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中“非法占为己有”的理解与适用

来源 :人民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ox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务侵占罪是从贪污罪中划分出来的一种新型罪名,编入于我国《刑法》分则的侵犯财产罪一章。职务侵占罪在法律规定上存有一些漏洞和不足,对“非法占为己有”的理解就是学者们争议比较大的,笔者希望在对学者们观点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职务侵占;占有;非法占为己有
  一、职务侵占罪中的“占有”
  当今社会财产关系日益复杂,委托交付、所有与占有的分离、共同占有等问题的出现,都对“占有”的认定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多数学者认为民法上的占有与刑法上的占有存在差异。刑法上关于“占有状态”的规定,一方面是要对民法上所确立的“占有”及其背后的财产秩序提供保护,因而二者存在内在的联系;但另一方面,出于制度功能的不同要求,刑法上的占有与民法上的占有在内容上又存在一些具体的差异。
  英美刑法理论认为,占有的成立应当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事实控制行为,主观上具有占有意思。[1]正因为如此,刑法上的占有强调的是更为现实的占有,脱离物理占有的社会观念的占有仅仅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得到承认,不少国家对刑法上的“占有”使用“持有”这一概念。“所谓占有是指对财物的事实上的支配”与民法中的占有相比,刑法中的占有更具有现实的内容”。①
  我国学者关于刑法中“占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主张:
  (一)刑法上的占有是指人对物有实力上的支配关系,由于物的形态以及其他具体情况的差别,这种支配的具体方式也不一样,未必一定要有物的现实的持有或者看护监视。应该认为,只要物处在所有者的支配力所及的场所,就足以认定主体的占有。总之,刑法上的占有,通常情形下是指人对物事实上的支配。但这种事实上的支配不限于物理事实上的支配,还包括在物理上的占有适度松弛,而经由社会一般观念认为是占有的财物。[2]
  (二)刑法上的“占有”包括事实上的支配与法律上的支配,法律上的支配不仅包括物理范围内的支配,而且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支配人的状态。②同时,事实上的支配不要求行为人现实地握有某项财物,只要财物处于行为人事实上的支配与控制之下即可。③
  (三)刑法上的占有只是在于确定财物与占有之间的事实上的支配关系,并以此评价占有人或者夺取该占有的人的行为性质。④非法就在于强调行为人对财物的占有具有刑事违法性。此外,刑法上的“占有”具有排他性,占有人一旦对财物进行了事实上的支配与控制,别人就无法对财产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占有人对某项财物处于排他性的支配地位。
  (四)作为职务侵占罪构成要素的“非法占有”具有“排除”和“利用”两层含义。即行为人排除他人占有,将他人占有的财物作为自己的所有物加以支配,并依照该财物可能具有的用途加以使用、处分。行为人主观上要有排除和利用的意思,客观上要有排除和利用的行为事实,只有主客观相统一,才能构成“非法占有”。不过,从主观上讲,占有只要求行为人对其事实上支配的财物具有概括的、抽象的支配意识,既包括明确的支配意识,也包括潜在的支配意识。占有意思对事实的支配的认定起补充作用。[3]
  从以上的观点中可以看出:“非法占为己有”包括事实上的支配,但是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物理上的上的支配为必要,社会观念上存有支配状态就可以;“占有”具有“排除”和“利用”的意图。所以,笔者认为,刑法中的“占有”应当与民法中的“占有”有所区别,指行为人基于“排除”和“利用”的意图,对本单位财产进行支配控制的状态。
  二、“己”的理解
  对于“非法占为己有”中“己”的界定也是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有观点认为,“非法占为己有”只能解释为“非法占为自己所有”,因为从语义上看“非法占为己有”的意思是将财物非法归为自己所有,“己有”即自己所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非法占为己有”不仅包括自己所有,也包括自己之外的他人所有。[4]对于职务侵占罪中的“非法占为己有”,笔者认为应该进行扩大解释,将其范围扩展至“本人”或“他人”占有,具体理由如下:[5]
  首先,将“非法占为己有”解释为“包括他人占有”符合刑法解释原理。“己”的字面含义是指“自己、本人”,将其扩张解释为“个人”,包含本人和他人,其逻辑连接点就是人的个体性。在“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语境中,“己”所相对的概念是“单位、集体”,即强调将单位、集体的财物不当转归个体占有的非法性。他人属于个体,因而在法条文字“己”的逻辑含义范围之内,并没有超出国民预测可能性。[6]
  第二、职务侵占罪的主观上要求具有非法占有(不法所有)的目的,客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行为,刑法规定“非法占为己有”,不是为了区分被侵占的财物究竟是给了行为人本人还是他人,而是为了区分罪与非罪、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只要行为人具有永久性的剥夺单位财产的性质,就具备职务侵占罪的本质特征。本人占有是这样,将财产转移给他人所有也是这样,财产转移给他人时,单位的财产也被剥夺了,法益受到严重侵害即具有刑事违法性,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7]
  再次、刑法将职务侵占罪归于分则第五章的侵犯财产犯罪范畴,其保护法益是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权。可见,刑法设置此罪的目的在于保护单位财产,惩治“损人”之行为,并不十分关注“利己”之动机或目的,因为刑法的任务在于保护法益,只要行为使刑法保护的法益受到了侵犯,就具备了受到刑罚处罚的基本要求。
  三、结语
  我国刑法中的职务侵占行为作为一种财产型的犯罪行为,其是罪的核心要素,“非法占为己有”作为职务侵占行为的必要条件,理论界对其争议颇多。笔者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对理论及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日)大塚仁.刑法概说(各论)[M].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85.
