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持续改革,教育体系对小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新课改提出以后,学校对小学生的教育目标就成了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他们培养成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会合理的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道德与法治时小学生小学阶段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其中包含这社会道德和法治规范,课程的基础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因此,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小学生的教育需求,所以,教師也在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小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中,让小学生在熟悉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这中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让小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现如今,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针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基于此,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及原因、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实际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进攻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的现状
1.没有专业任职教师
由于教育体系的改革,我国大部分小学已经开设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但是课程开展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很多学校没有的专业的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师,很大一部分学校都是由班主任直接代课,在小学教学中,很多班主任都是语文教师,而语文科目又是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难免会力不从心。
2.没有创新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时,都会将重点放在道德上。教师在课堂中重视将德育,往往就会狐忽略法律。还有很多小学教师还是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选择“灌输式”教学,这就会减少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就很难提升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不够新颖
很多学校在提倡教育理念时都会讲到让小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可是在及时教学中往往都是一句空口号,很难落实到实处。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不够专业,就会选择“填鸭式”教学,这同样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针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进行教学时,就应付选择专业的教师,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三、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原因分析
1.认识不到课程的重要性
人教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实现了全覆盖,就足够证明我国教学体系对这门学科的重视成程度。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还是以基础学科为主,将其他课程排在基础课程之后。这种现象对小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不好的,他们也会认为这样的课程是不中要的,也就没有学习的必要。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断被边缘化,就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甚至有些小学在下发了教材之后没有给小学生安排系统性的课程,这样对小学生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
2.师资力量匮乏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在小学阶段虽然不是基础课程,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这就对任职的教师要求高一些。普通的教师实际上都无法达到任职要求,而且在很多小学,这种兼职教师甚至连基础的培训都没有,教师理解不了教材中的内容及教学目标,同样也无法帮助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很多学校,《道德与法治》都没有专业教师,任职教师往往不是班主任就是其他行政教师,许多教师在同时兼任两个科目的教学时都会有很大的工作压力,而他们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主要教学工作中,这对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非常不利的。
3.教学质量较低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这种教学活动时,由于教学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应该是非常愉快的课堂氛围,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最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多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还是站在讲台上一位的讲述,和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互动,学生听起课也是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是没有任何教学效率而言的。虽然教学目标一直在强调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却还有很多教师没有将这种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又是兼课教师居多,更加容易忽这种教学理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尚小,对这种纯理论的教学很难进行深入理解,往往一个学期都结束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个科目的知识还是一知半解,这样的教学就完全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四、生活化教学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核心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理念和法治意识,还能帮助小学生处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道德与法治》这个科目的理论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选择生活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法治与道德》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就能帮助小学生解决许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段的限制,思想还不够成熟,许多理论化的知识不能完全消化,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他们熟悉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易于小学生理解。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外界的认知还不够完全,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相结合, 把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课堂中,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小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成熟度是远远不够的,虽然他们已经进入了启蒙教学阶段,但由于年龄尚小,对于很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是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与小学生是非常贴近的,生活中的实例也是小学生能理解的,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加入生活中的实例,才能让小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教学中的理论内容。而且,在《道德与法治》中不断引入实例,还能让小学生更加明白这门学科对我们实际生活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降低了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难度,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才是最主要的教学目的。[1]
五、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堂导入,有一个好的开端才能有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应小学生熟悉的环境展开教学活动,这一就能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学习,也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在选择生活实例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实例要与小学生的生活相关联,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能快速融入到课堂当中。小学生在营造的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也能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周末巧安排》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小学生熟悉的实例展开教学。小学生年龄尚小,在学习时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师就可以先抛出问题“你们都喜欢过周末吗?”“这个周末到来以后你们打算怎么安排呢?”等等这种类型的话题,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发言,然后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到了周末你们最想干什么?”这是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等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教师就可以进入教学的正题,让学生针对“如何安排周末才能更精彩”,因为之前有过铺垫,待教师在安排这样的讨论,小学生就能很快进入状态。在这种欢快的氛围中学习,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更快的参与其中,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情景教学,帮助小学生加深理解
