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大姐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家附近这几个小区里收废品的大姐都是河南老乡,我们小区小,只有一个大姐常驻,偶有更换。
  一个春节过后,来了一个新的大姐。这个大姐个子小,黑瘦精干,走路带风,爱穿紫、红、橙、黄等艳色的衣服,常戴一顶红色的棒球帽。
  我偶尔卖废纸盒时会跟她打交道。那年夏天,我们工作室有一个急活儿,一批物料需要有人重新手工挑拣并打包,事情紧急,我们一时忙不过来。我灵机一动,就跑去大门口,问大姐能不能来临时帮一天忙。
  她开始以为是要搬什么东西,说:“我让我老公来干行不行?”
  我说:“不需要男的,就在屋里动手挑拣、分类、打包,给你200块钱,你看行不行?”
  她觉得合适,就过来帮了一天忙。
  我和她一起干活,边干边聊了很多。她有三个孩子,老大和老三是儿子,老二是女儿。他们全家都从河南老家过来了,只有过年才回去,那边的房子是老人在照看。
  大儿子和女儿已经初中毕业,开始打工了。女儿在服装厂?;大儿子19岁,也在一个什么厂子打工,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块钱工资。
  我觉得挺好的,说:“你们家里还有房、有地,等孩子长大独立了,你们钱也挣得差不多了,就回老家生活也很好。”
  她叹了一口气说:“得攒钱给儿子们买房子结婚。”停下活儿,她伸出两根手指到我眼前,“一套得20万。”
  我说:“孩子还小呢,慢慢来。”她说:“不小了,再大就找不到对象啦!今年春节回家老大就要相亲,把亲事定下来。现在已经差不多把给老大买房子的钱攒出来了。老大结完婚,再接着供老三。”
  那天她走后,我同事跟我说:“这大姐干活麻利,也有眼色,可惜不认识字。”
  隔了几天,大姐上门来收纸盒,问我能不能帮她写个牌子放在小区门口,留上她的电话,当她不在的时候方便别人找她。我说:“我找喷绘店给你打印一个吧,清楚醒目。”
  过了几天,牌子做好了,她很喜欢,要付钱。我说:“送给你吧,不值几块钱的。”她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我老公给我写了一个,坏了,我不想再求他。”
  听了这话,我隐约想起,大门口原来似乎是有一个手写的“收废品”的牌子,褪色的毛笔字写在薄木板上,那字儿写得还挺漂亮呢。
  我说:“你老公写字很漂亮啊。”她听了,有些自豪又有些气愤地说:“他是上过高中的,瞧不起我不识字,嫌我没文化。”
  我问:“他现在做什么呢?”她神色黯然,说她老公没什么正经工作,干零工也不好好干,打工挣了钱就去打牌,常输钱。有人给他介绍了在大菜市上菜的活儿,一个月六七千,他嫌起得太早,不去;还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工作,一个月七八千,他也嫌脏嫌累嫌丢人,不去。
  说到这里,她有点儿哽咽。我忙岔开话题,问:“你经常能收到旧家具吗?”
  她说:“这是个老小区,总有人搬家,隔几天就有人装修。平时收纸盒、报纸就是挣个辛苦钱,赚钱全靠有人搬家时我们帮忙收拾、清理人家不要的旧家电和旧家具,一次性挣一笔。要是量大,我老公就联系货车来拉。”说到老公,她又自豪起来了,“他其实什么活儿都会干,手也巧,就是联系完活儿经常不好意思收哥们儿的钱,有时候还自己垫钱。”
  我努力想了想,好像隐约能想起她老公的样子,是个魁梧的汉子,穿一身工作服,脸挺白的。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突然有人敲门,开门,大姐搬了一个折叠桌子进来。我很诧异,她红着脸说:“上次在你们这儿干活儿,看见你那个折叠桌坏了。我今天收了一个桌子,挺新的,送给你们吧!”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想推辞又不好开口,就连声道谢,收下了。
  同事回来看见这个折叠桌子,笑着说和我们工作室的风格也太不搭了,还说这桌子不知從谁家收来的,也不知卫生否。
  我说:“大姐是诚心送给咱们的,我不好意思不收啊。要是咱们已经换了新桌子也就罢了,那个坏桌子当时还正在屋子当中,歪着一只脚,她一进门就看到了。”
  但大姐送的黄色折叠饭桌与工作室风格着实不搭,我俩过后还是买了张新桌子,可大姐送的桌子也不好马上扔,怕她多想。最后,同事偷偷用车把它载到她妈妈家的小区里扔了。
  扔了桌子后我有点儿心虚,卖纸盒的频率一度降低了,有时候我就把纸壳直接放到大门口她等活儿的那个地方。
  转眼到了春节,大姐一家要回家过年了。他们搭老乡的货车回家,车上装了不少她在这边收来的“好东西”。走之前,有一次,我看到她盯着一堆旧物什里的一大幅画看,她抬眼看见我,忙拉着我说:“你看这画多好看,我想把它摆在我们家新房的客厅里,可我老公不让,说要在墙上打架子摆东西,还画了个图纸。”
  我听完笑着说:“姐,这个画不好,这是喷绘的,摆在家里有味道,时间长了还会掉色变形,你听你老公的吧。”她听我这么说,有点儿失望,说:“这画多好看啊,这颜色多新鲜,这花儿和鱼多好看啊!”
