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史料教学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去粗取精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深层挖掘图片史料培养学生解释历史原因的能力;运用影视史料培养学生解释历史影响的能力。
  【关键词】史料教学 历史解释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026-01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史料教学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呢?我們通常在课堂中指导学生立足时空观念,对同一历史事件阅读不同史料,多角度进行解释,互相评论进而促进素养的提高。接下来我就《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这一课教学过程中,谈谈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一、去粗取精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文字史料是老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它包括历史上留下的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还有专家学者无数的研究成果,还有我们最重要的历史教材。因此,文字史料繁多,课堂教学中要去粗取精选择文字史料,有效培养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为了能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能力,笔者在讲授清末民初不同群体对于剪辫子这一行为的不同反应,让学生分析不同人对剪辫子不同反应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按照充分挖掘,优先利用课本的文字史料的原则,笔者指导学生研读课后材料解析题的三则材料,这三则材料分别是革命分子、清朝遗老遗少、留学生对剪辫子的反应。
  笔者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回答上述现象说明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笔者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剪辫子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学生在不停的表达之中不断的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
  笔者课堂教学中设计“读文析史”这个学习活动,学生理解史料是历史解释的基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历史现象进行阐述,在表达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二、运用剪辑的影视史料,培养学生解释历史影响的能力。
  影视史料有比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可以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拓展。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影视史料需要确保影视剧的准确性,然后需要根据教学时间进行必要的剪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观影谈史”这个学习活动,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读历史剧中的情节。笔者在讲到近代婚姻变化的时候,选用《百年中国》影视史料,为了保证课堂的时间,笔者对视频进行了剪切处理,使影视视频控制在3分钟左右,以符合教学内容安排。看视频之前,笔记列出几个需回答的问题,如古代婚姻礼俗状况?近代哪些运动推动了婚姻习俗的变迁?近代婚俗变迁有何特点和影响?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观看视频,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笔者通过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利用问题进行教学引领,学生需要对视频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考、理解,然后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发现问题中进行理性客观的解释,增强自己对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三、深层挖掘图片史料,提高学生解释历史原因的能力。
  图片史料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只要图片选择得当、设问引导巧妙,学生会从中挖掘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对培养他们的历史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笔者在讲授近代服饰的变迁时候,展示了林徽因家人的服饰从鸦片战争后,民国建立,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阶段的变化,以点带面讲述近代服饰的变迁。
  通过展示照片泰戈尔和林徽因、徐志摩等人的合照,设置以下几个问题:照片中的历史人物的各穿着什么样的服饰?照片中体现近代服饰有什么特点?照片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不同类型的史料有什么样的价值?可信度如何?运用深层挖掘图片史料,提高学生解释历史原因的能力。
  四、拓展课本相关史料,指导学生写作,综合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在讲述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结尾部分,笔者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文字史料,推荐影音如《清远往事》视频史料,布置一道研究性学习题目,你穿越到在19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期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的感想。笔者通过拓展课本相关史料指导学生写作,综合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挖图片史料指导学生解读图片提高学生解释历史原因的能力,去粗取精文字史料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历史的视角;看电影说历史培养学生对史料去伪存真的能力。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释读图片史料、研读文字史料、解读影视史料,进行历史阅读与写作实践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综合提高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徐蓝.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
  [3]杨文仁.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8年07期
  [4]周黎静.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下),2018年02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18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教育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生的考试成績上,这样的做法难以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全的人,于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兴起。然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像药品,它可以开处方对症下药,来治疗各种心理病症。但有很多处于现代教育模式下的孩子,他们的问题可能主要在于心灵而非心理或品德上,也不
期刊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教学工作的结合也更加密切,本文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分析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及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的应用方式,分析了其在构建卓越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整合 趋利避害  【中图分类号】G623.2;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生教材,善于把握教材所反映的精神实质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创造与生成新鲜的学习资源,让教材成为教师、学生之间互动探究的载体。信息用列表的形式整理出来,充分展示学生整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整理方法的特点,认识列表整理信息的优势,体会列表的价值。  【关键词】信息列表 认知冲突 整理信息 创造生成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所谓的激励,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美术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善于运用激励理论,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关键词】表扬 情感 期望 兴趣 示意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206-02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较
期刊
【摘要】历史课程开展探究式教学,应以原则为统率,选择文学材料服务史学,让文史融合、文史相长,实现教材、课堂和时空的超越,收获优秀文化育人的长久效应,使学生不仅会学过去的历史,更能设计自己未来的历史。  【关键词】原则 超越 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017-02  文史融合文史相长的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十分有效,教学实践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校人物档案的内涵与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育人视角下高校人物档案建设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对于强化高校人物档案育人作用的若干建议,以期能够使高校人物档案管理更好的发挥出教书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人物档案 文化传承 育人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234-02  一、高校人物档案的内涵与特点  高校人物档案
期刊
【摘要】从学科竞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作用入手,结合管理现状对学科竞赛管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学科竞赛管理对策以便更科学、有序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近年来学院在学科竞赛成绩上有明显提升,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学科竞赛活动  【基金项目】2017年度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教改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科竞赛“新”思路的研究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4
期刊
【摘要】教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献身的一代新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这关键是靠人的培养,这其中,班主任又起到最基本的作用。  【关键词】管理 新时期 班级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通讯系统,是船舶保持和外界联系,保证航行线路顺利的必要设备。幼儿园与孩子、家长、教师、社区及相关部门的互动沟通,强化了各方面彼此互动的链接,实现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深化了园区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质性,是幼儿能够在园区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石,同样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互动 沟通 交流 连接  【中图分类号】F71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实践证明,消除小学生的厌学心理,不能“隔空对话”,而应有一些扎实有效的凭借和抓手。比如,面对期望值过高,应该多一些里与外的合力;面对过重负担,应该多一些合理的取舍;面对碰撞摩擦,应该多一些显性和隐性的分辨。如此,方能化“厌学”为“好学”,变被动为主动,变“负能量”为“正能量”,让乐学、善学、会学的因子充盈在学习的每一个细微处。  【关键词】厌学心理 里外合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