生活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很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直接获取的。《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中有很对的教学内容是和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对小学生好好引导,不仅能让小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还能增强小学生的秩序感。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选择合理的生活实例引入到教学中,让小学中在学习时能想象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只有强化代入感,才能提升小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选择情景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学生过过马路。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场景,让小学生体验过马路,同时,教师还要将提前准备好的红绿灯道具拿出来,让学生在过马路的同时遵守交通规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注意红绿灯,还要仔细观察过往的车辆,确认安全之后在过马路。这样的情景体验既能提高小学生的法规意识还能提升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快要迟到的场景,小学生快到学校门口了,可以绿灯一直没有亮,小学生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宁可迟到也不能闯红灯。再次,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关于放学的场景,由于放学时间人比较多,学校门口就会很乱,小学生年纪太小,就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教师在这是要及时引导,保证小学生的安全问题。这些实例都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学生对这种情景也非常熟悉,将这些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让小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2]
3.导入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
由于我国一直是应试教育模式,很多教师还在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会很大程度降低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结合生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知识。教师在筛选导入内容时,一定要 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合理的将教材内容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也能运用到生活中。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小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别伤着自己》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一年级的小学生是小学阶段年龄最小的,教师在引入环节就可以想小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危险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闯迷宫的游戏好不好?”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教师提出玩游戏会很快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迷宫图中设置一些障碍,障碍的内容就是小学生平时在家中经常做的事情。在闯关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问小学生哪些是安全的?哪些事情是不安全的?出了图上的这些事情生活中还有哪些安全隐患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小学生就会主动思考,这样也能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4.增加观察项目,巩固知识重点
教师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规意识。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实例的导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余时间还可以给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小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小学生通过实践就能对教材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小水滴的诉说》的教學活动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在课后,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在对这种现象观察、搜集之后,教师要鼓励小学生针对这种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通过自己搜集的素材做一份手抄报爱呼吁大家节约用水。这个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小学生在呼吁别人的同时,懂得节约的良好品德。这样的课后作业是非常有意义的,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参与程度,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3]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非常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小学生正式处在启蒙阶段,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
[2]钱文龙.浅论新课改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7(01):12-14.
[3]陶静.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景教学的有效运用[J].教育,2018(08):42.
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福建泉州 362000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小学生的教育需求,所以,教師也在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小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中,让小学生在熟悉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这中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让小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现如今,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针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本文基于此,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及原因、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实际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进攻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的现状
1.没有专业任职教师
由于教育体系的改革,我国大部分小学已经开设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但是课程开展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很多学校没有的专业的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师,很大一部分学校都是由班主任直接代课,在小学教学中,很多班主任都是语文教师,而语文科目又是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难免会力不从心。
2.没有创新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时,都会将重点放在道德上。教师在课堂中重视将德育,往往就会狐忽略法律。还有很多小学教师还是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选择“灌输式”教学,这就会减少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就很难提升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不够新颖
很多学校在提倡教育理念时都会讲到让小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可是在及时教学中往往都是一句空口号,很难落实到实处。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不够专业,就会选择“填鸭式”教学,这同样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针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进行教学时,就应付选择专业的教师,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三、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原因分析
1.认识不到课程的重要性
人教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实现了全覆盖,就足够证明我国教学体系对这门学科的重视成程度。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还是以基础学科为主,将其他课程排在基础课程之后。这种现象对小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不好的,他们也会认为这样的课程是不中要的,也就没有学习的必要。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断被边缘化,就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甚至有些小学在下发了教材之后没有给小学生安排系统性的课程,这样对小学生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
2.师资力量匮乏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在小学阶段虽然不是基础课程,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这就对任职的教师要求高一些。普通的教师实际上都无法达到任职要求,而且在很多小学,这种兼职教师甚至连基础的培训都没有,教师理解不了教材中的内容及教学目标,同样也无法帮助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很多学校,《道德与法治》都没有专业教师,任职教师往往不是班主任就是其他行政教师,许多教师在同时兼任两个科目的教学时都会有很大的工作压力,而他们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主要教学工作中,这对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非常不利的。
