家“过年”的。大夏天过什么年呢?高三解释,他是哈尼族的,家乡每年的6月都要过“磨秋节”,就跟汉族的春节一样隆重。
  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高三:是否可以去他家“过年”?高三腼腆地笑,旁边一位四川大姐爽朗地替他答应了。下了车,高三给我留了一个手机号码,坐上长途汽车先回去,我则在昆明闲逛了两天。估摸着高三那边快过节了,按照他说的路线,坐了8个多小时的车到达红河县,又买了第二天去甲寅镇——他家乡的票。
  
  


  回家要翻三座山
  
  又坐了大概6个小时车,在快接近甲寅镇的时候,连日的雨水造成滑坡挡住了路。等了半个多小时,高三打来电话,他说到车停的地方来接我:“本来很近的,如果不是修路、下雨,只要2个小时。”
  路上边走边聊,我这才知道,这个看上去很小的男子居然比我大两岁,已于去年结了婚。
  翻了三座山,才到高三的家。寨子里的房子都是用石头砌成的。一律楼下养牛、猪,楼上住人。人上楼一定要经过那个饲养场,刺鼻的牛屎味道直冲脑壳,我有点不适应。屋子很暗,只有一个大概25瓦的灯泡亮着,这是家里唯一的电器。
  高三的父亲穿着小马甲,母亲与妻子穿着哈尼服装。大叔当过兵,普通话蹩脚却也能沟通。他告诉我磨秋节要过上一个礼拜,每天都有不同的节目——赶集、火把节、分牛、荡秋千、抬磨秋、跳舞……阿姨和阿嫂都没有念过书,我们之间的沟通除了高三或者大叔的翻译,只有通过眼神与手势了。
  吃晚饭时天色刚黑,我看看手机已经过了9点,云南的白天很长。
  高三安排我住在侧边的一个阁楼上,他与阿嫂住在对面的阁楼,父母住在主屋。
  夜里,疲倦不堪的我还是被四周的老鼠吵醒,整整一晚上,它们一直在自由奔跑,还掉下两颗。
  
  集市上我们要了两大碗牛肉
  第二天大概5点多钟,天刚蒙蒙亮,高三就把我从床上拉了起来,带着阿嫂还有他的表弟,一行人去赶集。又是三座山后才到达公路,太阳已经出来了。去了阿嫂的娘家吃了早饭,寒暄了几句到路边等车,赶集是要到甲寅的,很多人穿着哈尼族的衣服,戴上漂亮的银饰,与朋友或者邻居结伴而行。路上有很多三轮车,每辆都挤得满满的。
  到了集市,人山人海,高三他们把我当孩子一样看着,生怕我走丢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买,也不让我自己付钱。在拐角处,我发现一字摆开好几个大锅,高三告诉我,煮的是牛肉,看我不肯走,他们决定午饭就吃这个。
  


  我们四人坐下来,要了两大碗牛肉,吃得那个香!结帐的时候我抢着付钱,又被高三给挡了回来。他们的话我听不懂,买单后,我悄悄问了高三,两大碗牛肉加起来才23块钱。
  买完东西,打道回府。突然乌云四起,下起了大雨。“东边下雨西边晒”的云南,经常没有任何征兆就下起大雨。车子更紧张了,大家大筐小箩的,愈加拥挤不堪。表弟顶着雨跑到前面很远才截到一辆回来载我们。到了山口我们下了车,上午走过的那些山路如今一派泥泞,我几近绝望。
  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悬崖,没路可退,只有前进。走过一段后,撑着雨伞的我也已全身湿透、满是泥水。
  大概走了一半路程,同样没有任何预兆,雨又停了,太阳重新挂上头顶。路边依然滴着雨露的野花,不远处黄绿相间的梯田,一切清新得让人难以置信。一帮人各自背着从集市上买来的年货,嘻嘻哈哈地从我们身边步履轻快地走过,刚才那场大雨,仿佛从未发生。
  
  分牛了,牛血是辟邪的
  
  赶集后的第二天,一大早又被高三拎起来,跟他去了操场。大叔告诉我,今天是分牛的日子,寨子总共120多户,所以大概一组里面有12户,整个寨子只杀一头牛,每个小组分一块,分了牛肉分牛杂,最后,每家还拿来碗分牛血,牛血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拿回家倒在门口,用来辟邪,等在门口的主妇则将一些昨天剩下的米饭倒在路上,再用水洗碗,这叫“除旧迎新”。
  正式的磨秋节开始了,阿嫂不再跟我们在一个桌上吃饭了,甚至不能在同一个房间里。大叔告诉我,哈尼族规矩很多,这是最起码的,媳妇不能与公公同屋吃饭。
  真正的磨秋节里面还包括火把节。有别于彝族的火把节,节日这天,各家用他们特有的茶草,在家里点上火,再带上一颗水生植物与瓶子,到寨子里唯一的水井口把火放到边口烧,排队等待寨子最德高望重的家族子女带来火种,再取水取火带回家,蕴意“带福回家”。
  
  你敢玩磨秋吗?
  