  直到正月过完了,大姐才回来,还带了礼物给我,是一塑料袋她自己做的松花蛋。那天我不忙,就请她进来坐一坐。她说:“不了,儿媳妇在楼门外等我哩。”我大吃一惊:“儿媳妇?”她笑着说:“这不回家给儿子相亲了嘛,定下了,就领过来了。”
  我后来见过她的儿媳妇,是个圆脸的小姑娘,梳着马尾,齐刘海儿,个头儿挺高,比一旁瘦小的大姐大出一圈儿。
  后来,那个女孩儿就不跟着她了。大姐说:“她不喜欢跟我收废品,老乡给她找了个活儿,在商场门口发传单,她喜欢干那个。”
  大姐那一阵子很兴奋,总是咧着嘴笑,可能是因为了了一桩心愿吧。跟我聊天时也不提她老公了,开始说她儿媳妇。说儿媳妇来了以后要逛逛大连,她俩就坐车去星海湾玩儿,还去了很多其他地方。
  “我来这儿好几年了,平时就没出过这一片儿,最远就到过那个批发市场。因为我不识字,看不懂站牌儿,不敢自己坐车。”听她这么说,我突然有点儿难过。我说:“咱们这儿离海很近的,你现在可以让儿媳妇陪着去逛逛啊,现在的公园都是不要钱的。”   大姐說:“唉,她动不动就不高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俺家里每个人都天天捧着手机看。大儿子一下班就看手机,也不说话。他爸也看,儿媳妇也看,小儿子也看。有什么好看的?”
  大姐的手机是部老年机,她不怎么识字,所以也不看手机。
  我说:“你不看手机,那看电视吗?”她回答:“我什么也不看,我天天脑子里就想着干活儿挣钱,我就喜欢干活儿,喜欢挣钱、攒钱。一套房子20万,一家人齐心协力的话,几年也就攒出来了。我大儿子这一套房子的钱都是我挣的。”
  她这话让我不由心生敬意:“你真行。”她好像被触动了,本来是半蹲着,边说边捆那些纸盒,这时停下手,用脚踩住了纸盒,仰头对我说:“我就是干活儿的命!从前在老家,干再多活儿也换不来钱,他家还嫌弃我。”
  我也蹲下来帮她按着那些纸盒,可能在那一刻,她突然有了对我倾诉的冲动,眼圈儿突然红了:“他也嫌弃我。我现在不怕了!我自己能挣钱,就算以后老了他不要我,我也能自己过。最起码他现在不敢再瞧不起我了。”我没想到她会跟我说这些,一时不知怎样接话。她说完也有点儿后悔和尴尬,紫红的脸庞更红了。急匆匆地忙活完,我送她到门口,憋出一句“会越来越好的”,她点点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后来又过了一个春节。大姐从河南回来,给我捎了两盒红色纸盒子包装的点心,说是他们家乡的特产。点心油很大,很甜,我加班的时候都给吃了。
  可惜我再没有什么活儿能让她干,卖的废品也越来越少,对她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每次她上门时我会跟她唠唠嗑儿。我能看出来她喜欢跟我讲话,可能因为我会认真地听她讲她的那些小小成就吧—她每天中午帮附近那个养老院收拾一趟垃圾,一个月能拿到600块钱;老乡给介绍的“开荒保洁”的活儿她最爱干,虽然累点儿,但一天就能挣三四百;春节前在这个小区里给人家擦玻璃,擦一家也能挣好几百……她的确一说到挣钱的事儿就兴奋,她的口头禅是“干一点儿,就好一点儿”。
  再后来,春节时小区封了所有的门,只留下一个凭证出入的大门,也不知道大姐回来了没有,反正大家暂时都不卖废品了。
  天气终于暖和起来了,花儿也开了。我那天出门时,看见一个熟悉的穿着紫衣服的瘦瘦的身影推着小推车大步流星走来,就停下来跟她打招呼:“嗨,大姐,你回来啦,你好啊!”