3.教学质量较低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这种教学活动时,由于教学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应该是非常愉快的课堂氛围,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最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多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还是站在讲台上一位的讲述,和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互动,学生听起课也是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是没有任何教学效率而言的。虽然教学目标一直在强调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却还有很多教师没有将这种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又是兼课教师居多,更加容易忽这种教学理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尚小,对这种纯理论的教学很难进行深入理解,往往一个学期都结束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个科目的知识还是一知半解,这样的教学就完全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四、生活化教学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核心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理念和法治意识,还能帮助小学生处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道德与法治》这个科目的理论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选择生活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法治与道德》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就能帮助小学生解决许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段的限制,思想还不够成熟,许多理论化的知识不能完全消化,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他们熟悉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易于小学生理解。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外界的认知还不够完全,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相结合, 把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课堂中,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小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成熟度是远远不够的,虽然他们已经进入了启蒙教学阶段,但由于年龄尚小,对于很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是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与小学生是非常贴近的,生活中的实例也是小学生能理解的,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加入生活中的实例,才能让小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教学中的理论内容。而且,在《道德与法治》中不断引入实例,还能让小学生更加明白这门学科对我们实际生活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降低了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难度,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才是最主要的教学目的。[1]
五、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堂导入,有一个好的开端才能有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应小学生熟悉的环境展开教学活动,这一就能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学习,也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师在选择生活实例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实例要与小学生的生活相关联,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能快速融入到课堂当中。小学生在营造的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也能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周末巧安排》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小学生熟悉的实例展开教学。小学生年龄尚小,在学习时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师就可以先抛出问题“你们都喜欢过周末吗?”“这个周末到来以后你们打算怎么安排呢?”等等这种类型的话题,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发言,然后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到了周末你们最想干什么?”这是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等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教师就可以进入教学的正题,让学生针对“如何安排周末才能更精彩”,因为之前有过铺垫,待教师在安排这样的讨论,小学生就能很快进入状态。在这种欢快的氛围中学习,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更快的参与其中,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情景教学,帮助小学生加深理解
生活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很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直接获取的。《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中有很对的教学内容是和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对小学生好好引导,不仅能让小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还能增强小学生的秩序感。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选择合理的生活实例引入到教学中,让小学中在学习时能想象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只有强化代入感,才能提升小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选择情景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学生过过马路。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场景,让小学生体验过马路,同时,教师还要将提前准备好的红绿灯道具拿出来,让学生在过马路的同时遵守交通规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注意红绿灯,还要仔细观察过往的车辆,确认安全之后在过马路。这样的情景体验既能提高小学生的法规意识还能提升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快要迟到的场景,小学生快到学校门口了,可以绿灯一直没有亮,小学生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宁可迟到也不能闯红灯。再次,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关于放学的场景,由于放学时间人比较多,学校门口就会很乱,小学生年纪太小,就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教师在这是要及时引导,保证小学生的安全问题。这些实例都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学生对这种情景也非常熟悉,将这些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让小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2]
3.导入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
由于我国一直是应试教育模式,很多教师还在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会很大程度降低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结合生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知识。教师在筛选导入内容时,一定要 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合理的将教材内容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也能运用到生活中。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小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别伤着自己》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一年级的小学生是小学阶段年龄最小的,教师在引入环节就可以想小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危险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闯迷宫的游戏好不好?”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教师提出玩游戏会很快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迷宫图中设置一些障碍,障碍的内容就是小学生平时在家中经常做的事情。在闯关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问小学生哪些是安全的?哪些事情是不安全的?出了图上的这些事情生活中还有哪些安全隐患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小学生就会主动思考,这样也能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4.增加观察项目,巩固知识重点
教师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规意识。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实例的导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余时间还可以给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小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小学生通过实践就能对教材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小水滴的诉说》的教學活动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在课后,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在对这种现象观察、搜集之后,教师要鼓励小学生针对这种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通过自己搜集的素材做一份手抄报爱呼吁大家节约用水。这个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让小学生在呼吁别人的同时,懂得节约的良好品德。这样的课后作业是非常有意义的,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参与程度,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3]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非常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小学生正式处在启蒙阶段,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
[2]钱文龙.浅论新课改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7(01):12-14.
[3]陶静.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情景教学的有效运用[J].教育,2018(08):42.
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福建泉州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