  而磨秋,或许是整个节日其间最好玩的部分。磨秋节前期,就有人做秋千与磨秋。在操场旁边的一块平地上支了一根很粗的树干,将树干露出来的那头削尖,再找来一棵很粗的、4米多长的树干,中间挖个洞,扣在削尖的树干上,形成一个跷跷板模样的东西,就是磨秋。至于秋千多搭在山沟里,山沟两边支着大概有10米高的树干,挂秋千的绳子是用很粗的藤条做成,看上去就非常结实。
  很多孩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虽然有些只有几岁,却都驾轻就熟。我尝试了一下,孩子们把我推得很高,但与他们玩的高度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距离。那些会玩的小孩几乎能荡到头朝下的高度,高三的堂妹嫌我笨,“倏”的爬上正在晃动的秋千上,带着我一起荡到了空中,任由我尖叫着……
  


  磨秋那玩艺,比秋千就更刺激了。虽然有点类似跷跷板,可对于我这个没有经验的弱女子,难度系数仍然太高,加上那玩意没有堂妹什么的可以帮忙,所以我自始至终都没有尝试,我害怕从空中摔下来。
  磨秋当天,全寨子老少男女都汇集在操场上跳他们哈尼的舞蹈,孩子们在一边荡秋千,而更多的则会在那块平地上玩磨秋,这里的人都很热衷于这项活动,小到几岁的孩子,老到六十几岁的阿公,都不时有搞笑的姿势、玩命的状态出现,随着一声声喝彩,磨秋到达了高潮。我突然非常羡慕:哈尼族依然保留着他们喜欢的运动,有着他们自己快乐。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了,走的那天,天还没有亮,阿嫂就给我做了早餐,站在门口叫我起床。她依然听不明白我说的话,我拿出我带的所有饰品,她一下子明白我的意思,一直摆手,什么都不要。我尴尬地收起那些廉价的东西,笑着捏了捏她的手,美丽的笑容绽放在她的脸上。在大叔的叮嘱声中,跟着高三走下一楼养着两头牛的石屋,我发现自己已习惯了那些气味……
  