  她也停下脚步,招了下手,隔着口罩说:“好啊,好啊。”
其他文献
一  小时候每次跟我妈回姥姥家,去的时候无论多么欢欢喜喜,离开时都会变得鬼鬼祟祟:寒冷的冬日凌晨,我妈叫醒我,不许我出声,连灯都不敢开,我至今还记得那些被急匆匆套上的一层又一层的衣服—冰凉的棉毛衫、扎脸的毛衣、紧张中被穿反了的外套……和我一样被粗暴对待的还有行李包,它们被胡乱地塞进了衣物、食物,舍不得吃的蛋糕被压扁,晒好的脆薯干被挤碎。我们摸黑梳洗,悄悄地行动,就像偷东西的老鼠,听见一点儿动静就停
期刊
一  江南水乡的石门镇上,盛产两样美丽的东西:亮晶晶的蚕丝和漂亮的蓝印花布。小镇上有不少蚕丝作坊和蓝印花布染坊。丰子恺家的染坊叫“丰同裕”,是祖上传下来的“老字号”。他从小在染坊里长大,每天都看到姑姑、妈妈和姐姐们在染制蓝印花布和彩色绸伞。  有一次,他从染坊讨来一些染料,给课本上的每幅图画都涂上了颜色。一本黑白色的《千家诗》,竟然变成了漂亮的彩色图画书。  春天里,他独自来到郊外,站在开满油菜花
期刊
一  两年前,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一款类似微博的印度社区App(应用程序)的运营。我所在的团队负责印度创作者的招募和培养。拉姆一度是我对接的“创作者”中粉丝最多的。  当时我们的产品仍在起步期,暂时无法付费引入创作者,距离“内容变现”也相当遥远,所以从外部招募较成熟的创作者很困难。毕竟鲜有人会仅因为内容创作的热情或信息共享的情怀,便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持续不断地进行免费内容创作,更别提在一个名不
期刊
一  每年11月到12月,考试的紧张气氛就会四处弥漫。与以往不同的是,近几年,尤其是2020年以来,西安出现的大大小小的付费“共享空间”为这团紧张的空气分担了 一部分压力。  打开“大众点评”,定位至西安,搜索关键词“共享自习室”,会显示60余个词条。粗略浏览一番,“安静”“沉浸”“看到努力的别人,自己都不好意思不认真”成为所有评价中的关键词句。  其实,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付费自习室这种模式就已
期刊
一  儿子乎乎上中学了,转眼已是初三,在一所重点学校。每月一考,压力可想而知。好在他总是有各种方式调节这压力,吃,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解压方式。有次放学回家,他告诉我:“妈,我下午上课时想了下,人生最有意义的时刻,不是什么干一番事业之时,而是吃的时候。”  看得出来,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一时也不好反驳,我难道能说:“不,你错了!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
期刊
我爱养兰花,也就是这两年爱上的。  兰花品格高雅,不知道这是谁说的。我只是觉得,兰花很干净、纯粹。它不像绿萝,一长一大捧,仿佛是谁的自来卷长发;也不像吊兰,我姑姑家里有一盆,年龄可能比我还大,我去参观过,吊兰绕过了电视机,在高低柜上盘着,像是绿色的水帘洞。  吊兰与绿萝不是不好,只是没有节制,它们肆意生长,见水就活,生命力太旺盛了,不符合我的气质。我的气质是“半死不活”的。  即便這样,我还是爱花
期刊
一  但凡和人有关的事物,总会染上点儿人的脾气。城市这样的人类聚居地,虽然是由水泥和钢筋构成、木石与花木点缀的,但因了城里居住的人的秉性,每座城市也就有了自己的气质。  作为历经千年的古城,成都的每块砖石都浸透了巴蜀文化乐天知命的气质。它虽然是西南重城,却毫无倨傲之气,反而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息。这儿的冬日里,随处可见卖蜡梅的小嫂子,她们把电动三轮车停在繁华路口,她们都有著鲜润的粉色脸颊,有着盈盈狡
期刊
前几年去一位老师的家里做客,她的孩子轩轩出来跟我打了一声招呼,然后进房间继续看书去了。老师当年教我时,轩轩还是一个被抱在怀里的孩子,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清秀腼腆的少年了,成绩稳居全校前三,会多种乐器,读书也多。我感慨道:“真不错,未来是个人才。”老师笑了笑,说:“他啊,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我讶异地问是什么,老师瞥了一眼轩轩的房门,小声说:“我总觉得他太文气了,别的男孩子都会去打篮球、踢足球什么
期刊
亲子之间到底应该怎样相处,这是一个困扰现代人已久的问题。中国的家庭成员之间血脉相连、息息相关,在为彼此带来温暖和关爱的同时,也必定会伴随着无意识的越界、父母长辈的过度干预等让人头疼的“无可奈何”。怎样才能在亲情和自我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或者说,亲情和自我之间,真的存在完美的平衡吗?  姥姥和妈妈之间关于早餐的拉锯战,让彼时还小的作者肖遥迷惑不解。那一顿早饭里承载的东西,直到她成年后,才领悟了其中滋
期刊
一  我要说的,是正月里看秦腔的事。  正月里最主要的事情是过年,过年除了敬先人、串亲戚,还有两件大事,就是看戏、耍社火。正月初四,临近的两个大庄董家河、张家河的戏一前一后上演了,各演了三天三夜;初十晚上,社火就开始了,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六天六夜的戏,六个晚上的社火。  吃罢早饭,晌午时分,估摸着戏快要开演了,村子里年龄大些的娃娃就扯着嗓子吆喝开了:“看戏走!”然后挨家挨户地约伙伴。不一会儿,大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