  ②张明楷.法益初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577.
  ③刘明样.论刑法中的占有[J].法商研究,2000(3):36.
  ④周光权,李志强.刑法上的占有概念[J].法律科学,2003(2):43.
  【参考文献】
  [1](英)史密斯霍根.英国刑法[M].李贵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586.
  [2]郭晓红.民、刑比较视野下的占有之“观念化”[J].法学杂志,2011(11):126.
  [3]陈诚.职务侵占罪构成要件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
  [4]赵延彤.职务侵占罪认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D].辽宁大学,2012.
  [5]张永红,曹跃良.论职务侵占罪中的“非法占为己有”[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23.
  [6]黄祥青.“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罪状表述[N].人民日报,2004-07-26.
  [7]肖中华,闵凯.职务侵占罪认定中的三个争议问题剖析[J].政治与法律,2007(03):123.
其他文献
【摘 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三审将消协的定位修改为“社会组织”。“消协”定位的改变解决了其归类不清、经费不足的问题,以及为今后独立性的培养打下基础。  【关键词】消协;定位改变;原因  2013年10月21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进行三审。?提交审议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三审稿,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消费者协会的性质作出新的
期刊
【摘 要】律师的职责,除了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之外,更应该从讲政治的高度,服务法治社会建设。笔者在十几年的律师生涯当中,从代理的婚姻家庭诉讼中发现:很多当事人在面临离婚的情况下,都很痛苦。痛苦的根源往往在于婚姻双方在婚前对婚姻的实质与婚后将要面临的问题缺乏了解。笔者建议在初中的高年级增加婚前教育内容,希望在初中学生青春期的躁动与对异性的好奇中增加理性的思考与责任的承担,为将来的婚姻家庭生活奠定良好
期刊
【摘 要】界于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之间的案件时有发生,此时难免会出现民事判决与刑事判决冲突问题。如果民事判决在先,经侦查后认为案件事人又涉嫌刑事犯罪时,如何处理存在不同意见。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对一客观行为的定性和判断,只能是唯一性的,不能既是经济纠纷又是刑事犯罪,否则就会存在民事判决与刑事判决同时出现,引发冲突,出现司法执法混乱,影响司法权威。此种情况出现时可先走民事再审程序撤销民事判决后再进
期刊
【摘 要】本文试以纳税人权利源自税收契约为逻辑起点,针对目前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提出了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完善与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纳税人权利;立法;执法;司法;社会;保障  一、纳税人权利的内涵界定  (一)纳税人权利的来源  社会契约论的一般理论认为,为弥补国家主权产生之前无政治秩序的自然状态的缺陷,人们将自己自然权利让渡一部分给一个公共权威,这
期刊
【摘 要】1999年以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整个生产生活方式的大革命,一种新型的市场交易方式—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交易市场,带来了生产要素跨地域、跨时间的快速流动,优化了资源配置,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电子商务交易具有虚拟化、无纸化、电子化、跨越时空限制等特性,较之于传统交易活动,带来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本文主要从电子商务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针对目前电子商
期刊
【摘 要】网络的发展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同时带来诸多法律层面的问题,比如在网络中隐私权的保护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关键词】网络;隐私;隐私权;保护原则  现在人们将网络称为“自媒体”,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种种方式,人们表达自己意愿、发表言论的途径越来越多,而利用网络窃取、窥探他人隐私,公开、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越来越多,在网络中如何做到隐私权的保护呢?  一、隐私权的涵义  (一)隐私权的内
期刊
【摘 要】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践中因诸多原因而未取得理想效果。为进一步落实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检察建议法制化是必然选择。  【关键词】检察建议;司法实践;困境;出路  一、检察建议的重要意义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职能过程中,对妨害检察目的实现的有关违法行为或隐患而以书面形式向有关对象提出的纠正、处理、改进工作意见的检察行为。  在国外,检察建议只担当诉讼
期刊
【摘 要】司法实践中涌现了大量的行政、民事诉讼交叉的案件,该类案件由于涉及行政、民事两方面的实体法律、又由于目前我国法律对该类案件在诉讼程序上如何衔接没有规定、并且由于司法审判的实践经验不足,从而造成了人民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工作中的极大被动。本文就行政民事案件交叉问题产生原因,主要表现类型予以阐述.  【关键词】行政诉讼;民事诉讼;交叉  一、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问题的产生原因  诉讼是指国家司
期刊
【摘 要】航空领域内的责任赔偿问题,不同国家标准不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赔偿限额也不断增长,然而,现实中事故取证难、利益关系相互推诿,社会舆论影响都会触碰到社会各界敏感的神经,对现行法律的反思、使笔者获得了一些启示和收获。  【关键词】包头空难;事故责任;限额赔偿;法律反思  一、国内法律依据  1.1责任区分。我国《民用航空法》第124条规定,“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
期刊
【摘 要】破产抵销权,是指对于破产人负有债务的破产债权人在破产人被宣告破产时,不论给付种类是否相同,或是否附有期限或解除条件,均得不依破产程序将其对破产人的债权和债务予以抵销的权利。为了保障破产立法宗旨实现、保护正常的交易关系以及体现破产法公平原则,破产抵销权制度受各国破产立法重视。  【关键词】破产法;破产抵销权;抵销权;债权人;公平  破产抵销权,是指破产债权人在破产宣告前对破产人负有债务的,
期刊