  Tips
  1.女草他撒小村居住着120户哈尼族人。这里没有名胜古迹,也没有旅游景点,一切源于自然。
  2. 哈尼族最为重视的是十月年、六月年。十月年在十月份,是哈尼族的大年,各家各户把自家饭菜摆在门前的桌子,桌子拼起来就像一条长龙,经过的人可以随意吃,这就是“长龙宴”;六月年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有荡秋千、转磨秋等节目。去女草最合适的是这两个月份,但如果时间不很充裕,最好打听清楚哪个寨子哪天过节,因为每个寨子过节有先有后。时间一般都维持一周。
  3. 女草是山寨,入寨需要爬三座山。如果只是想了解哈尼人的生活,可以去红河县,也可以去甲寅。那里的居民多是哈尼族人,从红河州有车到红河县,再转车去甲寅。如果想要深入了解那里的民风,吃到当地居民的菜式,还是住到当地人家里比较好。哈尼族特别好客,提出这样的请求一般不会被拒绝。
  4. 云南早晚温差大,即使夏天去也一定要多带件厚实的外套。另外,因为气候潮湿,容易滋生各种虫子,最好带上电蚊香、驱虫水。
其他文献
行囊里揣着一卷发黄的《格萨尔王传》,耳边又响起了姜国萨旦国王反复的吟唱:“那神也一再鼓励我,叫我去夺取饮食调味的最佳品。”  可是盐井,那传说中引起那场旷日持久、血流成河的战争的小镇,迟迟没有现出身影。    汽车在苍茫的大山中颠簸,窗外,山脉延绵,贫瘠而粗犷地裸露着生命的底色。滇藏公路,荒凉寂寞仿佛没有尽头……      为盐而战的岁月早已逝去    山路渐渐宽阔,两旁绿意初现,是一些小片的葡萄
期刊
方方正正、高10公尺长6公里的土建城墙里面,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城内房子万余座,全部顶高不超过城墙;全都是一层瓦房或平房,没有一幢草房、土房;全都是木门、木窗、青砖墙、灰瓦顶,不见一块红瓦红砖、一寸石灰墙、一扇铁门、一扇钢窗;84条大街小巷,全都铺满四方青砖,不见一根电线杆子、一盏路灯……  灰天灰地,苍茫一片,马车走在路上,仿如回到春秋战国。  这里,不是什么电影拍摄基地;这里,是生活着四万多
期刊
在亚洲大陆板块中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多年代多民族多文化混杂的文明形式使乌鲁木齐每一条街道都散发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气味——历史与现代,光荣与梦想,阳光与夜色,麦子与黄金,清晨清真寺的喊经声与傍晚街道上宝马轿车的尾气,保守而传统的面纱和烤馕,时尚而前卫的超短裙和iPod耳机……乌鲁木齐成为亚洲巨大的混血的心脏。  而2008年6月17日北京奥运圣火穿越之时,这座混合多元的国际化大都市更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 
期刊
如果说教堂是西方文化凝固在大地上的典型建筑符号,那么庙宇就是东方文化凝固在大地上的一种典型符号建筑。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再没有什么造型艺术能比得上这两种建筑,它们同样根植于不同民族的精神世界,同样承载着不同信仰的文化记忆,用不同的建筑风格、宗教仪式和内省方式,跨越国度和族域,在沧桑的岁月中屹立千年,对人类的集体意识产生巨大的影响。  徜徉在澳门这座小城,除了可以随处欣赏到呈现着欧洲文化和艺术缩影的
期刊
我所认得的只是一扇通往黑暗的门。  门外,旧车轴和铁箍在生锈;  门内,被锤击的铁砧发出短促的鸣响,  还有火花,那不可预测的扇形尾巴  或者,一只新蹄铁在水中变硬,嘶嘶作声。  ——摘自(爱尔兰)希尼《铁匠铺》      铁匠在今天越来越少了    “叮当、叮当……”一个健硕的汉子在打铁。通红铁条在铁锤重击下,由暗红而玄黑,汉子专注地凝望着慢慢变形的铁条,思考着什么。旁边,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拉着风
期刊
这500美元包括了在境外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所有费用,甚至上厕所撒泡尿的钱也计算在内,不像某些人报出来的价羞答答地用括号注明这也不包那也不包,有些干脆就不注,蒙得就蒙,忽悠得就忽悠,说得重点是有欺诈的嫌疑,说轻点最起码也称得上哗众取宠。出国前在银行换的美金大约是8元人民币兑1美元,共带了500元美金,在越南、柬埔寨、老挝玩了约一个半月,刚好花完,所以以下即使每笔小的支出有记错,总的费用是错不
期刊
老家湖南永兴有座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板梁,我竟不知道。好友间有位当地的父母官,知我好扛“大炮”,建议我去。  我只笑笑。这几年四处采风,阅村无数,铜子落在青石板上的声音,听来分外刺耳;照相机刚端起就听见“照相要收钱”的话语,热情立即委顿。  “板梁不会。民风很纯朴,村民们还不晓算计这些。”他这话打动了我。3月24日,自驾车从长沙出发,3个多小时后,我们已在板梁的风火墙下忙不迭地按起了快门。     
期刊
克里雅,维吾尔语“飘移不定”的意思。地图上的克里雅河像把尖刀,深深插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沿河南北纵横足足200多公里,都属于同一个村——它就是达里雅博依村。  这么大的村,却只住了200多户人家——他们就是克里雅人。  几百年来,一直如是,从不改变。    一个不知来自哪里的族群      1896年1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最早发现了克里雅人并进行了史料记载。当时他本想弄清楚克里雅河最后一
期刊
都说在以色列驻中国大使馆办签证很不容易,都说应该去埃及办——中国人去非洲玩的越来越多,玩到埃及顺便一办、顺便一玩,多美。  我就是这么办的。不过我想告诉你们:也不见得就有多容易。    你急他不急,没进门先给你一串下马威    在开罗找到了以色列大使馆,才发现检查非常严格。大楼外面,已经有一个检查站。小屋子里面,等办证的人并不多,但是别想着速度就会快,以色列人根本不赶时间——门口等着去!查证件,查
期刊
四川西昌安宁河畔,矗立着数百座巨石垒成的千年墓葬:都是重达数吨、数十吨的石块筑成,墓高2~3米,上覆墓顶石,背后还由大而小排列着一些小石块,如同尾巴。历经岁月冲刷,大石墓已经风化、斑驳,挂满的藤萝,似乎已在上面纠缠很多年了。  古人为何要修建如此巨大的墓葬?又是哪个民族有这样的耐心修建这种巨大墓葬?     邛人:一个视武力为生命的部落      故事要从春秋时的安宁河畔讲起。  安宁河发源于菩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